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山东中学联盟高中名校2019级高三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审题学校诸城一中命题学校莱西市实验学校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明清小说评点家们往往喜欢将小说与史记比附,在与史记比附的评点过程中,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金圣叹的第五才子
2、书水浒传就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其中著名的理论有以文运事说和因文生事说。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中的事意思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之事乃实有之事,系本真之事,后者之事乃虚构之事,即逼真之事。以文运事是根据事而算计成文,因文生事则要顺着笔性削高补低。金圣叹认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金在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二十八回回评中云;夫修史者,国家之事也;下笔者,文人之事也。国家之事,止于叙事而止,文非其所务也。若文人之事,固当不止叙事而已。必且心以为经,手以为纬,踌躇变化,务撰而成绝世奇文焉司马迁之书,是司马迁之文也,司马迁书中所叙之事,则司马迁之文之料也。金圣叹认为史可以止于事,但司马迁不满足于史的叙事,
3、而志在文,在记录人物言行和事件发展时,他较多地采用生活化的细节以突出人物的性格,使史记文采恣肆。所叙之事乃文之料,以文运事即作者算计先生成之事,写成的仍然是史。但以文运事的加入使史带上了文的色彩,金圣叹将史记与杜诗左传西厢庄子韩文一起列为才子书,说明他是以文的眼光看待史记的。史书之以文运事,既强调作者要尊重事,又强调作者要注意运用文的技巧。史记之所以没有沦为史实的干巴巴的罗列和编排,全在乎司马迁文才之高,他在史料和史实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让事皆着我之色彩。以文运事之运体现出作者旨在作文的主导地位,从事的层面上讲,史书在面对史实的时候,只能按照事实本来的样子写,不能将甲事写成乙事,也不能将甲某写
4、作乙某。但当它作为文时,便有了独立的文体地位,它不必按照事实发生的前后顺序平铺直叙,对于历史事件,他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识判断其轻重缓急,对于历史人物,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文中赋予情感。历史事件千头万绪,写作者可以以文的方式对其加以统摄。对于小说中的因文生事,金圣叹则在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中说明小说中文与事之区分如此篇武松为施恩打蒋门神,其事也;武松饮酒,其文也;打蒋门神,其料也。饮酒,其珠玉锦绣之心也。凡若此者,是皆此篇之文也,并非此篇之事也。如以事而已矣,则施恩领却武松去打蒋门神,一路吃了三十五六碗酒,只依宋子京例,大书一行足矣,何为乎又烦耐庵撰此一篇也哉?(第二十八回回前评)金圣
5、叹认为武松饮酒是文,他对武松之饮酒大加评论,认为饮酒之时的酒令、酒题等等都是因文生事的文,而非事,醉后打蒋门神才是所生之事。事与文的关系相辅相成,在史作中,事为文之料,在小说中,事又因文而生发,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文传而事传,事的传世,需借助于作者惨淡经营的文,若无文,则无绝世奇文。摘编自曾小霞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试析材料二史书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金圣叹认为,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吃苦事。其中运是算计。金圣叹在水浒传二十八回回评道是故司马迁之为文也,吾见其有事之巨者,而隐括焉;又见其有事之细者,而张皇焉;或见其有事之阙者,而附会焉;又见其有事之全者,而轶去焉;
6、无非为文计,不为事计也。所谓张皇隐括附会轶去等即是对历史事实的加工、算计。绝对客观的史著是不存在的,但历史不管如何代.言、虚拟,毕章难以任意飞翔,仍有一个直实的底本在,所以史公高材,也必定是苦事。以文运事之运体现出作者旨在作文的主导地位。小说则不然,它是一种创造。是顺着笔性,削高补低都由我且按照未必然之事而必定然之文的方法创造一个世界。水浒传是因文生事,因文生事之生就是根据表现文心才华的需要对文料按照笔性的要求削高补低式的虚构创作过程。这个笔性是指什么呢?我们可以看看金圣叹某些章节的具体评论来加以分析。如鲁达遇着金老,却要转入五台山寺。夫金老则何力致鲁达于五台山乎?故不得已,却就翠莲身上,生出
