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3164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学情检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下图为腾讯QQ发布的我国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亿人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人们惊奇的发现这张图印证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A. 以长城一线为界B. 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C. 以长江界D. 黑河-腾冲一线为界2. 形成我国如图人口分布大势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因素B. 经济因素C. 社会因素D. 历史因素3. 图中人口合理容量最小的主要因素是()A. 高寒B. 干旱C. 湿热D. 冷湿【答案】1. D 2. A 3. A【解析】【1题详解】从黑龙江黑河

2、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又称胡焕庸线,以此线为界,东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42.9%,人口占94.4%,西北半壁占57.1%,而人口仅占5.6%,这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因此图中展示的QQ在线人数空间分布示意图印证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D符合题意;长城一线、秦岭淮河一线、长江一线不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排除A、B、C。故选D。【2题详解】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都有重要影响,我国是黑河腾冲一线东南侧地势较低、地形和缓、气候温暖湿润、水源相对较多,有利于人们生产生活,从而导致开发历史悠久,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以人口分布密集,而黑河腾冲一线西北侧深居内陆,多山地、

3、高原,气候干旱或高寒,水源相对较少,人口容量较小,不利于人们生产生活,从而导致开发历史较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所以人口分布稀疏,由此判断,自然条件差异是导致我国如图人口分布大势的根本原因,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人口合理容量最小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具有高寒特征,大多数地区不适合种植业生产,提供的食物有限,宜居性较差,且因高寒特征使得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较小,因此图中人口合理容量最小的主要因素是高寒,A符合题意;青藏高原降水少的区域面积也较大,但海拔高,蒸发弱,且冰川和湖泊面积

4、较大,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因此干旱不是导致当地人口合理容量小的主要因素,排除B;湿热和冷湿不是青藏高原典型特征,排除C、D。故选A。【点睛】影响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资源、技术、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我国的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仍然很多,但目前“人多地少”不再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反而出现了“农民虽多,地却不少”的局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造成“农民虽多,地却不少”的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农业生产利润低B. 城市化水平提高C. 农业补贴增加D. 交通条件改善5. 在“农民虽多,地却不少”的局面下,农民收入却有增无减,其收入来源主要为( )A. 务工B. 种地C.

5、 补贴D. 经商6. 解决“农民虽多,地却不少”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是( )A. 限制农民工进城B. 提高机械化水平C. 加强农业科技投入D. 土地流转或托管【答案】4. A 5. A 6. D【解析】【4题详解】“农民虽多,地却不少”反映的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土地撂荒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投入大,产出小,利润低造成的,A符合题意;城市化水平提高是这个局面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B;农业补贴增加会导致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增加,不会导致“农民虽多,地却不少”这一局面,排除C;交通条件改善不是造成“农民虽多,地却不少”的局面的根本原因,排除D。故选A。【5题详解】农民在耕地上无法获得足

6、够的收入,许多农民就撂荒土地,进城市务工,获得更多的工资收入,因此在“农民虽多,地却不少”的局面下,农民收入却有增无减,A符合题意;种地利润较低、补贴数量有限、经商资金投入较大,因此种地、补贴、经商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B、C、D。故选A。6题详解】“农民虽多,地却不少”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土地撂荒,土地利用率降低,威胁我国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把撂荒土地有效地利用起来;土地流转或托管,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构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

7、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显化集体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因此进行土地流转或托管是比较可行的措施,D符合题意;限制农民工进城,不符合经济发展规模,排除A;如果农户不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无法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投入等方式经营撂荒土地,则无法解决“农民虽多,地却不少”带来的问题,排除B、C。故选D。【点睛】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土地流转或托管,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

8、,另一方面,构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显化集体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 - 2014 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完成下面小题。7. 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A. 持续上升B. 持续下降C. 先增后减D. 先减后增8. 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城镇房价增长快B. 经济水平持续下降C. 产业结构调整D.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答案】7. C 8. C【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20082012

