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评联合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2001 年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团队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 遗址,分别发现了面积在 280 万乃至 400 万平方米的巨型城址。像神木石峁遗址,高 等级的建筑区皇城台城墙高达 9 米,军事防御色彩浓厚。这一时期的墓葬小墓一无所有,或仅有一两件武器或陶器,而大型墓葬随葬品上百件。这主要反映了()A. 中华文明多元
2、一体的特征B. 中华文明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C. 这些地区的社会分化严重D. 这些地区已发展到文明的阶段2. 孔子以水比德,认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老子以水喻道,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反映了他们()A. 理想化的社会诉求B. 希望统治者具有圣人之德C. 重视水的优良品质D. 追求君民平等的理想社会3. 秦朝建立以前,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区的广大国土和民众。上述文字包含了()A. 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B.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C. 历史解释和历史
3、结论D. 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4. 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处中,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交流和共同的斗争中,先进的优秀的东西不断为大家所认识和接受,并继续发展;落后的低劣的东西不断被抛弃和 淘汰,从而使各民族之间共同的东西越来越多,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关系和谐健康地发展,并最终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材料旨在揭示()A. 各民族间的斗争促进了民族交融B. 文化基础是民族交融的重要条件C. 古代中国各民族的交融不断加强D. 汉族一直是民族交融的主导力量5. 明中后期,地方官员推行保甲法,保甲长的选任主要是由富民担任,主要职责为缉捕奸盗、维护治安等。清代乡村组织基本沿袭明代,也是由富民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4、。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 政府职能部分转移到乡村B. 中央集权出现弱化现象C. 社会新经济因素快速增长D. 工商业者成为主要阶层6. 下表为鸦片战争到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表格中丙代表的留学方向最有可能是()时期甲乙丙19 世纪初19 世纪末0210 人019 世纪末20 世纪初0600 人22000 人20 世纪初20 世纪 20 年代末1600 人12062 人20000 人A. 苏俄(联)B. 英法C. 日本D. 美德7. 下表是 19 世纪 2080 年代美国部分地区的华工数量统计,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时间人数18201840 年8 人18411850
5、 年35 人1854 年13110 人1860 年34933 人1870 年63199 人1880 年105465 人A. 导致美洲地区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 近代华人移民海外由此拉开了序幕C. 反映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不断加剧D. 对自然经济瓦解起了重大推动作用8. 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一度把“家庭”、“家族”、“宗族”描绘成极度黑暗恐怖的名利场和充满剧毒、压抑和变态的地狱魔窟。这反映出当时()A. 青年知识分子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B. 对传统思想否定倾向C. 宗族家族阻碍青年知识分子思想进步D. 宗法观念在中国绝迹9. 有学者认为,中国对万隆会议的立场和态度,集中反映了当时中
6、国国际格局发展及外交新变化的战略判断。这表明万隆会议()A. 是外交政策成熟的重要表现B.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C. 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认同D. 基于两极对峙格局下做出外交战略判断10. 下图是 1960 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贰元币背面图像。此图()A. 说明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己经实现B. 反映了我国集中发展重工业的战略C. 体现了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新风尚D. 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调整的必要性11. 在古代南亚和阿拉伯世界,当棉和棉纺织品被广泛种植和传播之时,欧洲社会对棉的了解依旧处于想象阶段,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印度有一种奇怪的树,可以长出羊毛。当时的欧洲()A. 对棉纺
7、织品的市场需求极少B. 与印度还未建立联系C. 文明发展程度不及亚非两洲D. 缺乏经济交流驱动力12. 根据历史学家统计,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意大利地区 48 座城市共计颁布了 391份涉及限制服饰、宴饮等奢侈行为的法令法规。这些法令法规的颁布说明()A. 城市摆脱了罗马教会对世俗生活的影响B. 商业贵族与旧贵族争夺城市统治权C. 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工商业阶层的兴起D. 人文主义的起源和自我人格的觉醒13. 1920 年,苏俄产业工人比战前减少近 12,部分工人化公为私、投机倒把、混迹黑市。莫斯科有好几个非法但半公开的黑市,众多社会问题也纷杂而生。贫困和饥饿终于导 致了工人们,甚至是具有光荣
