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357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87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我预习我达标】一、词语积累 1.易混辨析。仓促仓皇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 词语词义区别仓促 匆忙;急急忙忙;仓促上阵,应付来敌。侧重于指时间匆促,行动忙乱。仓皇 匆忙而慌张。多指心里害怕,神色慌张,举止失措。2.易错识记。(1)舞榭歌台: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易望文生义。(2)风吹雨打:遭受风雨的打击,比喻遭受摧残、挫折或磨难。易大词小用。(3)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易用错色彩。(4)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易用错色彩。(5)求田问舍: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

2、喻没有远大的志向。易用错色彩。二、词语运用 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填在横线处。四川阿坝州一处山体发生塌方,巨石瞬间倾泻而下,围观村民_逃生。(仓皇仓促)2.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误。(1)暗昏柳眼,勒绽梅腮,掩蔽了重重禁阙宫阶,遮掩了沉沉舞榭歌台。()(2)风吹雨打知生活,苦尽甘来懂人生!其实人生,就是一种感受、一场历练、一次懂得!()仓皇。舞榭歌台: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风吹雨打:遭受风雨的打击,比喻遭受摧残、挫折或磨 难 (3)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强大国防和军队的不凡历程,细细读来,沙场呐喊声声在耳,战火硝烟历历在目,金戈铁马扑面而来,历史和现实碰

3、撞!()(4)少数境外邪恶势力,组成游行队伍,以气吞万里之势阻占道路,聚众滋事,暴力冲击警方防线。()(5)有些革命意志衰退的人,只一味地求田问舍,为自己打算,这是最没出息的。()。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 士持枪驰马的雄姿。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 概非凡。褒义词。求田问舍: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三、语基训练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并改正。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jn)远目,献愁供恨,玉簪漯髻。改正:答案:岑(cn)漯螺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有人说,辛弃疾不够洒脱,他在出世与入

4、世的关口也曾踌躇。_不论官场险恶,国势衰微,他始终挺直了腰身,为宋朝、为百姓、为天下而战!苏轼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潇洒!但,这正是我所欣赏的辛弃疾。陶潜种豆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何等决绝!“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就是他的人生信仰!他何必,为一个不争气的南宋朝廷,奋斗终生呢?A.B.C.D.【解析】选D。是出世的表现,与的入世形成对比,按时代划分,应在的前面;是对上文的转折及认证。四、内容感知 1.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B.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

5、“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可堪回首”词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解析】选C。借刘义隆北伐兵败之事,反映词人虽积极主张抗金,但又必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盲目草率的观点。2.阅读这两首词,找出词中运用的典故把空格填写完整,并初步揣测典故表达的情感。人物典故原句水 龙 吟张翰莼鲈之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许汜求田问舍

6、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备雄才大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桓温时光流逝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人物典故原句永 遇 乐孙权建功立业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刘裕北伐大业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义隆草率出兵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拓跋焘祭神赛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廉颇为国效力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博览我掌握】一、魅力作家 词中之龙辛弃疾 生平: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

7、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他本人也遭到主和派的打压,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时,韩侂胄当政,辛弃疾一度被起用,不久病卒。成就: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其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健。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代表作品: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经典觅珠】一代词圣缘何选择隐居江西?辛弃疾的墓坐落

8、在江西上饶铅山半山腰上,墓前有两根水泥柱,刻着一副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那么,一代词圣800年前缘何选择隐居江西,并最终魂归江西上饶?“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首词写于南宋1176年,当时辛弃疾36岁,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时所写。当时辛弃疾在江西赣州任职,路过江西万安的京口,触景生情,由郁孤台下流过的悠悠赣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破碎却无法收复的悲痛之情。除了辛弃疾的老家山东济南沦陷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江西的山水吸引了辛弃疾。因为山东济南有72泉,是

9、著名的泉城,而辛弃疾归隐江西时,在上饶发现了一泓清澈的泉水。辛弃疾发现的泉水,是一泓荡漾在前后两眼石潭之中的清泉,泉边天生一方大青石,平洁可人。1186年,辛弃疾发现此泉,即一见钟情,流连忘返。于是,他将此泉及房屋购于门下,又因泉形似瓢而命名瓢泉。或许在心灵深处,辛弃疾还是忘不了山东济南那一弯弯的泉水,但那时的济南是沦陷区,辛弃疾有家不能回,这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悲情。与其说是江西的山水让辛弃疾留了下来,还不如说是上饶的瓢泉,勾起了辛弃疾对家乡无限的怀念与眷顾。二、探寻背景 壮志难酬写华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此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时,辛弃疾自江北率领人马回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