9、年,该省(市)自然增长率呈负值,但机械增长率呈正值,两者相加人口总增长率呈正值,即人口总数增加,2012年以后,该省(市)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和为负值,人口增长率呈负值,即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因此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先增后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值(人口迁入为主),有下降趋势(迁入人口减少)。城镇房价增长快,对人口迁入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图示时期人口一直以迁入为主,表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保持对人口迁入的吸收力,排除B;该省(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

10、此布局不具有优势,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产业结构正在升级,所需劳动力数量的增长速度下降,导致人口迁入增长率下降,C符合题意;图示时期,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频率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排除D。故选C。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所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是( )A. a阶段B. b阶段C. c阶段D. 无法确定10. 下列属于图中阶段产生的城市化现象的是( )A. 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B. 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C. 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D.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11. 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的主要表

11、现叙述错误的是( )A. 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B. 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C. 整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比重下降D. 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答案】9. B 10. C 11. D【解析】【9题详解】读右图可知,图中a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人口比重增长慢,城市化速度慢,属于城市初始化阶段;图中b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快,属于中期快速城市化阶段;图中c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增长慢,城市人口比重高,属于后期城市化成熟阶段。读左图可知,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郊区逐渐变成市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因此所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是中期快速城市化阶段,即b阶段,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2、。【10题详解】读图可知,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郊区逐渐变成市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应属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快,发展速度快,排除A;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属于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不是阶段(快速城市化阶段)的特征,排除B;阶段(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速度快,人口膨胀速度有可能超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城市环境承载力,因此市区可能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C符合题意;阶段属于快速城市化阶段,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读图可知,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出现大量产业和人口向小城镇甚至乡村转移,这属于逆城市化现象。

13、图中显示,该阶段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这是逆城市化阶段主要表现,A不符合题意;该阶段大量产业由大城市中心区向外迁移,造成大城市中心区“空心化”,使得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B不符合题意;该阶段部分人口由城市迁移至乡村,因此整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比重下降,C不符合题意。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城市地域面积不断增加,这是快速城市阶段的特征,不是阶段的特征,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主要原因是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自然化倾向的追求、大城市工业向外寻找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交通和信息技术

14、的发达。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其中文化区对应的区域是( )A. B. C. D. 13. 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最佳地点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4. d处的房价远远高于a处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 上风上水,自然环境优美B. 距离商业区近,购物方便C. 远离工业区,环境污染较轻D. 文化氛围浓厚,人员素质高【答案】12. D 13. D 14. B【解析】【12题详解】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图中功能区占地面积

15、最广,应为住宅区;图中功能区为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交通最为便捷,应为商业区;图中功能区位于城市外缘,当地盛行东北风,功能区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城区河流的下游,应为工业区;图中功能区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质量好,适宜布局文化区。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3题详解】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对技术、环境要求高。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甲地临近工业区和铁路,环境条件较差,不是最佳地点,排除A;乙地临近铁矿产地和河流下游,环境条件较差,不是最佳地点,排除B;丙地技术和环境条件不具有优势,因此不是最佳地点,排除C。丁临近文化区,技术条件优,临近

16、丘陵地带、河流上游,环境条件优,因此丁地是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最佳地点,D符合题意。故选D。【14题详解】d处位于当地盛行风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具有“上风上水”的位置特征,自然环境优美,因此d处的房价远远高于a处,A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a处和d处距离商业区相当,两处购物的方便程度相似,因此这不是d处的房价远远高于a处的原因,B符合题意;与a处相比,d处远离工业区,环境污染较轻,环境质量较好,因此d处的房价远远高于a处,C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d处临近文化区,文化氛围浓厚,人员素质高,因此d处的房价远远高于a处,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雄厚的科技力量,以

17、科技人员为依托,灵敏的机制和完善的制度;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对高速交通要求高;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永定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它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土楼遍布该县的每个乡村,它们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结合“福建土楼区位及部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5. 永定土楼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环境的特点是()A. 气候高寒,冰川广布B. 地形平坦, 河流众多C. 森林茂密,土质黏重D. 降水较少,水资源匮乏16. 当今社会,永定土楼除了有居住功能外,还具有的主要功能是()A. 安全防卫功能B. 宗教信仰功能C. 信息传递功能D

