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276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长春市二十九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

2、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3、。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

4、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B.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C. 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D. 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

5、崛起带来的影响。B. 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C. 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过程。D. 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B. 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C. 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 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答案】1. B

6、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由原文第二段的“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可知,外来文化影响着青花瓷的发展,不能说“无关系”。C项“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错误。原文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此处扩大了范围。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成功推动了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

7、向多元的例证”,仅仅是“例证”而非社会转型的推动因素。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 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错误。由原文“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可知,通过比较,论证的是青花瓷的发展和中外交往的繁盛有关。“审美观念更新”无中生有。

8、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不合逻辑,原文中说“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而选项中没有了“一般来说”这一限制,前提内涵范围被放大,以此为依据推出的结论不一定符合事实。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9、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四)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

10、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材料二: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表3各类废弃物分类情况的相关描述信息废弃物种类分类频率(%)1A2345废纸/废纸板6.4711.9923.3232.6125.61废弃电池、电子设备11.4617.1224.6626.8219.95厨余垃圾12.9415.0915.2327.2229.51废塑料瓶10.1115.0921.0229.3824.39废弃易拉罐11

11、.3215.3619.9528.5724.80废金属14.6918.1920.4926.2820.35可再生塑料12.6717.7919.8129.6520.08废弃玻璃瓶16.4421.1620.4923.8518.06废弃衣物、纺织品14.9617.1221.8324.2621.83注:A:1=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材料三: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

12、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很多

13、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观旅游。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摘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

14、启示)4. 下列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中因老旧损坏而只得被丢弃的窗户、水盆、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B. 父母照料婴儿时使用过的厕纸、尿不湿、一次性毛巾都属于干垃圾。C. 用坏或用完的温度计、电池、老鼠药、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D. 平时吃东西剩下的香蕉皮、瓜子壳、隔夜饭、甘蔗屑都属于湿垃圾。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统计样本中32.61%的居民常将废纸(板)分类投放6.47%的居民从不对其分类,这在所有统计的废弃物种类中差异最极端。B. 若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公民就会失去分类投放垃圾的压力和动力,无论中

15、国、日本,皆是如此。C. 公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体系,这点在我国体现得尚不鲜明,值得借鉴。D. 上海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应然层面的具体规定与指导。6. 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答案】4. C 5. B 6. 优化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垃圾分类投放指导;构建法律体系,出台具体而有效的配套奖励惩罚措施;注重宣传教育,培养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与能力;强化公民参与,压力与动力并行,培养市民行为习惯。【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与整合文中信息的能

16、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即选出“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快速阅读材料,找到垃圾分类涉及的语段,然后浏览选项内容,将选项内容回归原材料,一一比对核实,得出答案。材料一指出:“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C项,“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错误,(用坏或用完的)的“生理盐水瓶”,首先其内残余的盐水对人与环境无害,其次“瓶”无论是玻璃还是塑料所制,都属于可回收物。所以C项对“生理盐水瓶”归类有误。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概括内

17、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选项B分析有误,材料三指出:“日本形成了宣传教育体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说明其压力和动力不光来自政府、政策层面,也来自教育与舆论环境,而选项对日本相关情况的表述片面。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然后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具体来说

18、,就是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接着把握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间。结合材料内容可以得知,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类多样化体现;二是教育宣传普及到生活中;三是法律体系和惩罚监督到位;四是公民参与,公民习惯的养成。本题参考要点:优化分类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垃圾分类投放指导;构建法律体系,出台具体而有效的配套奖励惩罚措施;注重宣传教育,培养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与能力;强化公民参与,压力与动力并行,培养市民行为习惯。三、古诗文阅读(一)课内文言文7.下列对句式类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9、何以知燕王而君幸于赵王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会于西河外渑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式类型,分类正确一项”,这是考查文言特殊句式的辨析。首先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根据选项做出判断。都是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中“者,也”表判断,“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中“,也”表判断。都是被动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中“见”表被动,“而君幸于赵王”中“于”表被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中“见于”表被动。“君何以知燕王”是倒装句中的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何”;“会于西河

20、外渑池”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应为“于西河外渑池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是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应为“求可使报秦之人”。8.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A. 七十者衣帛食肉。B. 填然鼓之。C. 王无罪岁。D.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选项中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看其用法、意义是否完全相同。例句“然而不王者”的“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A项,“七十者衣帛食肉”的“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B项,“填然鼓之”的“鼓”,名词活用为动词“穿”;C项,“王无罪岁”

