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池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末考试高二年级 生物 试卷一、选择题1. 绿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在细胞结构上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是A. 细胞的外部形态不同 B.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不同C. 前者有核膜,后者无核膜 D. 前者有鞭毛,后者无鞭毛【答案】C【解析】绿藻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有核膜,后者无核膜,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2. 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能被相应酶水解 B. 都含有C、H、O、N这四种元素C. 都是脂溶性物质 D. 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答案】A【解析】淀粉、脂肪、蛋白质
2、和核酸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为小分子物质,A项正确;淀粉和脂肪都只含C、H、O这3种元素,B项错误;只有脂肪是脂溶性的,不易溶于水,C项错误;核酸不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D项错误。3. 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前漱口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B. 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l溶液,是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C. 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D. 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两层膜,每层膜均具有两层磷脂分子层【答案】D【解析】实验前对牙签消毒、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A项正确;该实验中用到
3、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B项正确;线粒体能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因此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C项错误;高倍镜下观察,只能看到线粒体呈短棒状,圆球状,线形等,不能观察到线粒体具有两层膜,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原理、实验选取的材料是否合理、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并灵活运用。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本题需要注意的是C选项,健那绿为活体染色剂,细胞具有活性。4. 下列有关细胞内部囊泡相关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囊泡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B.
4、核糖体通过囊泡把肽链转移到内质网C. 内质网加工的消化酶借助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D. 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需要囊泡的运输【答案】B【解析】囊泡膜的主要化学成分与细胞膜相同,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项正确;核糖体可以将肽链直接转移到内质网中,不需要通过囊泡,B项错误;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不直接相连,其加工的消化酶运输到高尔基体需借助囊泡,C项正确;生长激素为分泌蛋白,其运输、加工和分泌都要以囊泡形式在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运输转化,D项正确。5. 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
5、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膜蛋白,A错误;T淋巴细胞膜上识别抗原的物质是糖蛋白,不是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不是膜蛋白,B错误;胰腺中的胰岛能够产生胰岛素,在该类细胞膜表面没有胰岛素受体,C错误;骨骼肌细胞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可与神经递质结合,D正确。6.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装有正常生长的酵母菌及足量培养液,试管内装有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从阀门通入的空气已去除CO2,实验过程其他条件适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打开阀门进行实验,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则通入锥形瓶的O2属于无关变量B. 若关闭阀门进行实验,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重铬酸钾检测锥形瓶的培养液中是否有乙醇
6、产生C. 若打开阀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试管溶液颜色变化所需的时间越短,则表明酵母菌在所处温度下的有氧呼吸越旺盛D. 若关闭阀门,以乳酸菌替代酵母菌进行实验,试管中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若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温度属于自变量,而O2属于无关变量,故A正确;关闭阀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故B正确;试管颜色变化时间越短,说明产生的CO2速率越快,从而说明该温度下有氧呼吸越旺盛,故C正确;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不能产生CO2,不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色,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
7、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A.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 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 在025 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 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50,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30,A项正确;由最上图可知,植物体在25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故B项正确;在025范围内,总光合曲线的上升幅度比呼吸曲线上升幅度大,说明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
8、速率的大,故C项正确;由图可知,超过45,净光合速率为负值,说明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植物生长速率取决于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两个因素,二者之差就是净光合速率,所以决定植物生长快慢的因素就是净光合速率。单纯看光合速率或呼吸速率并不能反映出植物的生长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识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相关信息。8. 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B经过有丝分裂,B具有多向分化潜能B. AC经过细胞分化,C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 AD受到信号调节,D内溶酶体的功能减弱D. CD不受基因调控,C的细胞结构不发生
9、改变【答案】A【解析】AB过程是干细胞通过分裂,自我更新形成干细胞,此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B为干细胞,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A项正确;AC的过程是细胞分化的过程,其本质是基因选择表达,该过程遗传信息通常不发生改变,B项错误;AD过程产生的凋亡细胞(D)是细胞正常程序性死亡,受到信号调节,D内溶酶体发挥作用,执行细胞内消化作用,其功能会加强,C项错误;CD过程也属于正常的细胞凋亡,受基因调控。由于细胞分化,C的细胞结构与A相比发生了改变,D项错误。9. 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A. 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B. 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C.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D. 合成蛋
10、白质时消耗大量ATP【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于细胞生命活动中,一些生理过程发生场所和相关细胞器功能的理解和记忆。易错点是C选项,一定要注意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10. 如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乙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 和 B. 和 C. 和 D. 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两两相同,而且没有同源染色体,因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和、和、和都含有同源染色体,故ACD错。和染色体组成两两相同,而且没有同源染色体,其中的一条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故和来自同一
