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惠州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农历“龙”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色产品展现传统生肖“龙”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方式2下列关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政治是经
2、济的基础,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C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经济D政治和经济相互交融3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右图),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A B C D4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3、深远持久的特点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5许多已在国外定居几十年的华人,还是喜欢喝乌龙茶,吃饭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保守、独立和封闭的特点 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心理是绝对稳定不变的6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如中国的儒家文化、欧洲的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东的阿拉伯文化等。这段材料体现了( )A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B文化的多样性 C文化的继承性 D文化的独立性7每到(农历)年底,在外忙碌一年的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回到家中与亲人团
4、聚,共度新春佳节。从民族节日角度看,这是因为(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世界各国的民族节日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趋势A B C D8登上八达岭长城,奥巴马感叹:“长城太雄伟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悠久的历史。” 可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每年的6月13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 各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
5、就是世界遗产A B C D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那么,“美人之美”的含义是( )A要夸奖其他民族的文化 B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各民族的所有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D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10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应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这表明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 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各国文化互相交融的原
6、则 D各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原则11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业贸易( )A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 B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C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 D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122012年3月25日至31日,首届“深圳世界戏剧周”在深圳举行,这一活动为戏剧文化的国际交流搭建平台,一批经典戏剧让鹏城市民大饱眼福。中外戏剧文化交流是本次活动的特色,通过中外文化的交流有利于:( )吸收各国一切文化成果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不同民族文化走向融合和趋同A B C D1
7、3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所指出的“遗产”是指(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思想 D传统文艺14“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倡导“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15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要彻底摒弃 B坚持辨证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D文化对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不可小看16下列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
8、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17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由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的“薪火相传”国民教育活动委员会,是香港回归以来在校学生国民教育的重要突破,标志着香港青少年学生国民教育踏入了新的里程。“薪火相传”教育活动在文化继承中具有特定的功能,这些特定功能主要表现在( )A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B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特定功能C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准确的科学信息 D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18国家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
9、化创新,是因为(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A B C D19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 B C D20 11世纪中叶,中国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人类的文化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传播文化信息的新技术在15世纪传入欧洲,使欧洲进入了一个文明勃发的近代文艺复兴时期。这主要体现了(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
10、发展的贡献 科学技术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东方的文明决定着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A B C D21中国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 B具有包容性 C具有民族性 D具有地域性22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
11、丰富色彩 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 B C D2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剔除外来文化A B C D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精神。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25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
12、为爱国主义是(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 B C D26. 下表是某地不同群体对所喜爱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情况群体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喜爱的文化活动听戏曲、打太极拳看电视、阅读书报上网、听音乐某班同学分析表中信息后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 B.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 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二、非选择题(共48分)27简答题:如何认识文化对人的影响?(9分)28扫墓、踏青、折柳、沐浴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
13、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6分)2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1分)30材料一:据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4岁以下的网民占全国上网总人数的55%,在泡网吧的人群中青少年占80%以上。有的中学生对上网非常着迷,给自己的学业、健康、精神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不少学生认为,网络上的一切都是不诚实的,因而用假名,说假话不负责任的胡言乱语成为一种“时尚”。材料二:据调查,网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大多数黄色网站允许中小学生所已进入。在这种情况下,有效预防、控制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络不良信息的毒害以及网络犯罪等,已经成为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怎样解决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12分)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科试卷参考答案(音美班)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