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表面形态 章末总结探究课 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621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表面形态 章末总结探究课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表面形态 章末总结探究课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表面形态 章末总结探究课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表面形态 章末总结探究课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表面形态 章末总结探究课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地球表面形态 章末总结探究课 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风蚀雅丹溶蚀河谷冲积扇海蚀崖海滩角峰学思心得内力作用与地貌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典型的陷落地形: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滇池、洱海、邛海、呼伦湖、青海湖等。典型的隆起地形:庐山、泰山、华山等典型的块状山

2、地表现形式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等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如汶川地震后形成的滑坡、堰塞湖等2.两种地壳运动形式的联系(1)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结果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2)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3)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1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的最新测量高度为8 848.86米,比之前的8 848.13米高了0.73米

3、。2008年四川地震后,专家称地震致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历史上原来是一片海洋。据此完成(1)(2)题。(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A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B内力作用地壳运动C内力作用变质作用D内力作用岩浆活动(2)关于2008年四川地震后,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喜马拉雅山长高是以地壳的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为辅B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人们却没有察觉。说明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人类不易感知C在地壳运动过程中既有岩浆活动也有变质作用D喜马拉雅山的增高说明了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1)B(2)B第(1)题,喜马拉雅山的

4、崛起是内力作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伴随着外力作用,但在这个时期,内力作用为主,外力作用为辅。第(2)题,岩浆活动比较剧烈,喷出地表后短时间内就会形成火山,改变地表形态,所以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说法是错误的。外力作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不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多海蚀柱、海蚀崖、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

5、)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3外力作用的几点规律(1)总体来说,外力作用通过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所以一般而言,高处易被侵蚀,低处易接受沉积。速度大小是影响外力表现形式的主要因素,速度较快时,流水、风力、海浪都以侵蚀作用为主;速度降低到不足以搬运挟带物质时,则表现为沉积

6、作用。(2)河岸与流水作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分析,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不论哪个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3)沉积规律:颗粒较大、密度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密度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流水堆积、风力沉积、海浪堆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2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直到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甲、乙两河()A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 B甲河地势高

7、袭夺乙河C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D甲河的河道平直袭夺乙河(2)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A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B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C河道变窄泥沙堆积严重D地转偏向力作用导致堆积严重(3)有观点认为,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过于宽大。依据该观点,图中哪个河段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A B C D(1)C(2)A(3)B第(1)题,根据图示水流箭头,甲河的水从图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说明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C对;乙河流量不一定大于甲河,A错;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流具有较强的侵蚀力,袭夺高位河流,甲河地势高,不能袭夺乙河,B、D错。第(2)题,M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河流袭夺,导致上游水量减少,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严重,A对;河道两侧岩体崩塌,与泥沙堆积较强无关,B错;泥沙堆积易导致河道变浅,河道变窄,C选项中因果关系倒置,C错;地转偏向力不是泥沙堆积严重的原因,D错。第(3)题,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过于宽大。即原来河道宽大,袭夺后,水量减小,泥沙堆积,河道变窄。图中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的是河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