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220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4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种群与群落(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精品题库试题 生物1.(2014江苏,5,2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1.C 1.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种群,灰喜鹊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壁虎活动能力强,所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有变化,但一般变化不明显,C错误;由于地形的变化,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2

2、.(2014大纲全国,4,6分)某同学在、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总糖量相等,则、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 2.C 2.在营养物质丰富、无代谢产物积累的条件下(条件),菌体数量会不断增加(如丙所示);在营养物质一定、不能及时去除代谢产物的条件下(条件、),大肠杆菌的数量会先

3、增加,随着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其菌体数量达到最大值后将会减少(如甲、乙所示);条件与的区别是前者的碳源为葡萄糖、后者的碳源为葡萄糖和乳糖,当两种糖类共同存在时,大肠杆菌会先利用葡萄糖,当葡萄糖供应不足时,大肠杆菌体内才产生分解乳糖的酶,所以条件菌体数量增长中期会出现增长减缓然后继续快速增长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所以、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丙、甲、乙,C项正确。3.(2014四川,4,6分)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

4、胡萝卜素提取粗品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3.A 3.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可用于染色体着色,A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到的试剂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B错误;纸层析法是分离光合色素的方法,提取光合色素需要用有机溶剂,C错误;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4.(2014广东,6,4分)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图3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

5、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4.B 4.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幼虫的密度呈周期性波动,A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多少,而图中落叶松是一个物种,故B错误;幼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由图可知幼虫的数量变化并不会立即影响松树的松针长度,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D正确。5.(2014广东,2,4分)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B.C.D. 5.D 5.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

6、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的调节方式。血糖浓度的变化会作为信息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汗腺分泌的变化不能作为信息调节运动强度;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变化不能作为信息调节降雨量;害虫增多,其天敌鸟类数量增多,而鸟类的增多又可使害虫减少,即天敌鸟类数量的变化能作为信息调节害虫的数量。故存在反馈调节,D正确,A、B、C错误。6.(2014福建,3,6分)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

7、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6.B 6.由图可知,1972年每样方中淘汰的个体数多于1975年的,所以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的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高,A错误;5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种群数量不呈“S”型增长,D错误;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应取全部数据的平均值,C错误;分析图可知,每年的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死亡率,B正确。7.(2014浙江,4,6分)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

8、,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7.B 7.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实际上,这个最大数量是在一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这个平均值才是环境容纳量,A错误;环境容纳量不受种群内源性调节因素的影响,B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无K值,C错误;由于食物的影响,植食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冬季最小,D错误。8.(2014课标全国卷,6,6分)某种植物病毒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

9、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是互利共生关系 8.A 8.A 分析题意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二者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水稻和青蛙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植物病毒V与水稻是寄生关系,C、D错误。9.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右图是某实验小组测得一定体积培养液中小球藻种群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在0T0时间段内,小球藻种群密度的变化为()A. 减小B. 增大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 9.B 9.由图可知,小球藻种群增长率在0-T0逐渐减少,但是增长率大于0,即小球藻的种群数量在增加,只是增加速度逐渐变慢,所以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在增大

10、。10. (湖北武汉2014届高三4月调研)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B. 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C.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D. 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 10.D 10.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不需要另设对照实验,因为实验前后自身形成对照;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标明细胞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

11、水乙醇中;分离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从而扩散速度不同;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为叶绿体。11.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广东地区后因过度繁殖被释放到野外,破坏了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我国列为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调查福寿螺种群数量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B. 福寿螺引入初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呈“J” 型曲线C. 福寿螺种群增长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导致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D. 人们可通过引入福寿螺天敌的方式进行生物防治 11.A 11.福寿螺活

12、动范围小,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用样方法;福寿螺引入初期,空间、食物充足,没有天敌等,其种群数量增长呈“J” 型曲线;1981年引入广东地区后因过度繁殖被释放到野外,破坏了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防治对环境无污染,引入福寿螺的天敌,可以使福寿螺数量出现下降。12.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图1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

13、时间范围内的曲线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 12.C 12.1和2可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若X表示年龄,Y表示数量,则2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2可表示S型增长曲线的一部分;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降低。13.(广州2014届高三下学期调研)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改变其速度B选用蒿类植物主要依据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D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13.B 13.治理

