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25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山东高三质检)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B)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解析:鸦片战争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但鸦片战争并不是太平天国兴起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太平天国的爆发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阶级矛盾的积累和激化,引发农民的反抗,所以主要原因是由于阶级矛盾的激化,故选B项;自然灾害严重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索,而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土地兼并加剧是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故排除D项。2(2020河南高三月考)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
2、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A)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B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C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D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解析:据材料中的“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可知,马克思分析的是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正是这些原因,使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故选A项;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义和团运动发生在甲午战争后,时间不符合题意,B、C两项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
3、除。3(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是根据大清会典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编制的18551858年江西人口变化示意图。出现下图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D)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列强入侵的破坏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江南战乱的影响解析:材料反映1857年前后江西人口下降。结合所学,太平天国西征到达江西,战乱导致人口减少,故选D;自然经济的解体不会导致人口突然减少,而当时列强入侵没有涉及江西,排除B;C和题意无关,排除。4(2020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
4、以辅圣聪不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A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B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D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解析:太平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故A错误。题干主要讲述了洪仁玕建议天王不易决断的事务应采用的方法,而其建议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且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的是天朝田亩制度,故D错误。题干中体现的是洪仁玕对天王权威的维护,而不是批评天王独断专行,故C错误。据题干中“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可知洪仁玕主张不易决断的事务应议定再献,说明其主张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故B正确。5(2020陕西渭南市尚德中学高三月考)蒋廷黻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他的诏书中有田亩
5、制度,其根本思想类似原始共产主义: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但是他的均田主义虽有详细的规定,并未实行。”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D)A削弱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力B旨在利用均田主义消灭地主阶级C以宗教革命与社会革命改造国家D出现了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意在保证战争的经济来源,这说明了太平天国加强了对经济的领导权,而不是削弱,故可排除A;天朝田亩制度是为了满足农民对得到土地的愿望,而不为了消灭地主阶级,故可排除B;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涉及到宗教革命,故可排除C;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所以这一
6、政策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故本题选D。6(2020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月考)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这反映了(D)A农民阶级缺乏团结合作精神B太平天国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C农民分到了土地D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解析:材料反映了农民在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持下进行抗租斗争的事实,故D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农民阶级缺乏团结合作精神,故A不符合题意;由地主收租来看,不能说明太平天国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也无法说明农民分到了土地,故B、C不符合题意。7(2020山东高三模拟)革命派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史实作了深刻地批判:“条约之事终,
7、合成而国亡随之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革命派开展上述批判,旨在(D)A揭露民族危亡出现的根源 B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C发动民众开展反帝的斗争 D宣传暴力推翻清政府解析:“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由此可以看出革命派认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唯一方法是推翻清政府,因此选D。题干强调的是打倒清政府以挽救民族危亡,并没有指出民族危亡出现的根源,其根源是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因此不选A;题干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主张推翻清政府,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所以不会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因此不选B;题目中并没有提到要发动民众的作用,三民主义提
8、出时孙中山先生并没有要发动群众,十月革命后才意识到群众的力量,因此不选C。8(2020北京高三模拟)20世纪初,共和革命影响日益扩大,“出保皇党(立宪派)入革命党者,不可以千数计”。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以民主共和为目的的革命团体。下列各项,属于促成这种局面的相关因素的是(B)A清廷“预备立宪”骗局破产B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C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D革命党深入发动广大民众解析:由材料“20世纪初,共和革命影响日益扩大”可知,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故才会出现“出保皇党(立宪派)入革命党者,不可以千数计”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清廷“预备立宪”骗局破产是在1911年,排除A;孙中
9、山的三民主义最早发表于1905年的民报上,排除C;此时的革命党并未深入发动广大民众,故其结局都以失败告终,排除D。9(2020河南高三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派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立宪派旨在力争改造清王朝,使之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分歧是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两种模式,请愿斗争和武装起义两种方式的选择之争。这反映了(B)A两派主张分别代表各自阶级的政治要求B两派的斗争目标有了同质化的要求C清廷向西方学习的紧迫程度进一步深化D国人对帝国主义侵略缺乏客观认识解析:当时的立宪派和革命派都是资产阶级政治派别,A错误;立宪派和共和派都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二者目标本
