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756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大高考》2016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2015课标全国,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解析由题干“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等信息,说明此时地方军阀正在混战,从而判断为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答案D2(2015江苏单科,9)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

2、作用是()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解析材料图片中“上海”“北京”“长沙”“法国巴黎”的信息说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主要是同盟会其在日本建立,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在北京和上海,与图中多数城市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指北伐,从广州开始到武汉,和法国巴黎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山东文综,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

3、“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解析学校名称的变化要从历史时间角度去寻找原因,1924年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在1934年,D项错误。答案C4(2015广东文综,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

4、: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广东”“广州政府”“共产”“勾联俄国”可知题干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广州革命政府“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因此B项正确。A项与“共产”无关,排除;C、D项与“广州政府”无关,排除。答案B5(2014课标全国,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

5、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解析1926年的中国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从材料信息看,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北洋军阀、地方军人,他们都标榜“爱国”“爱民”“民权”等民主进步思想,这说明了当时民主思想已成为社会潮流,故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一些人宣传、认同民主思想,不能说明“各界趋同”,排除A项;当时的蒋介石是革命力量的代表而非“军阀”,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答案C6(2014浙江文综,18)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

6、“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回忆录中谈及的事件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广州”指的是孙中山的广州国民政府,1927年,武汉市民集会庆祝北伐战争胜利,以及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使得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据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答案C7(2014天津文综,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7、)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可以判断出“革命的火焰”是国民革命。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A项错误;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既没有消灭帝国主义也没有消灭封建主义,因此国民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B项错误。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独立、民主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革命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因此C项错误。国民革命打倒了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故答案为D项。答案D8(2013山东文综,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

8、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的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能体现“新的方向”;D项是B项在当时的具体体现。答案B9(2012课标全国,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

9、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相关重要历史事件,知道“俄国式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C项正确;A项出现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出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等信息,排除B项;D项的改革主张与题干观点相背,排除。答案C10(2011课标全

10、国,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解析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是应考举人为反对马关条约签订而发起的上书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参加者主要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地主;五四运动是从青年学生罢课开始,扩展到“三罢”斗争的爱国性群众运动,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二者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主要原因是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A项符合题意。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与题意无关。答案A11(2015浙江

11、文综,38)(节选)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解析第(2)问,“背景”结合中国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西方列强侵略政策的调整回答;“结果”从山东问题的解决、日本侵略政策的改变等方面组织答案;“实质”从侵略中国列强的现实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答案(2)

1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考点二国共十年对峙1(2015天津文综,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解析20世纪30年代,

13、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得农民获得土地,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故选B。A、C、D三项都是土地革命的影响,但不是本质问题,皆排除。答案B2(2014四川文综,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解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1931年颁布的,其规定把“资本家、富农、僧侣”等放在革命的对立面,显然与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

14、革命纲领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因此C项正确,B项排除;由“苏维埃”可知D项不正确;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答案C3(2014福建文综,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解析根据题干关键时间信息“长征期间”可知中共的方针政策调整发生在“19341936”年间,A项是1927年,D项是1945年,排除A、D两项;再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民族矛盾加剧”可知这一

15、调整是C项所述,促成了抗日民族统第一次世界大战线的形成,而B项旨在纠正党内错误路线,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答案C4(2013课标全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材料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必须与城市革命高潮联合才能发挥作用,意在强调城市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中心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否定了农民游击战争在整个革命中的重要

16、作用,A项错误;材料主张农民游击战争要服务于城市革命的需要,C、D两项错误。答案B5(2013广东文综,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坚持国民革命路线与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都是民主革命中的正确思想,故排除B、D两项。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属于右倾错误,故排除C项。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属于“左”倾错误,故选A项。答案A6(2011浙江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

17、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解析从材料看,当时中共主要活动区域在西北地区,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内的阶级矛盾交织,中共希望建立抗日民族统第一次世界大战线,此情景应出现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之后,故排除A、B两项;C、D两项相比较,C项早于D项,且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已经开始,八一三事变后,红军已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此时不可能再贴“红军万岁”的标语,D错误。故选C项。答案C考点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8、1(2015课标全国,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 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解析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背景,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选B项。从防御工事构筑于华东要塞及华北部分地区,可知材料仅指中国局部并非指全国各地,A、D项错误。至1937年国共已合作

19、抗日,且19331934年时,红军主要活动于南方一带,1934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宁,与材料所述地域不符,C项错。答案B2(2015课标全国,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解析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国家强制、法定的流通媒介,不具有法定货币性质的票、券的流通,对使用者来讲是一种被掠夺。从题干情境分析,日本侵略者在中国通过发行“联银券”“军用票”,实际是对中国人民的经济掠

