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照天立高中2021学年上学期9月28日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而是由地方推择当地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士绅是基层治理的主体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刺史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代刺史()记载出处“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汉书“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汉旧仪“孝武之末
2、始置刺史,监纠非法,不过六条,传车周流,匪有定镇”后汉书A.位卑权重B权限不断扩大 C居无常所D行使监察职责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台院“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殿院“纠察朝仪”,察院“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由此可知,唐朝御史台()A职能广泛,地位重要B隶属于中央司法机构C分割相权,加强皇权D有效抑制了吏治腐败宋太祖建隆三年诏令:“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既擢第于公朝,宁谢恩于私室?将惩薄俗,宜举明文。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此项改革
3、旨在()A打击贵族特权利益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推进科举的制度化D防止选官结党营私清代乡试考官中,房考官是实际的阅卷官,除顺天乡试外,房考官例由该省进士、举人出身的现任知县担任。雍正五年,房考官以临省举人、进士出身的在家候选官员充任。这一变化()A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B促进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C促进了科考的公平公正D体现了君主专制集权加强封建时代英国的文官制度尚未成形,职业文官也还没有出现。但是早期的制度演变奠定了英国现代议会政治、司法制度、政府体制的心理基础和制度习惯。“光荣革命”之后,议会成立了几个专门的委员会,雇用专职人员管理政府事务,从此出现了一批为国家服务、领薪的职业管理人员,这是文官和
4、文官体制的最初萌芽。直到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才最终确立。这表明英国文官制度()A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B其产生具有渐进性C巩固了“光荣革命”的成果D是英国的制度习惯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任职法案,该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这一规定()A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体现了权力分立与制衡的原则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基本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按照规定,英国文职人员的升迁由统考和本部门考绩这两个方面来决定。不过英国的行政学专家一般都不主张用考试的方法来决定文职人员的升迁。专家这一主张主要是因为()A工作多年的人考试能力不如刚毕业的人员B文职人员会
5、分散精力应付考试,很难专心从事本职工作C缺乏统一管理和命制试题的具体机构D没有制定颁布相关的法律文献来支撑彭德尔顿法亦称文官制度法,1883年由时任美国参议员的彭德尔顿提出。该法案确立了美国文官录用和组织的三项原则,即竞争考试原则、文官地位相对稳定原则、文官政治中立不为党派利益服务原则,并规定设立一个文官事务委员会,作为全面执行文官制度法的中央机构。这一法案()A标志着美国现代文官制度基本建立B表明美国两党制已不再适用于美国政治C标志着美国权力分立和制衡的局面被打破D表明美国的民主制度已经发展到非常完善的阶段罗斯福所采用的“政治庇护制”与之前的彭德尔顿法有很大的不同。罗斯福执政时期更注重适应现
6、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加注重实效,以及为当时的政治和政策服务。从这一点来看,罗斯福执政时期的“政治庇护制”可以说是“一种最具有现代意识的人事管理制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罗斯福执政时期“政治庇护制”()A只是非常时期实行的一个非常政策B是早期“政党分赃制”和“政治庇护制”的卷土重来C带来了罗斯福执政时期文官政治化的倾向D对美国的现代人事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末废除科举制的举措加速了儒学的解体,使儒学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心灵获得极大的解放,各类主义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这说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A加快了清末立宪运动的进程B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C为
7、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参照中国古代和西方文官制度,建立了五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体制;与此同时,政府先后颁布了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三个草案对文官制度进行规划。这一举措()A使民主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推动民主政治取得重大进展C标志中国近代文官制度基本建立D为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届高等考试中,报考人籍贯遍及17个省份,共录取100人。下表为报名人数在前六的省份及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表(其他一些边远省份,报名人数只有几人,有的甚至只有1人)。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地区应考人员录取人员江苏3
8、7428湖南22618浙江1975江西1725安徽1635湖北1346A.报考政策更倾向江苏省B录取与报考人数的省份排名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C报考、录取人数与经济文化发达水平基本上成正比D国民政府的统治尚未统一1949年前,“干部”指在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及革命团体中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员,以及在共产党领导的各级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含义变化不大,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此可以看出“干部”这一概念()A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B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产物C使干部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D
9、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产物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对政府管理尤其是政府人事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急切地要求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相适应的新型人事制度。这表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A是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政治体制改革开始的标志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D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完善美国学者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这是因为科举
