1、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四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兴”的作用,不但作者
2、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
3、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
4、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摊破浣溪沙),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B. 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C
5、. 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D. 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在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中得以体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B. 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C. 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通过对作者和读者的对比论证,重点论述后者。D. 文章通过对西方文学理论的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B.
6、 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只从表面理解作品,就是第一层次的读者。C. 孔子的“诗可以兴”既是说诗能表达多种含义,也是说诗能感动众多读者。D. 王国维对摊破浣溪沙和蝶恋花如此解读,证明他是第二层次的读者。【答案】1. B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B项,“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范围扩大。本文所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
7、的“兴”。结合文本内容“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分析可知,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作品中来的,不是源于作者本身的。故选B项。【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B项,由“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
8、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等内容分析可知,东西方文学理论是并列关系,没有形成对比。故选C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越背离越能体现”的说法错。原文“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C项,原文“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
9、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指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没有指出感动的读者的多少。D项,王国维的解读是符合“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的,所以,他应该是第三层次的读者。故选B项。【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
10、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
11、养老难题)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徒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
12、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材料三: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
13、障问题研究)材料四: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
14、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B. 当下,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难题,这说明老年人已成为社会负担。C.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可谓“内忧外患”
15、,其中,突发疾病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D. 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很大,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然困难。B.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空巢老人问题日益严重。C.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诸如“医保”改革政策得以落实,“空巢”之痛将有望获得有效解决。D. 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可以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6. 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
16、4. D 5. D 6. 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加大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错加因果,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B项,由“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
17、承受的时代之重”,可知,养老成为时代问题,但文章并没有提到“这说明老年人已成为社会负担。”,无中生有,故B项错误。C项,由“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可知,突发疾病是其“家中猝死”的主要原因,属于扩大了范围。故C项错误。D项,由材料四,由“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可知D项正确。故本题选D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由“这种
18、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和“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可知,“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而不是“空巢老人”,故本题选D项。【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做答此类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注意根据材料中的句子“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