14、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协调与平衡是关于种植的植物是否合适该地区生长,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水分;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有竞争关系、共存关系或寄生关系。14. (北京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群落是( ) A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丙D群落丁 14.D 14.群落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受到虫害袭击时,受到的影响越小,分析图中四个生物群落,群落甲和乙中生物种类

15、较少,而群落丙中只有一种生物种群密度大,其余的种群密度太少,说明营养结构简单,容易受到影响;群落丁中生物种类多,每种种群的数量都比较多,故最稳定。15. (山西四校2014级高三第三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中,若未经搅拌就进行离心,则上清液放射性低B.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的实验中,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C. 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D. 对酵母菌计数时,应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然后再盖上盖玻片并镜检 15.A 15.35S标记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

16、菌,吸附在细菌表面,如果没有搅拌就进行离心,与细菌一同在下层,则沉淀物放射性较高;NaOH扩散/整个琼脂块体积比值为因变量;以实物或者图画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特征,为物理模型,拍摄照片不属于模型;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16.(天津市和平区2014年高三一模)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

17、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B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C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D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不符合Nt=N0t 16.C 16.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大小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由图可以看出:b点以后株冠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所以数量上升;图中纵坐标的含义是田鼠种群密度,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田鼠的密度更小;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天敌和食物等因素制约,最终增长曲线呈S型。17.(河北蓟县二中2014级高三

18、一模) 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建立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型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B用样方法研究蝗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C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低的多基因遗传病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D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17.A 17.当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时,不同体积的琼脂块代表不同大小的细胞,通过研究相同物质在琼脂快上的传输速度来反应物质在不同大小细胞对物质的传输速度关系;调查蝗虫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调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一般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小生态瓶作为一个人工模拟的生态系统,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不应

19、有任何外界的因素对瓶内的环境造成影响,所以不能定时通气,应该一直保持完全密闭,直至实验结束18.(河北蓟县二中2014级高三一模) 某山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人们滥用农药和滥捕青蛙,导致农田中的青蛙几乎消失,虫害严重,粮食减产。近年来当地村民已逐渐认识到上述做法的危害,停止使用有害农药,同时在农科所科研人员帮助下,向农田内放养一小批青蛙;几年来,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农田内青蛙数目逐渐增多。有关科研人员对放养后青蛙种群的增长率变化情况进行取样调查,获得结果如下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图中ac段内,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 B. 在图中e点是,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值,

20、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 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S” 曲线增长。D. 上述情况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18.A 18.在题图中ac段内,青蛙的增长率逐渐加快,青蛙数量逐渐增多,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在e点时,种群增长率为0,青蛙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的增长率先升后降至0,则种群数量呈“S” 型曲线增长。19.(重庆杨家坪中学2014级高三月考)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研究小组调查了

21、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B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C中营养化水体最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D用脆杆藻能控制富营养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 19.D 19.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样方法);从图示曲线变化可知,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种群数量降为0,所以鱼鳞藻适应性最弱;在中营养化水体中,脆杆藻数量最多,脆杆藻、鱼鳞藻与脆杆藻竞争,限制了脆杆藻数量的增加,水体有毒物质减少,同时它们可做鱼的饵料,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流动;水体过度富营养化,脆杆藻和鱼鳞

22、藻全部死亡,不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20.(广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改变其速度 B选用蒿类植物主要依据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D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20.B 20.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蒿类植物具有抗旱能力,能改善沙化环境,所以依据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水分;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

23、植食性动物之间有:种间竞争关系,种内斗争,还有可能互利共生关系。21.(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生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21.D 21.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叫演替;原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未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原生演替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故演替速度非常缓慢;演替过程的不同阶段,对光照竞争占优势的植被就会

24、替代原来占优势的植被,故光照条件与群落演替密切相关。22.(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B 22.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

25、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23.(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共生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23.A 23.从图示可知,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培养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曲线;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

26、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故大草履虫应分布在培养液上部,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随机分布;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没有互利关系,不属于共生;标志重捕法适合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用血球技术板进行估算。24.(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恢复过程中

