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阶二 单元主题任务探究 任务二 梳理诸子学说中的立身处世之道,思考其现实意义 第二单元 百家争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梳理一 课文中的立身处世之道本单元的诸子之文大都是谈论立身处世之道的,请梳理出各家所讲的道理,填出下表。篇名立身处世之道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 答案 篇名立身处世之道 论语十二章敏慎好学;亲仁;重义轻利;勇于担当;行恕;学礼;学诗。大学之道树立崇高目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遵循四条途径: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篇名立身处世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应具有“四端”“四心”:仁端恻隐之心;义端羞恶之心;礼端辞让之心
2、;智端是非之心。老子四章重视反面的因素;贵有自知之明;无为,为之而非强为;慎终如始。篇名立身处世之道 五石之瓠既知“有”用,更知“无”用。超越世俗之用,用心发现物的最大用处。兼爱人与人之间应兼相爱。梳理二 思考诸子学说的现实意义诸子之说体现了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其思想学说对今天我们立德树人、修身养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请思考下面诸子主要思想的现实意义。1谈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现实意义。_2大学“修身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被许多知识分子当作人生信条。试分析其现实意义。_3在孟子看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这一认识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_4老子总
3、是在提醒世人重视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其论说有很强的思辨性。试分析老子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_5结合五石之瓠,谈谈庄子“无用之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_6墨子的“兼爱”思想有何现实意义?试作具体分析。_答案 1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也就是说,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这句话所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世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度,宽恕待人。倘若自己不想要的,硬推给他
4、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要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2“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来源于儒家学说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养性”指的是自身道德修养和自律问题,道德的自律并非与生俱来,而有赖于后天的修养。“治国”和“平天下”说的是使社会和谐的问题。“治国”,即整治国家,就是通过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以达到长治久安,使社会群体实现和谐。“平天下”,寻求的是一种普天之下的大和谐。大学里是这样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身修而
5、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治国”“平天下”都是以“修身”为前提的,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从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起。“修身治国平天下”在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有一些年轻人表现出极端的现实主义倾向,贪图安逸,缺少为人民服务、为祖国腾飞而奋斗的胸襟和眼界。这种状况与对理想教育的漠视、自身修养的缺失密切相关。这些人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然而这种追求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可能每人都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不满或失望就产生了,从而导致一些年轻人社会公德观念淡薄,甚至出现了心理扭
6、曲现象。因此,重提“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有两方面的现实意义。其一,通过道德的修炼,实现道德自律,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坚守道德底线,人与人之间摆脱狭隘的功利化倾向,实现人际和谐便有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人际和谐,是人类社会一切和谐之源。然而,要做到人际和谐,首先要在实现个人自身和谐上下功夫;其二,树立人与天地万物共生共荣的大和谐思想,培养审视现实的目光,达到物我合一、厚德载物,这是和谐的最高境界。提倡“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重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当代年轻人的角度出发,有必要从三个方面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首先,培养爱人如己的仁爱精神。要有爱护一切生命的博大胸襟,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团结
7、友善。这对于大学生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各种矛盾冲突有重要意义。其次,培养以诚相待,言而有信的诚信观念。一个人能否立足于世,关键在于是否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是不是有信用。而当今社会诚信危机日益严重,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作风也屡见不鲜。所以,大力提倡和弘扬诚信的精神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培养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当代年轻人应该具有自我奋发、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勇气,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恒心和毅力,发扬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克服心浮气躁、眼高手低的不良习惯,静下心来踏实认真地做事。3孟子的恻隐之心是一种由外界激发的情感,先向内引发心的触动,并以最终的外向行为为终点。正由
