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时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670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时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时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时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时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时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时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素养检测十五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50分钟100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30分,共70分)1.列宁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鲜明的时代特色”指的是()A.帝国主义时代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涨时期【解析】选A。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故A与题意相符。2.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创立的标志是()A.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B.1900年火星报的创办C.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D.1917年“四月提纲”的提出【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

2、宁主义就是“布尔什维主义”,“布尔什维主义”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思想,因此C正确。3.“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解析】选C。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选C。4.有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

3、解放运动 B.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 D.否定了西方的民主政治【解析】选B。根据材料“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知,俄国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故B正确。5.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A.迅速实现工业化B.建立国家资本主义C.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D.恢复国民经济【解析】选C。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面对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故C正确。6.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目的是()A.应对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B.解决现实中新的困难和危机C.引进外资

4、恢复资本主义制度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以解决现实中新的困难和危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B正确;A、C、D不符合史实。【补偿训练】下列有关苏俄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理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D.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内容有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理,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实行余粮收集制,故选A。7.1920年,苏俄农业总产值约为战前的一半,到1924年则达到战前水平的87

5、.3%,1925年的播种面积为1913年的99.3%。这主要得益于()A.余粮收集制 B.社会主义的确立C.新经济政策 D.集体农庄的建立【解析】选C。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困难,苏俄政府自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使得苏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故C正确。8.(2020江苏学业考)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苏联模式()A.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农业的发展实行自上

6、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故D正确。【补偿训练】斯大林执政时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优先发展()A.农业B.商业C.重工业 D.轻工业【解析】选C。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故选C。9.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选B。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10年内完成工业化,并结合1931年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判断: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

7、,但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故B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表述错误。10.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苏联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解析】选C。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所以材料中的个体农户的锐减和集体农庄农户的剧增与苏联模式的确立有直接关系,故C正确。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

8、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1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从苏俄(联)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18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回答第一问;结合教材知识可以回答第二问。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

9、的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二问,从国情、客观规律角度解读。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启示: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选择题每小题5分,非选择题20分,共30分)12.(2019天津高考)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

10、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是通过妥协让步来维护工农联盟,是“农民的布列斯特”,故C正确,A、B错误;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指的是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D错误。13.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

11、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作出的暂时妥协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解析】选B。材料中没有体现恢复经济任务的完成,故A错误;根据材料中“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说明当时许多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是在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故B正确;据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反对新经济政策,因此不可能认为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12、故C错误;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错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材料二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1)受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苏俄分别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分析由“直接过渡”向“利用资本主义”转变的原因和

13、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6分)(3)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直接作答。第二问,结合新政策出台的形势思考苏维埃的急切任务;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看国家组织管理经济的能力;结合旧政策所产生的影响看实行新政策的意图即可全面归纳其原因;影响结合所学归纳。第(2)题,解题时可以根据材料二信息“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解题时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苏联模式的影响回答,注意题干要求

14、“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原因:国内战争胜利以后,苏维埃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影响: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变化: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原因: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3)评价: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