27、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更复杂 D.草本植物种类始终最多说明群落类型没有改变 24.D 24.该常绿阔叶林是因曾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后逐步得以恢复的,群落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最多,自我调节能力最强;针叶林中的植物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垂直结构较草丛复杂,动物分层也较草丛复杂;群落类型是指在群落中种群的水平和垂直分布,与生物种类没有关系,生物种类多只能说明物种丰富度比较大。25.(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科学家发现某些蚜虫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其体内的类胡萝卜素不仅能吸收光能,把它传送给负

28、责能量生产的组织细胞, 而且还决定蚜虫体色的色素沉着。阳光下蚜虫的ATP生成将会增加,黑暗时蚜虫的ATP含量便会下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蚜虫合成ATP时需要的能量不仅来自光能 B.黑暗中蚜虫合成ATP时不伴随着O2的消耗C.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影响蚜虫个体生存机会 D.可用样方法调查一定区域中蚜虫的种群密度 25.B 25.蚜虫体内可以合成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光能,同时蚜虫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此时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对体内有机物的分解;黑暗中蚜虫不在吸收光能,进行呼吸作用合成ATP,蚜虫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属于有氧呼吸;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光能,

29、提高蚜虫体内ATP含量,供给生命活动的利用,所以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影响蚜虫个体生存机会;蚜虫个体较小,逐个调查种群密度难度较大,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26.(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图6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26.D 26.由图可以看出,在温度不同的条件下,该藻类的个体数最大值不同,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在

30、三条曲线中,19.8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最小的,所以在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24.8条件下第五天时的曲线斜率是最大的,也就是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是最大的;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27.(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B.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7.C 27.种群密度:每一种群单位空间

31、的个体数(或作为其指标的生物量);物种丰富度:指某群落中物种的数量;调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是群落中的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是种群中的个体。28.(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生物学实验及操作,不合理的是 ( )选项实 验实验操作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加入二氧化硅,防止研磨时色素受破坏B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撕取紫色洋葱的外表皮作为观察材料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摇匀酵母菌培养液后取样并显微镜计数D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各实验

32、组保持除果胶酶量以外的变量相同 28.A 2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充分;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的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观察,选择撕取紫色洋葱的外表作为观察材料,因为外表皮呈现紫色,不用染色即可清楚观察实验现象;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庞大,取样调查要做到随机性,将酵母菌培养液摇匀(搅匀)后随机取样进行计数,并依次推断出单位体积或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此探究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果胶酶的用量,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原则,各实验组应该保持除果胶酶量以外的变量相同。29.(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数字1到8的八个物种,每个

33、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 。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10103200A. 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和竞争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9.C 29.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生物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34、分析群落丙的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型,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30.(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不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 ( )A考察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群B某海洋水下多少米没有生物种群分布C某树林中林冠生活着鹰,中层生活着山雀,下层生活着画眉D将驼鹿引进某孤岛多年跟踪发现其数量呈S型增长 30.D 30.考察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群,属于群落的演替;某海洋水下多少米没有生物种群分布,群落的垂直结构;某树林中林冠生活着鹰,中层生活着山雀,下层生活着画眉,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将驼鹿引进某孤岛多年跟踪发现其数量呈S型增长,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31.(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

35、期期末)下表中能表示增长型种群的曲线(横坐标为年龄, 纵坐标为个体数) 是 ( ) 31.A 31.增长型种群的特点是: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32.(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标志重捕法叙述错误的是 ( )A. 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要相等B. 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C. 适用于体型较大,活动范围广,运动能力弱的生物D. 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 32.C 32.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选择的区域必须随机,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选择;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对其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行为产生任何干扰;标记不会在短时间内损坏,也不会对此生物再次被捕捉产生任何影响;重捕的空间

36、与方法必须同上次一样;标记个体与自然个体的混合所需时间需要正确估计;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对它的捕食者有吸引性;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要相等。33.(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下图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因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能呈“J” 型增长B. 曲线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C. 形成曲线后,若建立保护区可以提高该种群数量D. 形成曲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 33.D 33.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会呈“J” 型增长;由曲线可知,其环境容纳量比

37、原来略有减少,这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形成曲线后,该种群数量减少,如果建立保护区,可以增加该种群的数量;形成曲线不可能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天敌多不会导致一种群完全消失。34. (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 )A. 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 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C. 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D. 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 34.B 34.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不存在任何生物生长的演替才是初生演替;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