18、. 文化交流功能【答案】15. C 16. D【解析】【15题详解】图文信息表明,永定土楼位于福建,它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依山偎翠,表明森林茂密,用生土夯筑而成,表明土质黏重,福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多低山丘陵,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广布,形成黏重的红壤,因此永定土楼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环境的特点是森林茂密,土质黏重,C符合题意;福建省不具有气候高寒、冰川广布的特征,排除A;材料信息表明,永定土楼依山偎翠,错落有致,表明当地地形并不平坦,以低山丘陵为主,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永定土楼依山偎翠,表明当地植被丰富,降水应比较丰富,且图中显示,当地离台湾海峡较近,水汽丰富,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加上

19、地形抬升,降水多,水资源丰富,排除D。故选C。【16题详解】永定土楼在历史上具有安全防卫功能,当今社会稳定,永定土楼已经不具有安全防卫功能,排除A;永定土楼一直就不具有宗教信仰功能,排除B;永定土楼没有信息传递功能,排除C;材料信息表明,土楼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因此除了有居住功能外,还从旅游活动和文化研究角度来看,土楼具有很强的文化交流功能,D符合题意。故选D。读我国两大反季节蔬菜生产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 寿光市发展反季节蔬菜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 夏季热量充足B. 冬季晴天多C. 地形平坦D. 水源充足18. 与寿光市相比,湟水谷地种植反

20、季节蔬菜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 气温年较差大B. 市场大C. 气温较低D. 水源丰富19. 夏季湟水谷地反季节蔬菜大量销往东部市场,主要蔬菜品种可能是()A. 大白菜B. 黄瓜C. 茄子D. 西红柿【答案】17. B 18. C 19. A【解析】【17题详解】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普遍高温,夏季蔬菜产量都较高,寿光市发展反季节蔬菜是指冬季生产夏季蔬菜,因此夏季热量充足不是寿光发展反季节蔬菜的有利自然条件,排除A;寿光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强,有利于发展温室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因此冬季晴天多是寿光发展反季节蔬菜的有利自然条件,B符合题意;地形平坦与反季节蔬菜生产

21、的季节性关系不大,排除C;寿光位于华北地区,降水不多,冬季降水更少,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水源不具有优势,且与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B。【18题详解】图中显示,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可以在夏季种植其它地区春、秋、冬等季节的时令菜,因此与寿光市相比,湟水谷地种植反季节蔬菜的优势区位条件是夏季气温较低,C符合题意;气温年较差大和水源丰富,不是种植反季节蔬菜的优势条件,排除A、D;与寿光相比,湟水谷地人口密度小,离东部市场远,因此与寿光相比,市场不是湟水谷地种植反季节蔬菜的优势区位条件,排除B。故选C。【19题详解】夏季湟水谷地销往东部市场的主要菜品应是东部地

22、区夏季不生产的菜品,即反季节蔬菜。黄瓜、茄子、西红柿都是东部地区夏季的时令菜,这些蔬菜东部地区夏季产量大,如果这些蔬菜从湟水谷地运往东部地区,运输成本高,在市场上不具有优势,因此这些蔬菜不是夏季湟水谷地反季节蔬菜大量销往东部市场的主要蔬菜品种,排除B、C、D;大白菜在东部地区是冬季生产的蔬菜,夏季不生产,但市场上需求量较大,因此大白菜是夏季湟水谷地反季节蔬菜大量销往东部市场的主要蔬菜品种,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反季节蔬菜,是指春夏类蔬菜秋季延后及春季提前生产的蔬菜,或秋冬蔬菜提前到春夏生产的蔬菜。前者种植时必须采取防寒措施,后者一般种植在高山高原地区,达到提早上市目的。反季节蔬菜是保证蔬

