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级高三上学期段考(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
3、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我们可以从“教”与“诗”两个层面洞悉其对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启迪。首先,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在地性”或实践品格。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省和总结,论语言
4、“诗”都十分接地气,目的都在强调文艺树正气、凝人心的社会教化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一脉,孔子儒学在此不仅彰显出开创性、典范性价值,更淬炼出后世文艺载道安邦、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觉。其次,孔子尤为看重“以诗为教”“以美养善”的“会通性”。“诗教”必须以尊重文艺自身的特殊性、审美规律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它所特有的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魅力。孔子十分重视文艺“不言之教”的特质,在讲文艺的社会作用时,始终把“兴于诗”作为前提和基础。由此以来,中国文艺逐步确立“诗缘情”“诗言志”的主流传统,汇聚刘勰、王昌龄、王夫之
5、、王国维等人智慧的中国特色的“意境”理论,也正是赓续孔子的文艺思想发扬所得。今天的文艺家们按照美的规律去激活文论传统的生命力,进而在兼收并蓄古今中外异质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再续中华民族自信、自觉和自豪的心魂。 (选自王杰泓诗与教)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立足于现实生活,强调社会教化意义,这是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B. “兴观群怨”体现了重“教”也重“诗”的文艺观,是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C. 孔子对于诗经的评论被称为“诗教”观,这也是“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D. “诗言志”的文艺传统、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
6、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段通过引用孔子对韶武的评价,论证了孔子更重文艺内容的观点。B. 文章以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为前提,论述了孔子文艺观的特色。C. 文章基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论述了“诗教”观对于重塑当代文化的意义。D. 文章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教”与“诗”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二者的有机统一。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更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理想息息相关。B. 重塑当代中国文化,须从社会教化的“教”,逐渐过渡到尊重文艺自身审美规律的“诗”。C. “诗教”文艺观的“在地性”体现了“教”的层面,“会通性”体现
7、了“诗”的层面。D. 从社会功用层面看,“诗教”的文艺观强调“诗”的文艺审美,也是为了更好地“教”。【答案】1. A 2. B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错把论据当论点,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是“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兴观群怨”只是说明这个特色的例证。C项,“评论被称为诗教观”偷换概念,“诗教”观是指孔子对诗经评论中所包含的文艺观,而非评论本身。D项,言过其实,并非“自古以来
8、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故选A。【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文章以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为前提”错误。“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是结论,不是前提,逻辑倒置。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
9、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逐渐过渡到尊重文艺自身审美规律的诗”错误。文章结尾虽然强调了“诗”的重要性,但纵观全文,重“教”重“诗”、以“教”为本才是文章论述的中心。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
10、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材料二:2005年,当时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突遇问题。原子钟就如同一块“手表”,为卫星导航用户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服务。高精度的时间基准技术直接决定着系统导航定位的精度,对整个工程的重要性如同人的心脏。当时还想引进,但人家就不给你。因为这是个高精度的东西,他们要对我们进行技术控制。没有原子钟,这个系统基本上就是空中楼阁。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大家有了一个共识,核心
11、关键技术必须要自己突破,不能受制于人。当时北斗人有一句话,“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弹,我们北斗人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原子钟”。他们成立了三支队伍同时开展研发,并在基础理论、材料、工程等领域同步推进。就这样,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科研团队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屏障。不仅如此,现在用在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已提升到每300万年才会出现1秒误差的精度,完全满足了我国的定位精度要求和卫星的使用寿命。(摘编自“央视网”)材料三: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四次发射。两颗卫星均属于中
12、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根据计划,今年年底前将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从这次发射开始,北斗卫星组网发射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期。(摘编自“新华网”)材料四:据俄罗斯劳动报网站8月26日报道,中国已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展开激烈竞争。今年北斗系统将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两年之后,北斗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报道认为,中国对太空领先地位的积极争夺令美国等太空强国感到不安。尽管中国每年对太空项目的60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400亿美元相差甚远,但中国发射的
13、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此外,中国还打算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报道称,在与美国竞争的同时,北京努力发展与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两国正在进行有关建立联合轨道空间站的谈判。俄罗斯也希望与中国共同研制超重型火箭。(摘编自“参考消息网”)4. 下列对材料一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由写意的司南、太极阴阳鱼、北斗星等要素组成,充满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B. 北斗星自古是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两者的结合彰显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C. 该标识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为人们提供定位、导航
14、服务,同时还蕴含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D. 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彰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的宗旨,也寓意着它是由多个国家共同研制和开发的成果。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子钟”影响着系统导航定位的精度,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曾出现问题,后经科技人员的集体努力,这个最大技术屏障被攻克。B. 2018年7月29日,我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此后进入北斗卫星组网发射高密度期。C. 我国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两年之后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D