38、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到通常不会消失。35. (赣州市2014届四所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水解冲洗染色制片观察B. 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将提取出的色素滤液迅速连续画在已制备好的滤纸条上,放入层析液中,达到分离出四种色素的目的C.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培养期内定时取样,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计算出平均密度,即可绘制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D. 探究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用高浓度组的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 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35.C 35.观察DN

39、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将提取出的色素滤液画在已制备好的滤纸条上,待其干燥后再画,重复2-3次;先设置合理梯度的浓度,进行预实验,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验确定萘乙酸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36. (山东德州2013届高三校际联考)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重建的关键是: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恢复能力,辅以人工的物质与能量投入,使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恢复。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B. 恢复较快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C. 能量投入需要符合能量流动特点D. 物质循环时间长的生态系统恢复慢 36.B 36.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

40、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恢复较快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较强,抵抗力较差,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所以人工投入能量时应随营养级的增高而加大;物质循环时间长,说明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强,所以恢复慢。37. (山东德州2014届高三校际联考)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 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C. 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D. 生物多

41、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 37.C 37.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人工林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 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食物网复杂程度低,生态系统的稳态不容易维持;人工林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38. (山东德州2014届高三校际联考)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6到12月份该种群数量呈“

42、J” 型增长B.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C.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 由8月份年龄结构显示,此时种群为增长型 38.A 38.6到12月份该种群数量没有增多,在成熟个体增多的同时,未成熟个体在减少,所以不呈“J” 型增长;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将导致雌性个体不能得到正常交尾,繁殖后代,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密度;图示各个月份中,动物的年龄结构都不相同,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由8月份年龄结构显示,未成熟个体、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三者比例相当,所以此时种群为稳定型。39. (山东德州2014届高三校际联考)自然状态下,某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了桦

43、树,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这种现象属于 ( )A. 初生演替 B. 生物入侵 C. 生物进化 D. 种间竞争 39.D 39.题干中所述云杉和桦树都属于乔木,从演替角度看,并没有发生群落的替代;生态入侵,是指外源生物侵入某地,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而实例中未涉及外源生物入侵;进化是指某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从题干看,两种生物只是整体数量的增减,未涉显隐性基因频率变化等内容;从结果上看,是由于桦树不如云杉耐荫,导致云杉遮盖桦树,属于二者竞争阳光等环境条件的结果。40.(济宁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韵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

44、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B. 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 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D. 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 40.C 40.调查大山雀种群数量方法为标记重捕法;02年内种群增长率大于1,则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第4年后开始群增长率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第4年和第8年种群增长率相等,且第4年种群数量多于第8年。41.(济宁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个

45、种群 B. 弃耕的农田演替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C. 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 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1.A 41.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有多种植物,为多个种群;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定期投放铒料可以增大生态系统的能量投入,提高产出;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2.(2014江苏,26,7分)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如

46、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_营养级。(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_反射。(3)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_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4)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_演替。(5)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填序号)。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下,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计为_个。 42

47、. (7分)(1)第三、第四、第五(2)条件(3)行为(4)次生(5)6或7 42.(1)以草为起点,小型猛禽为终点的食物链共有10条,小型猛禽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2)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是对具体刺激所发生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3)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是通过向小鸟传递的行为信息来驱赶小鸟的。(4)机场草地存在土壤条件和杂草种子,其演替属于次生演替。(5)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本题中水泥小路两侧可能密度相差很大,为了更准确,应在小路两侧都有样方;计数的方法是样方内加相邻两边及其顶点的个体数。43.(2014大纲全国,33,10分)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

48、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种群密度_,原因是_;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原因是_。(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 43.(10分)(1)生物群落(1分)竞争(1分)(2)降低(1分)没有光照,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降低(1分)氧气与食物不足(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

49、最终分解成无机物(2分) 43.(1)生态瓶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浮游藻类和水草均为生产者,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竞争。(2)因B瓶无光照,故藻类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同时浮游动物也因氧气和食物不足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和动物排泄物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44.(2014四川,9,11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