23、菜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南方水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是我国传统粮棉油猪的主产区和主销区。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许多地区设置了“禁养区”、“限养区”,多地猪场拆迁潮涌现,许多养猪大企业纷纷向东北等地迁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与南方相比,东北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优势有( )地形平坦,易于建猪场 气候寒冷,猪瘟等疫情较少 地广人稀,地价较低 人口众多,市场更广阔A. B. C. D. 21. 关于大型养猪企业北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东北地区会出现“人猪争粮”现象,造成粮食短缺B. 东北地区会出现“人猪争地”现象,造成耕地减少C. 大量猪肉上市,出现猪肉价格暴跌D. 加大

24、了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答案】20. A 21. D【解析】【20题详解】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形平坦,易于建猪场,这是东北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优势之一,符合题意;与南方相比,冬季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不利于猪瘟等疫情生成和传播,因此猪瘟等疫情较少,这是东北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优势之一,符合题意;与南方相比,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地广人稀,地价较低,降低养猪企业的生产成本,这是东北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优势之一,符合题意;与南方相比,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本地市场相对狭小,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1题详解】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人口相对

25、较少,粮食产量大,因此大型养猪企业北迁,东北地区不会出现“人猪争粮”现象,造成粮食短缺,A错误;东北地区有广阔的平原,人口相对稀疏,因此大型养猪企业北迁,东北地区不会出现“人猪争地”现象,B错误;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猪肉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全国的猪肉总产量并没有明显增加,因此不会出现猪肉价格暴跌,C错误;大型养猪企业废水排放量大,因此大型养猪企业北迁,加大了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D正确。故选D。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 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 松嫩平原B. 黄淮平原C. 辽东丘陵D. 浙闽丘陵23. 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

26、费者青睐是因为 ( )A. 价格低廉B. 减耗保鲜C. 绿色优质D. 品种丰富24.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A. B. C. D. 【答案】22. D 23. C 24. B【解析】【22题详解】读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可知,该地循环农业生产的核心环节是水稻种植和沼气池使用,我国水稻种植的主产区是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地区,沼气池主要原理是利用水机质的发酵,冬季气温过低会影响沼气池中发酵过程,冬季温暖地区使用沼气池的时间更长。松嫩平原纬度高,冬季漫长寒冷,沼气池使用时间较短,因此不是最适宜该模式的地区,排除A;黄淮平原和辽东

27、丘陵位于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不太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因此不是最适宜该模式的地区,排除B、C;与其它三个地区相比,浙闽丘陵是水稻的主产区之一,冬季气温较高,使用沼气池的时间长,因此是最适宜该模式的地区,D符合题意。故选D。【2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利用沼渣及动物粪便等有机堆肥作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因此农产品具有绿色优质的特点,从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C符合题意;该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使用农药化肥较少,农产品的产量不大,由于品质优良、绿色环保,在市场上的价格一般较高,不会低廉,排除A;读该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可知,该生产模式并没有体现出“减耗保鲜

28、”,排除B;由于现代交通条件改善,一般的市场上都可以做到品种丰富,因此品种丰富不是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原因,排除D。故选C。【2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循环农业提供的农产品丰富,对市场的适应性强,提高的农产品绿色环保,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符合题意;图示循环农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是阻力,因此不会加快城镇发展,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图示循环农业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沼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对建设美丽乡村起到重要作用,符合题意;图示循环农业对民居集中没有直接影响,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

29、B。【点睛】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25.下面是两类工业生产投入结构图。图和图表示的工业部门可能是()A 炼铝和水产品加工B. 纺织和汽车制造C. 集成电路和钢铁厂D. 炼铝和纺织【答案】D【解析】【详解】读图可知,该类工业生产投入结构中,动力投入最大,属动力指向型工业,读图可知,该类工业生产投结构中,劳动力投入比重占绝对优势,应

30、属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炼铝需要的电力非常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水产品不便长距离运输,因此水产品加工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纺织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汽车制造属于资金密集型工业;集成电路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钢铁厂属于资源密集工业。由此判断,图和图表示的工业部门可能分别是炼铝和纺织,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6.下表所示为1800-1985年间,每炼一吨钢所需原料的变化。随着技术进步,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 燃料、原料、市场B. 原料、燃料、市场C. 市场、原料、燃料D. 燃料、市场、原料【答案】A【解析】【详解】读表可知,1800年,冶炼1吨钢所需要煤4吨,铁矿石2吨