10、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与不平。十几年来,眼看岁月流逝,壮志难酬。因此,当他登上建康赏心亭而远眺时,面对着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郁积在胸中的牢骚和苦闷一吐为快,于是成就了这首流传千古、慷慨激昂的抒情词。登山则情满于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此词写于1205年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时年66岁。当时韩侂胄正积极准备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否则很有可能重蹈覆辙。然而韩侂胄不仅不接受辛弃疾的建议,反而对他产生疑忌,后来北伐失败,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辛弃疾从青年时代起就坚决主张抗金,一直坚持了43年,如今大好形势将被断送,恢复中原

11、的理想依然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他登上北固亭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京口名楼,远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抚今追昔,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词。三、文化常识 用 典 用典也称用事,是中国古代诗词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的含蓄及典雅者,即称“用典”。用典类型有:点化前人语句。有时也叫侧用,就是指从典故的侧面意义方面用典,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己的用意;或是化用前人语句,使语言更委婉。明用历史故事。就是直接引用既往的故事,或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深厚。暗用历史故事。就是间接引用典故,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

12、,浑然天成,不事雕琢。行文流畅贯通,词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反用历史故事。即“反弹琵琶”,逆向运用,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辛弃疾词作分类 辛弃疾的词大体上可分为抗战词、农村词、闲适词和爱情词等几类。抗战词。表现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例如: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千古江山)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等。农村词。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质朴的民俗。例如:鹧鸪天(陌上柔条初破芽)清平乐(茅檐低小)等。闲适词。描写退隐心情与感受。这些词于旷达中显沉郁,

13、于闲适中露激愤。例如:鹧鸪天(掩鼻人间臭腐场)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爱情词。意境高远,别具特色。例如: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其中有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四、脉络梳理 五、内容概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了深沉的爱国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

14、不为朝廷所用的激愤。研读提能探究学习【我理解我鉴赏】目标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片借景抒情,其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明确】写到了江水、山景、落日、断鸿、游子。词人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词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的愁恨。“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

15、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游子”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成了游子,内心的酸楚可想而知。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明确】词句人物表达的情感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孙权江山犹昔,而如孙权的英雄已不见,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刘裕出身贫寒,历经百战开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

16、明的对照。这一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景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词句人物表达的情感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这一典故是对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之词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3.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的对比艺术。【明确】内容作用对 比古代英雄业绩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可悲的现实对 比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以历史上的英雄与庸才相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刘义隆的“赢

17、得仓皇北顾”对 比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慨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 比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辛弃疾的冷落处境目标二:赏析诗歌的语言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眼是哪句?其含意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围绕它展开描写的?【明确】词眼是“登临意”。其含意是词人登上赏心亭,抒发自己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愁。词中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断鸿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登临意”,再用张翰、

18、许汜、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登临意”。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中的“望”字用得妙。试赏析。【明确】串联典故,增强意蕴。词的标题是“京口北固亭怀古”,因此所用典故应该和北固亭有关;但五个典故中,只有两个与北固亭有关。一个“望”字,首先使得作者的视野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小小的北固亭,而是远眺。而且这一“望”,使得作者思绪万千,似乎看到了“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也想到了命途多舛的廉颇,“望”字,使得全词境界全开。目标三: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作者说“无人会,登临意”,结合背景及全词,具体有哪些情感无人领会呢?【明确】对江山沦陷的愁

19、恨、对北方故乡的思念、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对缺少知音的感慨、对乐于归隐的不屑、对牟取私利的羞耻、对时光流逝的可惜、对国家前途的担忧。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的结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上片的哪句词相照应?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结尾的这句话看似消极,实则是词人人生无奈的一种感慨,表达了词人自觉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寂寞惆怅、无人理解的愁苦,这样看来,应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照应。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明确】佛狸祠下,却是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祭社的鼓声,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多么可悲呀!