19、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及材料四内容分析概括答题要点。【点睛】作答此类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草木恩典李丹崖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
20、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味,就好像这些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其中,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在滚沸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样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似一个男孩走向
21、青年,一个女人发育完善。旧时,在乡间,我喜欢睡在小溪边的草甸子上,一边看蓝天白云,一边嚼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小时候,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确保它们只吃草,不会啃食庄稼,我就往地上一躺,看着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白似雪,羊的嘴唇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草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
22、,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这个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成全人畜,又替人畜打扫垃圾,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诗性会逐渐泯灭,会写不出东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这样,就能诗性重返。他说,他获奖最多的诗作,一般都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的是木屐
23、或草鞋,这样,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现如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建了和谐。草木的恩典,也许是它们自己都不知晓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们一直在照做。也多亏了草木的这份坚守,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食草,刷新自己;闻香,愉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草木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时会散发出奇特的香,这种香有一种用生命换来的美。B. 文中关于羊吃草的描写,色彩鲜明,用词精准,比喻形象,具有一种艺术美。C. 作者借古人亲近自然草木
24、,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情怀,呼吁自然、和谐。D. 全文运用了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由实而虚逐步揭示了草木恩典的内涵。8. 文章以“草木恩典”为题,有什么深刻内涵。9. “格局,布局,步局。心中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可见,结构对文章非常重要,那么,本文是如何以“草木”为核心来谋篇布局的?【答案】7. D 8. 滋养健康:草药治病,食草充饥,替人畜打扫垃圾,还世界天蓝水碧;培养情趣:愉悦心智,养眼醒神,使诗性重返,培养“任平生”的潇洒情怀;构建和谐:生态系统的循环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启迪人性:草水养人而不知晓,坚守却不居功。 9. 闻草木香:铡青草或熬草药时闻其香;观色悟意
25、:放羊时尝草根、看草色,继而联想到草木的一生,感受草木的伟大;受恩忆古:朋友亲近草木,诗性重返,古人亲近自然,情怀潇洒;赞草本品:揭示草木恩典的内涵。【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D项,浏览文章未出现“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故本题选D项。【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内涵的能力。“草木恩典”重点应该落在“恩典”上,“恩典”就是指“恩惠”,“草木恩典”就是指草木给人类、社会、自然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恩惠
26、。文章中有一些段落有明显的论述,如第六、七、九、十一这些段落写到“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成全人畜,又替人畜打扫垃圾,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建了和谐。也多亏了草木的这份坚守,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食草,刷新自已;闻香,偷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然后提取关键词进行整合,把相同内容放一起,最后可概括为四点:滋养健康;培养情趣;构建和谐;启迪人性。【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27、生对于文章的谋篇布局的能力。题干问:本文是如何以“草木”为核心来谋篇布局的?请简要说明,可先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然后再判断哪些段落与“草木”有关,写了与“草木”有关的哪些内容,即可得出答案了。第一至三段,主要是写“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铡青草或熬草药时闻草木香。第四至七段,主要是写放羊时尝草根、看草色,继而联想到草木的一生,感受草木的伟大。第八至十段,写朋友亲近草木,诗性重返,古人亲近自然,情怀潇洒。最后一段主要是赞美草本品质,揭示草木恩典的内涵。【点睛】学生首先感知文章全貌,抓住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阅读任何文章,都要先浏览一下文章,对它做一个大体了解,这是理解分析文章
28、的前提。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阅读感知文章全貌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多积累。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侯益,汾州平遥人。唐光化中,李克用据太原,益以拳勇隶麾下。后唐明宗立,益面缚请罪,明宗曰:“尔尽忠节,又何罪也?”晋初,范延光反大名,张从宾据河阳为声援。晋祖召益谓曰:“宗社危若缀旒,卿能为朕死耶?”益曰:“愿假锐卒五千人,破贼必矣。”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晋祖大喜,拜河阳三城节度。契丹入汴,益率僚属归京师,诣契丹主,自陈不预北伐之谋。契丹授以凤翔节度。汉祖即位,加兼侍中。益自以尝受契
