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第二单元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词兴起于隋唐,到了宋代,城市商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逐管弦而歌的曲子词就开始兴盛起来。按谱填词很快地就形成了一种风气。有人把两宋时期的词人和创作,从总体上分成“婉约”和“豪放”两派,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意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尽管宋代词人众多,作品丰富,各个时期的情况也很复杂,但在对两宋词史的研究中,这种说法一直被沿袭着。本单元选取了四位大家的作品,兼顾了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兼顾
2、了小令与长调两种体式。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园圃,撷几朵灿烂之花,体味、欣赏其意蕴的深厚、语言的精美。柳永词两首“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两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这里的柳七,便是北宋的词星柳永柳永啊,他因了皇帝的一句“且去填词”,便隔断了仕途,无缘了官场,便成了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从此后他内心的痛苦外化为生活的放荡。混迹于青楼,倚红偎翠;沉溺于词中,浅斟低唱。唱出了“衣带渐宽”,唱出了“衰杨古柳”,唱出了“晓风残月”,唱出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唱出了心中的郁结,唱出了一代词宗、白衣卿相。这里是词人的无奈,却是词坛的万幸,中国政坛少了一个柳屯田,中国文坛多了一位专业的词人。
3、苏轼词两首浩浩长江流,滚滚东逝水。自古及今,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愁思,演绎出多少动人的乐章一千多年前,苏轼,这位文坛奇才,带着满腹的幽怨来到了这长江边。虽然他屡遭打击,数受陷害,但他没有自弃,没有沉沦,没有堕落。反而面对东逝的江水,发出震古烁今的旷古奇语,使宋词从委婉中长出了豪放,从二八少女中衍出了关西大汉,在檀板轻柔中迸出了铜琵琶的铿锵。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超脱,他的超脱造就了他的“大江东去”,造就了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辛弃疾词两首“天下谁英雄,赢得功名在身后,蓦然回首数风流,非皇非帝非诸侯”辛弃疾,你是大词人,更是大英雄,你胸怀报国志,心系
4、天下人,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战将的形象存留在青史上,鲜活在诗词里。分明看见你,“沙场秋点兵”的英姿,“金戈铁马”的壮举,“饥餐胡虏肉”的豪迈,“渴饮匈奴血”的胆气。然而,英雄末路,末路英雄,你报国无门,请缨无路,英雄失去用武之地。而你,毕竟是辛弃疾,你收复失地的理想未泯,你报国救民的志向未消;你期盼着如廉颇奋力御敌,你相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你渴望着建功立业“封狼居胥”。在你的期盼、渴望中,长成了“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的豪放词人;展现了“美芹十献,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的爱国者的心曲。李清照词两首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家愁、情愁、国愁、万般愁绪炼一身她是婉约派的代表,
5、却有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放胸襟;她是一弱女子,却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报国情怀。面对丈夫的逝去,面对家园的消亡,面对国家的破碎,她和所有女子一样哀婉而悲痛。但不同的是,她把个人的小悲融入国家的大悲,因而,她的悲更加动人。李清照啊李清照,你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逢凄凉!你的成名,是历史的造就,是上天的磨炼,是愁苦的铸冶!积 300 年北宋、南宋的动荡,终于练就了你,一个万古愁心的乱世美神,一座后人仰止的词坛丰碑。1从词的章法入手。一是抓住开头,统领全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就为全词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二是利用过片(即下片的首句)将全词连
6、成一体。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是从前面的歌颂英雄转到讥讽好大喜功的失败者,为下文抒写词人的忧愤作了铺垫。三是用结尾总括全词。如定风波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用最后一句概括了词人宠辱偕忘、超然旷达的人生境界。2.详细分析词中关键性的语句。可以通过对其中的重点语句的解析、鉴赏,拓展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补充词意的空白,从而更好地把握词中营造的艺术境界。3.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中国古代文人虽然有着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但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往往有相似之处。要学会知人论世的分析鉴赏方法,在了解词人的思想倾向的基础上,把握全词的思想内容。4.拓展阅读优
7、秀的赏析文章。好的鉴赏文章可以帮助开阔思路,无形中学会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它对分析能力的提高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生平简介: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人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柳永早年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曾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泗州判官等职,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有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主要作品:八声甘
8、州望海潮雨霖铃,著有乐章集。2文题解读(1)望海潮选自乐章集。“望海潮”,词牌名。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杭州繁荣、壮丽的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2)雨霖铃选自乐章集。“雨霖铃”,词牌名,又作“雨淋铃”。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而入蜀,进斜谷,霖雨连下数十日,栈道中闻铃声,由此想起杨贵妃,就其事而制曲,名“雨霖铃”。词牌只是说明所配的乐调,并不是词的题目。大部分词作所写的内容同词牌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联系。这首词没有题目。3背景探寻望海潮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路经
9、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了这首词投赠他。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柳永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在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雨霖铃这首词是柳永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黄昇在花庵词选中记载: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宋仁宗的旨意填词。柳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宸游凤辇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到不快,因此对他冷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官职六品,但无实权,是虚职),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漂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更何况还要与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