7、一个赵员外,所以有个赵员外者,故是鲁达入五台山之线索,非代州雁门县有此一个好员外,故在鲁达文中出现也,赵员外是鲁达向五台山过渡的人物而已。作者对赵员外这个人物的虚构就是因文生事的生。而此虚构又必须遵循笔性,这里所谓的笔性就是文章情节构造的内在逻辑与张力,也是作者为了某个意图的实现而根据已知现有的情节创造出下一个情节或人物的材料组织安排方式所遵循的原则。这种安排不能超出可理解的范围,须符合情节构造与人物塑造的内在规律。要之,以文运事的算计过程与因文生事的削高补低都不能离开写作主体有目的的加工。在算计与削高补低这一点上,史书与小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由此我们只能说金圣叹只是部分地解决了小说与史书的区
8、别划界问题。摘编自论文因文生事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圣叹在评点小说时已经认识到小说和史书的区别,我们可以从他的以文运事因文生事的理论中窥见一斑。B.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中的事同名但内容不同,它们只有在事件真实方面才存在着一致性。C.金圣叹认为史记面对史实是按照事实本来的样子写的,但其中也有作者的主观剪裁和虚拟。D.以文运事中运是算计,体现出作者旨在作文的主导地位,而又受真实底本的约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作中,事为文之料;小说中,事因文生发;其中文的内涵是一致的。B.金圣叹认识到小说和史书的区别,但只是部分地解决了小说
9、与中书的区别划界问题。C.酒生李小二夫妻并非真谓林冲有这样一个相识,这是按照笔性的原则为林冲逃了一命虚构出来的人物。D.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不管有多大的区别,两者都离不开作者对事进行有目的地加工。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以文运事观点的一项是(3分)A.史书中写奴婢言语,开口即之乎者也,非文即理,说出不近情理之言。B.冯梦龙云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依附)其人,小说的问题不在于事真事假,而在于理真。C.钱钟书云史家追叙真人实事,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忖度之,揣摩之,入情合理。D.金圣叹认为三国演义太拘泥于史实,实是官府传话奴才,虚构上远不如水浒传。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10、。(4分)5.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提到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这一理论,请结合文本分析两则材料阐述的侧重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硬杀王在庆街头树荫之下,十几人围成一圈,有人喊撑士,有人嚷飞相,有人摇头,有人微笑。对弈者各坐马扎;棋盘左蹲一二人,右蹲一二人;站在他们身后的双手撑膝,肩膀俯下;最外层的则努力抻长身体,伸长脖子。对阵二人一位白发无须,一位白须无发。白发者穿白色T恤,面色白净。白须者套二股筋背心,肩膊黑如皂铁。人堆之中,一白一黑,便如太极双鱼之目。众人或纸扇轻摇,或芭蕉猛挥,聊胜于无,难解桑拿闷热。二人仿佛石佛,不动不摇坐如钟,任凭周遭
11、聒噪,半天不走一步。旁边就有人耐不住,高叫起来老陶,你在法院就这样断官司呀?娃都生出来了!又有人叫茅坑,别占个茅坑不拉屎!老陶不应,茅坑也不应。不知道哪个是法官,哪个又是茅坑。围观者渐觉无趣,走去三两人,空隙处又填进两三人。远远的东北方向,乌云如墨。半晌走动一步,马上招来一片骂声眼见对方不听劝,偏往坑里跳,此恨绵绵无绝期,转而对另一方大叫跳马!妗子改嫁没救(舅)了!谁知道这一位也如同聋子。对面一位参谋接过着儿来,破了这个必杀技,于是两个支着儿的比比画画,在半空中下起了盲棋,唇来舌往,兵来将挡,终于下成一盆糨糊,彼此不服气,最后好像都赢了,无语观棋。音乐声渐近,洒水车徐徐驶来,围观者纷纷躲开。好
12、心人提醒当局者,但两人分明已入定,坚如磐石,岿然不动。水柱贴地面扫射而过,黑白双佛的鞋面裤脚遍布泥点。观棋者复又聚拢,太极双鱼依旧。乌云渐近,但闻雷声隐隐,树叶纹丝不动。有人掏出烟来,左右让一让,自己点着了,猛吸几口,连烟雾带牢骚一块儿喷出来这是第三根了,这盘棋才兑了两个卒,马换了个炮!另一位说我都撒了两泡尿了,年前看来下不完了!两个人东拉西扯,由雨雨比馨馨成绩好,聊到崔永元大战冯小刚谁知却跳出个范xx,忽听啪地一响,低头一看,又落一子。又抽几口烟,隔了半晌,一拍大腿好棋!太极圈内无不纳闷儿好从何来。忽有人叫不好!雨来了!众人抬头看时,只见树叶舞动,天空电光一闪一闪,雷声隆隆。更要命的是,不远
13、处黄尘如山,上掩乌云,下压地面,吞楼房,湮街道,滚滚而来!便如鸟雀群中丢了个爆竹,观棋诸君霎时间跑了个精光!太极双鱼游入大海,单剩两只鱼眼钉在原地。终于有个发小不忍心,来扯两个老头子,扯这个这个甩胳膊,扯那个那个甩胳膊,再扯再甩。发小骂一句还把木头疙瘩当成真枪真炮使了!死了我给你们开追悼会!一顿足,如飞而去。只见这风,有如半空里藏着一个要吃唐僧肉的妖怪,通天扯地,飞沙走石,顶风难行,顺风能飞!大树折枝断叶,小树倾斜,几欲被连根拔起!沿街来不及收拾起来的塑料桌椅,跌跌撞撞飞起来,如风筝般在半空中与塑料袋共舞。一家商店六七米长的招牌被从上往下撕下来,垂在门窗上招展飘摇,噼里啪啦的玻璃碎裂声不绝于耳