50、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将降低。 44.(11分)(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消费者捕食(3)大于S(4)次生狐尾草(5)抵抗力 44.(1)题中是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测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所以自变量为不同密度的福寿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

51、时,取样方法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属于初级消费者,它与鸭舌草之间构成捕食关系。(3)从图中看出,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处于正增长,说明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环境阻力的存在,水花生呈S型增长。(4)低密度处理小区本身存在生物,故演替为次生演替;分析题图,可以看出狐尾草在各小区中的日均密度增长率都是最大且相同,由此可推测自然状态下可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群落。(5)除去福寿螺和杂草,生态系统成分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45.(2014福建,27,12分)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 h后检测Na

52、+-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组别颗粒物浓度/gmL-1Na+-K+-ATP酶活性/Umg pro-1细胞活力(相对值)A035.81B5030.60.98C10020.50.87D20012.40.48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下面柱状图补充完整。(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

53、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_(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_。(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_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_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45.(12分)(1)(2)(3)有氧呼吸增大(4)抑癌细胞 45.(1)略。(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采用类似“五点取样法”的方法取5个中方格进行计数。(3)根据题意细胞活力是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而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由表格知有颗粒物时细胞活力下降,即SDH酶活性降低,所以颗粒物的毒性表

54、现为抑制了细胞的有氧呼吸;随颗粒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下降,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增大。(4)致癌因子会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异常,使细胞癌变,T淋巴细胞执行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46.(2014安徽,29,24分).(10分)某课题小组研究红光与蓝光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1)与15 d幼苗相比,30 d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_。与对照组相比,_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2)叶肉细胞间隙CO2至少需要跨_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到达CO2固定的部位。(3)

55、某同学测定30 d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获得红光处理组的3个重复实验数据分别为2.1 mgg-1、3.9 mgg-1和4.1 mgg-1。为提高该组数据的可信度,合理的处理方法是。.(14分)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_,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_。(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_的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_。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

56、性信息素维持_。(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_。(4)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用_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_。 46.(10分)(1)高蓝蓝光促进了气孔开放,CO2供应充分,暗反应加快(2)3(3)随机取样进行重复测定.(14分)(1)遗传(基因)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2)样方法竞争生殖隔离(3)玉米馒头(4)刚果红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46.(1)从第1幅图看出30 d幼苗在同种光照下,CO2吸收量较多;从第2幅图看出蓝光条件下幼苗气孔导度

57、大,CO2进入较多,从第3幅图看出蓝光条件下胞间CO2浓度低,故蓝光条件下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2)CO2固定的部位在叶绿体基质,叶肉细胞间隙CO2到达该部位至少需经过一层细胞膜、两层叶绿体膜,而每层生物膜都由一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3)由于测得数据差距太大,需随机取样进行重复测定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1)种植不同品种的玉米,增加了遗传多样性;玉米与大豆间作,因为大豆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能固氮,可提高土壤肥力。(2)玉米螟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采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甜菜夜蛾幼虫和玉米螟幼虫都取食玉米,故它们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进行各自的种群繁衍,

58、维持生殖隔离。(3)玉米粉经发酵过程消耗了有机物,而煮玉米粥时,破坏了酶的分子结构,呼吸作用不能进行,有机物几乎没有被消耗。(4)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透明圈大小能反映细菌的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47.(2014山东,27,12分)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填“偏高”“偏低”或“不

59、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47.(1)b偏高(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3)AB(注两空可颠倒)20%(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47.(1)从图中可看出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60、,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重捕率降低,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从最初没有生物到被多种生物附着,这个过程为群落演替。(3)分析图乙可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100%=20%。(4)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很难恢复。48.(2014课标全国卷,30,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

61、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48.(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

62、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未发生改变 48.(1)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所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故在光裸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次生演替中,虽然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次生演替的速度快,经历的时间短。(3)该地区气候越来越干燥,自然演替的最终方向是荒漠,由于人类的开垦活动,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故人类开垦活动使群落演替速度加快,但演替方向未发生