10、制的实施()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 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 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8世纪末英国的执政党一上台便利用权力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培植政治小集团,官员的任命只注重政治忠诚而非才干和品格。“政党分赃”造成英国政治混乱。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代议制民主尚需完善B.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 C.封建势力根深蒂固D.国家权力被贵族控制下图是1907年绘制的两江师范学堂全图。两江师范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之一,其设立的直接相关背景是()A.洋务运动进行B.戊戌变法运动 C.教育制度改革D.民族危机加深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
11、案,确定文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这表明北洋政府()A.避免了徇私舞弊B.民主政治的确立C.摆脱了封建束缚D.选拔官员考试和资历并重1916年7月20日,孙中山在五权分立当为我国宪法之基础的演说中提出:“我国制定宪法之初,则尚可乘机采用。且此之所谓五权者,如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下面选项中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该设想早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即已得到完整体现”B.“这说明孙中山肯定中国古代的监察制
12、度和科举选官制度”C.“由此可见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优越于欧美代议制”D.“这反映出孙中山完成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飞越”21.北洋政府时期文官任用法草案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等规定的文官制度,实际施行范围主要限于中央政府,有实力的军阀往往自行委任官吏。这表明()A.文官制度不符合近代中国的需要B.军阀势力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列强C.文官制度有效实施的前提是政治统一D.文官制度自身存在巨大的局限性2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指在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及革命团体中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员,以及在共产党领导的各级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主
13、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此可以看出“干部”这一概念()A.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B.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产物C.使干部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D.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产物23.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该法案( )A使美国彻底摆脱了政党制B推动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C进一步完善了文官政治D旨在加强对文官的监督控制24.日本在1885年制定文部省官制,并于188
14、7年到1893年,颁布了文官任用令文官考试规则等,强调文官任用必须以考试合格为前提,对普通文官和高级文官进行严格要求。据此推知,日本文官改革A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B由下而上逐步推动C是列强殖民侵略的产物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5.清末,面对形势需要,清廷内部立宪呼声日益高涨。主张改革科举的荣禄、刘坤一等人受到赏识和提拔。1905年,清廷同意袁世凯等人“立停科举”“推广学校”的奏请。这说明( )A新政急需新式人才B君主立宪是时代趋势C教育改革成为时代共识D西方教育思想影响深远26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的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的“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15、A刺史监察功能的加强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C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27罗斯福所采用的“政治庇护制”与之前的彭德尔顿法有很大的不同。罗斯福执政时期更注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加注重实效,以及为当时的政治和政策服务。从这一点来看,罗斯福执政时期的“政治庇护制”可以说是“一种最具有现代意识的人事管理制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罗斯福执政时期“政治庇护制”( )A只是非常时期实行的一个非常政策B是早期“政党分赃制”和“政治庇护制”的卷土重来C带来了罗斯福执政时期文官政治化的倾向D对美国的现代人事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28关于文官制度,在从1912年到1916年延续了五年之久的时间里,袁世凯
16、政府颁布的有关法令较多,也较全面,从中央到地方均有具体的法规出台,对每一种官员的任用、惩戒、恤金、考试、保障、待遇都有具体规定。这说明袁世凯统治时期( )A文官制度完全取代封建官僚体系B比较重视各方面法律制度建设C最终完成废除封建官僚制度的任务D基本建立了文官制度体系29英国文官考试的程序包括考选机关发布考试公告,资格审查,考试,录用。这表明( )A文官制度机构复杂而又庞大B文官考试已形成完整的体系C英国的民主政治机构较完善D英国对考试的管理比较严格30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决定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
17、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党的十二大上,“四化”方针被写入了党章。这些政策( )A构建了统一领导的干部制度B完善了国家公务员制度C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削弱了党管干部的原则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31.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科举)开始集中于
18、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体制。只要中国仍相对孤立地存在于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官
19、制度,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2分)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对政治、思想以及文明整体的统合功能。(8分)32伴随着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近代文官制度逐渐在英国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财政大臣罗金厄姆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扩大内阁的权力,于1782年推动议会通过了文官定员法案,同时要求限制国王恩赐官职的权力,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之手转入到内阁各部门负责人的手中。此次改革是英国的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涉及职业道德操守、专业化、任用制度等方面,其首要意义在于彻底阻断了国王对政府的控制和干预,将文官及整个文官体系完全纳入了议会的领导之下。1805年,财政部还首
20、先设立了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