21、的“罪”,名词活用为动词“归罪”;D项,“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的“生”和“死”,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故选D。9.选出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A.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B. 蒙故业,因遗策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C.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信臣精卒陈列利兵而谁何D.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契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实词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意思整体分析,最好用组词法。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

22、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本题中的实词都是课内的,学生只要认真理解即可。A项,相同:均为动词,等到。B项,不同:第一个“遗”是遗留的意思,动词;第二个“遗”是损失、丢失的意思,动词。C项,不同:第一个“利”是名词,便利的条件;第二个“利”,形容词,锋利。D项,不同:第一个“度”是名词,法令、制度;第二个“度”,动词,衡量、比较、估计。故选A。10.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 斯天下之民至焉D. 君子生非异也【答案】C【解析

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A“无”通“勿”或“毋”,不要;B“涂”通“途”,道路;D“生”通“性”,资质,禀赋。11.下列各项中“因、之、以、而”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 之 奋六世之余烈 以致天下之士C. 以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D. 而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叩关而攻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

24、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因、之、以、而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因:动词,沿袭/因:介词,依靠,凭借;B项,之:助词,的/之:助词,的;C项,以:连词,表目的,来/以:介词,用;D项,而:连词,表转折,但是/而:连词,表顺承(一说,表递进)。故选B。(二)课外文言文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

25、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

26、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选自后汉书梁鸿传,有删改)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

27、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B.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C.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D.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校尉,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B. 娉,古代婚礼“六礼”之一。本义为“问名”,即男方请媒人问女

28、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文中是“娶”的意思。C.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文中为孟光对梁鸿的尊称。D. 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乐并为儒家“五经”。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鸿幼年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方并死在那里,年幼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了。B. 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有势之家仰慕梁鸿高尚的节操,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却要娶孟氏之女。孟氏出嫁后请求制作粗布衣服、麻鞋等。C. 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质疑他的隐居之志后携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D.

29、 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从不敢正视梁鸿,而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答案】12. B 13. D 14. B 15. 邻居家的老者见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备那家主人,而称赞梁鸿是道德高尚的人。不久,又离开(霸陵山)到吴地去,投奔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廊下,受雇给人舂米。【解析】【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

30、: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AD项,“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的主语皆为梁鸿,根据主语一致性原则,其前皆应断开。排除A、D两项;C项,“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是状语后置句,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或者说“林苑中”为一个表地点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大概意思“(梁鸿)家境贫寒却崇尚气节操守,博览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治章句之学。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中放猪。曾经不慎失火,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都赔偿给了人家”,句子可以断开为: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

31、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故选B【1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与礼易乐并为儒家五经”说法错误,乐应为春秋。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

32、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项,“孟氏出嫁后请求制作粗布衣服、麻鞋等”表述不符合原文,根据原文“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可知孟氏出嫁前即请求制作粗布衣服、麻鞋等。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句中“耆老”,老人;“恒人”,平常人;“乃”,就;“责让”,责备,“责”与“让”都是“责备”之意,这是同义复词;“长

33、者”,道德高尚的人。(2)句中“有顷”,不久;“去”,离开;“适”,到;“大家”,世家望族;“居庑下”,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居(于)庑下”,住在廊下;“赁”,给人做雇工;“为人赁舂”,受雇给人舂米。【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梁鸿,字伯

34、鸾,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梁让在王莽执政时做城门校尉,寄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气节操守,博览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治章句之学。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中放猪。曾经不慎失火,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都赔偿给了人家。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希望做佣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从早到晚从不懈怠。邻居家的老者见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备那家主人,而称赞梁鸿是道徳高尚的人。从此那主人才敬重梁鸿,把猪全部还给他。梁鸿不接受离开了,回到自己的家乡。有势

35、力的人家仰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孟姓人家有个女儿,说:“想嫁个像梁伯鸾那样贤能的人。”梁鸿听了就下礼娶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麻鞋,编织箩筐及纺织等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搭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里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拒绝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看中(您却又不理睬我),怎敢不请问有什么罪过?”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现在你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想要的呢?”妻子说:“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观察您的心志罢了。我自有隐居穿的衣

36、服。”于是重新梳了个其形如椎的发髻,穿上粗布衣服,干着活走上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了!”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生活了一段时间,妻子说:“常听您说想隐居避患,为什么现在还不行动?难道想要低头屈服接近灾祸吗?”梁鸿说:“好的。”于是一起隐居到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诵读诗经尚书,以弹琴自娱自乐。不久,又离开(霸陵山)到吴地去,投奔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廊下,受雇给人舂米。每当做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抬头正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皋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一个做佣工的能让他的妻子这样敬畏,不是平常人。”就让他住进家