11、个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1. 某男性色盲,若不考虑变异的发生,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可能存在A. 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 一个X,一个Y,一个色盲基因C. 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D. 一个Y,一个X,两个色盲基因【答案】C【解析】色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男性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含有两条X或两条Y染色体。若含有两个X染色体,则有两个色盲基因;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没有色盲基因。选C。12.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
12、的是A. 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B.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C. 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D. 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答案】D【解析】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能是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A错误;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可能是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B错误;杂合子筛查用于检测基因异常引起的遗传病,而染色体遗传病属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不能用杂合子筛查法筛选,C错误;不同遗传病类型的再发风险率不同,所以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D正确。【KS5U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13、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遗传病的概念,理解染色体病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改变引起的,不存在致病基因。13. 一对亲本的杂交后代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3:1:3:1,这对杂交组合为A. Ddttddtt B. DDTtddTtC. DdttDdTt D. DDTtDdTT【答案】C【解析】由子代表现型推亲代基因型,子代比例为3:1:3:1=(3:1)*(1:1)推出第一种(Dd*Dd)*(Tt*tt)则亲代为DdTt*Ddtt 第二种(Tt*Tt)*(Dd* dd),则亲代为DdTt*ddTt,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基因分
14、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名师点睛】由子代表现型推亲代基因型有以下几种比例关系:3:3:1:1=(1:1)*(3:1)9:3:3:1=(3:1)*(3:1) 1:1:1:1=(1:1)*(1:1)14. 双亲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的儿子且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A. 18 B. 14 C. 13 D. 34【答案】A【解析】双亲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由此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双亲均为杂合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的儿子且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1/2)=1/8。选A。15. 一般情况下,下列各项
15、能用2n表示的是A. 一个DNA 分子复制n次后所产生的脱氧核苷酸链数B. 含有n个碱基对的双链DNA分子的种类数C. 具有n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D. 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连续自交n代后杂合子的比例【答案】C【解析】一个DNA 分子复制n次后所产生的DNA分子数为2n,脱氧核苷酸链数为2n+1;含有n个碱基对的双链DNA分子的种类数为4n;具有n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为2n;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连续自交n代后杂合子的比例1/2n。选C。16. 下列对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A. 转基因细菌的获得是
16、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B. 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理C. 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D. “多利”羊的获得是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答案】C【解析】转基因细菌的获得是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A错误;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B错误;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C正确;“多利羊”的获得是利用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理,D错误。17.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种间关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 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
17、殖隔离的结果D.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答案】D【解析】A. 基因突变是随机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B.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是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也存在没有地理隔离的生殖隔离,如4N西瓜的形成,以及有地理隔离而不出现生殖隔离,如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B 、C错;D. 共同进化的定义: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实现了共同进化,D正确。18. 生产上培育无籽番茄、太空椒、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抗
18、虫棉的培育依据的原理依次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基因工程A. B. C. D. 【答案】B【解析】生产上培育无子番茄利用的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成果实发育;培育太空椒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点睛】识记并理解有关育种的过程和原理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归纳对比。19. 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A
19、.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根据a(甲)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b(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根据c(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根据d(丁)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但是第二代女患者的父亲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20.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体侵犯的最重要的保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 清除自身癌变的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0、C. 呼吸道中的溶菌酶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D. 二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浆细胞不全来自记忆细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免疫,要求考生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明确人体免疫的三道屏障,掌握二次免疫过程及其特点。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正确;清除自身癌变的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B错误;呼吸道中的溶菌酶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二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浆细胞不全来自记忆细胞,还可以来自B细胞,D正确。21. 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A. 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B. 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C. 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
21、激素减少 D. 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增加【答案】B【解析】切除垂体,由垂体产生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都无法合成,因此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和雌雄性激素含量减少,因此B正确。点睛:本题考察动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难度一般。关于动物激素的记忆,应以下几个方面记忆:产生部位、化学本质、作用部位和生理功能。22. 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甲图表示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后生根的情况(其中浓度为0的是对照组),乙图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而图乙则不能B.