21、制度的建立。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此次改革的政治因素。(1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8分)日照天立高中2021学年上学期9月28日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1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地方基层官吏的选拔。根据题干这一规定可知,秦朝时地主士绅依旧是基层政权的根基,故A项正确;据材料可知,B项说法绝对化;秦王朝非常注重基层政权的建设和控制,排除C项;秦王朝完全废除了先秦时期的分封制而代之以郡县制,排除D项。答案:A2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刺史制度
22、。根据材料“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监纠非法,不过六条”可知刺史有监察地方的职能,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位卑”,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刺史权限不断扩大,排除B项;根据材料“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可知汉代刺史有固定居所,排除C项。答案:D3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监察体系。根据材料“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以及御史台所属机构的各项职责可知,唐朝御史台职能广泛,地位重要,故A项正确;御史台属于中央监察机构,排除B项;从材料并不能看出唐朝御史台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排除C项;D项“有效抑制了”说法从材料无法得知,排除。
23、答案:A4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官员管理。“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表明此项改革是为了防止结党营私,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打击贵族特权利益的内容,也没有涉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排除A、B两项;C项是这一改革的影响,并非主观目的,排除。答案:D5解析:本题考查清代科举制度。材料中清代房考官的选任变化有利于科举更加公平公正,故C项正确;考生的选拔范围没有变化,不会影响到统治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乡试房考官的选任变化对整个官僚体制和君主专制没有直接影响,排除B、D两项。答案:C6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由材料可知,英国文官制度历经心
24、理基础和制度习惯的准备,从萌芽的初现,再到最终确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B项正确;英国文官制度在1870年才最终确立,排除A项;材料与“光荣革命”没有必然关联,排除C项;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有制度习惯的影响,但其并非一种习惯,排除D项。答案:B7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民主制度的发展。根据材料“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可知,这一规定是为了防止议会中的议员和国王之间的联合,限制王权,以实现议会机构的独立,故选B项;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此后英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A、D两项;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排除C项。答案:B8解析
25、:本题考查英国的文官制度。材料强调行政学专家“一般都不主张用考试的方法来决定文职人员的升迁”,分析现实可知,文职人员分散精力应付考试,很难专心从事本职工作,这是专家主张的出发点,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化;具体机构和法律文献都可以实现,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两项。答案:B9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文官制度。材料显示彭德尔顿法明确规定了文官制度的相关原则和组织机构,标志着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建立,故A项正确;文官制度是在完善两党制的弊端,不是取代,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答案:A10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文官制度的发展。材料中罗斯福执政时期“政治庇护制”可以说是“一种最具
26、有现代意识的人事管理制度”,强调了罗斯福执政时期“政治庇护制”对现代制度的影响,所以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执政时期“政治庇护制”的深远影响而不是当时的作用,排除A项;罗斯福执政时期“政治庇护制”不同于早期“政党分脏制”和“政治庇护制”,B项排除;罗斯福执政时期的措施在当时确实带来了文官政治化的倾向,但材料强调的是其对人事管理的深远影响,排除C项。答案:D11解析:本题考查清末废除科举制的影响。从材料“各类主义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可以看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后思想界出现混乱局面,各类主义纷纷出现,这为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故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科举制度的废除对清末
27、预备立宪运动产生的影响,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对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排除B项;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答案:C12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材料中孙中山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始对文官制度进行规划,并颁布相关法律草案,这为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所以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官制度,没有突出民主共和观念,排除A项;“重大进展”说法夸张,排除B项;材料中三个草案仅是对文官制度的规划,没有最终完成制度建设,排除C项。答案:D13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特点。依据表格可以看出,报考和录取人数最多的省份基本上是在近代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东南
28、沿海沿江地区,故C项正确;虽然江苏省的应考和录取人数都最高,但并非政策使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促成的,排除A项;材料中只列举1931年数据,体现不出变化,排除B项;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实现了全国统一,排除D项。答案:C14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背景。依据材料中对“干部”一词的解释可以看出其指代过于笼统,既指管理人员,又指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具体指向,故A项正确;“干部”一词是外来词语的引进,虽然在革命时代开始使用,但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产物,排除B项;仅仅从“干部”一词本身无法看出干部制度的弊端,排除C项;“干部”一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经开始使用,不是