10、痛苦交织在一起,使柳永的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他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4文体知识(1)词兴起于隋唐,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近体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或“诗余”(如草堂诗余)等。它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就是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照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 58 以内;中调为 59
11、字至 90 字;长调的字数在 91 以上。例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共 46 字,属于小令;李清照的蝶恋花共 60 字,为中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共 100 字,属于长调。(2)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即豪放派和婉约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感情基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5名句诵读(1)课内名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12、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柳永名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八声甘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蝶恋花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八声甘州基础夯实积累1音形识记天堑(qin)珠玑(j)帐饮(zhn)凝噎(y)罗绮(q)今宵(xio)骤雨(zhu)重湖(chn)叠(yn)暮霭(i)羌管(qin)参差(cn c)2一词多义(1)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环而攻之而不胜()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予观夫巴
13、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臣不胜受恩感激()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去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去死肌,杀三虫()连峰去天不盈尺()(3)将异日图将好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子无怒()(4)相执手相看泪眼()儿已薄禄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古今异义(1)都门帐饮无绪古义:_ 今义:_(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古义:_ 今义:_(3)便纵有千种风情古义:_ 今义:_4词类活用(1)异日图将好景()(2)嬉嬉钓叟莲娃()(3)都门帐饮无绪()(4)多情自古伤离别()5特殊句式(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_(2)参差十万
14、人家_(3)重湖叠 清嘉_(4)多情自古伤离别_2(1)优越 制服,战胜 超过,胜过 美好 经得住 尽(2)表示行为的趋向 除去 距离(3)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扶持 将领 愿,请(4)相互 面相 帮助 官名,辅佐君主的大臣,后专指宰相3(1)古义:没有心思,心情不好。今义:没有头绪。(2)古义:清冷。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3)古义:情意。今义:风土人情;景象;人的仪表举止。4(1)名词作动词,画图(2)名词作动词,采莲(3)名词作动词,设帐(4)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5(1)倒装句,正常语序是“钱塘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自古繁华”(2)倒装句,正常语序是“十万人家参差”(3)省略句,
15、应为“(钱塘)重湖叠清嘉”(4)倒装句,正常语序是“自古多情伤离别”文本赏析解读1望海潮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的?2“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诗词,一般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请分析这种艺术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是如何体现的。1从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描写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描写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2用哀景和乐景同写悲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以哀景写悲情;“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
16、设”二字顷刻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使人陷入了无边无际的离愁之中,所以,此处是以乐景写悲情。景与情水乳交融,妙合无痕。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蕴藉。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浓情郁结于心,难以化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感达到高潮;离别之后,这种愁绪始终萦绕在词人的心间,此时此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原文呈现望 海 潮东南 形 胜,东南湖山优美的地方,东南形胜: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三吴三吴的三吴:这里泛指江、浙一带。都会,钱塘都会,钱塘钱塘:即现在的杭州。当时属吴郡。自古 繁 华。烟 柳 画 桥,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
17、的桥梁,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风 帘 翠 幕,挡风的帘子、翠绿色的帏幕,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和翠绿色的帏幕。参 差房屋高高低低,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十万人 家。云 树 绕 堤 沙,约有十万人家。茂密如云的林木环绕沙堤,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怒 涛 卷 霜 雪,怒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卷霜雪:形容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天 堑 无 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无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市 列 珠 玑,街市上陈列着珠玉珍宝,珠玑j: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户家家 盈 罗 绮,竞 豪 奢。户户满是绫罗绸缎,争讲奢华。段解: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重 湖 叠 清 嘉,白堤两
18、侧的里湖、外湖与重叠的山峰非常清秀美丽,重湖叠yn: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山中有秋天的桂子,湖中有十里荷花。三秋:秋季。羌 管 弄悠扬的羌笛声在晴 晴,空中飘荡。羌管弄晴:意思是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菱歌 泛 夜,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唱起,菱歌泛夜: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唱起。嬉 嬉 钓 叟 莲 娃。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很愉快。嬉嬉钓叟莲娃: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少女都很愉快。千 骑 拥 高千名骑兵簇拥牙,着长官,千骑j拥高牙:这里指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乘醉听乘醉听吹箫 鼓,吟赏 烟 霞。箫击鼓