15、. 俄罗斯网站称,尽管中国对全球导航系统的投入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并表示俄罗斯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6. 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中,央视网、新华网、参考消息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D 5. D 6. “央视网”侧重介绍我国科技人员凭借自力更生的信念攻克“原子钟”难关,突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性;“新华网”侧重介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和计划,突出其发展迅速,“参考消息网”侧重介绍俄罗斯网站对中国太空领域发展的评价,突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影响力。【解析】4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概念的内涵。答题前,先通读全文
16、,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抓住文中与所要理解的概念相关的内容理解。最后将选项内容与文中相对应的内容进行比较。D项,“寓意着它是由多个国家共同研制和开发的成果”理解有误。从“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字”并不能推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多个国家共同研制和开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研发的成果。故选D。【5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
17、,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中国对全球导航系统的投入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分析错误,材料四中说的是“中国每年对太空项目的60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400亿美元相差甚远”。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分析后三则材料中,央视网、新华网、参考消息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材料二中,第一节讲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突遇问题,第二节讲当时想引进外国技术,第三节讲外国对中国进行了技术封锁,这
18、坚定了中国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心,第四节讲中国成立科研团队,终于攻克难关,解决了技术难题。因此可概括“央视网”侧重介绍我国科技人员凭借自力更生的信念攻克“原子钟”难关,突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性。材料三中,第一节中讲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第二节对这两颗北斗导航卫星进行介绍。前两节讲发展现状,第三节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规划。可总结出“新华网”侧重介绍我国的进展和计划,突出其发展迅速。材料四是从俄罗斯劳动报的角度报道,第一节强调激烈竞争下,我国北斗系统将先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然后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第二节讲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令美国有压力,中国打算实现载人
19、登月。第三节讲中国努力发展与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合作。可以概括为“参考消息网”侧重介绍俄罗斯网站对中国太空领域发展的评价,突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影响力。【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
20、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
21、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
22、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飄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
23、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
24、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 (节选自虚土)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
25、人联想到“虚空”“ 虛幻”等词语。B. 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C. 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D. 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8. 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9. 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答案】7. D 8. 俗从众心理。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这
26、是一种惯性,体现了村民从俗从众的心理。狭隘自私心理。冯三大名冯德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心理。封闭的心理。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计较着村里的财富被别人得去,从没有想过走出去创造财富或者把村外的财富引进来。冷漠的心理。冯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会彼此呼唤,互相擦亮,是一种冷漠的心理。 9. 淡化情节。小说只有冯七大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链。虚化人物。小说主要人物是冯三,但缺少个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冯得
27、财外,与村中其他人并没有大不同。营造意境。摆脱对人物生活现实的叙写,着力于对风土习俗的描绘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抒情性味浓。小说语言叙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写和作家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错误。原文说“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是说没有几个人会被别人叫他们大名,并非“榆木”“铁叉”等
28、名字不正经。故选D。【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立足文本内容,筛选出重要信息分析概括。结合“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分析,折射村民狭隘自私心理。结合“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分析,折射俗从众心理。结合“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
29、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分析,折射出人们的封闭的心理。结合“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等分析,折射出人们冷漠的心理。【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及鉴赏作品语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探究本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赏析语言特色可
30、分三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达。“散文化小说”主要指抒情小说变古典小说重叙事的传统而以抒情为主导。这类小说以广义的散文体式和非韵体语言抒情,在抒情的主导下兼及叙事写人,表现出一种情感丰富,韵味浓郁,形式自由,灵活多变的新风格。结合“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等分析,淡化情节。结合“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夜
31、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等分析,虚化人物。结合“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等分析,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语言的抒情味更浓。【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
32、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
33、逃难,未是择君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兴人欧阳颜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颜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 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就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
34、中诏用引。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两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多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35、一项是A.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B.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C.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D.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可以用名,表示谦虚;称人可以用字,表示尊敬。B. 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