37、中。梁鸿闭门潜心著书十余篇。等到梁鸿死后,皋伯通等人在吴国要离墓旁找了一块地安葬他。众人都说:“要离是位刚烈之士,而梁鸿品性清高,可以让他们挨在一起。”葬完梁鸿,妻儿回到扶风老家。(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恨别杜 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B. 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的“老”相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C. 颈联中的“步

38、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的坐卧不宁,直接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思。D. 这首七律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可谓言近旨远,辞浅情深。17.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6. C 17. 思家怀亲:“一别四千里”写出远离家乡,“思家”“忆弟”写出亲人分离,思亲情深。恨战乱之久:从“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出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更急切盼望平定叛乱。【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其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

39、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直接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思”中“直接”说法错误,此处为叙事抒情,应是委婉曲折地表达情思。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一般诗歌的情

40、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分析。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首先从题目“恨别”看,诗人远离家乡和亲人,应该有对家人和亲人的思念。首联“一别四千里”写远离家乡,颈联“思家”“忆弟”写亲人离散,颔联下句“兵戈阻绝”写诗人无法回乡,也无法见到亲人,正好证明了这一点。而题目之“恨”,正是由不得归乡而生发的痛苦。其次从“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诗人对此痛恨不已。最后尾联“司徒急为破幽燕”,“急”字不光写司徒之急切,更写出诗人自己在听到战事告捷的消息后渴望早日平叛的急切心情。【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

41、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四)名句名篇默写18.补写下列各语句(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着力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其中“_

42、”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_”是写弹奏琵琶的手法。(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_,_。”(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一句承上概括风景,一句启下引出周瑜,很有力地收束了上阕。(4)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描绘蜀道之高危,仿佛在星辰之间穿行,令人空自嗟叹。(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答案】 (1). 转轴拨弦三两声 (2). 轻拢慢捻抹复挑 (3). 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江山如画 (6). 一时多少豪杰 (7). 扪参历井仰胁息 (8). 以手抚膺坐长叹 (9).

43、 金戈铁马 (10). 气吞万里如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拨、捻、卑、谀、豪、胁、抚、膺、戈。四、语言文字应用初见草原,心就近了,净了,静了。绿色,像地毯般,无限地向远方伸展、起伏,一望无际。雪白的羊群,()。放牧人手持长长的鞭子,偶尔一吆喝声起,在空中飞荡。远远的蒙古包,传来马头琴声,深情而悠扬,伴着豪放的歌声,久久回荡,_,应和着草原特有的粗

44、犷。早上,天是蓝的,平静的蓝,纯净的蓝,似乎浸染过,纯洁如缎子,不夹杂一丝杂质。可是,一会儿再看时,天空的蓝更亮了,质地更温润,如琢磨得非常光滑的蓝宝石。有几朵白云挂在上面,还不时地变幻着姿态。草原的天上地下,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令人沉醉。眼睛不够使,心也不够使,好多往事在心头涌起,好多故事在回忆里升腾。头顶高天淡云,脚踏_,一种顶天立地的豪迈情感_翻过一个较高的山丘,一片平原跃然出现在眼前,嗒嗒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健硕的野马像风一般吹过这片草地,专业的马队紧随其后。高大的马背上,是一个个身材魁梧的蒙古大汉,裸露的胸肌随着呼吸起起伏伏,结实的手臂_地拉着马缰,黝黑的脸颊上一颗颗晶莹的汗珠在

45、阳光的折射下变成了彩色暮色苍茫时,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晚餐,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组成的,阿妈的女儿手提一壶香气扑鼻的奶茶,娴熟地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客人倒上一碗奶茶,耐心地告诉我们蒙餐的吃法。其中几个远道而来的游客听得津津有味,听罢恍然大悟地拿起刀具笨拙地切起羊腿肉,盛几勺炒米,放几块奶皮,再佐以一小勺酥油,那滋味真是酣畅淋漓,别样的蒙餐,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晚餐,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B. 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食物,有手抓羊肉、酥油

46、、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C. 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食物,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组成的。D. 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晚餐,由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组成的。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像是珍珠散落在颗颗草原上B. 像是散落在颗颗草原上的珍珠C. 像是颗颗珍珠散落在草原上D. 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余音缭绕如茵绿草情不自禁从容不迫B. 不绝如缕绿草如茵情不自禁游刃有余C. 余音缭绕如茵绿草油然而生从容不迫D. 不绝如缕绿草如茵油然而生游

47、刃有余【答案】19. B 20. D 21. C【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本题,划线句子“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一桌草原特色晚餐,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组成的” 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摆满

