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722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6年全国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一、选择题1.(2016北京东城一模)有学者在谈到唐初的经济政策时,认为唐初不仅轻徭薄赋,更侧重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使社会下层能够享受基本水准以上的生活,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 B.均田制 C.三长制 D.方田均税法2.(2016广东惠州四模)据统计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共53人,其地区分布如下地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山东陕西直隶 人数3114311111 这反映了()A.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 B.中原及南方经济明显衰退C.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 D.政治经济重心在江浙地区3.(2016福建高

2、三质检)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A.经济发展导致铸币铜料紧缺 B.农耕工具革新推动兵器革新C.火药应用改变传统战争样式 D.铁业官营促进冶铸技术进步4.(2016广东湛江二模)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兵器出土数量很多,不少带有铭文,如“相邦吕不韦戈”、“相邦义(张仪)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等。这些铭文证实()A.兵器使用者为中央高级官员 B.秦国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C.秦兵器分由中央和地方督造 D.秦兵器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5.(2016四川四市教研联合二模)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

3、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A.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B.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C.世俗拜金主义之风盛行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6.(2015北京东城高三检测)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7.(2016广东惠州四模)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推动了中

4、央集权制的巩固8.(2016山西太原一模)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此后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 B.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C.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 D.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9.(2016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联考)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有六处在今天河南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如今发现汉代冶铁遗址共30多处,近半在河南。这反映出汉代()A.河南手工业最发达 B.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C.冶铁技术相当成熟 D.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10.(2016河北唐山二模)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

5、“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 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 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11.(2016广西桂林、崇左一模)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中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发明)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手工业()A.有独特的工艺造物文化 B.推崇行业间的分工协作C.工匠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D.注重对生产工具的改进12

6、.(2015海南海口一模)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规定一律纳银,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不许私自赴京当班。材料反映出明朝中期以后()A.出现了“计工受值”的雇佣关系 B.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纳银代役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商业繁荣使纳银代役成为主流二、非选择题13.(2016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高三模拟)(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一代,人口激增,其主要原因,除升平之日较多外,为当时帝皇之奖励早婚与发展农业,高祖之后为惠帝,惠帝在位积极采取人口增加政策

7、。依当时之法律,女予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者有罪,罚出五算(汉代人头税,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而产子者或二岁之间免役使,或复三年之算,怀妊者与谷二斛。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汉初的人口政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增加人口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4.(2016四川宜宾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瓷器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外销商品。在西方人加入中国瓷器贸易之前,中国瓷器主要通过官方贸易途径传播。16 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对瓷器的需求刺激了中国民间商贸的发展。17 世纪时,各国皇室、贵族往往设有专门房间陈列,如德国安斯巴哈宫的“明镜沙龙”和“士绅瓷室”。到18 世纪,由于瓷器源源不

8、绝地进入欧洲,特别是饮茶习惯成为时尚,瓷器已成为欧洲家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如瓷杯、瓷碗等,由此而兴起一股模仿、吸收中国文化的“中国风”。于是大量陶瓷工厂建立,建立相关的实验室、研究协会相继建立,设计与制造艺术等刊物相继出版,倡导艺术家参与工艺制品的设计与制作,大型国际博览会推动了瓷器信息技术交流。由此导致欧洲制瓷工艺逐步超过中国瓷器。 由于现实存在的文化差异,如: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经济实力、历史经验,乃至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观念,到18世纪晚期,在很多欧洲人眼中,它不再是那个繁花似锦的美好国度,变成了腐朽落后、野蛮专制、摇摇欲坠的国度,欧洲各国对中国风格与东方艺术的热情也随之消褪。19 世纪中叶

9、,华瓷被激烈的资本主义竞争排挤出国际市场。正如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里提到:“盖瓷虽小道,而于国运事变亦隐隐相关焉”。 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余张红中西陶瓷贸易等整编 (1)根据材料,概括1619世纪中国外销瓷器演变的特点。(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外销瓷器演变的原因。答案与解析:1.B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兴起,鼓励小农经济抑制商业发展为出发点,与侧重为民制产并不相关,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立足抑制土地兼并,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与材料中“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相符,故B项正确;三长制是中国北魏中后期开始实行的一种基层政权组织制度,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

