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生命,对他太吝啬了!他却仍在身后留下累累秋实。他没有被时间谋杀,反而跨越了生命,永远灿烂于文学历史的天空。在朝堂上,他得不到肯定,一再遭遣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优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那个仲秋的日子,他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都是对生活的向往。(选自百度文库)美字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赏美文痛悼王勃不忍提笔,只因星陨南海,那是中国诗坛一个永远的痛;不敢提笔,只怕浅陋的文字,蒙羞你名冠唐朝的星辉灿烂;而今提笔,只因心揪难耐,纵然是痛,即便浅陋,也要送去来自河
2、东故里家乡后人迟到的祭奠!历史并未给你留下太多的表演空间。你仿佛一阕华丽的行歌,刚刚声彻云霄,便戛然而止。徒使后世的人们,只能屏息倾听那袅袅不绝的余音,猜想那流淌在云端之上的天籁,难道仅是上天向凡尘的炫耀?但,即便短促,也足以使世人一瞥永恒的王勃王子安。古耿大地,钟灵毓秀;龙门之畔,俊彩星驰。你从绛州龙门而来,风涛黄河壮胆了你的诗魂,飘碧吕梁锦绣了你的诗心。你出身名门,深得家学,又聪敏早发,受祖父辈翼护,初生牛犊何惧虎,六岁善文,九岁著书,十六岁及第,十七岁入朝面试,对答治国方策,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之职,小小年纪敢挑当时大儒颜师古的毛病,真是石破天惊,被众人誉为“神童”,名噪大江南北,人
3、生之路从此开始。翩翩少年,天生才俊,英气绝伦,亮相长安,“初唐四杰”冠冕加身,朝野上下皆知河东王子安“落霞”,一位宫中的舞姬。美人如花一水隔,江畔秋荻瑟瑟,你独自寻来,终于在一抬眸的瞬间,看见了她。并不是容颜姣好的美人,也早就过了豆蔻年华的芳龄。一个被贬黜长安的歌舞伎,让人很容易就生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何况,于你是初识,而她早就神往。你之才名倾天下,还有那一首为女子心声的铜雀妓:“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她早就记熟了,日日弹唱,才会有了争宠的罪名,才会有了你的因,她的果。她说,那个人害了我一生,我却心里,再也放不下他深深的负罪感让你不能自拔,断笔悔过,誓不为文
4、。群青色的夜空上,一轮明月放射着眩目的清辉,夜风中的岸芷汀兰在月光照耀下犹如翻腾的焰火,它们是在为落霞伴舞,裙纱飞扬,明眸含笑,落霞陶醉在自己的舞姿中,你陶醉在梦中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人世间,一切皆是错。孰料落霞久积成疾,身染沉疴,命悬一线。为救红颜知己,你决意重新提笔。风拂湖面,潮涌舟头,惊起苇荡里孤鹜翔舞。路漫漫,心切切,你挺立舟头,顺风顺水,一路直奔滕王阁不知你在踏小舟的那一刻,可否想到惊世之作就诞生在那支残笔之下?可否想到滕王阁序将会是你永生的墓志铭?【课内挖掘】序诗风波相传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阎大人女婿吴子章(相传有过目不忘之才)被抢风头,大怒,讥讽王勃诗作是抄袭自己的,滕王阁序是自
5、己宿构的诗,王勃是抄袭自己的,是偷背出来的!见阎大人和众士不信,吴子章当众将滕王阁序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众人皆大惊,对王勃起了疑心,怀疑王勃抄袭。王勃毫不惊慌,反问道:“吴兄过目不忘,令人佩服,但这首诗末尾还有序诗吗?”吴子章不能答,只见王勃起身挥墨,文不加点,写下一首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写罢,众人皆服,无不称赞,相信滕王阁序实乃王勃所作。吴子章羞赧而退!(选自百度百科)【课外运用】我站在滕王阁里,七月的南昌竟下起了雨,阁外的长江和着雨声,如唱,如泣,如吟!那雨声缠绵着我的思绪,那思
6、绪里有着千古才子王勃的身影,更夹杂着我的爱惜、惋惜和遗憾。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仕途不顺的他前往交趾探望父亲,一路上风餐露宿。当张灯结彩的滕王阁映入眼帘时,他将他的愁苦,他的愤懑,他的怀才不遇,连同那满腹的经纶,一并揉入了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里,又饱含了他多少心酸;“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里又有多少南昌的清山秀水。我读着、吟着,深深地爱惜着那篇华美的滕王阁序,道尽了南昌故郡里的美景,诉尽了王勃心中的抑郁,扬名了滕王阁,照耀了多少代的文坛!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俨骖于上路B云销雨霁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D所赖君子见机解
7、析:A项,“俨”通“严”,整齐。B项,“销”通“消”,消散。D项,“机”通“几”,细微的征兆。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国灭亡之故事B都督阎公之雅望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童子何知,躬逢胜饯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谏太宗十思疏解析:A项,均为形容词,旧有的。B项,名词,声望/动词,指望。C项,形容词,高贵的/形容词,盛大的。D项,动词,写/名词,一种文体。答案:A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A童子何知B奉宣室以何年C怀帝阍而不见 D望长安于日下解析:C项是被动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B、D两项是状语后置句。答案:C
8、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
9、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多矣。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常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注:扬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