22、 图甲表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C. 图乙中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D. 图乙中表示的是根部,因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答案】B【解析】图甲能说明生长素对根有促进和抑制作用,图乙也可说明生长素对生根有促进和抑制作用,所以图乙和图甲都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A项错误;图甲表明当外源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为0时,根的数量大于5条,说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B项正确;图乙中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项错误;因为与芽相比,根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图乙中表示的是顶芽,D项错误。23.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生长
23、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 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C. 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D. 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答案】B【解析】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因此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项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的发育,B项错误;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C项正确;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相关激素的合成,所以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
24、植物激素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掌握生长素作用极性运输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4. 蚜虫常聚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是地球上最具有破坏性的害虫之一。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蚜虫的天敌。对于蚜虫,重要的是抓紧预防,避免虫害的发生。下列关于蚜虫的调查与防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应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 取样时应选择蚜虫较为集中的地块C. 样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蚜虫的种群密度D. 引入七星瓢虫,可以彻底消灭蚜虫【答案】A 25.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B. M点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大
25、于死亡率C. 两个种群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 两个种群数量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答案】B【解析】在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的趋势,捕食者呈现后增加者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图中甲种群为被捕食者,乙种群为捕食者,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故A项正确;M点时,甲种群的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应小于于死亡率,B项错误;图中甲种群增长时促进乙种群不断增长,但是当乙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抑制甲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可以看出两个种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使种群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数量减少,表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26、;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 26. 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刺激图中M点,电流表的指针偏转1次 B. 刺激N点引起的肌肉收缩属于反射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 在该反射弧中兴奋是单向传递的【答案】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刺激图中M点,兴奋可以向N点传递,所以电流表的指针偏转2次,A错误。刺激N点,肌肉会收缩,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经过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在反射弧中因为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所以在反射弧中兴奋是单向传递的,D正确。点睛:反射需要
27、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如果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可能会引起同样的效应但不属于反射。27. 如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进食后,人体可通过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B. 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的分泌减少C. 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量明显增加,则和的量可能会减少D. “感受器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组织”构成一条完整反射弧【答案】C【解析】进食后,人体可通过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A错误。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中体外调节中枢兴奋使的分泌增加,B错误。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量明显增加,因为负反馈调节,则和的量可能会减少,C正确。“感受器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组织”不是构成一条完整
28、反射弧,因为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不是通过传出神经,D错误。28. 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B.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 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答案】D【解析】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打开盖子,如果提前打开排气阀,锅内压力突然下降,灭菌容器内液体会冲出容器,造成污染,A错误;倒平板时,培养皿盖打开一缝隙,不能放到一边,B错误;接种时,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冷却
