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784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04(世界近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6安徽示范高中第一次联考)“在长达四年多的斗争和妥协中, 到处充满了妥协的痕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也许,这才使这部结构上残缺不全、内容上反民主的宪法得以长命的原因之一。”材料中横线部分应填上的是()A法国1875年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C英国权利法案 D德意志帝国宪法【解析】法国1870年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宪法,以微弱的优势建立了共和政体,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经过4年

2、多的斗争和妥协,故B项错误;英国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不符,且权利法案不是宪法,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保留了君主很大的权力,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2016安徽部分示范高中9月联考)钱乘旦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材料中“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 )A王权受到彻底限制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工业资产阶级控制

3、议会【解析】试题分析:解题时主要联系“光荣革命”的相关史实作答,“光荣革命”以妥协的方式维护革命果实,保持了社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主要指的是革命的胜利,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王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A彻底不对,当时国王还拥有行政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在18世纪中期,排除C;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后,排除D。故选B。【答案】B3.(2016安徽示范高中第一次联考)“在长达四年多的斗争和妥协中, 到处充满了妥协的痕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也许,这才使这部结构上残缺不全、内容上反民主的宪法得以长命的原因之一。”材料中横线部分应填上的是()

4、A法国1875年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C英国权利法案 D德意志帝国宪法【解析】法国1870年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宪法,以微弱的优势建立了共和政体,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经过4年多的斗争和妥协,故B项错误;英国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不符,且权利法案不是宪法,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保留了君主很大的权力,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4. (2016安徽太和中学第二次月考)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市场。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

5、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国的冶金技术相对落后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之后大量白银涌入中国市场,是因为其购买了大量的先进的手工业产品,还有中国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性,购买能力低,也会导致资金的流入而不流出,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晚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排除项,古代冶金技术先进,排除项,正确的选项是C项。【答案】C5.(2016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随着一股股黄金热的到来,英国殖

6、民者考虑建立海外殖民地,并在殖民地上生产在国内无法生产的东西。”英国的这一历史活动事实上() A以掠夺黄金作为其根本目的 B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 D说明英国工业水平先进【解析】英国的这一历史活动,即殖民扩张,其主要目的是建立殖民地,而不是掠夺黄金,故A项错误;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到拓展,故B项正确;英国的殖民扩张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故C项错误;此时,英国尚未进行工业革命,工业水平并不明显比殖民地先进,故D项错误。【答案】B6.(2016安徽蚌埠第一次质量检测)有美国史学家指出,美国的历史不能从建国算起,不能从北美殖民算起,甚至不能从哥伦布登陆美洲算起,

7、而应该一直追溯到中世纪欧洲形成的探险精神和l l到14世纪沟通欧、 亚、非三洲的贸易网络。作者观点 A凸显了欧洲中心论 B否定了殖民政策 C彰显了现代化史观 D体现了全球意识【解析】欧洲中心论是从欧洲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世界的一种的信念,与材料“应该一直追溯到中世纪欧洲形成的探险精神和11到14世纪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贸易网络”不符,故A项错误;否定了殖民政策与材料中“应该一直追溯到中世纪欧洲形成的探险精神和11到14世纪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贸易网络”不符,故B项错误;现代化史观是运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材料中没有从现代化角度论述,故C项错误;全球意识包含整体观念,认为全人类是一个相互

8、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符合材料观点,故D项正确。【答案】D7. (2016安徽蚌埠第一次质量检测)欧洲某一时期,社会上不再希望妇女外出工作,相反鼓励妇女献身于传统的事业,如养育子女、管理家庭,以及保留传统家庭的价值观。这一时期形成这种家庭价值观的主要原因是 A固守农耕社会的家庭模式 B工业发展影响家庭观念 C经济发展提升了妇女地位 D女权运动冲击家庭结构【解析】“养育子女、管理家庭”是农耕时期家庭观念,但从“社会上不再希望妇女外出工作”可知,之前出现过鼓励妇女外出工作的观点,故出现材料现象的原因不是固守农耕社会家庭观念导致的,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爆发初期,妇女因自身的细心等特性成为廉价劳动力,