31、,煤的运输量最大,因此为了降低运输成本,钢铁工业尽量靠近煤炭产地布局,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燃料;随着技术进步,1900年冶炼1吨钢所需要煤炭大幅度降为2吨,铁矿石略有下降,为1.8吨,煤炭产地对钢铁工业的限制作用大幅度下降,铁矿石的影响变化不大,铁矿石对钢铁工业布局开始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原料成为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之一;随着技术进步,1985年冶炼1吨钢所需要煤只要0.75吨,铁矿石1.3吨,燃料和原料的运输量均明显下降,燃料和原料对钢铁工业布局的影响明显减弱,市场对钢铁工业布局的影响开始增强,市场成为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之一。由此判断,随着技术进步,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主导

32、因素分别是燃料、原料、市场,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互联网基础上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 我国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转移到西部内陆省份,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 农业人口比重增加B. 城市化速度减慢C. 外出务工人口增加D. 缓解当地就业压力28. 上海是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影响其最关键的因素

33、是( )A. 人口密集和市场广阔B. 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制度C. 充分的人才、资金和技术保障D. 较高的土地租金和高素质劳动力【答案】27. D 28. B【解析】【27题详解】我国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转移到西部内陆省份,会使得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大量非农就业岗位,部分农业劳动力会转移至第二、三产业,使得农业人口比重下降,A错误;部分农业劳动力会转移至第二、三产业,即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使得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速度加快,B错误;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转移到西部的工业和服务业企业中工作,可以就近就业,西部外出至东部地区的务工人口可能会下降,C错误;我国东部地区部分传统产业

34、转移到西部内陆省份,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缓解当地就业压力,D正确。故选D。【28题详解】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由此可知,物联网涉及的产业复杂,技术要求高,因此上海是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影响其最关键的因素是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制度,B符合题意;人口密集和市场广阔,充分的人才、资金和技术保障,对物联

35、网产业链布局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影响上海是物联网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地区的最关键因素,排除A、C。较高的土地租金不是物联网产业链布局的积极因素,排除D。故选B。美国科氏材料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专业道路沥青生产厂和供应商之一,是世界道路沥青产品研发和生产应用的领导者。已在中国投资建立了鄂州、广州、镇江、西安、天津、三水、泸州和郑州8个沥青产品有限公司和北京沥青技术研发中心,为中国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生产和供应了多种性能优异的沥青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29. 该公司在中国多地建立沥青产品有限公司的主导因素是()A. 市场B. 劳动力C. 原料D. 技术30. 美国科氏材料公司为中国提供了多种性能

36、优异的沥青产品主要是由于中国()A. 不同地区对沥青的需求量不同B. 不同地区制取沥青的原料成分不同C. 中国各地经济状况不同,投资成本不同D.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道路情况多变【答案】29. A 30. D【解析】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29题详解】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美国在中国建立的8个沥青产品有限公司中,东、中、西部经济地带都有,因此不是利用的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更不是技术,但无论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道路修建都需要沥青产品,因此主导因素是市场,据此判断A正确,故选A。【30题详解】结合题干进行分析,题干强调的是“多种性能优异的沥青产品”,说明不同地区使用的沥青产品性能不同

37、。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道路情况多变,因此对沥青的性能要求不同,D项正确。故选D。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特色小镇给浙江供给侧改革注入了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如:海宁皮革“时尚小镇”、西湖云计算“云栖小镇”,“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独特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是小镇持续良性运行的保障。左图为“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网络示意图”,右图为“广东佛山市部分专业镇联系网络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1. 与浙江“特色小镇”相比,佛山某专业镇的优势是( )A. 产业专业性强B. 产业链紧密C. 政府支持力度大D. 更加注重创新32. 浙江大力推行“特色小镇”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B