20、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更让人心寒。词人将这番意思艺术地融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幅图景里,颇能发人深思。【我思悟我提高】1.有人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后一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你的看法是怎样的?【点拨】示例一:最后一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已年过花甲,但壮志未减、雄心犹在的豪迈气概。示例二:最后一句话蕴含的是悲情怨语。“凭谁问”三字抒发了作者想到赵国有用廉颇之意,还派人去探问,而朝廷却无重用自己之心,更无探问之人,只得坐视髀肉复生,空有报国之志的悲愤。示例三:这两种感情兼而有之。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

21、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点拨】“看、拍、会、登”。“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用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显现在读者面前。“无人会,登

22、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了,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予他慰藉呢?【我实践我飞跃】1.用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减少语词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词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严谨,不仅增加诗词的外形之美,且使其内涵更为丰富。辛弃疾的这两首词,包含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张翰、许汜、桓温等多个典故,不仅使

23、词意婉转,而且还紧扣主题,丰富了词的内涵。请指出下列诗句是如何用典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辛弃疾的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我的思考:参考示例:运用了冯唐的典故。运用了王导和谢安的典故,他们都是东晋时的宰相,代表着两个豪门大族。李广“居蓝田南山中射猎”“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莫射”一词,含蓄隐曲而又画龙点睛般地描绘了南宋投降派偃旗息鼓、昏庸误国的丑态,从而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对恢复河山无望的无限愤慨。2.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题目。【中吕】上小楼隐居 元任昱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庐,陶

24、令松菊,张翰莼鲈。不顺俗,不妄图,清高风度。任年年落花飞絮。【注】任昱,字则明,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生卒年不详。与张可久、曹明善为同时代人,少时好狎游,一生不仕。这首小令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选择两三例分析作者通过这种手法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我的思考:【解析】在这首小令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但读来并不觉得生硬,这主要得益于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依据注释,通读小令,找出所运用的典故,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示例: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用典: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自比管仲、乐毅,作者以出山之前的诸葛亮自比,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陶渊明脱离官场、归隐田园时“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

25、借陶渊明之“松菊”表达自己清高自傲,超然独立的胸怀;西晋张翰借口秋风起,思念家乡莼羹、鲈鱼,辞官归家,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故土田园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自得其乐的惬意之情。群读培优拓展学习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培优训练】1.(审美鉴赏与创造)下列对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遇乐的首句,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极其宽广的胸襟。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打破传统语序,

26、满足了押韵需要,写出了作者因战事不断而引发的悲愤之情。C.“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月光比作重磨的飞镜,形象地描绘出中秋节月光的明亮,继而引出把酒问月。D.太常引运用神话传说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怀,对姮娥的发问表现了作者年事已高但不忘收复失地的豪情。【解析】选D。D项,“对姮娥的发问表现了作者年事已高但不忘收复失地的豪情”分析错误。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2.(思维发展与提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

27、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写的物景有什么特点?和哪首唐诗的意境极相似?答:答案:“舞榭歌台”,曾经歌舞升平的繁华喧闹的境地,现在是一派荒凉了。“斜阳草树”,刘裕曾经生活战斗的地方,现在也是如此萧条不堪了。和刘禹锡的乌衣巷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意境极为相似。3.(审美鉴赏与创造)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被誉为“词中之龙”。在这首词中,词人巧妙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全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指出其中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解析】关于浪漫主义的作答,我们一般从语言运用修辞的比喻夸张角度、丰富的想象角度、抒情的浓烈、事例的超现实角度作答,本题选一个即可。注意结合词句,不能偏废。答

28、案:示例一:化用神话传说,词人由中秋赋月而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进而与嫦娥对话,感叹白发欺人、壮志难酬,使全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示例二:比喻新颖奇特,词开篇便以“飞镜重磨”喻月亮,用秋影金波写月色,十分新奇,形象生动。画面极具动感。示例三:想象神奇大胆,词人想象自己飞赴月宫,要斫去桂树,让更多清光照满人间,想象大胆夸张,极富浪漫主义气息。4.(文化传承与理解)范开的稼轩词序开篇说:“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请结合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分析辛弃疾的高远的志意是如何体现的?答:答案:永遇乐中辛弃疾追慕古时的英雄豪杰孙权和刘裕,写到廉颇年老饭量不减,用典抒情,表明自己在垂暮之年还能