9、妇女外出工作较多,使妇女在家庭地位提高,但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渐深入,男子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地位更为重要,故此要求妇女回归家庭以维护男子的社会地位,导致材料中的现象出现,故B项正确;妇女地位提高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因素,不能反映出对妇女要求变化的根源,故C项错误;女权运动冲击家庭结构不是导致材料中家庭价值观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8.(2016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解散。东印度公司的解散反映历史趋势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英国开始丧失竞争优势 C

10、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 D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盛行【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解放运动,故A项错误;英国丧失竞争优势与东印度公司解散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故B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说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为时尚早,故C项错误;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争取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政府的束缚,故D项正确。【答案】D9. (2016安徽宿州第一次质量检测)恩格斯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材料表明恩格斯的观点是() A站在

1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肯定加尔文的改革 B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角度否定加尔文的改革 C加尔文教与天主教在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上是一致的 D加尔文孕育的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解析】恩格斯针对“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一事上,持反对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仅论述了恩格斯在新教徒迫害科学家一事的态度,并未全面否定加尔文改革,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可知两者的态度没有本质的区别,故C项正确;“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不属于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6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

12、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指出,“自然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A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 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 D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被改变,故A项错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这就增加了人们的自信心,他们开始带着同样的认识转而思考人类社会本身,对传统的社会制度进行理性的思考,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放弃宗教信仰的内容,故C项错误;

13、材料没有提及世界起源的问题,也没有否定神创说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6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 有学者认为,15世纪欧洲的绘画把人放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它严格按照物理学规律来绘画,肯定自然主义,反对中世纪的象征主义,为近代科学创造了一个理论前提。该观点A描绘了艺术与科学的必然关系 B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C否定 了神学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D诠释了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历史条件【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 15世纪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把人放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这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

14、了人的自我意识,唤起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创造了辉煌的文学艺术,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故选D。【答案】D 12.(2016安徽合肥第一次质量检测)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表示,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是读者了解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最好人口,“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作品。它将你带进普通人的世界,更弥足珍贵的是,用不了多少年,随着这些亲历者的离世,我们就更无法去了解这段历史了。”下列著作与该作品创作风格相似的是()【解析】根据材料“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作品。它将你带进普通人的世界”可知该作品为现实主义文学,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故A项错误;钢铁是怎

15、样炼成的是20世纪的苏联文学,故B项错误;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故C项错误;大为科波菲尔是现实主义,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第13小题18分,第14小题18分,第15小题16分,共计5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2016安徽合肥第一次质量检测)(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l2月在议会的演说材料二 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阿登纳很注重从历

16、史出发来研究及处理法德两国的关系。从近代以来,法德两国一直为争夺欧陆霸主地位而厮杀不休,结下了深深的仇怨。二战以后,目睹德国战败的惨状,阿登纳深深地感觉到,法德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善,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他认为,法德和解是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关键,是联邦德国走出外交困境,获取主权和实现经济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是推动西欧联合的核心力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阿登纳审时度势,纵横捭阖,终于使法德两国消除了历史积怨,两国关系也从“破冰解冻”发展到最终和解。 摘编自梁瑞平阿登纳与法德和解(19491963)材料三 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在欧

17、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德国外交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今天在欧洲的地位稳固多了”的主要表现;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德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有何认识?(6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时间及外交政策的内容,德国此时进行外交政策的背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考虑,国内来说从政治和经济方面考虑,政治上,实现了国家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