63、改变。49.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8分) 大兴安岭沿沼泽至森林方向上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 。试回答:(1) 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组成一个 。(2) 下面是落叶松沼泽中,落叶松种群碳元素的流动过程模型。 图中碳的流动形式是 和 。 落叶松的碳流出途径除图中已经表示的外,还有 。 (3) 下表是大兴安岭5种沼泽地不同层次的年有机碳储量测定结果(单位:kgm-2) 。试回答:湿地类型层次 草丛沼泽 灌丛沼泽 毛赤杨沼泽 白桦沼泽 落叶松沼泽 乔木层 O

64、 0 3.30 7.79 6.87 灌木层 O 1.27 0.11 0.08 0.24 草本层 0.33 0.14 0.05 0.03 0.03 . 凋落物层 0.15 0.18 0.34 0.43 0.35 土壤 38.28 33. O6 29.03 19.2l 23.73 与灌丛沼泽相比,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 ,这是因为 。 草丛沼泽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最低,但是土壤有机碳储量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49.(8分,每空1分)(1)水平 种群(2)CO2 有机物 流向分解者(或燃烧)(3)低 毛赤杨沼泽乔木多,灌木获得的阳光少环境条件,抑制了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49.(1)从草丛

65、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是由于地形变化的差异导致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所以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组成种群。(2)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的;碳流出途径有:呼吸作用、分解和燃烧等。(3)由图中数据可知:与灌丛沼泽相比,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低;毛赤杨沼泽乔木多,遮挡阳光,是灌木的光合作用速率低于灌丛沼泽;草丛沼泽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最低,但是土壤有机碳储量却最大,因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使的有机物得到积累。50.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8分) 酵母菌是一

66、类单细胞真菌. 右图是其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 酵母菌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能保持正常的形态,是因为它 具有 。(2) 与大肠杆菌细胞相比。其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酵母菌具 有 。(3)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填序号) ;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填序号) 。(4)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以通过 (方式) 运输到细胞外。(5) 图中含RNA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6)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在血细胞

67、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用滤纸吸去血细胞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上述操作中两步有错误,请指出: ; 。 50.(8分,每空1分)(1)细胞壁(2)核膜(或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或成形的细胞核)(3)(4)自由扩散(5)(6)第步中,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将试管震荡几次第步中,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让培养液从盖玻片边缘渗入 50.(1)由于酵母菌具有细胞壁的保护,所以将酵母菌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能保持正常的形态。(2)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或成形的细胞核

68、。(3)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所是细胞质基质,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基础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5)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另外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也会含有少量的RNA。(6)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应该震荡以后再取样,保证随机取样;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和一般装片制作不同,应该先盖盖玻片再从一侧进行滴加。51.(湖北八校2014级高三第二次联考)(8分)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

69、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草原连年遭受过度放牧,会使草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从而加速土地荒漠化,可见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进行。停止放牧后的草原能逐渐恢复生机,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3)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_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具有_功能。(4)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 取样的关键是_。调查中

70、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_。 51.(共8分, 每空1分)(1)镶嵌 间接(2)方向和速度 恢复力(3)物理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随机取样 6.25N0 51.(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即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则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由于过度放牧而破坏环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指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3)动物通过观察发现毛刺,故该信息通过物理

71、过程传播,故为物理信息,毛刺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保护了植物本身,故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4)样方法为保证结果准确,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参入主观因素;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则两年后它的数量为N0(1+150%)(1+150%)=6.25N0。52. (石家庄2014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7分)下列图例中,左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部分物质循环,右图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倍率和时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左图分析,

72、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 过程进入生物群落,图中“” 表示_;生态系统能量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右图可知,种群密度在 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 实现(写出两种措施)。当种群密度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 。 52.(每空1分,共7分)(1)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能量流动生物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或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物再利用,合理给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答全给分)(2)第40 增加食物,改善

73、环境条件、减少天敌等(任写两条) 逐渐增强 52.(1)由图1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 表示物质循环;由于生物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因此生态系统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2)由图2可知,040年间,均大于1,说明这4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第40年及之后,均等于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因此种群密度在第4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增加食