29、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浚城隍为备。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益遂与其子归蜀。汉祖知其事,遣王景崇率禁军数千,倍道趋岐下,召益入朝。时汉祖已不豫,召至卧内,谓之曰:“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崩,景崇欲诛益。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因遣之说景崇曰:“君致位通显,亦可少知止足,何必怀祸人之心,为已甚之事乎?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景崇怒曰:“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益知不用渥言,即率数十骑奔入朝。隐帝遣侍臣问益结连蜀军之由,益对曰:“臣欲诱之出关,掩杀之耳。”益厚赂史弘肇辈,言
30、景崇之横恣。诸权贵深庇护之,乃授以开封尹兼中书令。景崇闻之,遂据城叛。显德元年冬,告老,以本官致仕归洛。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乾德初,郊祀,礼与丞相等。三年,卒,年八十,赠中书令。(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注】侯益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十国时代。缀旒:比喻君主被臣下挟持,大权旁落。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B. 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C. 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D. 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
31、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节度,即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可全权调度一地的军、民、财三政。B. 崩,古时用来比喻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有封爵者死称薨,大夫死称不禄,士死称卒。C. 致仕,指古代官员将官职交还君主,退休回家。类似的表达还有致事、致政、休致等。D. 郊祀,古时君王会带领诸大臣,依据礼法于国都郊外祭祀天地,为百姓和国家祈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侯益勇猛善战。晋初范延光、张从宾反叛,形势危急,他率数千士兵在汜水打败了张从宾一万多人的军队。B. 侯益善于掩饰。隐帝派遣侍臣问他暗中联结
32、蜀军之事,他以引诱蜀军出关以消灭之作为借口,为自己开脱。C. 侯益富有心机。王景崇要杀他,他派景崇的同乡去游说;游说不成就贿赂权贵,设法逼反景崇,解除了危机。D. 侯益善变保身。他投奔李克用后又归降唐明宗;在汉担任侍中,孟昶先派人送礼后又派人招降,他又归附蜀。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2)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侯益亲自击鼓进攻,士兵趁着这股气势,大败张从宾的军队,几乎杀光他的士兵,汜水因此而断流。(2)何况侯益的亲属和党羽非常多,如果事情轻率
33、发动,(你的)灾祸也迅速地到了。【解析】【10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圈出“侯益”“貌”“朝廷”“心”“尔”“彼”“益”等名词,再按照语法和句意进行排除。“顺”是动词,意思是“归顺”,宾语是“朝廷”,故应在“朝廷”后断开,排除BC两项;“
34、至”是动词,意思是“到”,宾语是“彼”,即“侯益处”,故应在“彼”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A。【11题详解】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大夫死称不禄,士死称卒”错误,应该是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故选B。【12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
35、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孟昶先派人送礼后又派人招降”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说的是“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可见应该是蜀主孟昶先派王处回招降他,再派遣吴崇恽给他送厚礼。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鼓”,名词做动词,击鼓(
36、进攻);“乘”,趁着;“其众”代指张从宾的军队;“殆”,将要,几乎;“为”,因为,“为之”,因此。第二句中,“况”,何况;“亲戚”,亲属,“爪牙”,党羽,都是古今异义词;“若”,如果;“妄”,轻率,随便;“发”,发动;“旋踵”,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至”,到。【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
37、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参考译文:侯益,汾州平遥人。唐昭宗光化间,李克用占据太原,侯益凭拳术勇武投入其帐下。后来唐明宗李嗣源即位,侯益两手反绑请罪,明宗说:“你尽忠节,又有什么罪呢?”后晋初年,范延光在大名反叛,张从宾占据河阳给他声援。晋祖石敬瑭召见侯益,对他说:“国家危急,您能为朕牺牲吗?”侯益说:“希望(您)借我五千精锐士
38、兵,打败敌人是一定的。”侯益率禁兵数千人,驻扎虎牢。张从宾率军队一万多人,在汜水两边列阵。侯益亲自击鼓进攻,士兵趁着这股气势,大败张从宾的人马,几乎杀光他的士兵,汜水为此而断流。晋祖大喜,拜侯益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契丹攻入汴京,侯益率领手下回到京师开封,拜见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主动陈说自己没有参加后晋北伐契丹的谋划。契丹授侯益为凤翔节度使。后汉刘知远称帝,下诏加侯益为侍中。侯益认为自己曾经接受契丹的任命,听说汉军进入洛阳,很担忧,疏浚护城河作为防备。蜀主孟昶派遣侯益亲近的王处回送来书信招降侯益,又派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赠礼物给他。侯益于是和他的儿子一起归降后蜀。汉祖刘知远知道这件事后,派遣王景崇率领
39、数千禁军,每天加倍行程赶去岐下,召侯益入朝。此时汉祖刘知远已经病危,召王景崇到自己的卧室,对他说:“侯益表面上顺从朝廷,实则心怀贰心。你去他那里召他入朝,如果侯益来朝,就放过他,不用过问;如果他迟疑不决,你就自行处置(可把他杀掉)。”侯益害怕了,就打算奉诏入朝。恰好听说汉祖刘知远驾崩了,而王景崇打算诛杀侯益。从事程渥是王景崇的同乡。侯益于是派他去游说王景崇:“您官至高位,应该稍微明白不做什么了,何必怀有危害别人的心,做过分的事呢?何况侯益的内外亲戚和亲信党羽非常多,如果事情胡乱发动,你的灾祸也迅速地到了。”景崇大怒道:“你赶快走,别为侯益游说。你再多说,我就灭你全族。” 侯益知道了王景崇根本不
40、听程渥的话,当即率数十骑奔入朝中。后汉隐帝刘承佑派侍臣问侯益暗中联结蜀军的原因,侯益回答说:“我是想诱蜀军出关,趁其不备突袭他们。”侯益厚赂史弘肇等人,诉说王景崇横行霸道的行径。诸多权贵大力包庇保护侯益,于是朝廷授予他开封尹兼中书令。王景崇听说这些事情,于是据城反叛。显德元年冬,侯益告老还乡,以本官退休回洛阳养老。宋太祖赵匡胤称帝,以耆旧老臣的地位厚待他。乾德初年,侯益入京参加郊祀,待遇与宰相等同。乾德三年,侯益病亡,终年80岁,追赐中书令。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41、。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14.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C. “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
