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精编WORD版》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573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WORD版》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编WORD版》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编WORD版》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编WORD版》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编WORD版》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精编WORD版》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精编WORD版》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精编WORD版》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精编WORD版》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精编WORD版》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精编WORD版》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度94届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段考 语文卷 2013.10.10说明:本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作答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10小题,共22分。第17题各2分,第810题各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只错一个的一项是( )A. 城隅(y) 踟蹰(zh) 彤管(tn) 守拙(zhu) B. 归荑(y) 夙愿(s) 苗裔(y) 孟陬(zhu)C. 骐骥(j) 驰骋(chn) 耿介(n) 幽昧(mi)D. 咎言(ji) 结发(f) 下载(zi) 公姥(lo)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静女其姝(sh

2、) 愆期(qin) 卜筮(sh) 遗施(y)B. 呦呦鹿鸣(yu) 伶俜(pn) 葳蕤(ru) 便言(pin)C. 琵琶行(xn) 机杼(zh) 庚寅(yn) 徘徊(hui)D. 大拊掌(f) 凝噎(y) 阡陌(m) 摧藏(cn)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出来)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通“悦”,喜爱) B否泰如天地(坏运气) 榆柳荫后檐(遮盖) C羁鸟恋旧林(束缚) 脉脉不得语(含情相视的样子) D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赠送) 夫唯捷径以窘步(困迫)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顺心,满足)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怪罪)彤

3、管有炜,说怿女美(喜欢)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遗留)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总是)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屋脊)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通“巅”,顶部,搞出) ks5uA B C D5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相同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D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6与“桑之未落”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B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C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不能舍也 D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7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C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们两人婚前信誓旦旦,婚后却同床异梦,变化真快。 B看到父亲在信中讲他日薄西山,李仕冲不免悲从中来。 C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五句十行,层层深入,一气呵成,哀婉动人。 D这是什么果子?没见过。咬一口,索然无味,扔掉了。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C10月份以来,

5、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 , , 。 , 。一阵晨风拂过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A B. C. D.11默写(10分)(1)越陌度阡,

6、。 ,心念旧恩。(2) ,恐年岁之不吾与。 ,夕揽洲之宿莽。(3)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4)通过形声色描写织女织布形态美的两句是: , 。(5)曾子曰:“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二、课内课外诗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216题(共14分。第1215题各2分)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

7、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1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是A“婀娜”是“轻轻飘动的样子”,“赍钱”是“赠送钱财”。B“杂彩”是“各种颜色的绸缎”,“流苏”是“用五彩羽毛做的下垂的缨子”。C“登即”是“立即”,“踯躅”是“缓慢不进的样子”。D“交语”是“交相传话”,“交广”是“交往的

8、人多”。1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B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C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来人,戒之慎勿忘14 与“登即相许和”的“相”用法不同的一项是ks5uA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D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写太守家操办喜事的豪华排场,是为了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B面对兄长逼婚,她允婚,表现了她对自己处境、对未来的清醒

9、认识、估计和对兄长淫威的蔑视;同时也表现了她的顺从性格。C“阿母”的话,表现了刘母并不理解兰芝的真实想法,没有站在女儿的立场考虑(也有人认为,她虽理解女儿,也得顾及儿子而无法真正为女儿考虑),却在为儿子的逼婚推波助澜。D“六合”是指迷信的人所认为的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都相合的意思。16翻译下面句子(6分)(1)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3分)(2)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3分)(二) 阅读下面古典诗歌,完成1718题。(6分)杂诗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17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

10、项是( )。(3分)A一、二句用“比”的手法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花李花盛开般灿烂。 B三、四句写佳人的行踪,早晨行走在长江之北,晚上宿止于潇湘之滨。 C五、六句说当时的人们惊异于美人之美,以致没人敢在她面前放声唱歌。 D七、八句说时光飞快地流逝,俯仰之间人就会老去,佳人的美貌难以保持。 18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在写作上继承了屈原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 B“南国佳人”比喻那些无由施展才能的贤士,甚至可说就是比喻曹植自己。 C本诗通篇用了“比”的手法,语短情长,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耐人回味。 D前人认为曹植的诗“骨气奇高”,但本诗用语朴实,难说有骨气