8、传统的普梯洛夫工厂的工人们起来罢工。这说明当时苏俄()A. 国内战争形势日趋严峻B.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已初步暴露了弊端C. 公有制经济丧失生命力D.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亟待调整14. 对于二战后的亚洲,美国五星上将乔治马歇尔曾说过:“(我希望避免)悲剧性的结果:中国的分裂,以及俄国有可能重新攫取满洲的控制权,两者加起来的结果就会导致我们在太平洋战争的主要目标的失败或者损失。” 由此可以推知二战后()A. 美国对外首要任务是重建亚洲统治秩序B.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比较激烈C. 美国采取遏制共产主义的对外指导思想D. 美国对华采取外交封锁遏制政策15. 下列图片所示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9、,它们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此可知()A.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B. 发展中国家加强了合作C.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D. 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形成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16. (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代,为了解读尚书禹贡汉书地理志等经典,当时的学者编绘了大量的 历史地图和当代的疆域图。摘编自宋僧人志槃佛祖统纪之汉西域诸国图(纸本雕版墨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根据汉西域诸国图蕴含的历史信息,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宋代学者编绘地图的 看法。17. (14 分)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耸立在天安门广场南侧,庄严地审视着新中国数十年的沧桑巨 变,放射
10、着夺目的光芒。1949 年 9 月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并于当日举行纪念碑奠基典礼。此后,北京市政府开始向全国征选纪念碑设计方案,截止 到 1951 年共收到海内外设计稿 200 多件。很快便确定了纪念碑碑型、碑文,但碑座位置 用以展示人民英雄形象的浮雕壁画却很难确定,这是纪念碑设计中最费时费力的部分。为 此,北京市政府又成立了史料专门委员会,由史学家范文澜主持拟定了 9 个方案,经中央 审核后确定 8 个主题,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 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渡江战役。摘选自人民政协报 2021-04-15请根据人
11、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结合所学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 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8. (13 分)“劳卫制”是“准备劳动与卫国的体育制度”的简称,是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学习和 借鉴苏联经验,在学校、部队和机关等描广的一套体育锻炼制度。1958 年,国家体委正 式公布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强调要“人民强壮,意志坚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 设服务”。测试项目繁多,主要项目包括手榴弹掷远、行军、骑马、射击等。有国家统一 标准,也主张各省市自治区因地制宜地进行年龄和项目分组。通过劳卫制测试者,可获得 证书和证章,年轻人把获得证章视为莫大荣誉。不少年轻人为通过劳卫制测试,起
12、早贪黑 地训练。20 世纪 60 年代初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的实施举步维艰,根据周恩来总理“劳卫制这个名称不符合我国习惯”的指示,国家体委在 1964 年将劳动卫国体育制度 条例改名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从此,“劳卫制”在中国退出了历史舞台。摘编自桓辉新中国成立后推行“劳卫制”的历史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建国初期实施“劳卫制”做出简要评析。19. (14 分)粮食与人类生产和发展息息相关,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对外粮食援助在国际社会有着 不可或缺的地位,涉及政治考量、经济权衡、农业实力、安全战略等因素。美国的对外粮 食援助由来已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事件目的194
13、7 年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日本等国家运送粮食等农产品,促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巩固美国的政治领导地位。1951 年实行公共安全法用粮食等农产品配合军事“援助”,作为实行侵略政策的工具。1954 年国会通过第 480 号公法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粮食援助,力图使其在粮食上依 赖于美国,在国内外政策上受美国控制,并把他们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内。1974 年通过“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以削减粮食等供应相威胁,要求苏联在中东问题上让步。1980 年卡特总统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制裁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行为。据魏崇寿关于美苏粮食贸易问题整理材料二:自 20 世纪 20 年代起剩余农产品问题就一直在困扰着美国,虽然
14、经历了两次世界大 战暂时缓解了这种状况,但能够系统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直到 1954 年第 480 号公法的出 台才有了答案。印度,一个拥有近 4 亿人口的国家,在南亚次大陆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政 治和意识形态对于亚洲的稳定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美苏对立争夺势力范围的 20 世纪 50-60年代。独立后的印度为了解决饥荒而向美国请求粮食援助,但当时美国的战略重点是欧洲, 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初由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才逐渐关注印度,当 1950 年印度再次爆发粮 荒时,美国才通过了 1951 年印度紧急粮食法案,以贷款的形式给予印度 1. 9 亿美元的粮 食援助。王锦锦第 480 号公法与