48、晚餐”搭配不当,可把“晚餐”改成“食物”;第二处是“有组成的”句式杂糅,删去“组成的”。再来看选项,A项,“摆满晚餐”搭配不当,可把“晚餐”改成“食物”;C项,“有组成的”句式杂糅,删去“组成的”;D项,“摆满晚餐”搭配不当,可把“晚餐”改成“食物”。第二个分句“由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组成的”偷换主语,可改成“有手抓羊肉、酥油、奶酪、奶皮、血肠、牛大骨等”。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

49、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语段,所填的句子是个比喻句的喻体,本体是“雪白的羊群”,所以喻体的中心词应该是“珍珠”,由此可以排除A、C项;“颗颗”不能修饰草原,排除B项。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余音缭绕: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微弱悠长。句子中强调的是豪放的歌声久久回荡,所以应该用“余音缭绕”;第二处,“绿草如

50、茵”和“如茵绿草”意思是都是:指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的褥子,形容绿草浓密柔软。“绿草如茵”是个主谓式短语,“如茵绿草”是偏正式短语,句子中填的词语做“脚踏”的宾语,应该选用“如茵绿草”;第三处,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情不自禁:指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此处是说踏上如茵绿草,一种顶天立地的豪迈情感自然而然地产生,选用成语“油然而生”;第四处,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此处是说蒙古大汉骑在奔驰的骏马上,非常镇静地拉着马缰。应该选用成语“从容不迫”。故选C。【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

51、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2.下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繁芜(w) 敷衍(yn) 草菅(j

52、in)人命 大腹便便(pin)B. 磐(pn)石 镶嵌(qin) 循规蹈(do)矩 乳臭(xi)未干C. 涸辙(zh) 贻(di)误 汗流浃(ji)背 居心叵(b)测D. 泥淖(lo) 瑰(gu)怪 如椽(cun)大笔 相形见绌(ch)【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A项,“繁芜(w)”读音错误,应改为“繁芜(w)”;“敷衍(yn)”读音错误,应改为“敷衍(yn)”。A有错误。C项,“贻(di)误”读音错误,应改为“贻(y)误”;“汗流浃

53、(ji)背”读音错误,应改为“汗流浃(ji)背”;“居心叵(b)测”读音错误,应改为“居心叵(p)测”。B有错误。D项,“泥淖(lo)”读音错误,应改为“泥淖(no)”;“如椽(cun)大笔”读音错误,应改为“如椽(chun)大笔”。D有错误。故选B。【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2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提挈 诽谤 义愤填赝 沧海一栗B. 辍

54、学 跌宕 勃然大怒 没精打采C. 桅杆 懈怠 病入膏盲 贪脏枉法D. 指摘 沮丧 残羹冷灸 清规诫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形辨析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项,“义愤填赝”应为“义愤填膺”,意思是“胸中充满义愤。膺:胸”。“沧海一栗”应为“沧海一粟”,意思是“大海中的一粒小米。粟:小米粒”;C项,“病入膏盲”应为“病入膏肓”,意思是“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

55、可挽回的地步”。“贪脏枉法”应为“贪赃枉法”,意思是“贪污受贿,违反法纪”;D项,“残羹冷灸”应为“残羹冷炙”,意思是“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清规诫律”应为“清规戒律”,意思是“佛教徒、道教徒要遵守的规则和戒律。比喻束缚人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成规惯例”。故选B。24.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 春节,小李给老师拜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B.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C. 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D. 涂鸦之作,不值先生一哂,如蒙赐正,不胜感激!【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

56、准确的能力。敬语指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语言手段。使用敬语,是尊人与尊己相统一的重要手段。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谦逊,所以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A项,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小李称自己,使用不当。B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不能用于“我”。C项,敝:谦辞,用于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可把“敝校”改为“母校”。“躬临”多用于贵宾,用于自己则显得不谦逊。故选D。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

57、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五、作文(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网友感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逝世,抵不过一条八卦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郁达夫: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向为国家解放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默哀。林鸣,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攻克十余项世界级工程难题,被称为新时代英雄!2020年,距200

58、3年非典17年后,面对疫情考验,84岁的钟南山再一次成为“逆行者”;此次疫情中,全国有超43000名一线医务人员参与援鄂抗疫他们是最美“逆行”英雄,也是平凡的血肉之躯。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体会?请从中选择两三则材料,呈现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好材料,使之形成有机联系;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今天,中国仍需要英雄反复品读材料中关于英雄的内容,我认为,任何时候中国都需要“体现国家意志的超级英雄”,他应该“不自私、能觉醒、够伟大”。今天,中国依然需要英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当国家利益被忽略、民众权益受损