10、役与徭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首创为北宋,最早称“千步方田法”,在王安石变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C材料显示的是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分布,体现不出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清朝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明显超过北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江浙地区状元占明显优势,而此时恰恰是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时期,体现了文化兴盛得益于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清朝时期政治中心在北京,不在江浙地区,故D项错误。3.D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发展导致铸币铜料紧缺,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农耕工具革新与兵器革新无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青铜和铁质

11、兵器,未涉及火药,且火药在东晋发现,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铁业官营促进冶铸技术进步,故D项正确。4.C兵器使用者为高级官员,材料没有反映,故A项错误;铭文讲的是兵器问题,证实不了秦国文化底蕴,故B项错误;据材料“相邦吕不韦戈”、“相邦义(张仪)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获知兵器督造有中央官员相吕不韦和张仪,地方官员上郡守、陇西守等,故C项正确;材料讲的是秦兵器由中央和地方官员督造,没有涉及兵器的地域特色,故D项错误。5.B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故A项错误;材料“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

12、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可知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故B项正确;材料“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只能说明农户重视商业利润,但不能说拜金,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表现是出现雇佣劳动,材料中没有涉及这一生产关系,故D项错误。6.C战国时,各国为增强实力,变法改革才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A项错误;精耕细作技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B项错误;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发展了生产力,使小规模农业生产成为可能,推动了生产方式由集体耕作向家庭经营转变,C项正确;奖励耕织政策最早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7.B水利事业的进步确实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但是这是一种间接影响,故A项

13、错误;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事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是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水利事业的进步,故C项错误;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但这也是一种间接影响,故D项错误。8.C个体小农形成于春秋末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历朝历代延续,主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原本小农经营,兄弟均分,更易导致土地细碎化,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唐律疏议户婚律的这一规定,为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并不能体现不断健全,故D项错误。9.D材料反映河南有六处规模大的铁官,不能说明河南手工业最发

14、达,故A项错误;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是汉武帝时期,而题干时间是汉代,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介绍汉代冶铁遗址在河南分布情况,不能说明冶铁技术相当成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河南既有铁官且规模大,还有多处的冶铁遗址,说明河南冶铁手工业比较发达,这与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有关,故D项正确。10.A根据材料信息两宋时期流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说明江浙地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变化,故A项正确;我国的自然经济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故

15、不能说明湖广地区是经济最发达地区,故C项错误;当时农业生产方式仍是家庭为单位,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并未发生巨变,故D项错误。11.A与材料中“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不能体现行业间的协作,故B项错误;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工匠地位低,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生产工具的改进,故D项错误。12.C材料轮班匠要向朝廷服义务的徭役,而非“计工受值”,故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私营手工业的地位,故B项错误;纳银代役保证了工匠的劳动时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16、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纳银代役的地位,故D项错误。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况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之奖励早婚与发展农业”得出:促进人口激增;保证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人口激增,其主要原因,除升平之日较多”得出: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答案:(1)措施:通过立法推行早婚政策:对生育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影响:促进人口激增;保证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14.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中国外瓷畅销原因:可从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航运条件、欧洲人的兴趣以及欧洲的

17、发展程度等方面论述;第二小问,中国外瓷被排挤的原因:可从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特点(缺乏创新意识)、对外政策、欧洲制瓷业的发展、欧洲人对中国认识的变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业革命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论述。 答案:(1)特点:传播途径改变:官方贸易外销的同时,民间贸易也日渐兴盛。消费人群的变化:从贵族上层的奢侈消费,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态度的变化:从推崇喜爱到热情逐渐消退。命运改变:由逐步繁荣到盛极而衰,欧洲人从大量使用中国瓷器,到自行生产并占领国际市场,排挤中国瓷器。(2)原因:外销瓷畅销原因:中国手工业发达,瓷器制作精;美朝贡贸易推动瓷器的外销;中国的造船业发达,为外销瓷器创造了条件;欧洲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欧洲国家的落后。外销瓷器被排挤原因:中国:制瓷技术长期受官府垄断,缺乏创新精神,虽有发展,但没有根本性突破;明清的海禁政策的阻碍;欧洲:作坊大量仿照瓷器;饮茶流行的推动作用(欧洲社会生活习惯的改变);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和科技含量提高,组织管理提高和商业运作的推动;欧洲对中国形象的认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