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361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37页
[原创]2011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热点追踪(二).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板块二 书序类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诫子书张之洞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

2、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

3、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父涛示。(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惮劳,勿恃贵 惮:畏惧B反足贻堂上以忧贻:赠给C为贱卒,苦身戮力戮:竭尽D当必亲炙之炙:熏陶解析 贻:留给。B 2下列各组

4、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B.果也除体操外然犹兢兢也C.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D.治国之道不一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解析 A项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B项语气词,用在句中,表停顿;语气词,用在句末,表陈述语气。C项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D项助词,可译为“的”;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答案 A3下列句子中,都属于张之洞送儿子到日本习武的原因的一组是()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 外寇纷来,边境屡失 学校肇开 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 得学问上之益

5、A B C D解析 新式学校开始是在儿子去日本之前,与去日本学武没有关联。总督的儿子不一定要学武,因果关系不成立。得学问上之益,与学武没有必然联系。A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张之洞十分关爱儿子,在儿子离家半月后,就急着写信给儿子,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让他安心学习。B张之洞的儿子从小喜欢卖弄才华,常常在课堂上捣乱,无心读书,张之洞认为凭他的资质不可能再考取更大的功名。C张之洞认为,即使科举没有废除,儿子最多也只能考中一个秀才,而当时各位前辈则不认同张之洞的这个看法。D张之洞告诫儿子,就算将来毕业后,靠父亲的庇护能谋得一官半职,也要好学上进,体察民情,不要放纵

6、自己。解析 A项信中并没有“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B项信中没有写儿子“从小喜欢卖弄才华”;C项信中是说各位前辈对送孩子进新式学校“不以然”,不是对儿子“只能考中一个秀才”一事。答案 D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译文:(2)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译文:(3)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译文:解析(1)“患”“不己知”。(2)“致”“自智自雄”。(3)则:是,就是。“于尔”介宾短语句。其,表强调、命令,一定。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 不了解自己。也能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疾苦,而不至于妄自 尊大(自认为聪

7、明,自认为杰出)。这不是我对你的希望,你一定要谨慎啊。参考译文吾儿知悉(书信开头用语):你出门离国,已经有半个多月了。我每天都记挂着你。父母爱子,无微不至,真恨不得一天都不离开你,但又一定要让你出门离家,大概是因为希望你能用功上进,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用的人才吧。现在国家纷乱,外寇纷纷入侵,边疆国土接连失陷,国家腹地亦已危殆。兴国之道,最重要的是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的办法不止一个,而训练军队实在是首要的。你从小就贪玩好动,在书房中,老师一旦离开,你就跳掷嬉笑,什么事情都干。如今幸亏科举已废除,要不然你最多也就只能以一个秀才的身份终老,一定不能金榜题名,成为朝廷的官员。所以学校开始设立,我

8、就送你入学。那时还有很多前辈不认同这样的做法,但我十分了解你的性情,知道你绝不是参加科举之人,所以排除各种困难送你入学读书,果然除体操外,其他的你没一点儿长进。我少年登科及第,自然背负上“清流”之名,如果也要你这样,真的会让我愤懑愧疚得想死。现在世事多艰险,习武很好,因此送你东渡,进入日本士官学校进修学业,这样不会跟你的秉性气质相违背。你现在已经入学,就应该努力上进,要把军事上的奥秘全部学会。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使自己具有做军人的资格。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我还要告诫你,

9、你跟着我在湖南湖北,自然是总督大人的尊贵公子,没有人不恭敬地对待你。而如今却已离国万里,你平时那些可以依仗用来轻视他人的条件,将不再能依仗,万一不小心生出祸端,反而让我们十分担忧。你今后应该把自己看成是贫苦的百姓,看成是地位低下的士兵,吃苦尽力,来处理求学时遇到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就算以后得到我的庇荫,在毕业之后,谋得一官半职,也能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疾苦,而不至于妄自尊大(自认为聪明,自认为杰出)。我已是五十岁开外的人了,官居一品,天下闻名,但还是要小心谨慎,常常担心自己做错事,不敢放纵。你跟随我的时间很长了,一定要亲自受教育熏陶,不要自认为是尊贵的公子

10、,就随随便便、全不在意,这不是我对你的希望,你一定要谨慎啊。天气冷暖变化应该自己留心,尤其要告诫自己不能有嫖娼赌博之类的行为,如果有这样的行为,即使十分幸运,不被人知道,也会消耗自己的精神,荒废了学业。万一被人发现,甚至被日本的官吏拘捕,那我的脸面,将搁在哪里呢?(如果有那样的情况,)你固然不值得怜惜,但我又该怎么办呢?这是最应该竭力根除的,这是最重要的!我的身体很好,家里的老老少少也都平安,你不必挂念。你要全心求学,不要随便在外乱跑。你如果能不断进步,我也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父涛示。(父亲书信结束用语)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哀穆先生文并序(北宋)苏舜钦呜呼!穆伯长以明道