14、。好似火星撞了地球,一阵风暴刮走了大小车辆,刮走了行人小贩,刮走了猫狗鸦雀,甚至刮走了声音和空气,一切突然间静下来。定睛一看,街头拐角处还有一样东西没刮走;那两只太极鱼眼仍然钉在那儿!两人皆蹲伏于地,白发变黄发,怒发冲冠;白须变黄须,如猬毛磔。马扎端坐在路中绿化带里。奇就奇在两个老头儿之间多了座建筑一圈砖头瓦块压住棋盘,围成四四方方一座城池,里面两军对垒,将帅分守楚汉,阵式俨然,似有杀伐之声倏忽而出!风是雨的头。风势稍歇,雨如黄豆,落地开花,噼啪作响;瞬间而成片,如万马奔腾;又过片刻,雨声没有了点,没有了片,成为一个整体,充斥宇宙间,包裹了地球万物,似乎伸手即可触及,一吸便入肺间。电光闪耀如群
15、蛇,霹雳如在头顶炸响,摄人魂魄!半个小时过去,雨势渐弱。街道成了河川,黄水滚滚滔滔。宛如刚洗过的街头,仍杵着两个浑身流水的老头儿!白发雪白,贴在头皮上,如戴白帽;白须亦雪白,须梢收拢,水流如注,顺须而下。两个年轻人撑着伞跑来了,看来是俩老头儿的子女,再劝老头儿也不走。无人敢动他们的将军大炮,站在白须者身后的女孩流着眼泪,站在白发者身后的男孩跳脚大叫打着电话。一会儿,一辆救护车鸣呜哇呜哇闪着蓝灯开过来,把两个老头儿全都抬上车,又闪着蓝灯呜哇呜哇开走了。一个在店铺里避雨的老头儿咂舌摇头这俩老家伙,都上过战场呢!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位对弈者从观棋者的参谋中受到启发
16、,杀出一场众人叫好的对弈。B.观战者东拉西扯抽几口烟,意在表明居民的和谐、安适,富有生活气息。C.小说正面描写了一场热火朝天、激战正酣的对弈,使读者如临其境。D.小说三次写乌云,远远渐近上掩等词呈现了乌云逐渐逼近之态。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高度集中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给了读者以清晰的说明,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做了准备。B.小说描写了对弈者的头发、胡须的颜色变化由白变黄,由黄复变白,这一细节描写侧面表现了风沙之大,暴雨之猛。C.水柱贴地面扫射而过,黑白双佛的鞋面裤脚遍布泥点一句运用借代的手法,用黑白双佛代指两个老头儿,写出两人分明已
17、入定。D.小说于诙谐的语言中,描写了众人观弈、弈者对弈的场面,幽默而不失端庄,使两位可爱又让人敬佩的对弈老人形象跃然纸上。8.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可以去掉,你是怎么认为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分)9.小说中的弈者,给我们留下鲜明的印象。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是怎样层层突出弈者形象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并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昔
18、诸葛孔明,小国之相,犹曰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况我今理大国平?朕与公等衣食出干百姓,此则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且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论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贞观元年,有上封事者,请秦府旧兵并授以武职,追入宿卫。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践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
19、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更令定议。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六年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奏言;昔汉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岂得同于先帝子平?可半楚、准阳王。前史以为美谈。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殊,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实愿陛下思之。太宗称善。(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20、的一项是(3分)A.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B.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C.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D.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