38、.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C. 促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D. 开拓新型城镇化模式【答案】31. A 32. C【解析】【31题详解】图中显示,浙江某“特色小镇”中有500800家成长型企业,以智慧经济为主题,涵盖高新技术、多种工业、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与之相比,佛山某专业镇以家具制造为核心,多种与之相关企业集聚,产业相对单一,因此产业专业性更强,A符合题意;浙江“特色小镇”和佛山某专业镇在产业链紧密程度和政府支持力度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排除B、C;浙江“特色小镇”注重智慧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创新,相比, 佛山某专业镇主要是传统产业,对技术创新要求相对较低,排除D。故选A。【32题详解】浙江经济发展水平较

39、高,随经济进一步发展,过去的劳动力成本、政策优惠等优势逐渐消失,为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浙江大力推行以智慧经济为主题的“特色小镇”,主要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在“特色小镇”发展基础上的开拓新型城镇化模式,实现人地协调发展,因此A、B、D不符合题意;随着浙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工资水平也随之升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太适合在当地发展,浙江“特色小镇”注重发展智慧经济,其主要目的不包括促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C符合题意。故选C。33.根据下图及相关信息,回答下题。图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 保护重点风

40、景名胜区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 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可知,乙方案高速公路经过了两个小城镇,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和运营,改善小城镇的交通条件,从而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符合题意;读图可知,甲方案高速公路穿过风景名胜区,高速公路修建会破坏生态环境,破坏风景名胜区背景环境,而乙方案避开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可以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符合题意;读图可知,乙方案两次穿过河流,自然障碍多,因此单位距离建设成本较高,、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大桥使港珠澳三地的陆地通行时间

41、从4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港珠澳大桥有东西两个人工岛,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东人工岛建设有环岛步道用以观光。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4. 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对香港影响最大的产业是A. 金融保险B. 房地产C. 旅游观光D. 国际航运35. 图中东西两个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有桥隧衔接 养护救援 旅游观光 港口转运A. B. C. D. 【答案】34. C 35. A【解析】自然环境对交通布局的影响。【34题详解】港珠澳大桥开通,大桥使港珠澳三地的陆地通行时间从4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会吸引大量的人口来到香港,进而带动其旅游业的发展。故选C。【35题详解】桥面与海底隧道的通航能力有限,不适合进行港口转运活

42、动,选择A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镇规划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6. 图中城市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拟建一大型港口,最合适的位置是()A. B. C. D. 37. 为了加强乙村和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线路规划最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38. 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穿越河流邻近港湾穿越城区坡度太大A. B. C. D. 【答案】36. B 37. C 38. A【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6题详解】附近有沙滩,航行条件较差,且没有海湾避风,位于海湾内,且靠近城市,最合适建大型港口,离城市较远。故选B。【37题详解】山区修路原则

43、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图中四条规划线中,a 、b穿越等高线条数多,不合理,A、B错。c 两次穿越等高线,坡度较小,工程量小,线路近,最合理,C对。D不穿越等高线,但跨越海湾,工程量大,线路远,D错。故选C。【38题详解】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穿越城区,影响市内交通,对。左下部铁路穿越等高线,坡度太大,对。根据等高线,平原地区穿越河流、邻近港湾不是困难,、错。所以B、C、D错,A对。故选A。2017年9月1日,太湖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迎来了秋汛开捕的第一天。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9. 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

44、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阶段性原则40. 太湖定期禁渔,可以( )A. 控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B. 保证渔业资源持续利用C. 调节太湖的流量,从而减少旱涝灾害D. 让农民有充足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答案】39. B 40. B【解析】【39题详解】太湖定期禁渔是为了给鱼类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保证渔业资源能被长期、稳定地利用,这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B正确,ACD错误。故选B。【40题详解】太湖定期禁渔,可使渔业资源得以恢复,从而保证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B正确。太湖定期禁渔只是禁止捕鱼,不能控制污水入湖;太湖定期禁渔无法调节太湖的流量;当地种植业比重小。太湖定期禁渔不是为了让农