59、害时,他们会挺身而出。当年,鲁迅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走狗文人及政府的丑恶嘴脸;鉴湖女侠秋瑾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宣传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选择等待抓捕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他们是英雄,面对生死,他们勇敢、无畏地站出来,维护大众利益;当今,钟南山在非典时勇于说出真相,发出“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的铿锵之语,新冠疫情中又亲赴武汉,维护群众利益,他是精神与行动上的硬汉,代表这个时代的国家意志,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有人说:和平年代,英雄的用武之地何在?发此疑问者只看到“世界安定如一潭幽幽湖水,宁静美好”,殊不知,这样的岁月静好正是仰赖于英雄的负重前行。杨利伟是全国人民

60、心目中的飞天英雄,我们只看到飞天归来时他收到的掌声和鲜花,却没看到他在飞天前艰苦卓绝的训练,以及飞行中要面临的许多未知的危险,他每向前迈进一步,都需要极强大的素质、智慧和勇气做支撑。中国太空事业要发展,就需要更多的杨利伟这样的英雄。从他们身上,我们才能看到国家未来光辉远大辉煌美好的前景和希望。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从不缺少默默奉献、潜心钻专研的英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古稀之年还在苦心钻专研水稻品种的“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心扑在地球深探领域的“科研疯子”“拼命黄郎”黄大年;被网友称赞为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些科学巨人身上无不具有敢为天下先的科研勇气、能

61、为天下先的科研素养、必为天下先的科研决心。他们是代表国家意志的“超级英雄”,中国拥有了这样一批科研英雄,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星火是学前故事的英雄情结,也是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更是惊世骇俗的精神源泉。公交司机吴斌心系民众的安危,忍住钻心的疼痛,保住了一车人的性命,他是我们的英雄;天津爆炸事件中,年轻的消防队员忍受毒气的侵袭,冲进灼人的火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他也是英雄;南海领空被非法入侵时,是心系国家权益的王伟撞向敌机玉石俱焚震慑了敌人,他也同样是英雄危难时刻,平凡人心底的星火被点燃了,瞬间划破了危难的阴霾,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时候他们是觉醒的、伟大的,成为

62、大众意志甚至国家意志的代言人。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们呼唤英雄情结,呼唤英雄横空出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及写作方法: 1、时事新闻类材料,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2、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

63、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另立炉灶,否则就会出现离题或偏题问题;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审题】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材料是一类,指出了社会上一些人不重视英雄的现象;材料是一类,表明我们国家对英雄的保护与崇敬;材料是一类,当代如何定义英雄。理论上讲,六则材料自由组合均能写成作文。但

64、问题的关键在于“关联”是“有机的”,“有机”意味着组合方式为文章的主旨服务,也就是说两三则材料围绕同一个中心,或者是批判社会对英雄的漠视,或者是表达对英雄的崇敬,或者是探讨“英雄”的定义等,中心始终围绕“英雄”来呈现即可。【立意】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在当代的中国,仍然需要英雄。尊重英雄,也需要弘扬英雄精神。平凡生活中也有默默奉献的英雄。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树英雄丰碑,学英雄正气。【结构】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今天,中国依然需要英雄。然后举例论证当国家利益被忽略、民众权益受损害时,他们会挺身而出的人算作英雄,那么和平年代为祖国事业奋力拼搏的同样叫作英雄,最后收束全文,再次呼唤英雄情结,呼唤英

65、雄横空出世。【素材】1.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为弱者发声;艰苦奋斗,攻克科技难题;精益求精,铸造大国重器;坚守平凡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冲锋在前,杀敌报国马革裹尸;坚守正道,宁死不屈,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扶贫济困,声援弱者这些都是英雄。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信仰精神;是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奉献精神;是“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无畏精神;是舍我其谁、义不容辞的担当精神;是赤诚专一、不忘初心的实干精神。2.榜样的力量,模范的引领,个人成长的需要,家国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针对现实中的 “

66、丧文化”“佛系青年”“宅”“娘”“历史虛无主义”“娱乐化”“精致的利己主义”“功利浮躁”等。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会出现迷茫,一些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的现象可能会凸显,一些青少年对审美、对精神气质的追求可能会偏离正轨。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营造好、弘扬好英雄精神。对个人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净化思想、精神补钙的过程。对一个社会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激浊扬清、净化风尚的需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战胜险阻、实现梦想的动力。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崇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致敬英雄,为英雄正名;追随英雄让英

67、雄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尊重英雄,铭记英雄,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点睛】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 一、首先要“读”: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 二、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