21、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特定方法加密呈进。B.宿卫,意为在宫禁中值宿警卫,也指皇帝的警卫人员。文中是指后者。C.阁门,指古代宫殿的侧门,也指中央官署内阁的略称,文中指的是后者。D.出降,在封建社会指公主下嫁,文中指文德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出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对待秦王府老部下这件事上,唐太宗认为自己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应该存有偏私之心,并引用古人的例子加以证明。B.唐太宗认为见过一面的人尚且感到亲近,何况是旧日的属下。这表明他对属下很有感情,非常认同房玄龄上奏的内容。C.自己的女儿长乐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命令有司陪送的财礼,比当年高祖
22、之女永嘉长公主出嫁时的财礼高出一倍。D.魏征认为,长公主既然加了长字,就表明要比公主的身份尊贵,虽然对待她们在感情上不尽相同,但礼节上不应逾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2)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14.请根据文本分别概括唐太宗处理秦府旧部、长孙无忌、长乐公主之事的依据。(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赠别何邕唐杜甫生死论交地,何由见一人。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绵谷元通汉,沱江不向秦。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注】宝应元年,杜甫寓居成都草堂,何邕任
23、绵谷尉,此时将赴长安。绵谷地名。有潜水河,可北通汉中。汉中北对长安。沱江流经成都东部,南流入长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中的生死论交四字表现出诗人与何邕感情真挚深厚。B.颔联运用典故,通过燕雀薄宦表达诗人志向远大但仕途不甚得意的悲伤。C.尾联的五陵与五陵年少争缠头中的五陵都是指都城长安。D.杜甫曾以沉郁顿挫评价自己的诗文风格,本诗即体现出这种风格。16.诗法家数把送别赠行诗颈联的写法总结为合写景,或带情,或说事,请结合本诗颈联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人们遇到坎坷挫折时,常
24、常想到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_,_,这两句传达出了一种坚定的信念。(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_,_,明确表明了他的行事准则,这也是古往今来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3)同是写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_,_注重他的精神品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王安石说过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人类的文明能够_离不开书籍的力量,离不开千百年来我们对于知识的崇尚。读书丰富个人心灵。心灵的_往往是因为知识的贫乏。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读书,亦能获得启迪,给我们更
25、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读书,更可以在喧闹的生活中还给自己心灵的沉静,用停一停想一想的方式告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_让心灵归零。读书_民族风采。如果一个民族失去阅读,那么,这个民族将会失去活力。阅读关乎个人发展的同时亦影响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阅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基础,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今,民族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以书润心,真正强大自己,为民族崛起担起重任。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薪火相传荒芜急于求成展现B.一脉相承枯萎急功近利展现C.薪火相传荒芜急功近利焕发D.一脉相承枯萎急于求成