19、之声,吟唱、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异 日 图 将 好景,他日画上美好的景致,归 去 凤 池 夸。回京后好向人夸耀。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段解:写西湖的美丽和热闹,以赞美的口吻收束全词。名师赏评开头三句,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字字铿锵有力,点出杭州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其中“形胜”“繁华”为点睛之笔。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都市人家的繁庶。“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了杭州的繁华。“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一个“绕”字,写出了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字,极
20、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钱塘江潮,天下闻名,此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珠玑”“罗绮”两个细节,写出了市场的繁华和市民的殷富。“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穷奢极欲的一面。先用“清嘉”二字总写西湖的湖山之美。接着用“三秋”“十里”极写西湖花木的繁多和馨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描画老少同乐、国富民安的游乐图景。“弄”“泛”二字生动表现了吹笛者和歌唱者心中的喜悦;“嬉嬉”则将老者和少者的欢乐神态栩栩如生地传达了出来。写达官游乐的煊赫之势。笔致洒脱,音调雄浑,让人如临其境!末句用反衬手法,以虚设的夸耀烘托西湖之美
21、。“好景”,除湖山胜景,街市繁华外,并寓指地方长官的良好政绩。原文呈现雨 霖 铃寒蝉 凄 切,寒蝉叫得是那样凄凉悲切,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o。对长亭 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骤雨初歇。都 门帐 饮 无 绪,骤雨刚停。在汴京城外,设帐置酒送别,却没有好心情,都门帐饮:在都城汴京的城外,设帐置酒送别。帐,篷帐。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留 恋 处,兰 舟 催发。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兰舟:木兰木做的船,这是对船的美称。执 手 相 看 泪 眼,竟 无语 凝 噎。握着手互相注视,泪眼模糊,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最终没说出来。凝噎:因为悲伤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话来。念 去 去,
22、千 里 烟 波,暮 霭 沉 沉 楚想到这次去南方会越来越远,雾霭朦胧,傍晚浓云笼罩的南方的天 阔。天空一望无际。楚天:南方的天空。段解:描述与恋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场面。段解:写离愁之苦,设想将来有情难诉。名师赏评以凄清之景极写离别之“苦”:深秋,天色已晚,骤雨初停,蝉声凄切。缠绵之笔,尽显伤感。“留恋处,兰舟催发”,写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离别,虽是简单叙述,却有深沉的力量。寥寥十一字,将惜别气氛推向高潮。几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这里的“念”字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而一气流贯。“去去”二字连用,则愈显示出激越的声情,遂觉去路茫茫。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
23、“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别路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从我始,自古皆然。“冷落清秋节”极言当时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冠以“更那堪”三个字,加强了感情色彩。自问自答,是安慰,又带有无奈和愁苦。作者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自己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杨柳、风、残月三个意象组成的画面充满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
24、的兴致,而只能徒增伤感;纵有千种风情,也不知向谁诉说。重点难点突破1结构图解望海潮 上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美丽十万人家 繁华珠玑罗绮 富庶喜爱下片湖清嘉桂子荷花 景美钓叟莲娃 民乐醉听箫鼓 同乐归凤池夸 赞美赞美雨霖铃上片离别之前勾勒环境景中有情离别之时描写情态白描离别之后刻画心理融情于景实写下片想象之景相思之情 虚写伤离别2主旨归纳(1)望海潮本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用铺叙手法展现了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和赞颂之情。同时,这是一首干谒词,词人借此委婉表达出希望孙何举荐提拔自己的愿望。(2)雨
25、霖铃本词以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运用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秀淡幽清的词境,表达了恋人间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作者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片写词人想象离别后孤独冷落的凄凉之情。3文本特色(1)望海潮:点染铺叙,形象生动。工于铺叙。这首词起首三句,一说地理,二说都会,三说历史,俯仰古今,洞察全局,为下文张本。“烟柳”两句,前写环境,后写住宅,继以“参差”一句总括。杭州之盛,得见于钱塘江、西湖。词作接着写钱塘江,对“东南形胜”作进一步交代;后又写市场、人家,对“繁华”作进一步描述。下阕转写西湖,从自然环境写到社会生活,最后称颂孙何,在应酬祝颂
26、中不离杭州,呼应开头。整篇以铺叙见长,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尤其是开端、结尾,都是勾勒见力。描写杭州的壮丽繁华,景象如画,不着一色,用白描的笔法,层层铺叙,写得淋漓尽致,开阔清新。善于点染。从全篇看,望海潮的开头三句是点;接着,该词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 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巧用夸张手法。本词采用夸张手法描写杭州的繁华,写景壮伟,声调激越。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将大都市的兴盛繁华描绘得淋漓尽致。(2)雨霖铃:一支凄婉缠绵的离
27、别歌。在结构内容上,主线分明,铺叙展衍,曲折跌宕,浑厚自然。词的上阕写饯别:“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明写别时景,暗写别时情;“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写急雨乍停,船家催发,帐饮无兴,不忍别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泪痕满面,泣不成声,柔肠寸断!词的下阕写别后情景之设想,描绘得形象可感,纵横跌宕:“清秋”呼应“寒蝉”,“酒醒”呼应“帐饮”,“晓”呼应“晚”,“风”“月”呼应“无绪”,“千种风情”句呼应“千里烟波”句。全词以“离情”为主线,层层铺叙,处处照应,委婉自然。在描写手法上,衬托点染,白描见长,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这表现在上阕对饯别时令、地点、气氛的点染,“千里
28、烟波”句的虚写,尤其表现在下阕推想的写景句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虚景实写;“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是对推想之景的虚写。这些景都饱含哀怨惆怅的别情,情景交融。在语言风格上,缠绵婉约,荡气回肠。词篇对离别前环境的勾勒、离别时情态的刻画、离别后境遇的描摹,都委婉有致、疏密适度,缠绵悱恻、荡气回肠。1望海潮中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_答案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的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