42、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D.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15.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4. D 15. (1)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2)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3)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4)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
43、生道路: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5)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综合鉴赏能力。作答本题应明确题目要求: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针对选项,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本题D项,“暗含诗人的软弱”错误,选项用语太重,从词中来看,“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只是寄寓作者的田园之思。故选D项。【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情感的鉴赏能力。作答本题应明确题目要求: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把酒对斜日,无语
44、问西风”写到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和下文“吾生如寄”写人生短暂。一起写出了年华流逝,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词人饮酒之所以醉,是由于内心积郁,愁肠百结;而仍醒,是因为胸中块垒难平,写出了词人壮志未酬的之愁。“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中“万斛愁”化用典故,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 “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写出了诗人的满腔离别之愁绪。“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写到人生短暂,词人萍踪浪迹于大江南北,走遍了浙西
45、浙东,漂泊不定的感叹。“尚想三径菊花丛” 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只是寄寓作者的田园之思、归隐之心。“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词人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只能借我舟楫浮泛五湖,当一个钓鱼翁。写出了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承接上文归隐之意,写出了仍就不能归隐,表现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学生自行组织语言即可。【点睛】在历年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是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之一,就其考点来看不外乎考查诗歌鉴赏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两个大的考点。很
46、多考生在回答此题时,应注意读懂诗歌。注意关注题目、注释关键的词句,鉴赏语言,理关系,明手法。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感叹自身渺小的诗句是“_,_。”(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3)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答案】 (1). 寄蜉蝣于天地 (2). 渺沧海之一粟 (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齐彭殇为妄作 (5). 忳郁邑余侘傺兮 (6).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
47、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蜉、蝣、渺、诞、殇、忳、侘、傺。【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珠峰没有关门,游客尚可观赏。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48、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 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更为迫切。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势就 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 ,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可能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人的 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中。官方的澄清声明向更多珠峰来访者
49、透露出一个信息:珠峰永远敞开大门迎接更多人,但每一个登山的人要带着垃圾离开。虽说“珠峰无限期关闭”是误读,但也给所有向往珠峰的人提个醒: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这才是对自然最大的敬畏。17.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B.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C.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D.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熙熙攘攘 岌岌可危 显而易见 为所欲为B. 纷至沓来 岌岌
50、可危 不言而喻 随心所欲C. 熙熙攘攘 刻不容缓 不言而喻 为所欲为D. 纷至沓来 刻不容缓 显而易见 随心所欲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B.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C. 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D.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答案】17. D 18. B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
51、,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此题中“对于”和“关于”这两个的明显区别: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例句中介词“关于”用错,应改为“对于”。因为句子已经明确了对象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以要用“对于”。还有,该句后一句动宾搭配不当,“一窥”“面纱”在此语境中搭配不当。语境说的是“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A
