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694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秋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所以选D项。答案:D2“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A编著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

2、提出了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根据材料中提到的魏源“师长”一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3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孔子改制考 B海国图志C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解析:“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反映出该书的目的是制夷患,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因此选B项。答案:B4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

3、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他指出洋务运动的弱点是()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解析:郑观应指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学习西方的“体”政治制度。答案:B5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解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著作。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

4、要性和合理性,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答案:D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

5、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其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二总结康有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3)有学者认为,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很高明。其“高明”在何处? 导致维新派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6、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2)主张:主张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和制定资本主义法律,认为它是变法问题的核心和关键。(3)高明: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减少了宣传新思想的阻力。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系统的成熟理论作指导;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民族危机加深。基础巩固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瑞士“不设君位,惟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是“西土桃花源”。这说明魏源()A对西方政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D看到了中西制度的差异解析:魏源是鸦片战争后开眼看世界的先导人物,不可能系统认识西方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故B项

7、错误;魏源作为地主阶级抵抗派,不可能变革封建制度,故C项错误;题干中“瑞士不设君位,惟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是西土桃花源”,这是一种资本主义代议制,故D项正确。答案:D2晚清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作者意在强调富国强兵的前提是()A变革封建旧制度B学习西方科技C实现民族独立 D走社会主义道路解析:根据材料“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

8、其用,无论竭蹶趋步(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可知,郑观应认为西方国家以代议制为“体”,近现代科技为“用”,因此洋务派放弃学习西方的政体,只学习西方的科技,是不能与西方对抗的,说明他认为实现国富兵强的前提是变革封建旧制度,故A项正确,B项错误;实现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根本,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与早期维新派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

9、运动解析:根据材料中“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迁移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内容可推断是洋务运动,故选A。答案:A4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C开留学教育的先河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科目,西学主要是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中学是儒家的学说,这充分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答案:A5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这主要是由于康有为借助该书(

10、)A考证儒家经典的真伪B公开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D提出“中体西用”思想解析:康有为借助该书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实际上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攻击,因此他的行为被称作“造反”。故选C项。答案:C6维新变法前夕,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再次强调“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这表明他()A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B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C支持维新派政治变革D力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解析:材料中张之洞仍然强调中体西用,反对兴民权,故A项错误;材料张之洞强调“旧学为体”,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故B项正确;材料中张之洞仍然强调中体西用,反对政治变革,故C项错误;材料中张之洞仍然强调中体西用,与发展民族资

11、本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7关于维新变法,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曾这样说:“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说法的是()A康有为孔子改制考B严复天演论C梁启超变法通议 D魏源海国图志解析: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故A项正确;严复天演论宣传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梁启超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借助孔子宣传变法无关,故C项错误;魏源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借助孔子宣传变法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8康有为在改革中不

12、得不搬出孔子来为变法辩护,在新学伪经考之后又推出力作孔子改制考,关于推出孔子的目的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儒学在近代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印证“托古改制”推动改革走向成功C充分地展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策略性D揭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惰性对改革的影响解析:题干的主旨在于说明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目的所在,故A项错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开展的戊戌变法,其结果是失败了,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该材料表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不是革命性,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中康有为“不得不搬出孔子来为变法辩护”以及其推出的目的在

13、于“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可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惰性对改革有较大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能力提升91902年,梁启超指出权臣于国有利有弊,但对于君主则病多于利,以宰相为例,宰相与天子共治天下,而非天子之私人,相权之尊类似近代之立宪国。梁启超此言旨在()A提倡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否定丞相制度的历史作用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为袁世凯掌握国家权力辩护解析: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梁将古代宰相类比君主立宪制的首相,是对丞相制度的肯定,故B项错误;梁启超认为君主权力应当受到限制,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尚不具备掌握国家权力的实力,故D项错误。答案:C10谭嗣同在其著

14、作仁学中,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这一做法()A以西方学术改造中国传统文化B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肯定C团结多方力量反对君主专制D目的是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解析:材料不能体现“耶稣教”“以太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谭嗣同也吸收了耶稣教、“以太说”等非中国因素,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维新思想家意在对传统君主专制进行改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将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结合所学,谭嗣同意在发动变法,为变法找到合理的依据,故D项正确。答

15、案:D11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面临深重灾难的同时又是一次精神上的强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地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摘编自陈旭麓文集材料二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

16、意义(上)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清末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讲富强、救危亡,惟有用西洋之术今日之要政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实施的事项莫亟于废八股,即汉学、宋学、词章亦皆宜束之高阁。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近代化开端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末中国民族精神发生了什

17、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的积极影响。答案:(1)表现:部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中国人对此关注度不高,且关注的人少。(2)变化: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背景:甲午战败,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3)影响:借用进化论呼唤国人的民族意识,成为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增强了救亡图存的勇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求改革封建制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思想启蒙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