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 21 两次工业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056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 21 两次工业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 21 两次工业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 21 两次工业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 21 两次工业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 21 两次工业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 21 两次工业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 21 两次工业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 21 两次工业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 21 两次工业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一)两次工业革命(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根据表格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英国()一英亩土地平均养活人数变化表年份 1700 1800 数量(人) 0.18 0.26 一个农业生产者平均养活人数变化表 年份 1700 1800 数量(人) 1.7 2.5 A.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B工业革命条件更加成熟C殖民扩张助推农业发展D工业发展得以反哺农业B表格中“一英亩土地平均养活人数”和“一个农业生产者平均养活人数”的上升,说明农民可以用额外的土地种植工业原料,农村也出现了富余的劳动力,为工业革命的发展

2、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B项;表格中两类“养活人数”的上升,不能代表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排除A项;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农业生产变革推动的,排除C项;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还没有完成,工业发展反哺农业的效果有限,排除D项。2(2020洛阳一模)下表为17401800年间,英国的工业产值及出口额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 ()时间 英国工业产值 出口额 1740年 2 420万英镑 630万英镑 1770年 3 690万英镑 1 120万英镑 1800年 6 820万英镑 2 350万英镑 A.英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D英国工业水平居于世界一流A

3、随着英国工业产值的增长其出口额也在不断增加,说明其国内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故选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后期,排除B项;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思想,跟表格时间段不一致,排除C项;表格内容没有体现英国跟其他国家的对比,看不出“世界一流”,排除D项。3(2020唐山模拟)18世纪下半期,英国的各类工匠具有惊人的理论知识。甚至最普通的风车木匠,通常也是一个相当棒的数学家,能够计算出机器的速率、能量和功率。这说明()A工业革命时科技已经转化为生产力B科技发展是工业革命的根本推动力C工业革命实现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D工业革命促使了工匠向科学家转变A根据材料“甚至最普通的

4、风车木匠,通常也能够计算出机器的速率、能量和功率”可知,工业革命时英国工匠在生产中已运用到科技知识,说明此时科技已经转化为生产力,故选A项;工业革命的根本推动力是市场需求的扩大,排除B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实现的,排除C项;材料信息只能说明工匠掌握了科学知识,但并不能因此说明其转变为了科学家,排除D项。4(2020珠海一模)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还不多见,而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种现象()A得益于国家力量的大力扶持B顺应了民众美好生活的需要C表明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D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

5、结果B“1844年”即19世纪中期左右,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应运而生,于是“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已在城市普遍出现”,故选B项;题干并没有提及“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设施由谁举办,排除A项;文化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反映,但不能就此推断出“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排除C项;题干现象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需求,并非高等教育的结果,况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的高等教育并没有普及,排除D项。5(2020合肥一模)1850年法国铁路总里程从原先的3 000多公里增加到16 000公里。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政府把承建公司对铁路

6、享有的专利权限延长至99年,并对40多家铁路公司进行干预融合,合并为6家大的铁路公司。这些措施()A促进了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C巩固了法国共和政体的稳定D实现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A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法国政府对铁路公司的干预,促进了法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故选A项;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法国共和政体的稳定是在1875年以后,排除C项;组建大型公司不等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排除D项。6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在工业中,人个人,仅仅被看作一种资本在任何地方,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

7、容的贫穷”。该观点()A揭露了工业革命的弊端B主张废除资本主义制度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D宣告了工人阶级的使命A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家日益富裕,但工人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工人的政治权利非常有限,社会上的不平等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这与材料中的现象相符,故选A项。7(2020宜昌调研) 德国工业革命发展概况表1850年 1860年 1870年 铁路(km) 3 560 11 633 19 575 煤炭(万吨) 670 1 280 3 400 生铁(万吨) 21 67 139 蒸汽动力(万马力) 26 109 248 上表说明当时德国()A以重工业带动工业革命B工业革命已经完成C与英国

8、同时实现工业化D国家统一推动工业化A“德国工业革命发展概况表”中铁路、煤炭、生铁、蒸汽动力等部门均为重工业部门,说明其对德国工业革命有重要的作用,故选A项;1870年德国完成统一后工业革命才大规模进行,远没有完成,排除B项;英国工业化在1840年左右已经完成,而此时德国尚未统一,排除C项;“德国工业革命发展概况表”只显示这些部门的发展速度,无法知道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情况,故无法判断是否完成工业化,排除D项。8下表为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材料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表中四个国家依次是()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甲 1.9 9.

9、5 19.9 18.5 乙 2.9 3.5 4.9 13.2 丙 0.1 2.4 7.2 23.6 丁 32.8 29.8 19.7 6.2 A.德国、英国、美国、中国B英国、德国、美国、中国C英国、中国、美国、德国D美国、中国、德国、英国B表中1750年西方各国未实行工业革命,中国制造业产量较高,故丁为中国;1830年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制造业产量相对西方其他国家更高,故甲是英国;1860年德国尚未完成统一,美国较德国制造业产量较高,故乙是德国,丙是美国,因此选B项。9下图为影响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一项重要发明四轮汽车。下列与之相关的解读正确的是()A首度由英国人制造成功B采用了蒸汽机改良动