45、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ACD错误。故选B。二、 非选择题 (共三道题,共计40分)41.读某城市规划简图,X、Y、Z属于城市三大功能区,如果在a、b、c、d四处布局一些功能,请进行合理布局,并回答下列问题。(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X是_区, Y是_区, Z是_区。(2)现拟在a、b、c、d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仓储式超市,最佳选址是_,试简述其理由。(3)a、b、c、d四地_处为高级住宅区,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答案】(1)商业;住宅;工业(2)c。大型仓储超市占地面积大,该地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靠近公路,交通便利。(3)d。靠近文化区,环境较好;地势较高;处在盛行风的上风地

46、带,空气清新;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交通比较便利。(任意四点)【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某城市规划简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商业和住宅布局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X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不大,交通便捷,因此X功能区为商业区,Y功能区占地面积广,位于商业区周围,应是住宅区,Z功能区位于城市外围,临近交通干线,位于城市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应是工业区。(2)现拟在a、b、c、d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仓储式超市,大型仓储超市占地面积大,应布局在城市外缘、土地开阔、地价较低、交

47、通便利、临近住宅区的地段。a地离住宅较远,离公路较远,离煤矿较近,不适合布局大型仓储式超市;b地位于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离城区太远,不适合布局大型仓储式超市;d地与住宅区、文化区有河流相隔,影响超市的消费人群,不太适合布局大型仓储式超市;c地位于城市外缘,土地开阔,地价较低,靠近公路,交通便利,临近住宅区,消费人群多,适合布局大型仓储式超市。(3)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风景优美、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临近文化区等地区,图中a、b、c、d四地中,d处临近丘陵地区,地势较高,处在河流上游,水环境质量优越,处在盛行风的上风地带,大气环境质量优越;远离工业区,靠近文化区;临近公路,交通比较便利,可以

48、布局高级住宅区。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苹果出现冰糖心这只是一种现象,并不是一个新苹果品种,它是由于被地理环境影响了,从而在果肉中形成了“冰糖心”这种独特的现象,因此只要满足了一定的条件,苹果就会出现冰糖心。下图为我国苹果部分重要产区及其优势产区分布图。(1)指出西南地区成为苹果适宜产区的主要因素及其市场竞争优势。(2)相比普通苹果,阿克苏苹果采摘期晚一个多月,以其独特的“冰糖心”被誉为新疆的“水果皇后”。分析阿克苏苹果“冰糖心”形成的有利条件。(3)山东丘陵作为我国苹果的优势

49、产区,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当地苹果生产是否有利?简要说明理由。(4)我国是世界重要的苹果浓缩汁生产与出口国。分析黄土高原产区发展苹果浓缩汁产业对当地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影响因素:地势高,气候温凉;优势:鲜果上市时间早。(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合成与积累;采摘时间晚,生长期长,果实成熟度高。(3)有利:(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使苹果市场需求量增加,商品率提高;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有利于苹果产品的市场开拓。或者不利:工业、城镇建设占用耕地,使苹果的种植面积减少;工农业污染加重,影响其果品质量;城市用水增加,农业用水短缺。(说明:选择其中

50、一种观点回答,若两种观点都回答,则按第一种观点给分)(4)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持水土;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大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带动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我国苹果产区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产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西南地区成为苹果适宜产区的主要因素应从苹果习性角度进行归纳指出。材料信息表明,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西南地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地势高而气温较低(温凉),从而成为苹果适宜种植区。西南苹果产区的市场竞争优势应从上市时

51、间进行分析说明。西南地区因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于我国北方地区,因此苹果成熟早于北方,故鲜果上市早,从而具有市场竞争的优势。(2)阿克苏苹果“冰糖心”形成的有利条件可从该地光照强、成熟时间等角度进行分析。阿克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有利于糖分合成,当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因此容易形成“冰糖心”;题意表明,相比普通苹果,阿克苏苹果采摘期晚一个多月,生长周期长,积累糖分的时间长,果实成熟度高,糖分含量高,因此有利于阿克苏苹果“冰糖心”形成。(3)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要先明确表明观点,不要模棱两可,然后根据所选择的观点进行分析原因。如果选择工业化、城市化