26、焕发19.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归零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A.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B.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C.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D.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现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动物会因为繁衍、觅食等种种原因,不断地行走、迁徙。,除非人为挪动,否则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27、但是,。风滚草就是一种随风移动的神奇植物。每年深秋,它的茎部变脆,风一吹就折断。断落的圆球会随风滚动起来。在滚动过程中,它们不断与地面发生碰撞,将种子传播到草原的每一个角落。步行仙人掌的移动则依靠根部独特的构造。它的根由带刺的嫩枝构成,靠着风的吹动,可以向前移动很大一段路程。除此以外,禾本科的野燕麦也是一种能够走动的植物,它是依靠湿度变化走动的.研究发现,大自然中(),或者借助风力传播种子,寻找最佳落脚地,以获得最好的生存环境。如同动物行走外出觅食一样,面对大自然,植物也有自己的运动哲学。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更多、更好的生存机会,每一种会行走的植物
28、B.每一种会行走的植物都是在寻求更多、更好的生存机会C.每一种会行走的植物为了更多、更好的生存机会D.为了寻找更多、更好的生存机会,植物开始了行走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故曰侈,恶之大也。以上论述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与现实写一篇文章
29、,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与解析一(35 分)1、B(3 分)(B项“以文运事”的“事”指的是本真之事,“因文生事”的“事”是逼真之事。)2、A(3 分)(A项史作和小说中“文”的内涵不一致。)3、C(3 分)A项不符合“以文运事”内涵中要按照事实本来的样子写;B 项体现“因文生事”的内涵;D项谈的是三国演义在虚构艺术上不如水浒传。)4、(4 分)首先提出“以文运事”说和“因文生事”说并阐释其内涵;接着以史记水浒传为例,阐释“以文运事”“因文生事”中“事”与“文”的区别最后指出“事”与“文”的关系
30、。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6 分)材料一侧重阐释“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中的“事”与“文”的区别,并指出“事”与“文”的关系;材料二侧重讲“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中“运”和“生”的含义,并指出两者都离不开写作主体有目的的加工。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D(3 分)(A项“受到启发”错,弈者对周围人的议论充耳不闻。B 项“意在表明居民的和谐、安适”错,意在给弈者创造外部环境,以凸显弈者的专注与每一步的深思熟虑。C 项没有正面描写对弈过程,
31、只是能让读者想象出他们酣战的场面。)7、C(3 分)(C项“借代”错,根据上文“二人仿佛石佛”,此句是比喻。)8、(4 分)交代两位对弈者举动反常的原因,让读者恍然大悟。升华两位对弈者的形象,凸显他们不服输的斗志和坚韧品质。揭示主题,回扣题目。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对两点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6 分)专注的弈者,通过观棋者的聒噪、离场来塑造。坚守的弈者,通过洒水车的扫射来塑造雷打不动的弈者,通过雷电大雨中各类人的各种反应来塑造硬气十足、坚定不移的战士,通过店铺老头的话来深化形象。人物形象上层层深入,完成由最初的普通下棋者到最后两位硬气的
32、战士形象的塑造。评分参考:前三点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最多给 4 分;第四点 2 分;第五点是从整体表述上看,必须是人物形象的层次性才可以,每一点都需要结合情节分析。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 (35 分)10、B(3 分)(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惟是”是固定结构,不可断开,排除 A、C。“私于一物”是介词结构后置,不可断开,排除 D。故选 B。)11、C(3 分)(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阁门”文中指的是前者,是长孙无忌被召,从宫殿门进入。故选 C。)12、B(3 分)(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非常认同