29、后挑取菌落,不能趁热挑取,以免杀死微生物,C错误;由于平板倒过来放置,则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D正确。29. 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B. 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乳变质C. 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D. 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答案】D【解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A项错误;加料酒主要为了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B项错误;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使毛霉正常生长增殖,C项错误;实验室制作的腐乳可能灭菌不彻底,不宜直接食用,D项正确。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30、的是毛霉,C错误; 30. 下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发酵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答案】C【解析】在制苹果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A项正确;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而且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气体,所以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B项正确;有氧装置中的空间和营养等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C项错误;若发酵液表面
31、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醋酸菌大量繁殖所致,D项正确。【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条件及发酵装置,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31. 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1)油菜果皮细胞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细胞器是_。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2)种子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跨(穿)膜运输方式是_,该过程需要_的协助。(3)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分析可知,第24天的
32、果实总光合速率_(填“大于”或“小于”)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第36天后果皮逐渐为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_(填色素名称)的含量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_和_减少,光合速率降低。(4)图乙表示油菜种子中储存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第36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_染液检测;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_转化而来。【答案】 (1). 叶绿体 (2). 主动运输 (3). 载体蛋白和能量 (4). 小于 (5). 类胡萝卜素(或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6). H(或NADPH) (7). ATP (8). 苏丹(或苏丹) (9). 可溶性糖或淀粉【解析
33、】【试题分析】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及植物细胞的代谢,意在强化学生对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的理解与运用及对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物质转变的理解与掌握。据图分析:图甲中,随着油菜开花天数的增加果实的呼吸作用速率逐渐减小,净光合作用速率先保持较高水平,最后下降。图乙中,随着开花天数的增加,油菜中的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变,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逐渐下降,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可据此分析作答。(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种子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从低浓度的一侧运往高浓度的一侧,其跨(穿)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的协助。(3
34、)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第24天的果实呼吸速率等于2,净光合速率等于6.5,因此总光合速率为8.5;第12天的果实呼吸速率等于3.5,净光合速率等于6,总光合速率为9.5;所以第24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小于第1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第36天后果皮逐渐为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而类胡萝卜素(或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含量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H(或NADPH)和ATP减少,光合速率降低。(4)分析图乙可知,第36天,油菜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脂肪,脂肪可用苏丹(或苏丹)染液检测;随着油菜开花天数的增加,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都逐渐减少,前者在第36天已经降
35、至很低水平,后者在第36天几乎为零,而脂肪的含量却一直在增加,据此可判断,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由可溶性糖或淀粉转化而来。32. 南瓜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以能稳定遗传的南瓜品种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可据此判断,_为显性。(2)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预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该是_。(3)实际上该实验的结果是: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依据实验结果判断,南瓜果形性状受_对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的_定律。(4)若用测交的方法检验对第(3)小
36、题的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否正确,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_,预测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答案】 (1). 扁盘形 (2). 扁盘形长圆形=31 (3). 两 (4). 自由组合 (5). AaBbaabb (6). 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121【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考生要能够通过杂交的亲子代的性状判断显隐性;能够分析简单的一对等位基因或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现象。(1)根据“以稳定遗传的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可据此判断,扁盘形对长圆形为显性。(2)由(1)小题可知,亲本均为纯合子。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
37、位基因(A、a)控制,则亲本为AA(扁盘形)aa(长圆形),子一代为Aa(扁盘形),子一代自交所得的子二代为1/4AA(扁盘形)、2/4Aa(扁盘形)、1/4aa(长圆形),所以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该是扁盘形长圆形=31。(3)根据“9331”的变式,可推知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9(A_B_)6(A_bb、aaB_)1aabb。所以依据实验结果判断,南瓜果形性状受两对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测交法需要选择隐性纯合子(aabb)对F1(AaBb)进行检测。测交子代为1AaBb(扁盘形)1Aabb(圆球形)1aaBb(圆球形)1aabb(长圆形),所以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38、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121。33. 请回答以下问题:(1)当处于炎热的环境中,下丘脑感受到温度变化发送信息,会引起汗腺分泌增多,毛细血管_,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2)当食物过咸,人体摄入的Na+过多时,会引起_升高,进而引起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_激素增加,通过促进水的重吸收,来维持Na+浓度的平衡。(3)给健康婴儿接种某病毒的疫苗,目的是使婴儿体内产生_细胞,当该病毒再次感染时,该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从而更有效地防御了病毒对机体的危害。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图乙表示某生物种群的增长速率。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若狼体重增加5kg至少需要消