11、元年夏,客死于淮西道中,友人苏叔才子美(指作者自己)作诗悼之,遣人驰吊之;痛夫道不光予,又次其一二行,以鉴于世,为文哀之。先生字伯长,名修。幼嗜书,不事章句,必求道之本原,皆记士徒无意处,熟评论之。性刚峭,喜于背俗,不肯下与庸人小合,愿交者多,固拒之。议事坚明,上下合古,皆可录。然好诋卿弼,斥言时病,谨细后生畏闻之。又独为古文,其语深峭宏大,羞为礼部格诗赋。咸平中,举进士,得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牧守称其才,贰郡者恶之。又尝以言忤贰郡者,守病告,贰郡者私黠吏,使诬告先生赂。具狱,聚左证,后召先生,使众参考之,由是贬池州。中道窜,诣阙下,叩登闻鼓称冤,会贰郡者死,复受谴于朝。后累恩得为蔡州参军。

12、先生自废来,读书益勤,为文章益根柢于道,然耻以文干有位,以故困甚。张文节守亳,亳之士豪者作佛庙,文节使以骑召先生作记。记成,竟不窜士名。士以白金五斤遗之,曰:“枉先生之文,愿以此为寿。”又使周旋者曰:“士所以遗者,乞载名于石,图不朽耳。”既而亟召士让之,投金庭下,遂俶装去郡。士谢之,终不受。常语人曰:“宁区区糊口为旅人,终不为匪人辱吾文也。”天圣末,丞相有欲置为学官者,耻诣谒之,竟不得。常客京师南河邸中,往往醉,暮归逿地,如不省持者。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母丧,徒跣自负榇成葬,日诵孝经丧记,未尝观佛书,饭浮屠氏也。识者怜哀之,或厚遗,则必

13、为盗取去;不然且病,或妻子卒。后得柳子厚文,刻货之,值售者甚少,逾年积得百缗,一子辄死。将还淮西,道遇病,气结塞胸中不下,遂卒。嘻吁!天之厌文久矣,先生竟以黜废穷苦终其身,顾其道宜不容于今世。然由赋数踦只,常罹兵贼、恶少辈辱困,其节行至死不变。有孤,懦且幼,遣文散坠不收,伯长之道竟已矣乎!初,先生死,梁坚自解以书走上党遗予,欲访其文,俾予集序之。去年赴举京师,历问人,终不复得一篇,惟有任中正尚书家庙碑静胜亭记徐生墓志蔡州塔记,皆平昔所为,又不足成卷。余作文哀之,道不胜于命,命不会于时,吁嗟!先生竟胡为!注 礼部格诗赋:题目、用韵等都有一定格式要求的诗赋。是当时文人考取进士以致身通显的敲门砖。贰

14、郡者:指通判。宋代的通判并非州的一般副职,而是具有与知州联署公文和监视知州的实权。逿地:远郊。苦矉:使劲睁大眼睛。赋数踦只:旧指天命不好。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肯下与庸人小合 下:屈就,放弃操守B贰郡者私黠吏私:暗地里C贰郡者恶之恶:嫉恨D既而亟召士让之让:责备解析 私:暗中勾结。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客死于淮西道中 性刚峭,喜于背俗B又尝以言忤贰郡者先生竟以黜废穷苦终其身C终不为匪人辱吾文也或厚遗,则必为盗取去D天之厌文久矣伯长之道竟已矣乎解析 介词,因为。A项介词,在;动词、形容词后缀,不译。C项介词,因为;介词,表被动。

15、D项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B 8下列各句中,都能表现穆修性格刚直清峻的一组是()然好诋卿弼,斥言时病 牧守称其才,贰郡者恶之 士谢之,终不受 丞相有欲置为学官者,耻诣谒之,竟不得 先生竟以黜废穷苦终其身 先生竟胡为A B C D解析 是写牧守、通判对穆修欣赏和嫉恨,是作者感慨穆修坎坷的人生历程,抒发了作者沉痛的哀情。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穆修做泰州司理参军时,遭贰郡者的诬告而被贬,他中途逃跑,鸣鼓喊冤,这反映了他倔强的冒死不认输的斗争精神。B亳州有豪士作佛庙,他派人去请穆修为之撰写记文,穆修鄙其为人,记文写成后,却不写上豪士的名

16、字。C穆修提倡古文,他刻印售卖古文运动倡导者柳宗元的文集,但卖出甚少,获利甚微,一个孩子因贫困而死去。D穆修愤世嫉俗,既为人所敬仰,亦为人所畏惧。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情,通过几个典型事例生动刻画了这一极具个性、正直倔强的文人形象。解析“他派人去请穆修为之撰写记文”有错,原文写的是张文节派人请穆修作记。答案 B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皆记士徒无意处,熟评论之。译文:(2)士所以遗者,乞载名于石,图不朽耳。译文:(3)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译文:解析(1)“意”为“留心”;“熟”为“反复、深透的”或“仔细、深入细致”。(2)“所以”为“的原