33、房玄龄上奏的内容错。文中“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论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可以看出批评房玄龄,故选B。)13、(8 分)(1)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胜任,怎能因亲疏、新旧关系而区别对待呢?(评分参考:4 分,译出大意给 1 分;“但”“堪”“异情”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法律,不是我一人的法律,是天下的法律,怎么能够因为无忌是皇亲国戚,便想要变动法律呢?(评分参考:4 分,译出大意给 1 分;“乃”“何得”“挠法”每译对一处给 1 分。)14、(3 分)以人才为重以法律为重以礼制为重。(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 1 分。)15、B (3 分)(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
34、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 项“表达诗人志向远大但仕途不甚得意的悲伤”错。“燕雀”和“薄宦”是说何邕,表达了诗人对何邕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仕途不甚得意的悲伤。故选 B)16、(6 分)第三联交代了诗人与何邕所在地的地理位置,绵谷由水路可以通向汉地,沱江流经成都东南流入长江,故“不向秦”。“元通汉”暗指何邕赴京,“不向秦”暗指自己滞留成都。这一联字面上叙述地理,实为表达对何邕赴京的羡慕,和自己不得归京的遗憾。(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 3 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17、(6 分)(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3)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三(20 分)1
35、8、C (3 分)(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者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荒芜是田地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这里是把心灵比喻成田地。枯萎是干枯萎缩,文本前面是丰富心灵,指的是心灵富有,不是没有生机,所以用荒芜。急于求成意思是有着目标却急着要取得成功。急功近利是有着目标却放弃目标去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从后面让心灵“归零”可以看出是不计较利益得失。展现是显现出;展示。焕发的意思是光彩四射,振作的意思。)19、B(3 分)(A 项“北京话”是特定称谓 B 项绿色革命是特殊含义 C 项引用 D 项表示强调,原
36、文是特殊含义)20、(5 分)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阅读”与“结晶”搭配不当;修饰语“两千多年”在“封建社会”前面;缺少介词,主语不一致。)评分参考:答出一处给 1 分,答出两处给 3 分,答出三处给5 分,意思答对即可。21、B (3 分)(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前文陈述对象是会行走的植物,排除 A、D,C 项跟后一句的搭配可以,但是跟“寻找最佳落脚地”“以获得最好的生存环境”都有逻辑上的冲突,并且从文章整体思路上看,这个句子应该是一个结论句,研究发现的一个观点,所以只能选 B。)22、(6 分
37、)植物则是扎根在一块固定的土地(根据前文“动物会不断地行走、迁徙”后文“否则永远处于“静止”状态”,以及“前文人们的固有观念中”,可以知道这一句是说植物的,而且是说“植物静止不动的”,根据常识植物是扎根在固定的一块土地上可以得出。)在大自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可以行走的植物(这是一句总括句,根据最后一段“研究发现,大自然中”可以知道这是说大自然中存在着可以行走的植物,植物是从文本内容得出的。)或者凭借自身构造移动(根据“步行仙人掌”“野燕麦”的移动得出)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四. 60 分23、(60 分)【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新材
38、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材料的意思可以这样解读: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这段话出自古代御孙之口,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引用过。材料主要阐释了节俭是