36、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C. 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崩殂”即为此意。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 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这不是选择君主的时机,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B. 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C. 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
37、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D. 萧引不附权贵,受到连坐。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对萧引不满,萧引因为他人牵连被免职。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 (2)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答案】10. D 11. D 12. D 13. (1)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2) 萧引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解析】【10题详解
3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观”的宾语为“马靖”,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悟”的领悟的意思,宾语为“旨意”,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句意: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
39、弟去都城做人质。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错误。“师”,指军事规模、建制单位,分为三类师。在中国古代,师曾是商、周军队的建制单位。单用并不能指代国都。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
40、是分析观点。D项,“受到连坐”“于是他们对萧引不满,萧引因为他人牵连被免职”与原文不符,原文“坐免官”意思是“被判罪免官”。故选D。【13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正”,使动,使正;“以”,介词,用;“君子正身以明道”,君子正身以(之)明道(省略句);“直”,使动,使正直;“亦乎”,有呢;“忧惧”,忧虑畏惧。(2) “造请”,登门晋见;“迁用”,提拔任用;“为所”,表被动,被;“用事者”,执政的人,当权的人;
41、“裁”,裁制,此处意译为阻碍。【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萧引字叔休。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度。天性聪慧敏达,
42、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侯景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萧引说:“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于是和弟弟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当时始兴人欧阳颜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欧阳颜后来调任广州刺史,病死,欧阳颜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此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对岑之敬等说:“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
43、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箭等事。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且军队精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
44、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因为有病辞去官职。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萧引说:“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您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萧引说:“我立身处世,自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吴璡竟然写匿名信,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
45、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二句描写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的情景,从正面描写出路上雾气浓重,持续时间长。B. 三四句写出暖冬之景。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C. 本
46、诗既借景抒情,又运用典故,兼有直抒胸臆, 寄托了深沉的情感。D. 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诗人笔下景色多彩纷呈,总体上描绘的是清幽的哀景。15. 请分析最后四句中诗人表达出的情感。【答案】14. C 15. 孔父伤时,王粲弃国,我这一生飘泊不定,不禁慨叹不已。作者借此表达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解析】【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
47、,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从正面描写”错误。“溪行衣自湿”从侧面写,“亭午气始散”从正面来写,应该是正面与侧面结合。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错误。野凫少见行人,人离去才忽自觉,沉默刹那,四散而去。D项,“总体上描绘的是清幽的哀景”错误,壮丽的山川,辉煌的落日,以壮景衬哀情,寂寞滋漫内心。故选C。【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
48、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抓住诗句内容,结合注释分析,突然就想到了孔子,想到了“吾道穷矣”的一声浩叹,忧时伤生之意顿生。突然就想到了王粲,想到了“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的哀伤无奈。然后就想到了“我”这一生苦于飘泊,转徙江湖,不禁发出一声叹息!已进老境的杜甫久病于飘泊,心中的悲苦一如江水漫漶。可是,无限江山,孤身一人,这种悲苦又能向谁倾倒呢?所以唯有一声长叹而已!最后连用两典,把个人不幸与家国情怀连在了一起,逼出一声长叹。【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
49、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6.(1)蜀道难中,诗仙先以大胆的夸张描绘蜀道山势的高峻“_ ,_。”然后描写水流湍急: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韩愈在师说中,批判一些人因小失大,“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句子是“_ ,_”。(3)登高中,杜甫用“_ ,_”两句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长江秋日图。【答案】
50、(1). 连峰去天不盈尺 (2). 枯松倒挂倚绝壁 (3). 小学而大遗 (4). 吾未见其明也 (5). 无边落木萧萧下 (6). 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盈”“倚”“遗”“萧”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暑期档的电影市场冰火两重天,丑哪吒爆红,俏鹿晗凉凉。上海堡垒的失利,不过是重蹈空天
51、猎的覆辙。这其实反映了近几年的影视趋势。综观国内影视创作,质量日渐提高,数量也居高不下,可谓 。但难免出现一些不好的作品。最典型的就是抗日神剧类。毫不避讳地说,抗日神剧折射出的就是创作者的“三观”不正,导致其艺术水准的不达标。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令文艺工作者被损坏了基本操守。影视作品特别是军事、科幻类题材创作只有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方面实现彻底的突破,方可赢取可观的成绩。(),它的压力就在于如何处理场面、镜头情节、立意和人物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带给观众理性价值判断,提升审美愉悦。影视创作理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 ,理应给观众提供正向引导和现实教育
52、。因此,做好必修课,练好基本功,多出有实力、见功底的作品,方是正道。一方面,创作者需要自我修炼,作品也需要反复打磨;另一方面,出版发行部门需要强化审鉴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把好出入口关。在各种类型风云际会、各种作品 的创作活跃期,做好审美甄别和良莠区分,去芜存精,正向引导,这应是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光怪陆离相得益彰熙熙攘攘当务之急B. 恒河沙数相得益彰纷至沓来首当其冲C. 光怪陆离相辅相成熙熙攘攘首当其冲D. 恒河沙数相辅相成纷至沓来当务之急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虽然,创作一部好的军事、科幻题材作品是需要压力的B.