17、因”,译出后两句大意(“乞载名于石”可以不用状语后置句翻译)。(3)因:通过。用:因。贷:借给。答案(1)把(其他)读书人不留心的地方都记录下来,反复、深透的分析研究。(2)豪士送金给你的原因,(只是)希望把(他的)名字刻入石头,以求永存不灭而已。(3)就借着隙缝偷看他,看见先生点着灯端正的坐着,使劲睁大眼睛,拿着书卷(读)到天亮,因此就借钱给他。参考译文唉!穆伯长在明道元年夏天,客死在去淮西的途中,他的朋友(我)苏子美写了一首诗悼念他,派人前往吊唁;(我)痛感他的品行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又记录下他的几件事迹,用来给当世作为借鉴,(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哀悼他。先生字伯长,名叫修。小时酷爱读书,他不

18、是致力于文章的章节句读,而是一定要探求道理的本原,把(其他)读书人不留心的地方都记录下来,反复、深透的分析研究。他的个性刚直清峻,喜欢离俗背道,不肯放弃操守而与庸人有一点点的同流合污,想和他交往的人很多,(但先生都)坚决地拒绝了他们。他评议事情明确无误,全都符合古圣贤之道,全都值得采纳。然而先生喜欢斥骂权贵,指斥时弊,谨小慎微的、循规蹈矩的小人害怕听他的言语。先生推崇古文,他的文章深峻峭拔,却羞于写题目、用韵等都有一定格式要求的诗赋。宋真宗咸平年间,先生考中进士,取得出身的等级,被任命为泰州司理参军。知州赞许他的才华,州通判因此嫉恨他。先生曾经因为言语触犯通判,当牧守因病休假时,通判便暗中勾结

19、阴险狡猾的官吏,叫他诬告先生受贿。(他们)准备了判决狱讼的文书,收集了证据,然后就传召先生,让众官员参核考定他的罪名,因为这件事,先生被贬到池州。先生在中途逃跑,到了朝廷,他敲登闻鼓鸣冤,(这时)恰巧通判死了,先生受到朝廷的贬谪。后来连续任职做到蔡州的参军。先生自从被贬谪以来,读书更加勤奋,写文章更加立足于古道,然而却耻于拿文章拜求权贵,因为这个缘故生活十分困窘。张文节做亳州郡守,亳州有个豪士修建了佛庙,张文节便派人用马请先生来作记。记文写成后,先生竟然不写上豪士的名字。豪士拿白金五斤送给先生,说:“委屈先生写记,愿用这五斤白金为你祝寿。”又叫一个会说话的人去劝说:“豪士送金给你的原因,(只是

20、)希望把(他的)名字刻入石头,以求永存不灭而已。”不久,先生多次叫豪士来,责备他,把白金扔到院子里,然后整理行装离开该郡。豪士向他道歉,先生始终不肯接受。先生常常对别人说:“宁可做一个只能勉强糊口的漂泊之客,也始终不能因为不正当之徒使我的文章蒙受羞辱。”天圣末年,有丞相想任命先生做主管学务的官员,但先生耻于拜访他,学官终于没做成。先生常常寄居京城南河的旅馆,常常喝醉酒,傍晚就跑到远郊,像是很不清醒的人。半夜了,旅馆里的人还听到他诵读吟咏,感慨叹息,就借着隙缝偷看他,看见先生点着灯端正的坐着,使劲睁大眼睛,拿着书卷(读)到天亮,因此就借钱给他。先生的母亲去世,他光着脚亲自背棺材下葬,每天读孝经丧

21、经,未曾看佛书,请和尚吃饭。认识他的人可怜他,有人送了很多钱物(给他),但(这些钱财)肯定会被盗贼偷走;不这样(没人送钱物)他就(生活)困苦,或妻儿(因贫困)死去。后来,先生得到柳宗元的文章,就刻印这些文章售卖,但卖出的书很少,过了一年才存到一百缗钱,一个孩子则死了。他打算回淮西,在路上生了病,气结塞胸,不得宣泄,就去世了。唉!上天不喜欢文章很久了,先生终于因为被黜免而贫困终身,看来他的学问应该不为当世所容。然而因为命运多舛,先生常常遭受兵祸、恶人的困扰和凌辱,但他的节操品行却至死不变。先生有一个遗孤,弱小年幼,先生留下的文章散失没收集,伯长的学问竟然失传了!当初,先生死的时候,梁坚亲自写文章对先生的学问做了解说,到上党送给我,想寻求先生的文章,让我结集并为之写序。我去年去京师考试,逐个问人,最终都不能再多找到一篇先生写的文章。只有任中正尚书家庙碑静胜亭记徐生墓志蔡州塔记,这些都是以前所写的,又不足以编成卷。我写文章哀悼他,学问赢不过命运,命运又不逢时,唉!先生你是为什么!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