29、;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词人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2望海潮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影响?_答案 作者对于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身临目睹后,充满了新鲜感,满怀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详细、具体地描绘。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但因为他写作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
30、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3雨霖铃词自上片“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写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_答案 一个“念”字引出了很多的思绪:“去去”是说他将越行越远,直到楚天尽头;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远别;他更怕酒醒后,看到在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这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将非常孤独、寂寞,美丽风景无心观赏,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他就更加忧郁、悲伤了!4雨霖铃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怎样巧妙过渡的?_答案 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黏”。这首词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
31、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真是既不“全脱”又不“明黏”。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词家称这类句子为“换头”,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数不一样),也承接得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这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我安慰的意思;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词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5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_答案 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跟“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之所以特别动人,是因为,第一,它把杨柳、风
32、、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道:“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道:“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七哀诗)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使离人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特定的画面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娇春情中写道:“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试想,柳永设想的是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
33、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高考考点对接赏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柳永词两首中的雨霖铃,描写了词人离别时黯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词的上片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片则是对别后情景的设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景物形象主要指写景诗歌或咏物诗歌中的一般景物,这类诗歌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日月、山川、草木等)来表达主观感情的,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景物形象,即“意象”。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的意象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就形成“意境”。
34、通俗地讲,“意境”就是诗歌中所有意象的总和。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悲凉意境,烘托了游子思乡的悲情。理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不但要理解意象,还要借助意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进入诗歌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见题型及设问方式】1赏析意象型(1)诗(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词),分析意象在全诗(词)中的作用。(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词)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这首诗(词)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情感?2品析意境型(1)这首诗(词)营造了
35、怎样的意境(氛围)?(2)这首诗(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这首诗(词)中某几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题方法】1注意意象本身的特征。无论先有情思后借物言之的“情思的物象化”,还是先现某物后托物言志的“物象的情思化”,都是因为意象本身有某种特征,才为作者所用。2注意整体意境。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时,鉴赏应重在把握由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不能只顾单个意象而不顾整体意境。当然,在把握整体意境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单个意象。3注意所托之情。意象往往与诗歌表现出的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回答意象题,一般要根据问题回答诗歌表现出的意境或作者表达的情感
36、。要关注意象的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还要结合作者的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答题模板】写了什么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 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读懂诗歌 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忧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
37、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描绘画面,重点在于分析意象平畴、良苗的含义,以及整个画面的氛围特点。平畴,指平旷的田野。苗,指禾苗,是“始春”的景象。良苗,指禾苗长势良好。怀新,指禾苗因为远风吹拂而充满生机,生意盎然。初春时节,平旷的田野,从远处吹来的微风,长势良好的禾苗,整个画面开阔舒畅,充满生机,饱含诗人田间劳动的欢娱之情。由于题干的关键部分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所以应将诗中的具体景物逐一罗列出来,提取出它们共同的特点,然后通过联想与想象将画面补充完整。在具体作答时,须注意答案顺序为先总后分,即先简要概述画面内容及特点,后选取有代表性的意象组成画面主体,同时运用合适的形容词概括这些意象的特点,如“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等。注意表述要合情合理。总之,答题时最好先点明画面特征,然后具体分析各个景物。答案 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