15、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对印度的粮食援助政策 结合材料和所学,对二战后美国对印度的粮食援助政策做出合理的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论述充分)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材料中“城址”、“阶级”等现象的出现,说明这些地区已发展到文明的阶段。因此答案选D。A、B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C项属于表面现象。2.【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孔子希望恢复商周时的礼乐制度,崇德尚礼,提出“为政以德”思想。老子“遵道而贵德”,并对圣人之德作出无私、不争、处下等一系列要求。他们以水为喻,以水喻德,阐发各自的理论和主张,希望统治者关注水、考察水的运动规则,具有水的优良品质
16、,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理想的社会秩序,故B正确。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张进一步现实化排除A项。C项属于表面现象。D项不符合材料。3.【答案】C。【解析】材料中“秦朝建立以前才有具体的表现”一句为历史结论;材料中“它代表着”一句为历史解释;。所以答案选C。4.【答案】B。【解析】”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处中先进的优秀的东西不断为大家所认识和接受从而使各民族之间共同的东西越来越多”说明文化基础是民族交融的重要条件。所以答案选B。5.【答案】A。【解析】富民担任保甲长,承担缉捕奸盗、维护治安等本是政府承担的职责,体现了政府职能转部分移到乡村。所以答案选A。6.【答案】C【解析】19世纪末正好经历了甲午
17、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败于日本,所以在战后兴起了学习日本的潮流,所以留学生相对比较多的应该是日本,故此题选C。7.【答案】C【解析】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中国赴美国的华工越来越多,华工大量出国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是中国大门被打开,西方殖民侵略的产物,华工出国人数的增多反映了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华工出国人数尽管在不断增多,但是对美洲地区的人口结构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排除A,B选项近代华人移民海外由此拉开了序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选项对自然经济瓦解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并不是华工出国的影响。8.【答案】B【解析】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强调家国一体,强调家庭、家族、宗族。新文化
18、运动中,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一度把“家庭”、“家族”、“宗族”描绘成极度黑暗恐怖的名利场和充满剧毒、压抑和变态的地狱魔窟体现出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否定。A选项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命运与题干主旨不符,C选项宗族家族阻碍青年知识分子思想进步不是本质,且不符合材料主旨。宗法观念在中国绝迹与史实不符。9.【答案】A【解析】万隆会议强调求同存异,体现了外交突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所以本题选A,B选项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突破社会制度的束缚的应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D选项与题干主旨无关。10.【答案】C【解析】本题的时间是1960年,材料中工人正在操纵机器,体现了崇尚劳动的风尚,A选项社会主义化在全国己经
19、实现材料不能体现,而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是1956年。B选项反映了我国集中发展重工业的战略,D选项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调整的必要性材料中均未体现。11.【答案】D【解析】本题以古代文明交流中棉织品的传播为切入点,说明当时不同地区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但尚未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实。根据在古代南亚和阿拉伯世界,棉被广泛种植和棉织品被广泛传播时,欧洲对棉的了解还处于想象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各地区经济交流有限,而且经济交流的需求并不高,故选择 D项。12.【答案】C【解析】本题以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意大利诸多城市颁布限制奢侈行为的法令法规为切入点
20、,考查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西欧城市自治与市民阶层的兴起,考查学生调动和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体现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材料中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意大利商品经济最为活跃,市民阶层兴起,这是奢侈风气的根源和限奢令颁布的主要原因,故选择 C项。当时的欧洲城市并未摆脱罗马教会的精神控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市自治过程中商业贵族与旧贵族的斗争,排除 B项。人文主义的起源早于材料的时间,排除D项。13.【答案】D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违背经济规律,是适用于内外交困形势时期的非常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不适用于和平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势在必行,故D正
21、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国家能集中人力、物力,逐渐赢取更多军事胜利,国内战争形势日趋严峻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形成,故B错误。材料主旨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亟待调整,并非是否定公有制经济,故C错误。14.【答案】C 【解析】联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可知A选项夸大了亚洲在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二战后,西方列强遭到重创,B选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力图在中国建立一个有力的亲美政权,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故D项错误。15【答案】C【解析】本题以当今世界重