20、夺,将战争的负担转嫁给中国人民,故选B项。发行“票、券”的地域主要在沦陷区,故排除A、C项。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答案B3(2015重庆文综,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发表这一宣言促进了()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作战”“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可知,该宣言为1935年的“八一宣言”。“八一宣言”在国民党统治区发生

21、了巨大政治影响,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故B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排除A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开始于1937年,排除D项。答案B4(2015安徽文综,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解析紧扣题干中“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可知该决定发表时

22、间是1941年,此时中国正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题干中“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体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团结合作诚意,故选A项;国民大革命是19241927年,故排除B项;抗战时期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而不是阶级矛盾,故排除C项;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目标。答案A5(2015江苏单科,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解析1936年西

23、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故D项正确。答案D6(2015天津文综,7)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

24、”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青天白日”图案“缅甸”和图片中的时间“1942”,由此判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赴缅与美国协同作战,故选C。A、B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过于片面,排除。答案C7(2014课标全国,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

25、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国代表要求各国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体现的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依据;材料未体现批评列强的信息,C项错误;原有世界格局早已被打破,D项错误。答案A8(2014山东文综,1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

26、全国解放指日可待解析注意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整个民族武装起来”“有着统一的指挥”,可以判断出应该是抗日战争,一致对外,故答案为C。A项指国民革命时期,B项指土地革命时期,D项指解放战争时期,此三个时期未有统一的指挥。A、B、D项错误。答案C9(2014四川文综,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 BC D解析本题主要时间信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而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方面中国战场在整个世界反

27、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另一方面美苏两强对战后世界的划分和争夺也日益激烈,不可能对苏联妥协,排除含的项。罗斯福一方面肯定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鼓励中国坚持抗战,同时也有拉拢中国在战后抗衡苏联的打算。故答案为D项。答案D10(2013课标全国,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是对农村生产关系

28、的变革,但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说明国民党中央不愿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仅能说明国民党中央对“减租”的态度,并不能说明A、B两项。C项表述太绝对,可排除。答案D11(2013安徽文综,16)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BCD解析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所以排除,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不是为了从海上封锁中国,排除,均符合史实和图片主题,故选D。答案D12(2013浙江文综,19)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

29、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A BC D解析题图信息显示是“晋鲁豫第六军分区”,而新四军主要活动在南方,故排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6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表述正确,故选B。答案B13(2015天津文综,13)(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

30、,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解析第(3)问,第一小问,从国际交往的惯例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反法西斯的贡献回答。答案(3)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14(2015重庆文综,14)(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

31、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围绕左权将军给妻子的信中描述的相关信息进行说明;第二、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阐述。答案(2)部队的生产

32、与生活;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及夫妻间的相互鼓励。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5(2014课标全国,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

33、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此类问题首先要紧扣主题,结合目录,梳理回顾抗日战争的过程及其中的重大事件及对这些重大事件的认识与评价,结合试题目录材料,逐步梳理,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等动作进行修改,并结合所学关于抗日战争的史实、观点、意义或影响等阐述采用此动作的理由。答案(“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

34、”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考点四解放战争1(2015江苏单科,11)下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解析材料中图片的文字信息体现了当时的上海民众贫穷并遭受侮辱的现状,故C项正确;图片中体现不出“民族工商业”的信息,故A项错误;上海陷入了混

35、乱与动荡与图片反映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富裕与贫穷对比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C2(2014安徽文综,16)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A BC D解析图是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图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图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图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据此可知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故答案为B项。答案B3(2014山东文综,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解析从整个近现代史历程看,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发生在广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地,故B

36、项最符合题意。答案B4(2012江苏单科,9)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过程,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题干有两处关键信息,一处是“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一处是“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根据这些信息可知,当时仍处于战略防御阶段。结合所学可知,下

37、一步的军事行动是展开战略反攻,而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正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所述的形势。答案A5(2011天津文综,7)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解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的结果和意义。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

38、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但是,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仍未能达成协议。因此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答案B6(2011浙江文综,38)(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

39、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解析第(3)问,前两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较容易组织答案,而对政治变革的趋势的概括,要注意抓住时间限制,即“近代以来”,同时答案要有概括性、全面性,切忌繁琐。应注意从社会性质的变化入手,从而概括出“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的政治演变的历史趋势。答案(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考点命题统计命题导向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5年15考(1)利用文献资料、历史遗迹等考查五四运动兴起原因及产生的影响(2)利用文献资料,联系现实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国共十年对峙5年9考(1)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中国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必要性(2)利用文献资料,结合现实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三、抗日战争5年17考(1)利用历史遗存、文献资料考查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2)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全民族抗战的概况及意义四、解放战争5年9考(1)引用新材料考查解放战争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战役(2)联系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概况,对比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