53、 当然,创作部好的军事、科幻题材作品是有压力的C. 当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科幻题材作品所必需的D. 虽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科幻题材作品所必需的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但令文艺工作者被破坏了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B. 不但损坏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C. 不但令文艺工作者失却了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D. 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失却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答案】17. D 18. B 19. C【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54、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恒河沙数: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芜。结合“质量日渐提高,数量也居高不下”分析,此处和数量有关,选用“恒河沙数”。相得益彰:相互配合,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根据语境“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是讲这几个方面相互辅助、促进,应用“相辅相成”。
55、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和“各种作品”搭配,选用“纷至沓来”。当务之急:当前事务中最为紧要的事。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根据语境“做好审美甄别和良莠区分,去芜存精,正向引导”分析,这是最紧要的事情,应用“当务之急”。故选D。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空缺句与后文不能构成转折关系,据此排
56、除A项、D项;空缺部分后的句子是“它的压力”,因此前文的陈述对象“它”不是“压力”,而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排除C项。故选B。【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删除“被”;B项,搭配不当,“操守”与“损坏”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失却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在前,“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在后。故选C。【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57、: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香港近期暴力行为不断升级,激进暴力分子不断蓄意制造暴
58、力事件,令所有关爱香港的人痛心不已。任何文明和法治社会都不会容忍暴力横行。我们看到,整个事件蔓延过程中,作为_,香港警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针对香港社会的和平游行集会,特区警方一直依法批准并提供必要的协助。然而,_,每每突破法治底线,使用有毒有害液体、粉末袭击警察,甚至咬断警察手指,其行径之残忍令人发指。香港警队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令人敬佩。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香港的繁荣稳定,_,更事关国家的主权、安全,事关“一国两制”的前途命运。中央政府坚定地支持香港警方、有关部门和司法机构依法惩治暴力违法行为,追究暴力犯罪者的刑事责任。【答案】 (1). (1)社会秩序的守护者 (2). (2)激进暴力分子
59、以和平游行作掩护 (3). (3)不但事关700多万香港市民的福祉【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第一处,结合“香港警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特区警方”“香港警队”等分析可知,主要讲警察的职责,可以填入“社会秩序的守护者”。第二处,结合“针对香港社会的和平游行集会”“每每突破法治底线,使用有毒
60、有害液体、粉末袭击警察,甚至咬断警察手指,其行径之残忍令人发指”分析,主要讲激进暴力分子以和平游行作掩护。第三处,结合“更事关国家的主权、安全,事关一国两制的前途命运”分析,需要用关联词“不但更”,可以填入不但事关香港人的幸福等。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消息成为这几天中国文博界热议的话题。我国以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都属于中国历史“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500年来有文字记载时期的考古发现,而良渚遗址距今约5
61、000年,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中国考古学者用一系列发现,让商史成为信史,连同对夏以前的许多新发现,这些成果已足以让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研究走得更远。【答案】示例:(1)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该遗址是约5000年前中国“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3)这些遗址的发现推动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研究。【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
62、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本题重在分清句间关系,本语段共有四句话,前两句的主要意思是“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三句的中心意思是“良渚遗址是距今约5000年的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第四句话强调“考古成果推动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研究”。按照题干要求压缩即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英国某家报