11、之奇。(三) 1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春闺思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注解: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4分)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1分)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1215题,共16分。论中西方的英雄文化潘天强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基本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中国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守卫国土,维护政权;而西方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塑造人格,创造历史。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

12、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中国的英雄文化诞生于混沌时期,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以及三皇五帝的传说都包含着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从诗歌到戏剧,从说唱到小说,一代一代的英雄和伟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崇拜和追随的目标。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站在天意的对立面,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比如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希腊悲剧中始终无法摆脱弑父娶母命运的俄狄浦斯,以及中世纪英格兰的不断挑战自身命运的英雄罗宾汉等。而在中国,英雄则替天行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水浒英雄造反杀贪官保皇帝都是替天行道。东西方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西方的宿命包含着对命运的挑战和不屈,而东方

13、的英雄往往赋予命运一种妥协和变通。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他们虽然也讲义气重友情,但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特洛伊王子出于个人的欲望不顾可能的后果强行拐走海伦,这在西方社会属于小节,无损英雄的形象,而在东方却是不能容忍的自私行为。在东方,英雄意味着比常人更严格地恪守道德规范,所以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还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还是要做唐僧的门徒;而打虎的武松、粗野的李逵也必须口服心服地服从宋江的领导。英雄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但是在西方,“恶”的标准是有限制的,一般是恶龙、巨兽或是极端残暴者和异教徒。而两位君主之间的争斗并不被当作善恶之争,人们往往把争斗双方同时当作英雄歌颂,即使

14、一方是自己的敌人。法国大仲马的三剑客和波兰显克微支的十字军骑士都有这种倾向。西方英雄文化强者为王的观念较为明显,对西方人而言,英雄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即使是对手他的英雄行为也值得歌颂。但是这种观念在长期大一统观念下植根而生的中国文化表现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手就是异类,对手的英雄不仅不代表自己,还是敌人的象征。所以与西方领主经济下形成的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中对于对手的英雄气概一般都是贬低和挖苦,不能灭自己威风长敌人志气。三国演义中虽有曹操煮酒论英雄,但最终还是把曹操描绘成奸雄。英雄爱美人是英雄文化的共同点。但是在江山和美人的选择上,中西文化也有不同。为了美人舍弃江山,在西方文化

15、中仍然是英雄行为,比如特洛伊王子和海伦的故事。而在中国却要遭到无情指责,并且将责任推到美人身上,斥之为红颜祸水。在漫长的以男性为主体的古代社会,东西方的英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只是男性的陪衬。但是,西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女英雄如圣女贞德,而中国的女英雄必须要女扮男装才能成为英雄,如花木兰、穆桂英。可以看出,东西方英雄文化是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进步都在发生着变化。比如中国的反封建运动和西方的女权主义兴起,使得东西方女性英雄和伟人不断增加。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 (节选自2007年3月人文杂志)20下列对东西方英雄文化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16、)( )A东西方英雄的理念首先都是创立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树立永远的丰碑。B东西方的英雄虽然对待命运的具体态度不同,但东西方的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C东西方的英雄都是讲义气重友情,都能为朋友两肋插刀。D东西方都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女性价值得到充分肯定的女英雄。2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分)( )A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是叛逆的,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的;而在中国,英雄则是替天行道的。B特洛伊王子若在中国,他的英雄称号就会被质疑;而夸父若生在西方,也一定不会被称为英雄。C就“恶”而言,中国的标准要比西方宽泛,中国人认定的能称得上“恶”的对象要多于西方。D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英雄因爱“美人”而影

17、响江山的事,人们对这类事情的态度也基本相同。22纵观全文,中国人眼中,什么样的人可称为英雄?(5分)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2325题。(共16分)棉 花 被 子衣向东有些物品被我们珍藏着,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并不是因为它们多么稀奇贵重,而是因为其中融入了我们太多的情感。比如一支钢笔,一本书,一枚发卡,等等。马宁珍藏的是一床棉花被子。马宁二十年前跟李薇结婚是在他的家乡马湾镇。这是一个普通的南方小镇,南方有湿润的空气和缭绕的山雾,每年入冬之后,日子就阴冷得很了。李薇是北京部队大院出生的女子,对南方阴冷的天气,难免有些不适应。马宁说:“你别担心那边冷,我早就写信告诉我妈,让她缝做一床