52、进程加快对当地苹果生产有利,则应从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原因。山东丘陵作为我国苹果的优势产区,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对苹果市场需求量增加,有利于促进苹果生产,提高商品率;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更加完善,有利于当地苹果销售距离增加,有利于苹果产品的市场开拓。如果选择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当地苹果生产不利,则应从土地、污染、水资源角度进行分析原因。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城镇建设占用大量土地,有可能使苹果的种植面积减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规模加大,工业污染可能加重,从而影响当地苹果的产量和质量;

53、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和城市用水量增加,使得当地用水紧张,农业用水短缺,从而影响当地苹果生产。(4)黄土高原产区发展苹果浓缩汁产业对当地发展的积极影响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归纳说明。黄土高原产区发展苹果浓缩汁产业,延长了苹果产业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黄土高原产区发展苹果浓缩汁产业,带动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业规模扩大,扩大了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效益明显;黄土高原产区发展苹果浓缩汁产业,会扩大当地苹果种植业规模,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植被破坏,有利于保持水土,有利于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43.阅

54、读有关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川藏铁路是国家五条进藏路线之一,被称作“最难建的铁路”。同为进藏大通道,相比“天路”青藏铁路,川藏铁路要短100余公里,但建设周期更长、投资更是数倍,一公里的造价约为1.55亿元,将在2026年通车。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线路全长1838千米,设计速度160至200千米/小时,其中成都到雅安是双线,设计时速是200千米每小时,雅安到拉萨是单线,设计时速是160千米每小时。下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及沿线地势变化图。(1)分析川藏铁路与青藏铁路相比,建设周期更长、投资更大的主要自然原因。(2)分析成都到雅安及雅安到拉萨两段采用单双线不同设计,且设计时速不

55、同的主要原因。(3)川藏铁路修建后,其战略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试分析川藏铁路建设的意义。【答案】(1)地形起伏更大;地质条件更差,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跨越更多大江、大河,峡谷多。(2)成都到雅安段建设难度小,单位距离造价低,运输需求量大,因此设计为双线、时速快;雅安到拉萨相反。(或者回答雅安到拉萨段)(3)改变川西,藏东南的无铁路的状况;有利于沿线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利于信息、人才、资金、技术交流,经济交往和合作(加强和南亚的经济联系);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有利于国防安全。(答对3点即可)【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川藏铁

56、路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交通区位因素分析、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川藏铁路与青藏铁路相比,建设周期更长、投资更大的主要自然原因应从地形地质条件方面进行分析。青藏铁路主要穿过青藏高原和缓的高原面,地形起伏不大,川藏铁路横穿横断山区,横断山区为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建设技术难度更大,因此建设周期更长、投资更大;图中显示,川藏铁路跨过的大江、大河就有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高山峡谷多,工程量大,因此建设周期更长、投资更大。(2)成都到雅安及雅安到

57、拉萨两段采用单双线不同设计,且设计时速不同的主要原因应从地形地质和运输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成都到雅安段位于横断山区东部,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建设难度小,单位距离造价低,人口比较密集,城市相对较多,运输需求量大,因此设计为双线、时速快,运量大;而雅安到拉萨段位于横断山区西部和青藏高原之上,地形起伏相对较大,建设难度较大,单位距离造价高,人口稀疏,城市相对较少,运输需求量较小,因此设计为单线、时速较慢。(3)川藏铁路修建后,其战略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川藏铁路建设的意义应从合理布局交通、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交流协作、民族团结、国防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川藏铁路建设运营改变川西、藏东南的无铁路的状况,有利于合理布局我国交通网,改善当地交通通达度;川藏铁路建设有利于沿线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而带动沿线的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等经济发展;有利于当地脱贫致富;有利于当地对外开放,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川藏铁路建设运营有利于当地信息、人才、资金、技术交流,加强西南地区对内和对外经济交往和合作,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川藏铁路穿过地区为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和边疆地区,川藏铁路建设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也有利于国防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