8、于恻隐之心的存在,才为我们的向善提供了可能性。它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并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做出善的举动,使我们获得了心灵的安抚,并使内化的仁端真正上升为仁德。在今天,提倡恻隐之心是个人品德不断提升的根本。儒家主张通过修己修身,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以达到仁。作为仁之端的恻隐之心,使人重新发现自己内心都有向善的追求。以此由己至人,由小到大,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人性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最终以达到儒家理想的成圣成王的目的。提倡恻隐之心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内心的和谐”这三个和谐社会标准的起点。如果每个人都能以爱心对人对物,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天人合一的理想就会实现。提倡恻隐之心是实现仁政的基础
9、。孟子认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不忍人之政”即孟子所主张的仁政。它的实现,就是把个人的不忍之心外扩放大的过程。无论何时,提倡恻隐之心都是营造一个有爱心的社会所必需的。4老子洞察天道,指出“反者道之动”,认为天道的本性是变动;变动的本质在于相反事物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这一理念奠定了认识事物的前提。在论述思想时,老子列举了人们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相反属性,如有无、难易、高下、大小、美丑、轻重、静躁、刚柔、强弱、胜败、存亡、进退、福祸、得失、爱恶、贵贱、智愚等等,他归结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认为世界万物都包含着内在联结而又相互对立的趋势,对立趋势推动事物的变化,又寓含着变化的
10、结果。老子以实例作论证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在车轴、陶器、户室等事物中,因为有了空虚的“无”,才具备器物的“有”,足见“有”与“无”的互相依存与难分。又如善恶相近、难易相成、福祸相倚、大智若愚等,都表明相反事物的内在相通性。反面因素是人们最易忽视的因素,老子从反面认识事物的思想是深刻而极富影响的。人们对于存在于自然、社会、人生之道中的正面因素特别关注,这很容易通过直接观察和简单联想便可得知。比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成功者歌功颂德,而对失败者冷淡待之;对成功、富贵、权力的期望与对失败、贫穷、卑下的恐惧形成鲜明的
11、对比。正是因为这些正面因素过多地占据了人们的心灵,使得人们永远是匆匆忙忙地为正面因素而努力奔波,很少有闲暇时间,很少能静下心来慢慢体会失败、损失、柔弱等反面因素的深远意义。因此老子才把诸多方面的反面因素(包括主体因素和方法因素)作为自己道的论述重点,放在突出地位,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子辩证思想为当代青年辩证看待人生、辩证处理问题提供了借鉴与指导。当代青年大多家庭经济条件和学校教育环境都比较优越,很多人没有经历过较大的人生挫折和困难,人生经验较少。因此,他们在取得一些成绩时,往往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忽视了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足方面,结果往往导致不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学会辩证地
12、看待人生,在成功时就会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看到不利之处,加以改正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加容易从成功走向成功。另外,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往往消极无为。如果学习和了解了老子的辩证思想,在不利和失败的时候就不会灰心丧气,就会主动分析自己本身和环境的有利因素,并积极加以利用,从而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5同样的大葫芦,惠子认为它大而无用,而庄子却能打破常规,变通用法,把葫芦做成腰舟浮于江湖,使它显示出了新的妙用。由此可见,有用和无用是相对存在的,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庄子认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的东西,实
13、际上有其自身的“大用”,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或摆放的位置不同罢了。因此,我们对待事物,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在当今这个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社会中,庄子的“无用之用”思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1)变通创新方面。惠子固执地认为葫芦只能用来装水,而庄子大胆创新,打破了葫芦的常规用法,把以前只能用来盛水转变到可以作为腰舟来使用,合理地变“无用”为“有用”,化“有用”为“巧用”。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一味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终会失去自身的竞争力,难以跟上时代的节奏,最终会被社会淘汰。(2)用人方面。我们不仅要做到“物尽其
14、用”,更要做到“人尽其才”。而要实现“尽其才”,关键在于把人摆在适当的岗位上,让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小材大用不仅会贻误工作,而且会浪费宝贵的人才资源。(3)教育方面。大葫芦仅仅因为不适合用来盛水,惠子就认定它毫无用处,而庄子却发现了大葫芦在另一个方面的优势与作用,顺应大葫芦的特点将其改造成腰舟,使其终有所用。(4)人生观方面。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功利,换言之,现在的我们常常过分看中“有用之用”,而忽略了“无用之用”。正如庄子所说的,“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所以,我们的生活渐渐失去了诗意,我们的时代渐渐失去了真正的艺术家。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事物有用还是无用。何为有用之事?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或利益,也可以说是跟升官、发财、成名有关的事。实际上,裹挟在物质的洪流中,偶尔停下来,给日益急迫的心灵一片休憩之地、补给之所,往往能更快到达终点,看似无用的停顿可能比持续地飞奔更有用。6参考答案见兼爱任务探究二T4答案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