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强虏(l)故垒(li)纶巾(un)B雄姿英发(f) 千堆雪(zu) 经纶世务(ln)C华发(hu) 嗟叹(ji) 强虏(qin)D淘尽(to) 公瑾(jn) 还酹 (li)【解析】A项,“纶”应读“un”;B项,“堆”应读“du”;D项,“瑾”应读“jn”。【答案】C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强虏灰飞烟灭 D一尊还酹江月【解析】“尊”通“樽”。【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道:说,讲,动词。B故国神游 故国:国家,名词。C早生华发 发:头发,名词。D故垒西边 故:旧
2、有的,这里指旧时的。【解析】B项,这里的“故国”特指“古战场赤壁”。【答案】B4从句式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国神游A师不必贤于弟子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明星荧荧,开妆镜也【解析】B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介宾结构后置;C项是被动句;D项是判断句。【答案】B5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积淀出历史人物。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们的传说中。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
3、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惊赞转到对历史英雄羡叹。D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解析】开头三句虚实结合,由虚到实,从有形的长江到抽象的历史长河,由对自然伟力惊赞转到对历史英雄羡叹。【答案】C6下列诗句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解析】B项是夸张,其余的是借代。其中“羽扇纶巾”“朱门”“绿、红”都用了借代的手法。【答案】B7对词句内容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4、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颂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氛。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形象生动,精妙传神地描绘了赤壁奇景。C“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解析】C项,“小乔初嫁了”强虏灰飞烟灭”等是侧面表现周瑜的形象。【答案】C8对下列诗词句所表现的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
5、湖夜行黄沙道中)(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中秋)A豪放雄浑旷达哀婉缠绵B旷达 豪放 清新 哀婉 清新C雄浑 豪放 清新 缠绵 旷达D豪放 旷达 旷达 缠绵 清新【解析】回答本题中各诗词句的风格,既要结合诗词句本身的特色,也要结合作者的风格。【答案】C(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914题。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注】孙郎:孙权。
6、他曾亲手射虎。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西北方的辽和西夏。9词的上阕,作者写出猎盛况时主要采用的修辞方法是_和_。【解析】“黄”“苍”分别代指猎狗和猎鹰,用的是借代;“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等用的是夸张。【答案】借代夸张10(1)词中借用孙权狩猎的典故,表明自己的英武的词句是_(2)词的下阕中有承上作用的词句是_【答案】(1)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11冯唐是汉文帝时一个年老的郎官。当时云中太守魏尚虽然立了大功,却因小过失而被逮捕。冯唐向文帝进言,说魏尚不应当受罚,文帝就派他去宣布恢复魏尚的职务。所以词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寓
7、意是_。【解析】这里作者借用冯唐的典故,意在希望朝廷派人来招用他。【答案】通过冯唐的典故来表达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12下列对本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词人用词来写习武打猎,借以抒发关心边防的热忱,在内容和题材上都具有开创意义。B本词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的壮士形象。开篇勾勒射猎的武夫。继之以千骑如飞,围观如堵进行烘托,两个典故的运用引出正意,由射猎过渡到演武,最后走引雕弓,“狂”态少年形象跃然纸上。C本词通过对特定素材的描写,对抵御外族侵扰的忠义之情的抒发,形成了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具有一种阳刚之美,与当时笼罩词坛的柳永词一脉相承。D词的用韵前密而后疏,有一气呵成之感,词人的“狂“劲自负
8、和壮志欲酬的企望,奔放的豪情依稀可见。【解析】柳永是婉约词人,这是一首豪放词。【答案】C13“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_【解析】“狂”字在本文中起到统摄全篇的作用,可结合具体词句分析。【答案】“狂”字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1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_【解析】词的最后一句主要表现了作者要为国出力杀敌报国的决心。【答案】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宋朝的雨
9、陈富强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我建议你去苏堤。雨在树梢上、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
10、。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
11、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机会终于在时隔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1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在这篇上书中,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
12、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
13、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周密撰的武林旧事为后人记载了当时的情景。“画楫轻舫,旁午如织。至于果蔬、羹酒、关扑、宜男、戏具、闹竿、花篮、画扇、彩旗、糖鱼、粉饵、时花、泥婴等,谓之湖中土宜。又有珠翠冠梳、销金彩段、犀钿、织藤、窑器、玩具等物,无不罗列。”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
14、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苏东坡在杭州所作的诗文中却很少提及,直到去扬州任上,才在答友人的诗中回顾治湖的经历。可见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有史以来与西湖相关的,你知道能与苏东坡与苏堤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和白堤。固然是白堤在先、苏堤在后,但他们都是一代文豪,他们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但他们却留下了一世英名。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
15、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15雨中游西湖,作者为什么说“我建议你去苏堤”?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文中答案要点主要分布在2、5、6、12段中。我们可以从文段中的关键句子中找答案的踪影,比如第2段中“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就可以抓住“幽静”来概括;第5段中“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
16、,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就是写“苏堤的美景”;第12段中“可见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可感受苏轼的博大胸怀。【答案】能欣赏到苏堤幽静的美景。游苏堤,忆苏轼,能了解苏轼造福于民的伟绩,感受苏轼博大的胸怀。能从苏轼的事迹和思想中得到更多的启示:人生坎坷,往往能激励热,铸就事业的成功。16为什么说“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先找答题区间,然后归纳整合。该题答题区间在第9段和第11段。第9段“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
17、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第11段“ 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等句就可作答。【答案】解决了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的问题。沟通了南北,方便了行人。使苏堤后世繁华而美丽,为西湖美景增色。17怎样理解“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这句话的含义? 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若”“屡遭贬谪”“一路坎坷”“大打折扣”等。然后作答。【答案】“文章憎命达”,一帆风顺
18、,仕途顺利的人是难以写出名传千古的文章的苏轼坎坷的遭遇为他的创作积累了素材,积累了情感。18文章结尾处写到岳庙、岳飞,有什么用意?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先判断它使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然后分析它的表达作用。【答案】岳庙与苏堤相映衬,作者借民族英雄岳飞来烘托苏轼。在作者看来,两人一文一武,同样伟大,一个用武力保卫国家,一个用智慧治理山水,两者都是民族精英,都给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19下面是“周有光先生百龄华诞”时周有光先生的感谢辞中的一段话,从中你能获取哪三个方面的主要信息?“我的孙女在小学时对我说:爷爷,你亏了,你搞经济半途而废,你搞语文
19、半路出家,两个半圆,合起来是一个!我说,一点不错,我就是这么一回事!”_【答案】周有光先生最早从事的是经济学研究;后来因爱好语言学,转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周有光先生品性谦虚。2009年10月26日,全国中小学生冬季长跑开跑了。2009年是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启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第三年。相对第一年活动,今年冬季长跑总里程以60公里为基数,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今年还对中小学生每次的长跑距离提出了明确的标准。 请根据上述材料,为这次冬季长跑活动确立主题(10字以内);为这次冬季长跑活动撰写一句口号(20字以内);人们认为该长跑活动由学校组织实施较好,请为此写出两点理由。主题:_。口号:_。赞成理由:_;_。【答案】主题: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口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赞成理由:长跑活动不受条件限制,简便易行,各校都可开展且操场可利用;长跑活动可与学校体育课、早操、课外活动等结合起来,从而不增加学生负担。.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