18、新棉花被子,冷不着你。”李薇知道这件事情对马宁的重要性,她就不再说什么了,跟随他走进了南方阴冷而灰暗的小镇。马宁的母亲按照儿子来信的要求,选用了上等的新棉花,缝做了一床棉被。白棉布的被里,大红的缎子被面,密密实实的针脚,看上去非常讲究。她怕冻着了北京来的儿媳妇,被子里垫了厚厚的棉花。李薇拥着被子,就闻到了新棉花的气息,还有白棉布的香气。等到儿子儿媳离去后,母亲就很细心地收起棉被,把它保存在厚重的木箱里。南方的屋子潮湿,遇到好天气,她总要把棉被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棉花保持蓬松细软的状态。马宁结婚的第二年,家乡发了一场洪水,环绕马湾镇的河流水位暴涨,淹没了屋前的石阶。母亲屋内的水漫过了床铺。她用塑料

19、布缠裹着那床加厚棉被,抱在怀里,站在客厅的方桌上,整整站了六个小时。马宁的哥哥试图帮她接过棉被,她却不肯松手。屋前的柿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北京的儿媳始终没有回来。一个夏天的晚上,母亲突然主动把电话打到北京,说她想他们了。马宁说:“这好办,你到北京来住些日子吧。”马宁就让哥哥把母亲送到了北京。母亲住了二十几天,就再也住不下去了,吵着要回老家。眼下南方正是梅雨季节,她老是担心木箱内存放的那床棉被潮湿生霉了。母亲到家的当天,就把棉被从木箱内倒腾出来,果然挨近木箱底部的棉被子,有些潮湿,她急忙把被子抱出去放在阳光下晾晒。ks5u这样又过了两个春秋。有一天母亲晾晒被子的时候,因为胸

20、闷气喘,竟没有力气将被子搭在铁丝架上了。母亲心里就恨自己不中用。知道自己活不太久了,禁不住抱着棉被子,蹲在地上哭了。也就是这个冬季,母亲在一个阴冷的雨天走了。在母亲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马宁的姐姐一直守候在病床前。母亲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马宁赶回家处理了母亲的后事。马宁的姐姐就把关于棉被子的一些细节,详细地告诉了马宁。姐姐说:“妈说,要是以后李薇回来,让她放心地盖那被子,还软乎呢。”马宁把棉被带回了北京。尽管他居住的楼房一年四季都很干燥,但他还是经常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把棉被子放在阳台上晾晒。有时候他也陪伴着棉被,坐在温暖的阳光里,想一些很久远的事情。想到

21、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棉被因为吃足了阳光,贴在他脸上的时候,就更加柔软而温暖了。 23.第二段的环境描写“这是一个普通的南方小镇,南方有湿润的空气和缭绕的山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答: 24.母亲临终时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请你联系全文,结合人物性格特点,探究母亲此时的心理。(6分)答: 25.“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请联系全文,说说这“泪水”中包含着哪些信息。(6分)答: 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

22、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学习的革命要求:请以“我生活在_之中”为题,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加点的词或另外再选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补全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度94届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段考 语文卷(参考答案)一、1C. 耿n(A.踟ch 拙zhu B.荑t 陬zu D. 咎ji 姥m)2B.( A.遗wi C. 寅yn D. 拊f 藏zn )3A (“说”通“脱”,解脱之意)4B(咎:不吉利 遗:赠送 老:共同到老)5C.“杜康”“子衿

23、”都是借代(A.以飞鸟徘徊起兴,来写夫妻离别。 B.夸张。 D.比喻)6D(助词“的”。其余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7C(“名”“字”都是活用)8D.索然无味: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A.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B.日薄西山: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C.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9. B (A.“青松翠柏”乃谓语,可改为“松青柏翠”。C语意重复,删掉“来自”。D主语倒置。可将“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人家庭”改为“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使低收人家庭受惠”。)10A 。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句是全段的主旨体现,是以花喻人,是正