52、、C两项,与例句中的错误一样,首先就是介词“关于”用错。B项,“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搭配不当,这与例句中的错误一样,不合语境,文中说的是许多人都梦想“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强调人多热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强调接连不断地来。语境说的是登山爱好
53、者把登顶珠峰当作人生目标,接连不断地攀登珠峰。所以此处应选用“纷至沓来”。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强调危险程度重。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强调形势紧。根据语境说的“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可知,此处是说珠峰原本生态形势危险到快要消失了,所以此处应选用“岌岌可危”。显而易见:意思是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前者强调明显,后者强调浅显。语境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很明显,所以此处应选用“不言而喻”。为所欲为:意思是指做想做的事,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
54、常用于贬义)。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据语境中“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这句话,可知该句说的是人们扔垃圾太随意了,所以此处应选用“随心所欲”。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此题“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这两句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是递进关系,要用“而且”连接。所以排除A、D项。文中括号前一句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显而易见”,该句强调清理垃圾的只能有
55、人工进行,所以说完“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这句以后,从上下句之间的衔接紧密来看,应紧接着说“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这样就排除B项。故选C。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_。一是将易腐有机成分为主的厨房垃圾单独分类,为垃圾堆肥提供优质原料,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_,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三是提高了废品回收利用的比例
56、,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四是_,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答案】 (1). 那么,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哪些呢? (2). 二是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 (3). 普及环保与垃圾分类的知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此题属于补写上下句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通过前语境确定中心话题为“垃圾分类”,根据后语境确定第空应该是总结下文的中心句,根
57、据一、三、四的内容“为提供,为奠定基础有利于减少了提升形成”分析出共性点为“垃圾分类的好处(或裨益)”,据此确定第空答案。根据上下文很容易判断出处应该是好处“二”,而且应该是对下文“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的总结,再参考另外三点,结构谋篇的思路也是先总结分类的角度,仔细分析所统领的部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无害化处理”,可以判断总结句的信息应该是针对“有害垃圾的处理”,所以第处应该填写“二是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第处方法同第处一样,先看统领部分的信息“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形成尊重、关心环
58、卫工人的氛围”,可见应该是关于“怎么做”而谈,所以第空应该填“宣传或者普及垃圾分类(环保)的常识”【点睛】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有些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一句话百样说,意思对即可。21.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1)地方法院究竟允许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2)将上面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
59、的短句(可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答案】(1)不允许(2)某市市长发出了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剧场的指示。但警方却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这一指示的禁令。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一禁令。【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及语言表达能力。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禁令。 那条禁令是不准警方执行市长的指示。 市长曾指示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读懂句子,弄清句子的逻辑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故本题回答不允许。第二问,先找出原句的主干部分(“地方法院推翻禁令”),添加必要成分组成一句;然后分割关于指示及其定语部分(“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组成一句;最后
60、将禁令的定语部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这一指示的禁令”)变成句子;按各句之间的逻辑顺序排列即可。【点睛】语言文字运用最大特点是体现了两个结合,即把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语言文字的传统知识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相结合,努力做到既有知识性又有实用性,既有通俗性又有科学性。学生应注意语义的分析以及理解。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61、和思考?请自拟标题,写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弘扬传统文化,警惕形式化和走极端近年来,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拥趸不少。与此同时,国学热、汉服热等传统文化热也在持续升温。一些人站在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呼吁抵制“洋节”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洋节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背景,而中国人自古就是世俗化的民族,外来的宗教性节日只能成为特定群体的节日而难以成为主流。洋节之所以吸引年轻人,很大程度上是商家的营销策略,恰好迎合了年轻人找个理由呼朋唤友聚餐玩乐的需求。中国人根本不在乎这些节日的内涵和