39、最大的品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这样的观点。材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提出节俭是大德,奢侈是大恶,接下来由节俭提到寡欲,奢侈提到多欲,再用君子与小人寡欲与多欲的人生不同来进一步佐证,最后再次强调观点:节俭是各种好品德共有的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最大的恶。根据材料,写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节俭是最大的品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题目提示“以上论述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与现实写一篇文章”就告诉我们行文过程中不光要体现材料的层次,还需要结合现实写出启示。同学们还可以从课文训俭示康的写作意义上联系当下的浪费攀比风气,能够写出有深刻深远社会意义的好文章。【立意】1.俭,大德侈,大恶2.节俭寡欲奢侈多欲3.俭生德
40、 侈生欲2021 年普通高考作文评分标准(1) 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41、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三)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参考译文】唐太宗刚即位时,中书令房玄龄上奏说:“秦王府的老部下没有做上官的,他们都埋怨陛下,说前太子宫和齐王府的部下都比他们早先安排了官职。”太宗说:“古时候所谓的大公无私,是指宽容公正而无私心。丹朱、商
42、均是尧、舜的儿子,而尧、舜却废黜了他们,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兄弟,而周公却把他们杀掉。由此可知,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从前诸葛孔明,只是蜀国的丞相,他还说我的心就像秤那样公平,不能因人而轻重有别。何况我如今治理一个泱泱大国呢?我们的衣食都出自百姓,这就是说,百姓的人力已奉献给了朝廷,而我们的恩泽却没有遍及民间,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选择贤才,就是要安抚百姓。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胜任,怎能因亲疏、新旧关系而区别对待呢?凡是见过一面的人尚且感到亲近,何况是旧的下属,怎会一下子就忘掉呢?如果才能不堪胜任,怎能因为是旧的下属而先任用?如今你们不谈论他们能不能胜任,而只说他们有怨言,这难
43、道是至公之道吗?”贞观元年,有人上书请求把秦府旧兵都授予武职,补充进宫中做侍卫。太宗说:“我以天下为家,不能偏私于一人。只要有才能德行的人就任用,怎能因为新旧关系而有所分别呢?况且古人说:士兵就像火一样,不控制就会把自己烧死。你的提议,对治理国家没有好处。”吏部尚书长孙无忌(长孙皇后的哥哥)曾经被皇帝召见,不解下腰间的佩刀,向东走上阁门,走出阁门之后,监门校尉才发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由于监门校尉没有觉察,其罪行该当死,无忌失误地带刀进入,判刑两年,罚铜二十斤。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大理少卿戴胄反驳道:“校尉没有察觉,无忌带刀进入,同样是失误,臣子位于极度尊贵的地位,不可以称之为是失误,按照
44、律法上说的:供给皇上汤药,饮食,舟船,失误不按照法规的人,都应当死。皇上如果要将功折罪,从轻处理,这便不是司法部门所能够决定的;如果应当按照律法,罚款铜不符合法理。”太宗说:“法律,不是我一人的法律,是天下的法律,怎么能够因为无忌是皇亲国戚,便想要变动法律呢?”让臣子们更改命令订立议案。长乐公主是太宗文德皇后所生。贞观六年将要出嫁,太宗敕令有司陪送的财礼,比当年高祖之女永嘉长公主出嫁时高出一倍。魏征上奏说:“以前东汉明帝准备封赏他的儿子,说道:我的儿子怎么能跟先帝的儿子得到同样多的封赏呢?参照先帝之子楚王、淮阳王的一半去封赏吧。以前的史家以此作为美谈。现在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女儿称为公主,既
45、然在前面多了一个长字,那么就说明要比公主的身份尊贵,虽然在感情上不尽相同,可是道理却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如果公主的礼节逾越了长公主,道理上恐怕是不妥的,希望您能够三思。”太宗十分赞同。于是将这些话告诉了皇后,皇后听完赞叹道:“曾经听说您对魏征十分敬重,可是对于其中的缘故知之甚少,现在听到他进谏的这番话,可见他能够用道义来抑制帝王的私欲,真是国家社稷忠臣啊!我和您结发做了夫妻,承蒙您的敬重礼待,情深意重,每当有话要说的时候,也要察言观色,尚且不敢轻易触怒您的威严,何况作为臣下,和陛下情谊疏远、礼仪相隔呢?因此韩非子将此称为说难,东方朔将其称为不易,真的是非常有道理的。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于拥有家国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事,如果能采纳这些忠言,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如果杜绝这些忠言,政局就会混乱不堪,我希望您能够仔细体会其中的含义,那就是天下的大幸了。”于是,长孙皇后请求太宗派遣中使带五百匹锦帛送到魏征家中赏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