10、力C率先改变人类陆路交通D说明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说明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故选D项;汽车首度由德国人制造成功,排除A项;汽车以内燃机为动力,排除B项;率先改变人类陆路交通的是蒸汽火车,排除C项。10德国在1907年,占企业总数0.9%的大企业,占有了全国3/4以上的蒸汽力和电力,雇用了全国39.4%的工人,而在冶金和机器制造业中竟分别占97.5%和84.7%。这种现象表明()A德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B世界财富迅速积累到德国C德国国民贫富差距缩小D资本和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D材料中的数字表明,当时德国垄断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故选D项;题干

11、信息不能反映德国的世界地位,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无法体现财富是否向德国转移,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国民收入的信息,排除C项。11(2020漳州三模)据下表判断()18701900年的铁路公里数(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21010593822188037216917516581890617224331349191900760284402602024A.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美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猛C由材料可知,18701900年美洲铁路公里数迅速增长,甚至超过欧洲,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化进

12、程的大大加快,C项正确;铁路公里数的增长速度不平衡不能说明A项结论;根据世界各地铁路公里数的增长情况,不能得出B、D两项结论。12(2020淮南二模)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方面,大量财富被创造出来;另一方面,大量贫困人口也产生了。财富的创造者并不是财富的所有者,劳动者并不享有劳动成果。一些人劳而无获,另一些人却不劳而获,这容易造成()A社会购买力受限B技术变革的受阻C企业竞争的失衡D通货膨胀的加剧A由材料可知,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强调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这容易造成社会购买力受限,故A项正确;技术变革与财富分配不均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企业竞争不会因为财富分配不均衡而失衡

13、,排除C项;大多数人手中没钱,不太容易造成通货膨胀的加剧,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化以前,家庭体系以扩展型家庭为主。扩展型家庭体积庞大,成员聚集在一起便于集中人力物力。在工业革命以后,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没有固定居所,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逐渐改变,开

14、始倾向于在婚后从大家庭搬出来,自立门户。 摘编自唐思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家庭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1870年,洛克菲勒和安德鲁斯一道,在俄亥俄州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开始启动垄断炼油厂、控制价格计划,并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炼油集团。到1878年,标准石油公司的石油年产量达到3 300万桶,业绩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1882年,标准石油公司宣布为爱迪生发明的第一座中央发电系统提供润滑保障。同年底,标准石油公司以信托形式,并购了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纽约标准石油公司。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标准石油公司不择手段地疯狂敛财,以及对同行的垄断性打压,小洛克菲勒(

15、洛克菲勒之子)成了一个富可敌国却名声扫地的人。 摘编自林蔚仁艾克森美孚:石油六世帝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家庭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敌国”和“名声扫地”的原因。(1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扩展型家庭体积庞大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没有固定居所”“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逐渐改变,开始自立门户”等信息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在工业革命以后,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

16、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富可敌国”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在俄亥俄州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为爱迪生发明的第一座中央发电系统提供润滑保障”“标准石油公司开始启动垄断炼油厂、控制价格计划”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名声扫地”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中标准石油公司“对同行的垄断性打压”“标准石油公司不择手段地疯狂敛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变化: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核心家庭数量增多;家庭经常迁移;家庭观念变化。原因:工业革命对家庭关系的冲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影响;自由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工人工作岗位的变动,城市化的影响。(2)“富可

17、敌国”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使用增加,石油需求量增大;标准石油公司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洛克菲勒打压兼并其他石油企业,形成行业垄断。 “名声扫地”的原因:垄断性打压同行;不择手段聚敛财富;损害了美国民众利益。 14(2020荆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展,不应该仅仅被视为欧洲的成就。更恰当地说,它们乃是世界发展过程的产物,而世界发展过程的空间焦点以前长期在东方徘徊,当时才开始向西方移动。真正关键的问题与其说是促成工业革命的“独特的”西方特征或因素是什么,不如说是为什么和如何发生了这种从东向西的转移。这种转移的原因应该在“东方的衰弱”和“西方的兴起”这两个方面

18、来寻找。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等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解析材料论述的中心点在于工业革命,对于这一中心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一,工业革命是世界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其二,“东方的衰弱”和“西方的兴起”共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开展。据此在作答时,我们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如果我们选择第一个观点工业革命是世界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在论述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史实开始论述。如果选择第二个观点“东方的衰弱”和“西方的兴起”共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开展,在论述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论述

19、“东方衰弱”的原因,另一方面还要论述“西方兴起”的原因,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论述的结尾,我们还要做一小结,照应论题,使论述的结构更加完整。答案示例一:观点:工业革命是“全球化”的产物。阐释:工业革命出现以前,欧洲通过“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对世界的认知,开辟了通往东方的商业通道,世界各地的联系开始日益紧密。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以及正当贸易的扩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近代的社会转型,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政治基础。同时,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和日益频繁的东西方贸易,也为欧洲商品提供了潜在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这也成为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可以说,在当时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趋

20、势下,东西方都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工业革命是“全球化”的产物。示例二:观点:“东方的衰弱”和“西方的兴起”共同促成了工业革命。阐释:工业革命出现以前,东方国家政治上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经济上自然经济占据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和科学技术发展缓慢,逐渐丧失了世界领先地位。东方的衰弱给西方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印度等部分东方国家甚至在西方殖民入侵之下逐渐丧失了政治经济独立,日益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西方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工业技术的发展,西方开始逐渐超过东方。综上所述,“东方的衰弱”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资本、原料产地和市场等要素,“西方的兴起”则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技术积累,两者共同促成了工业革命。-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