29、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产物,排除D项。答案:A15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背景。依据材料可知,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对政府管理尤其是人事管理的全新要求,推进了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可见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所以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强调的是公务员制度形成的背景,而C、D两项是影响,排除。答案:A16.B材料强调科举制度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没有涉及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故A项错误;科举制用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故B项正确;C、D两项表述虽然也是科举制实施的影响,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7.A“政党分赃”造成英国政治混乱,说明当时
30、英国政党政治存在弊端,代议制民主尚需完善,故选A项;18世纪末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不断完善,排除B项;执政党并非封建势力的代表,排除C项;当时英国的执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并非贵族,排除D项。18.C洋务运动时期确实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但与1907年的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此时戊戌变法早已失败,故B项错误;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各地掀起兴办大、中小学堂的热潮,故C项正确;民族危机加深与兴办学校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19.D根据材料“二者皆不可偏废”可知,北洋政府文官任用资格之原则为考试和资历并重,D项正确。A、C两项不符合史实,错误。仅凭材料所述无法认定其确立了民主政治,
31、B项错误。20.B材料中“如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其他二权御史弹劾考试”论述的是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其中后两权是中国固有的,体现为古代的监察制度和科举制度,故B项正确;A项中“完整体现”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中西制度的优越性,故C项错误;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是在1924年,排除D项。21.C根据材料“施行范围主要限于中央政府,有实力的军阀往往自行委任官吏”可知,当时军阀割据导致中央政令不通,这说明只有政治统一才能使文官制度有效实施,C项正确。文官制度是近代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错误;材料未体现文官制度的局限性,D项错误。22.A依据材料中对“干部”一词的
32、解释可以看出其指代过于笼统,既指管理人员,又指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具体指向,故A项正确;“干部”一词是外来词语的引进,虽然在革命时代开始使用,但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产物,排除B项;仅仅从“干部”一词本身无法看出干部制度的弊端,排除C项;“干部”一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经开始使用,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产物,排除D项。23C【详解】文官政治改革有利于改善文官随着党派更迭而变换所产生的动荡,但并未使美国彻底摆脱了政党制,排除A项;材料与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无关,排除B项;彭德尔顿法进一步完善了文官政治,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改革强化了以考绩为核心的文官制度,并非单方面加强对文官的监督控制,
33、排除D项。24A【详解】材料显示日本的文官改革逐步深入,不断规范,这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故A项正确;由“制定文部省官制”“颁布”等可知,文官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排除B项;日本文官制度改革是近代日本受到列强侵略后,主动学习西方、走向近代化的产物,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25A【详解】新政期间,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挽救危亡,急需大量新式人才,这也是清末进行教育选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A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当时清政府要实行君主立宪,排除B;“成为时代共识”说法错误,排除C;清政府改革选官制度、推广学校并不是受到西方教育思想影响的结果,排除D。 26C【详解】根据所学
34、可知,刺史原是汉朝负责监察的官员,结合材料可知,东汉末年,刺史名称改为州牧,权力扩大,变成了地方行政官员,由此可见,东汉末年,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变化,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刺史监察功能的加强,而是监察之外的其他权力的加强,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州牧权力,而不是皇权,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军阀割据,故排除D。27D【详解】材料中罗斯福执政时期“政治庇护制”可以说是“一种最具有现代意识的人事管理制度”,强调了罗斯福执政时期“政治庇护制”对现代制度的影响,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执政时期“政治庇护制”的深远影响而不是当时的作用,排除A;罗斯福执政时期“政治庇护制”不同于早期“政党分赃制”和“政治庇
35、护制”,排除B;罗斯福执政时期的措施在当时确实带来了文官政治化的倾向,但材料强调的是其对人事管理的深远影响,排除C。28D【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依据材料可知,袁世凯统治时期颁布了文官制度各个方面具体的法律法规,这表明文官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所以D项正确;袁世凯统治时期封建官僚体系一直在发挥作用,没有被完全废除,排除A、C项;材料只提及关于文官制度的法律法规,无法得出政府重视各方面的法制建设,排除B项。29B【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文官考试的程序包含了从报名到考试,再到录取的各个环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B正确;仅从考试程序无法看出文官制度机构组成,排除A;材料仅反映文官考试一项
36、,无法得出民主政治机构完善这一结论,排除C;材料不仅反映了考试过程,还有报名和录取,D项没有全面反映材料,且材料无法体现“严格”,排除。30C【详解】1981年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干部的“四化”,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构建了统一领导的干部制度,排除A;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的,排除B;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不可能被削弱,排除D。31 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2分)九品中正制。(2分)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2分)限制了选官中的徇私舞弊现象;(2分)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2分)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分)(2)加强中央集权;(2分)巩固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2分)维护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发展性;(2分)塑造良好社会心理和风气。(2分)17 答案:(1)主要成就:取消了国王的人事任免权;(2分)确立了文官常任原则;(2分)文官体系纳入议会领导。(2分)政治因素:议会和国王的斗争;(2分)两党政治的发展;(2分)责任制内阁的发展。(2分)(2)主要内容:公开考试录用文官;(2分)实行文官政绩晋升制。(2分)历史意义:有助于减轻政治腐败风气,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2分)巩固了议会改革的成果,有助于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