62、来源。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里,这些“洋节”和淘宝的“双十一”购物节没有本质区别。用抵制的方式来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显然是没必要的。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警惕的一是形式化、二是极端化。汉服热也好、国学热也好、祭孔热也好,都只是形式上的热闹,而没有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历数千年而生生不息,不是因为这些形式上的东西,而是因为它作为一种人生哲学构建了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传统文化的生命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践行。换句话说,不管一种外来的文化看起来如何强势,如果它不能内化为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就根本不可能改变或动摇中国文化的本
63、质。强调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没有任何问题,即便在全球化的时代,坚持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传统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凡事过犹不及,不能走极端,否则很容易滑进极端民族主义的泥潭,走到排外、封闭、保守的老路上去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开放、包容已经成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我们今天的吃穿住用行很多源于国外,但没有人会因为我们开汽车而不坐马车,穿西服而不穿马褂,见面握手而不打躬作揖,就认为我们不是中国人。我们还是应该有一点文化自信的。其实,中国人过洋节的同时,外国人也在过春节。欧美不少国家和城市都把春节作为法定节日,比如加拿大国会今年就宣布“春节”为法定的非假期节日。西方过春节的
64、人注定是一小部分,中国过洋节的人也一定不会多到影响传统节日地位的程度。而我们有的高校竟然采取关闭校门禁止学生外出的方式来抵制“洋节”。其实,形式化和走极端才是影响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障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审题】本题材料强调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传统节
65、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虽然材料中没有列举目前洋节在我国大行其道,传统节日被人们淡忘的事实,但是,审题时也要注意揭示和挖掘“洋节”和“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内在的文化精神,从中找出合适的点,进行叙述或议论。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参考立意:1、在文化发展上要防微杜渐;2、不能一味盲目崇拜外国文化;3、国人在思想意识上要警醒;4、只有民族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5、文化可交流,思想要警醒;6、文化筑堤,意识防守(警觉、理性);7、民族自强(不能只做有观赏价值的熊猫):8、
66、兼容与守正;9、借鉴与自强。参考素材:1、拿着报纸,一字又一字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我不相信这竟然是真的: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惊讶,我愤怒,我感到莫大的耻辱。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两千多年的携手相伴,两千多年的荣辱与共,两千多年的悲喜交织,难道一瞬间,就这样被强行撕裂、一笔抹杀了吗?难道华夏神州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所形成的文化大厦,就这样不堪一击、一触即溃吗?2、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刻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我们的母语外,恐怕也就只有我们的传统节日了。在无数稍有良知的中国人心里,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五千年文明不可或缺的
67、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传统节日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承载着文化的宝藏,承载着我们对先人的追念与景仰,亦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祝福与期望。透过它,我们隐约听到了春节时,那辽阔夜空上五千多年来不变的爆竹声响;透过它,我们似乎看到了中秋佳节时,那小小的庭院中,全家人围坐赏月、把酒欢谈的温馨夜场3、对于我们中的某些人而言,他们或许不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但他们绝对记得圣诞节是耶稣的诞辰;他们或许不了解七月七日是什么节日,但他们绝对忘不了2月14日,自己该买什么花送给什么人;他们又或许不明了中秋节有着怎样悠久而典美的传说,但他们绝对清楚愚人节源于一个多么“乏味、无聊、意义肤浅”的故事4、
68、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数亿中国人不敬屈原而敬耶稣呢?为什么我们对外国节日是如此的推崇,而对我们自己的节日冷眼相待呢?为什么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竟抵不过一个个毫无内涵、毫无文化底蕴的外国节日呢?是不是因为我们害怕耶稣,害怕当我们死后,它会阻挡我们通向天堂的道路?是不是因为我们爱慕虚荣,不知情人节会被别人笑话为“老土”?又或是不是因为我们争强好胜,不过愚人节显现不出我们的聪明程度?5、当端午节时,一个小学生竟不知为何要吃粽子的时候,我们忧心了;当重阳节时,一个中学生竟不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诗人在何时有感而作的时候,我们伤心了;当中秋节时,一个月饼卖到八千八百八十八元的时候,我们痛心了。于是,我恍然
69、大悟:在传统节日日渐失落的背后,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失落;伴随着商业的浮华与城市的喧嚣,我们的传统文化正一点一点地被蚕食,被湮没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无知,是我们,是我们将它亲手抛弃,又亲手埋葬。行文结构: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虽然材料中没有列举目前洋节在我们大行其道,传统节日逐渐被淡忘的事实,在写作时也可以进行驳论。先提出不正常现象,再揭示这种现象的实质和危害,然后分析论点,强调重视传统节日,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