39、耗牧草_kg。(2)若图乙为鼠种群增长速率,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型,若要调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鼠种群的数量,常采用_法。(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_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 (1). 舒张 (2). 细胞外液渗透压 (3). 抗利尿 (4). 记忆 (5). 125 (6). 增长 (7). 标志重捕法 (8). 调节种间关系【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等有关知识,题目比较简单,只要根据题意回忆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即可顺利作答。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某生物种群
40、的增长速率,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种群的特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生理过程的名称,以及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分析题图:图甲中a表示光合作用;b、c表示捕食关系;e表示分解作用;d表示呼吸作用。图乙中t1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对应“S”型增长曲线的K/2值,t2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降低到0,对应“S”型增长曲线的K值。据此答题。(1)炎热时,通过神经调节,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2)当食物过咸,人体摄入的Na+过多时,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
41、的抗利尿激素增加,通过促进水的重吸收,来维持Na+浓度的平衡。(3)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当该病毒再次感染时,该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从而更有效地防御了病毒对机体的危害。(1)图甲中包括1条食物链牧草鼠狼,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消耗牧草最少。因此,若狼体重增加5kg至少需要消耗牧草520%20%125kg。(2)若图乙为鼠种群增长速率,在t1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可推知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若要调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鼠种群的数量,常采用标志重捕法。(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
42、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4. 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微生物。(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可在原操作的基础上,继续_(填具体操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
43、为最佳的发酵时间。(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被转化为_,脂肪被转化为_。【答案】 (1). 菌种 (2). 发酵时间 (3). 好氧(需氧) (4). 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 (5). 氨基酸和小分子肽 (6). 脂肪酸和甘油【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传统发酵技术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可知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不同的菌种和发酵时间;发酵容器内上层有氧气,发酵效果好,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菌;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无下降趋势说明发酵时间不够,需延长发酵时间才能有下降趋势,才能确定最高点。(1)根据题
44、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和发酵时间。(2)发酵容器内上层为有氧环境,底层为无氧环境,若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则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需氧)微生物。(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可在原操作的基础上,继续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的发酵时间。(4)从大豆到豆豉的过程中,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被脂肪酶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35. 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
45、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配置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制作无菌平板; 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以收集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的微生物; 将各组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回答下列问题:(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碳来源于_。若要完成步骤,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_。(2)配置好培养基后,需将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操作,然后再倒平板。(3)步骤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4)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
46、出现了_现象。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_(填“正确”或“不正确”)。【答案】 (1). 牛肉膏、蛋白胨 (2). 琼脂 (3). 灭菌 (4). 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 (5). 污染 (6). 不正确【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数量测定,意在考查考生微生物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中实验设计的重点是步骤,解题的难点是问题(3)和(4)。问题(3)和(4)对考生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进行了考核。其中问题(3)中的关键是将平板“放置在不同高度”和“开
47、盖暴露一段时间”,而答题的思路和切入点均来自题干中的实验目的。问题(4)考查的是设置对照的意义,以及对照组出现问题时如何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牛肉膏和蛋白胨都含有蛋白质的水解产物等有机物,都可以作为碳源;平板为固体培养基,故需要加入琼脂。(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过程中,配置好培养基后,需将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操作,然后再倒平板。(3)实验探究的是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其中自变量为不同高度,故需在不同高度下放置开盖平板。同时,为了保证单一变量,需要保证开盖放置时间一致;为了保证实验可靠,需要设置多个平行实验。(4)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若出现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