22、要的国际组织为切入点,考查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PEC有利于加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有利于国家之间的反恐合作,二十国集团有利于工业化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这些国际组织使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国家之间的反恐合作组织,故A项错误。“发展中国家加强了合作”的说法不全面,也不严谨,因为 APEC和二十国集团有发达国家参与,故 B项错误。“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形成”说法错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故 D项错误。16.(14分)【答案示例】宋代学
23、者编绘大量历史地图和当代疆域图是时代的产物。汉西域诸国图蕴含着汉代与匈奴的和与战;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设刺史监察;西汉设都护府管辖并经营西域;汉代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宋代雕版印刷得到发展等历史信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交战中处于劣势,国力羸弱,促使学者大量编绘地图。崇文抑武、科举兴盛,三教合一的文化氛围以及理学兴起为编制地图提供了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条件;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为绘制地图提供了技术条件;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士农工商阶层流动性增强,为地图编绘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宋代学者编绘地图的这一社会现象反映了学者的关注社会现实,是对宋代时代的反思。16. (
24、14分)【答案示例】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清政府统治腐败,在此情况下,1851年爆发了金田起义,天平天国运动前后斗争了十四年,沉痛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9世纪70年代,在外资企业和官办企业的诱导之下,民族工业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并不断壮大。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革命风潮风起云涌,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并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资产阶级并没有挽救中国的命运。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大成立,开
25、始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经过艰苦斗争,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历经28年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7. (13分)【答案示例】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密切,中国确立全面学习苏联的方针;当时国家和政府重视体育工作,并受当时社会局势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中国实施“劳卫制”,加强体育锻炼,并将体育与国防相结合。由于因地制宜的标准和适当的奖励机制,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实际有利于树立体育锻炼和“健康第一”的理念;有利于
26、学校体育课的开设和青少年体质的提升;将体育锻炼与军事项目结合;为后来各类体育锻炼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但受政治因素影响大;忽视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执行过程缺乏一贯性。18. (13分)【答案示例】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密切,中国确立全面学习苏联的方针;当时国家和政府重视体育工作,并受当时社会局势的影响(4分);在此情况下,中国实施“劳卫制”,加强体育锻炼,并将体育与国防相结合。(2分)由于因地制宜的标准和适当的奖励机制,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实际有利于树立体育锻炼和“健康第一”的理念;有利于学校体育课的开设和青少年体质的提升;将体育锻炼与军事项目结合;为后来各类体育锻炼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但受政治因
27、素影响大;忽视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执行过程缺乏一贯性。(7分,一定要辩证的分析评价,但强调积极影响最多5分)19.(14分)【答案示例】二战后美国对印度的粮食援助政策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援助粮食成为一种外交工具,其在本质上服务于美国的遏制战略需求。(2分)政治上,二战后,冷战大幕开启,呈现出美苏争霸局面,美国希望遏制苏联并扩大自身影响力;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独立浪潮,印度等成为美国全球争霸中希望拉拢的中间地带;印度地理位置重要,美国重视南亚地区来遏制苏联与新中国。(4分,任选两个角度,一个角度2分,若从其他角度论述,合理即可得分)经济上,美国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实力强大,受到剩余农产品问题的困扰;印度独立后面临粮食危机问题,希望得到援助。(4分,一个角度2分,若从其他角度论述,合理即可得分)总之,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印度的粮食援助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受益,带有一定的人道主义救助性质;但其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美国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粮食援助服务于美国冷战中的全球遏制战略,优先于印度的发展,美国通过粮食援助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因此,该举措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4分,一个角度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