18、军国主义的传统,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从国际上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产阶级争夺殖民地和霸权。(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由对外侵略扩张到对外谋求和解;第二小问原因,实际上就是考察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从历史、现实、经济、文化、政治等角度考虑。(3)第一小问表现,从经济、政治和外交关系等角度考虑;第二小问贡献,主要从德国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作用角度回答;第三小问认识,从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时代主题等角度回答。【答案】(1)背景:统一国家,确立君主立宪制,保留军国主义传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垄断资产阶级争夺

19、殖民地和霸权。(4分)(2)变化:由对外侵略扩张到对外谋求和解。(2分)原因:吸取历史教训;两极格局下,面临保障自身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发展经济的需要;执政者的战略眼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4分,任意三点即可)(3)表现:经济发达;政治较民主;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2分)贡献:推动了欧洲的联合,使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4分)认识: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德国利益。(2分,言之有理即可)14.(2016安徽太和中学第二次月考)(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

20、教、否定上帝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材料二在欧洲的启蒙时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为百科全书学派普遍叫好,认为铲除了贵族的世袭制,每个人靠自己的本事,“学而优则仕”。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材料三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据伏尔泰所著哲学词典载:1648年,路易十四接见了随耶稣会士赴欧的中国人沈宗福,沈宗福向路易十四献上由在华耶稣会士所译的拉丁文四库直译的手稿,这就是后来1687年出版的巴黎官刊

21、本中国哲人孔子,以拉丁文编写的中国人的学说。材料四工业文化的背景是雄厚的物质力量和以“普济众生”为己任的基督教精神,所以这种文化的特点是阳刚文化、强力文化,它是进取性的,是出击性的。因为是出击性的,所以它要输出他们的文化,首先是他们的宗教文化,即基督教文化。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 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1)说明出现材料一中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口号”的社会原因。(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百科全书派的主张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说明“中国的科举制度为百科全书学派普遍叫好”的理由。(6分)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联系17、18世纪西方与中国的

22、社会状况,以“西学与中学”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60字左右。(8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思想文化交流,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学生则要结合所学从14世纪意大利国内天主教势力的强大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两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即可;(2)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第一问从材料中“铲除了贵族的世袭制,每个人靠自己的本事”和该书的科学民主思想来作答;第二问学生答出中国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即可;(3)本题考查的是历史小论文,学生结合题干中给予的时间入手,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史论结合进行阐述,切忌事实

23、要正确,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即可,本题要求学生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好的概括能力。【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处于手工工场时期,资产阶级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基督教势力强大,神权处于统治地位。(2)时代精神:反对贵族特权;主张民主平等。理由:科举考试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有利于突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3)等级主题观点史论结合逻辑表述一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二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基本正确条理较清晰,基本合乎逻辑三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史实不够准确条理不清,缺乏逻辑15.(

24、2016安徽宿州第一次质量检测)(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的中西方贸易材料二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

25、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结

26、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皆倍偿其价”“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可知朝贡贸易的特点,不计经济利益,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一,可知西方西方在对外贸易中搞殖民扩张;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可知清政府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同时期西方,可根据所学从国际贸易范围、速度,以及给欧、美、非、亚带来的影响角度作答。(2)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二“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18401860年18601870年”可知,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27、。根据材料二“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可知,国际范围内社会分工发生变化。根据材料二“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可知,欧美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主要地位,其中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可以从工业革命,交通航海,殖民扩张角度进行作答。(3)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可知,中国进口商品猛增,以棉纺织品为最。根据材料三“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

28、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可知,中国出口商品仍以传统为大宗,但是比重不断下降。根据材料三“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可知,中国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结合所学,由于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所致。根据材料三“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结合所学,由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受国际社会竞争致。【答案】(1)特点:中国不计经济利益的朝贡贸易,西方对外输出商品的殖民贸易。(2分)影响:中国:扩大了中国

29、的国际影响;造成中国沉重的财政负担。西方: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的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4分)(2)特征: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2分)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首先成为工业国家,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开拓市场,抢占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4分)(3)变化:中国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2分)原因: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国外竞争的加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