29、勇挑重担,收复失地。太常引中最后两句写到要砍去月中的桂树阴影,让月亮更明亮,运用想象,表达了自己想要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壮志豪情。课时素养评价 六 辛弃疾词两首(60分钟,分值:63分)一、语言应用(27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B.元嘉草草(草率、轻率)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长远的年代)D.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解析】选D。封:筑土为坛以祭山神。2.下列词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30、如虎。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解析】选B。B项是比喻,其他三项是借代。A项,“红巾翠袖”代指女子;C项,“金戈铁马”代指精锐部队;D项,“烽火”代指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3分)()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解析】选C。A项,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B项,语序应为“无觅英雄”。D项,语序应为“犹记望中”。4.对这两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主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

31、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词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D.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解析】选C。C项,这是作者在赏心亭所见景色

32、,不是想象的。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直抒胸臆,借用动作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用快要西沉的夕阳比喻南宋国势衰颓,以声声哀鸣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表达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的句子是:,。(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现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有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的句子是:,?答案:(1)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2)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3)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6.阅读下面这两个语段,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4分)辛弃

33、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爱国是辛词一大主题,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一册稼轩长短句,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让人的心灵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答:【解析】这两个语段写了两个内容,第一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爱国词的贡献,第二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生态词的贡献。由此,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文意,写出结

34、论句了。答案: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生态词人。7.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词人,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复国,却又壮志难酬。请你为辛弃疾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120个字。(5分)答:答案:示例一:铁骨铮铮民族英雄,慷慨悲壮一代词豪。一位英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他的一生,奋发激昂,抗金爱国,壮志未酬却念念不忘收复中原大业。他的词,穷极变化,处处生春,或热情洋溢,气概纵横;或情致缠绵,词意婉约;或清新纯朴,自然真切;或风格独特,幽默诙谐。其艺术造诣,词史一绝。“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铭记,金戈铁马的一代词

35、豪辛弃疾。示例二:一颗爱国心,上书美芹十论与九议。一片赤子情,带领五十人袭万军。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天子一见三叹息。他是文人,是政客,更是虎胆英雄。他的磅礴文字,感慨后世骚客;他的爱国情,影响万代。他就是用血和墨书写宏图的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二、阅读鉴赏(3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9分)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本诗是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1185)前后,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独宿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时所作。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6、()A.“清平乐”是词牌;“独宿博山王氏庵”是词题,词题交代了住宿的时间、地点和词的主旨。B.下片前两句,意思是说平生为了国事奔波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C.“松风吹急雨”这一句写出了风雨交加的环境特点,“吹”字极具表现力。D.“破纸窗间自语”中的“自语”,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渲染了环境的凄凉。【解析】选A。A项,“独宿博山王氏庵”是词题,词题没有交代主旨。9.“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及表现手法,后两句“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

37、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自流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突出诗人心怀祖国河山,尽管现实残酷仍不坠壮志的宽广胸怀;诗人在“秋宵梦觉”以后,不因小屋的残破而哀怨,不为个人的坎坷命运而叹息,想的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这是直接抒情。答案:(1)表现作者心系祖国大好河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可贵精神;(2)词人直抒胸臆(直抒情怀),他在“秋宵梦觉”以后,不因小屋的残破

38、而哀怨,不为个人的坎坷命运而叹息,想的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9分)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的描写中可以推测,这是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B.开头两句展现的景象神态毕现地衬托出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柳塘新绿”,这令人感觉温柔的景色减却了思妇心中的离愁。C.“若教眼底无

39、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一句以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之伤人,指出“离恨”是“人间有白头”的祸根。D.辛弃疾虽是豪放词人,但这首词却写思妇的离愁别恨,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在风格上比较特别,是一首优美婉约词。【解析】选B。B项,“这令人感觉温柔的景色减却了思妇心中的离愁”错,不是减却离愁,而是以乐景衬哀情,使离愁更重。11.辛弃疾的这首词表面上虽然是“代人赋”,实则“别有怀抱”。请结合词中最后两句加以赏析。(6分)答:【解析】“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阑干上,一直凝望。词的最后一句进一步表现美人的痴情。美人知道,视线已被青山