63、纸曾给读者出了个讨论题: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最简短的是作家切斯特顿平静地回答亲爱的先生们,在我。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世界的美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美,对于这个字,你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她时时刻刻都在你的身边,装饰你的生活,点缀你的生命。美,对于这个字,你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她时时刻刻都在你的身边,装饰你的生活,点缀你的生命。对于这个字,谁又能说得清呢?恐怕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解释吧!每种生命对于美的诠释都有所不同,因而也演绎着不同的关于美的故事。花开的刹那是美,天空的流云是美,林里的
64、啼啭是美,绚烂的春光是美。成功时的欢笑是喜悦之美,秋天的落叶是苍凉之美,草上的水晶球是奉献之美,人间的感情是最纯洁的美。我们每天都置身于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感受春暖花开,感受阳光普照,美在我们的身体里滋长着,已在不知不觉中扎下了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可能是有时只是未曾发现罢了。读过巴黎圣母院,才真正明白美与丑的区别,才知道有一种美是再英俊漂亮的外表都无法替代的,那种美就在我们的心里。每个人都向往美,向往美好,这是人类的本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上天赋予我们一副身躯,我们便无法改变了,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努力造就人格的美,让它的光芒遮盖住外表,让你的美更加与众不同。这世界上有无数种美,惟有
65、一种是不可能的,那就是完美。这世上不会存在完美,如果有,那么它就是一种悲哀,哪个人的一生没有遗憾残缺,如果没有,那便是不完整的。我们要学会的就是接纳与包容那份缺憾美,那份最为悲壮,也最为让我们清醒的美。你如果爱玫瑰的浪漫艳丽,就必须学会包容它那扎手的利刺;如果你喜欢坐在海滩上看浪,就必须忍受那份孤独的清冷。一个人只能欣赏完美的人,是看不到声边的美的。草地上数星星的情节是美,童年的发音盒是美,追逐阳光春风的日子是美,我们生命中的一次次艰辛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美丽是短暂的,惟有机缘才能让我们捕捉到永恒的瞬间,如宇宙间轻轻滑过的流星,如雨后的彩虹;美丽又是平凡的,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美的涟漪.
66、美,会升华你的灵魂。朋友,用心去留意身边的美吧,用美丽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它们变得无处不美.美如此短暂,但我们把它封存在心里,它便永恒了。【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这个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面对这个讨论题,作家切斯特顿的回答是“在我”,这一回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据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 主动承担责任。一般人在出了问题之后往往会推卸责任,总想着怎么去逃避,怎样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淡化自己的错误。作家切斯特顿为我们做了好样子,他主动地将问题的责任揽了过去,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令人钦佩。只有敢于喊出“在我”,这样才会“成我”。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优
67、秀品质。所以,我们可以写“担当责任”、“不找借口”、“遇事莫怨天尤人”等话题。2. 贵在自省。有深刻的“自省”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如今的一些人遇到挫折、失败时,毫不犹豫地将责任推在别人身上,常常是“成功属于自己,失败属于别人”。所以,培养自省力尤显必要。可写“静坐常思己过”、“自省力”、“多省吾身”等话题。3. 个人对社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是个体,千千万万个“我”构成了世界的整体。只要我们尽力做最好的自己,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有所改变。可写“个人与集体”、“做好自己,成就社会”、“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等话题。【素材链接】1这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在我!社会是由个体所组成,
68、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步和繁荣。然而,在如今物质发达的社会,人们的精神家园却变得荒芜贫瘠,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被曝光在公众面前,让人们变得忧心忡忡。复旦投毒案令人震惊,老人碰瓷的行为屡见报端,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女童竟然会肆意殴打幼童,并将其从25层楼的窗户扔了出去。人之初,性本善,似乎已无法被这些骇人听闻的新闻证明。这个社会的天空似乎也有了一层雾霾,紧紧罩在头顶,久久无法消散。当今时代,许多人奉行着“金钱至上”的做事原则,所追求的只有利益两字。对待上级,常常是一张伪善的笑脸;面向下属,往往是麻木冷淡的做作。君不见,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大灭绝这些字眼频繁地被提起;贪污腐败
69、、豆腐渣工程也时有发生。人与人之间变得缺乏信任,人与自然之间当然也就无法用“和谐”来描绘。2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在我!因为,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因为,作为个体的我们,需要清醒、理智地对待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回应道德人性的呼唤。某相声演员若能反省自己的过分言行,为自己的不当“打油诗”向某广播电视台以及去世的台长和家人真诚道歉,或许这样的改变就能让自己走得坦荡,走得潇洒,也会让社会走向美好的未来。3这个世界怎样,在我!正如维克多?弗兰克所说“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让我们为了这个世界,担负起这份责任,用我们每个人微小的努力去推动大的世界。【结构】文章紧扣材料中作家切
70、斯特顿的回答来立意,无论是拟题,还是开篇,抑或是行文中,都能紧扣题意。可从世界的问题出在哪里和如何才能解决世界问题这两个角度逐层深入地展开说理,不蔓不枝,条理清晰,中间可用集体冷漠、道德滑坡、生物灭绝、复旦投毒案、老人碰瓷、殴打幼童、贪污腐败、豆腐渣工程等素材论述。【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
71、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