24、反对比的写照,句紧承上文,是人们一搬的认识,然后笔锋一转(句),指出“我家的向日葵”品性与众不同(句),表现出不同姿态(句),最后通过具体情景描写,蕴含出对她们的赞美(句)。11(1)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 (2)汩余若将不及兮 朝搴阰之木兰兮(3)乘彼垝垣 泣涕涟涟 (4)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二、12.D 13.A. ( A.都无实义,助词 B.用,动词/ 施与,动词 C.出嫁,动词/ 适合,动词 D.辞别,动词/ 告诉,动词) 14.A互相(其它都是指代性副词) 15.B ks5u16(1)刚才接到太守的婚书,明天就要来迎娶你。为什么还不裁剪出嫁的衣裳?不

25、要让喜事办不成(功)!(记分点:适、莫令、举 各1分)(2)(只是)那些结党营私的人苟且偷安贪图享乐,(致使)国家前途黑暗、险恶。(记分点:党人、偷乐、幽暗 各1分)17C(解析:五、六句的意思是:当时的风俗瞧不起美丽的女子,于是没有人为她说媒)18D(解析:本诗中的“南国佳人”美艳绝伦,又为时俗不容,当然表现了曹植的骨气奇高)19(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2分)。(2) “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

26、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身在桑下心在渔阳,心事重重、不断思念从军的丈夫。(2分)三、20. B(A项“永恒的丰碑”错,依据:“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C项“都能为朋友两肋插刀”错,依据:“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D项“东西方都有女性价值得到充分肯定”错,依据:“西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女英雄如圣女贞德,而中国的女英雄必须要女扮男装才能成为英雄”)21. B D(B“夸父若生在西方,也一定不会被称为英雄”错,依据:“英雄往往站在天意的对立面”,再说夸父逐日,也是挑战天意的,说“一定

27、不会”过于绝对D态度不同。“在西方文化中是英雄行为的比如特洛伊王子,而在中国却要遭到无情指责”)22. 答:(5分)守卫国土,维护当时的政权,值得人们崇拜和追随;替天行道,救民于水火;敌我分明,嫉恶如仇;是恪守道德规范的模范。(每点1分,答对4点得5分。 解析:只要把全文中有关中国英雄的特点找出来,然后归纳概括即可。)四、23这里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江南的潮湿和阴冷,为下文写母亲缝做棉被和晾晒棉被作铺垫。(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这句话在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很显然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的。)24要点:我再也不能晾晒那床被子了,要是儿媳回来时冻着了,怎么办呢?对了,让我的女儿经常把

28、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吧!希望他们常回来。(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答题的关键有两点,一要联系原文;二要使推断与联想合理,要合乎人物性格特点。作答时只有联想到母亲的内心世界,联系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才能得出正确答案。)25泪水中既包含着对没有能够经常回家看望母亲的悔恨之意和自责,又包含着感受到母爱的幸福,还包含着对母亲的思念和“阴阳两隔”的落寞和无奈。(解析: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联系全文,要立足全篇来组织答案。首先要联系全文思考两个问题:马宁这时为什么要哭?他此时心里想的是什么?明白了这些才能准确作答。)五、作文写作指导根据以上提供的材料,我

29、们可知这是一个半开放型的话题作文,填充性的命题形式。针对上文话题设计的内容,在动笔前首先要确定题目,可以填提供的三个词语,也可以另选,如“幸福”“真诚”“竞争”“磨难”“猜疑”等等,然后要注意所提供的四句话前后的因果联系,如“真诚”与“头脑平静地生活”,“真诚”在这里是“头脑平静地生活”的前提,而“头脑平静地生活”的产生是由于“头脑不平静地生活”,由此可以推出 “头脑不平静地生活真诚头脑平静的生活”的写作思路,当然如果直接写由于“真诚”而使人“头脑平静的生活”也并非不可。最后,还应当提醒学生,必须是对自己的思想感情产生影响,不能抛开自己只是去说别人。这样围绕自己的生活,去搜集素材,构思情节,展