10、质上是一样的,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立宪派和共和派之间的差别,不是特别强调清政府向西方学习,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认识,排除D。10(2020湖北高三模拟)1912年,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辛亥革命说:“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共和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后(B)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C三权分立原则有效实施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后,“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共和国”,这个论断与辛亥革命后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密切相关。故答案为B项。A项,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排除;C
11、项,三权分立原则的确是中华民国初期所实行的,但只是B项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确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但属于思想层面,而材料主要侧重政治体制层面,排除。11(2020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的主要目的是(A)A立法服从于政治B从人治走向法治C使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D民主政体趋于完善解析: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背景的相关知识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这项立法服从于政治需要。故答案为A项。B、C项,总统制也是法制社会
12、,是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排除;D项,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不可能臻于完善,排除。12(2020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三月考)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其独裁野心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但在该法中又明确规定了“人民主权”和“人民自由权”等内容。这从侧面反映了(C)A袁世凯被迫实行民主政治B袁世凯为其专制统治寻找历史依据C民主政治已成为历史潮流D启蒙思想是袁世凯统治的理论基础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不敢删除中华民国约法中“人民主权”和“人民自由权”等内容,这从侧面反映了民主政治已成为历史潮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袁世凯实行独裁和专制,并未实行民主政治;B选项
13、错误,“人民主权”和“人民自由权”等内容不能作为其专制统治的历史依据;D选项错误,儒家思想是袁世凯统治的理论基础。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5分,共40分)13(2020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宪法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以前的政体模式。共和政体早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就已确立了,并由政治家在以后的世纪里加以发展。总统制部分地基于英国宪制。人权法案是从独立宣言、弗吉尼亚及其他各州的宪法和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演化而来的。但是,将自治、民主且具有主权的各州联合为一个联邦统一体,则是美国对宪治作出的新的、创造性的贡献。路易斯亨金宪政与权利材料二:吾人行宪政之
14、难,犹在此理念与制度皆出自西域而非生于本土,是中国之宪政理念源于传播,中国之立宪始于模仿。在此过程中,绍介迻译之事功莫大焉。然而,概览此一百年间迻译之西文典籍,相比于历史、哲学诸科,法政之书仍嫌太少,宪政名著更寥寥无几。吾人推行宪政之历程多蹇,究其因由,此或为其中之一端。近十数年,国人倡言法治,谈论民主,虽精神可嘉,终因游谈无根,不能成就系统之理论,更难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之影响。路易斯亨金宪政与权利(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宪法的来源。(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宪政推行难的原因。(3)中国人在近代追求宪政过程中有哪些实践?解析:(1)结合材料一提到,共和政体早在古
15、代希腊和罗马就已确立了,并由政治家在以后加以发展。总统制部分的基于英国宪制。人权法案是从独立宣言、弗吉尼亚及其他各州的宪法和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演化而来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宪法的来源。言之有理皆可。(2)根据材料二提到,“法政之书仍嫌太少,宪政名著更寥寥无几。吾人推行宪政之历程多蹇,究其因由,此或为其中之一端”“近十数年,国人倡言法治,谈论民主,虽精神可嘉,终因游谈无根,不能成就系统之理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阐述中国宪政推行难的原因:在翻译西方书籍中,宪政书籍少。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缺乏实施宪政的经济土壤。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宪政推行举步维艰。(3)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中国人在近代追
16、求宪政过程中有哪些实践:维新派主张设议院,行宪法,推行君主立宪。清末“预备立宪”。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护法运动。答案:(1)来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共和政体。英国的宪政。独立宣言。弗吉尼亚及其他各州的宪法。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美国政治家的智慧。启蒙思想。(其他言之有理皆可)(2)原因:中国宪政理念源于西方,中国之立宪始于模仿。在翻译西方书籍中,宪政书籍少。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缺乏实施宪政的经济土壤。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宪政推行举步维艰。民众缺乏对宪政的认识,宪政推行缺乏群众基础。(其他言之有理皆可)(3)实践:维新派主张设议院,行宪法,推行君主立宪。清末“预备立宪”
17、。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护法运动。(其他言之有理皆可)14(2020河北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家指出,人类历史上很多政局动荡同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可能是内部的社会机制到了应该调整的时候了,譬如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人口压力太大而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第二,国家之间、文明之间的冲突。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选取中外近代史上的两则事件进行论证。解析:根据材料“人类历史上很多政局动荡同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可能是内部的社会机制到了应该调整的时候了第二,国家之间、文明之间的冲突。”可提出观点:历史上的很多政局动荡同时由内部机制和文明冲突两种原因
18、引起。论述:可联系近代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史实分析论述。太平天国运动可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侵略,加深民族矛盾,和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横征暴敛,造成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论述。辛亥革命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进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进一步激化了原有的社会矛盾等方面进行论述。答案:示例:观点:历史上的很多政局动荡同时由内部机制和文明冲突两种原因引起。论述:事件一:太平天国运动正是由内部机制问题和文明冲突两种原因所引起。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
19、方面对中国侵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民族矛盾加深。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横征暴敛,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广大农民揭竿而起。事件二:辛亥革命的发生同样是由外部冲突和内部机制问题所引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并加紧了对中国的瓜分侵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世纪末以来,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而此时的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进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进一步激化了原有的社会矛盾,镇压保路运动更是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事件三:巴黎公社是由内部机制和外部冲突同时引起。外部冲突:在普法战争中,法军全线溃败,签订了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由此激化了民族矛盾;内部机制:面对外来侵略,法国临时政府不仅抵抗不力,反而欲解除国民自卫军武装,这激起了巴黎人民的不满,阶级矛盾尖锐,由此爆发了巴黎公社运动。其他事件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