40、遮断,已经看不到心上人,然而对心上人的思念使自己不由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这首词表面上虽然是“代人赋”,但是实际上词人是在写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因为,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一直有用香草美人寄托理想的传统。结合辛弃疾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被弹劾解官后,在带湖闲居时所作。知人论世,可知表面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寄托的是词人辛弃疾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通过写美人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思念心上人,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实现自己壮志的爱国情怀。答案:表面上写思妇理智管不住情感,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看不到心上人,仍要一次又一次地倚靠楼上的阑干而远望,思

41、念之情非常痴绝。实则以“心上人”喻自己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表现自己理想虽无法实现但仍寄希望于当政者的爱国情怀(或:仍希望驰骋疆场、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9分)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群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李正之是辛弃疾的好友,曾两度任江淮、荆楚、福建、广南路的提点坑冶铸

42、钱公事。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稼轩作此词送行。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他们身着绣衣,以示尊贵。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头三句,点出李正之入蜀与自己送行,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B.词的四、五、六句,表明因自己罢官,朋友远调,抱负难以实现,更觉得离别痛苦。C.下阕起首两句,化用王勃的诗句,劝勉友人不必伤悲,应勇于担负起国之重任。D.词的结尾三句,点明李正之入蜀时间,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相互的激励。【解析】选A。A项,“望其

43、早归”错。借用李白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暗含此行之艰难,但无“望其早归”之意。13.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可就本篇而言,在豪放大气的词风中也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请你试做分析。(6分)答:【解析】赏析时,抓住两个词语“豪放”和“温婉细腻”。本词是送别词,“豪放”表现为,词中选取了“千古浪”“万里雪”等豪迈大气的意象,营造气势恢宏的意境;另外,词中抒发的情感也有“豪放”之气,词中运用“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期许与勉励,有豪放之风。同时,词中“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表达了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关切之意,能表现词人内心细腻而

44、真实的感受,体现了“温婉细腻”这一特点。答案:选取“千古浪”“万里雪”等豪迈大气的意象,营造了气势恢宏的意境;运用“诸葛表”“相如缴”等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期许与勉励,体现出豪放之风。“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表达了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和关切,情感温婉细腻。(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4、15题。(9分)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 辛弃疾 千丈阴崖百丈溪。孤桐枝上凤偏宜。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人散后,月明时。试弹幽愤泪空垂。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注】此词作于淳熙十一年(1184),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留和南风解愠诗: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之薰兮,

45、可以解吾民之愠兮。”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上片“千丈”句,写凤凰栖息的梧桐孤危的生长环境,意在突出琴的不凡。B.上片“玉音”“横理”两句,描写琴声高卓不合流俗,琴身断纹横理高古名贵。C.下片“人散后”三句,描写词人月下试弹的琴声让退居赋闲的自己泪流不止。D.下片“不如”两句,借“南风解愠”的典故,重在劝勉友人多做有益百姓的事。【解析】选D。D项,“借南风解愠的典故,重在劝勉友人多做有益百姓的事”,说法有误。作者重在抒发自己虽不被朝廷重用,但仍心念百姓,而不是重在劝勉友人。15.本词下片是如何由个人的小境界上升到心怀天下的大境界的?试简析。(6分)答:【解

46、析】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这首词下片前三句,写“人散后”,于月明人散之际试弹一曲,触动自己不为世所用的孤愤,与嵇康幽愤诗深有同慨。这里词人只是为个人的际遇鸣不平,是一种个人的小境界;“不如却付骚人手”,旋即反思不如把此琴还给友人,让他弦歌于广众,尽其和合人心、亲附万民之大用。由己而人,用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希望友人弦歌于广众,以解民之愠、阜民之财的愿望。这样,就跳出了计较一己之得失的小境界,上升到了心系万民的大境界。答案:下片前三句,写“人散后”,词人独自在明月下弹琴,勾起了自己不为世所用的悲愤之情,这里词人只是为个人的际遇鸣不平,是一种个人的小境界。“不如却付骚人手”,词意一转,由己而人,用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希望友人弦歌于广众,以解民之愠、阜民之财的愿望。这样,就跳出了计较一己之得失的小境界,上升到了心系万民的大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