10、孔子的学生。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累:连续B杳莫测其所穷 穷:尽,完C于是其诗益工 工:工整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 没:淹没,遮掩解析:C项,工:精妙、工妙。答案:C5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ABC D解析:说的是跟随大将北征,是说颜回、原宪坐守陋室,都与山水无关。答案:B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
11、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解析:A项,“非有的人不能到达”表述与原文不符。答案:A7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三年,以例自免归。译文:_(2)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译文:_答案:(1)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
12、(2)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请告诉我,那时将一定会给我更多新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因为曾经川蜀壮游这一点使我惭愧。参考译文:西南一带的山水,以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从陆路去吧,途中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从水路去吧,途中又有瞿塘峡、滟滪之类的忧惧。骑着马去吧,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抖颤。乘船去吧,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变幻,船只稍微失去控制,就被撞成粉末,像泥土般下沉,船中的人便饱了江中鱼鳖的口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
13、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感受能力善于抒发的人,去了也得不到什么;不是身强体壮的人入川之后大多老死在那里。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常常深感遗憾。浙江天台籍人士陈庭学君,会写诗。他因为是中书左司掾,屡次随大将北征,因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入川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古代著名人物生活过的地方。庭学入川以后,凡历代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守防御的遗迹,诗人文士游览登临、饮酒射覆、赋诗吟咏、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一一去游览的。他既经游览,就一定写诗抒发感受,记写景物时世的变迁。因此他的诗歌在入川以后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相遇,他的
14、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约是因为颇得益于川蜀的山水吧。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遍游天下,因学业未成,不得闲暇。到了壮年可以出游的时候,四面八方到处战火纷飞,遍地无处落脚。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四海之内,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老体力衰惫。想要再像庭学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然而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里,甘居陋室,(由于很少出门与人往来,)以至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气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一种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自有高山巨壑,奇美壮丽已经超过了山水之外吗
15、?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试从这方面探求一下人生的奥秘。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请告诉我,那时将一定会给我更多新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因为曾经川蜀壮游这一点使我惭愧。三、创新语用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这世上大概有两种怪人:有人活了一生,从来不抱怨,这样的人叫“弱智”。还有一种人,他活了一辈子,没别的爱好,就喜欢抱怨,喋喋不休地抱怨。他就喜欢让周围的人生活在他的唾沫中。_?我不说你也知道,叫“怨妇”。当然,这种人也可能叫“怨男”。我建议:_,就别让这个老师做班主任。万一这样的人不幸做了班主任,他会把他的全班学生折磨成为程度不同的
16、神经质或精神病患者。我的意思是说,选择了做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生活方式。而乐观其实很简单: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整体感知文段内容,该文段的核心话题词是“抱怨”。处答案可从标点是问号,后句的“叫怨妇”、“ 这种人也可能叫怨男”等推断得知“这样的人叫什么”;处与后半句构成假设关系,且由“别让这个老师做班主任”、“把他的全班学生折磨成为程度不同的神经质或精神病患者”可推断出“如果一个老师喜欢抱怨”之意;尾句点明教师如何才能“乐观”,结合该文段的核心话题词“抱怨”,从而得出处答案。答案:这样的人叫什么如果一个老师喜欢抱怨停止抱怨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