30、开文章,就可以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 下面以我生活在鼓励之中为例提示如何写作此文。首先确定“不自信鼓励自信”的写作思路,那么针对“不自信”选材,生活中有那些呢?杂诗补充注释ks5u南国:古代泛指江南一带。容华:容貌。 湘沚:湘水中的小洲。湘水在湖南,入洞庭湖。沚,水中小洲。朝游北岸,夕宿湘沚,是以湘水女神自喻,应取意于屈原九歌。此句一作“日夕宿湘沚”。 薄朱颜:不重视美貌的人,这里指不重视有才德的人。 发皓齿:指唱歌或说话,这里是指推荐、介绍。 俯仰:低头扬头之间,极言时间之短。 荣耀:花开绚艳的样子,这里指人的青春盛颜。久恃:久留,久待 赏析 曹植在建安文人中年龄较小,成就最为突出,与曹

31、魏后期的大诗人阮籍,交相辉映。曹植才华横溢,有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可惜很不得志。特别是曹操死后,他备受其兄曹丕(魏文帝)、侄子曹睿(魏明帝)的防范、迫害,不但政治上的雄心无法实现,而且屡徙封地,还经常担心遭杀身之祸,陷入苦闷与惶恐之中,连生活都很不安定,根本谈不上实现其政治抱负。因此,他的诗除表现了建功立业的慷慨情怀外,更多地表现他后期那种苦闷矛盾的心情。 这首诗便是曹植后期所作,在构思和写法上,明显地学习屈原辞赋中以香草美人作喻的手法,采用比喻手法,以佳人自比,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诗的前四句侧重叙述描写,用语简练爽朗。写出南国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她的足迹遍及“江北”、“潇湘”,来也匆

32、匆,去也匆匆,日夜奔波劳顿,她那甜美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诗的后四句转而议论抒怀。“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二句,文采斐然,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蓄丰富,意境深邃,颇具爽朗自然之美,耐人吟咏咀嚼。这两句表面写佳人尽管有超群的美貌和悦耳的歌唱才能却不为人赏识,字里行间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结尾二句,感叹时光流驶,岁月无情,佳人的容华再美却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虽有盖世才华、远大抱负却无法施展的深沉慨叹。春闺思【赏析】 张仲素:字绘之。河间(今属河北)人。贞元进士,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十九首,多为乐府歌词。 唐代边境战争频仍,后来又加上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唐诗中

33、,包含广大量描写征夫思妇相互怀念的作品。张仲素是以写闺情见长的。他的这类作品,除春闺思外。还有秋闺思、秋夜曲等,皆脍炙人口,传诵至今。 本诗写征人妻子在春天里思念丈夫的心态。诗的开头,紧紧扣住一个“春”字来写。“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袅袅”是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态,“城边”则交代了具体的环境。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在这种场合提及柳树,的确耐人寻味。第二句写到桑树,以便为下句“采叶”作铺垫。“青青”是形容桑叶茂盛的样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这同样是实中见虚的写法。句

34、中“陌上桑”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一日艳歌罗敷行。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中说:“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歌以自明焉。”诗人在此除了实写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ks5u 第三、四两句从写景转为写人。“提笼忘采叶”,这是作者撷取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动画画:采桑女手提竹笼而立,却忘了采摘桑叶。这是一尊多么纯洁美丽的雕像!诗经卷耳有句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上古时代的女子因怀人而忘了采卷耳,唐代的妇人因思亲而顾不上采桑叶。这其间相去千百年之久,而人们的感情特征竟是这样惊人的相似。 第四句“昨夜梦渔阳”补出“忘采叶”的真正原因,同时也点明了本诗的主题。“渔阳”是征戍之地,是亲人所去之地。关河万里,只有梦中才能前往。昨夜梦中相见,其悲喜交并的情景,至今仍萦绕在脑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难怪主人公要“提笼忘采叶”了。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构思新巧,剪裁精工,画面鲜丽,蕴意深远,是值得一读的好诗。 1渔阳:本为秦代郡名,辖境相当厂今北京市及以东各县,治所庄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据史记陈涉世家,秦二世元年,发闾左谪戍渔阳。后因以“渔阳”称代征戍之地。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