74、物实现、改善环境条件、减少天敌等措施实现;在第10-30年时期内,均大于1,种群密度不断增大,种内斗争逐渐增强。53. (福州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14分) 2006年10月2日至6日,我国黄海一海湾发生赤潮,科研人员对赤潮爆发期及前后的表层海水取样分析,结果如下表 (1) 表中细胞密度代表浮游植物的数量,它们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_成份。测量密度时,海水样本要先轻轻震荡几次,再用吸管吸取,滴加于_上,然后统计计数室中的细胞数。可用_作为溶剂提取浮游植物的叶绿体色素。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量叶绿素a含量时,科研人员用波长418nm和680nm的光激发叶绿素a发出荧光,利用的原理是叶绿素a主要

75、吸收_。(2) 与9月25日比较,10月2、3日海水pH值变化的原因是_,10-6至10日海水中溶解氧变化趋势是_。有关资料显示,9月25日前该区域海水含P无机盐的含量远高于常年平均值,结合表中数据,提出一项控制该地区赤潮发生的措施_。 53.(14分,每空2分)(1)生产者 血球计数板 丙酮/无水乙醇(答一即可) 红橙光、蓝紫光(完整才给分)(2)藻类数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海水中C02溶解度下降(答案合理即给分)下降 控制含P无机盐的排入(答案合理即给分) 53.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微小,要借助血球计数板计数;叶绿素为有机物,溶解在有机溶剂,故可以用丙酮/

76、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据表格分析,与9月25日比较,10月2、3日海水ph值上升,原因是藻类数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吸收更多海水中C02,C02溶解度下降;10-6至10日海水藻类数量下降,光合作用下降,制造的氧气量下降;在藻类密度最大时,海水的含P无机盐浓度较低,说明藻类繁殖要大量利用含P无机盐,而赤潮发生与藻类大量繁殖相关,因此控制含P无机盐的排入能够控制该地球赤潮发生。54.(安徽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联考) I(13分)已知明蟹壳色性状:灰白色、青色和花斑色是由位于核中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 控制,且它们独立遗传。控制蟹壳颜色的基因A、B、b分别控

77、制酶l、酶2、酶3的合成(其生化反应过程如图);当a基因纯合时,物质甲在体内因过多积累导致成体会有50%死亡。请据图分析回答:(1) 与合成酶有关的RNA有 种,它们共同参与的过程是 ;图中明蟹壳色性状的表现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是_ _。(2) 某基因型为AABb雌蟹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10%的基因组成是AABb,这一现象出现 (填“是” 或“不是” )基因突变造成的,判断的理由是 。(3) 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蟹交配,F1成体中青色蟹比例为_;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雌蟹与另一种青色壳雄蟹杂交,F1成体中灰白色:青色=1:6,则该雄蟹的基因型是 . (9分)研究小组对某自然保护区四

78、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展开调查研究,获得如下调查结果,请据表中信息回答:(注:凋落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内由生物组分产生并归还到林地表面,作为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借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所有有机物的总称)(1) 若要调查每块样地优势树种的种群密度,所用的方法是 ,为使调查数据尽可能真实,应做到_ _;若要调查4块样地木本植物类群的丰富度,需要调查的项目有_。(2) 每块样地的生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这是因群落中各个 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所致。四块样地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小的是_ _(填编号)。(3) 表中 数据能直接反映四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功能的强弱,凋落物归还量主要取决于群落中 作用强度。 54.(

79、22分). (13分,除标注每空2分)1 3 翻译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性状2 不是(1分) 基因突变频率很低9/14 AaBB . (9分,除标注每空1分)(1) 样方法 随机取样并统计足够样方(2分) 每块样地木本植物的种类及其数量(2分)(2)种群 丁 (3)五种元素的年归还总量 分解者的分解(或呼吸) 54.酶为蛋白质,合成相关的RNA有mRNA、tRNA、rRNA,三者都参加翻译;图中明蟹壳色性状的表现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性状。某基因型为AABb雌蟹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10%的基因组成是AABb,这一现象出现可能

80、是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形成是,不是基因突变形成的,因为基因突变频率太低,不能形成10%的基因组成是AABb的次级卵母细胞。AaBb的雌雄蟹交配,F1为9AB:3Abb:3aaB: 1aabb。aaB: HE aabb一半死亡,故AB:Abb:aaB:aabb=9: 3: 2,故AB(青色蟹)为9/14. 基因型为AaBb的雌蟹与另一种青色壳雄蟹杂交,F1成体中灰白色(aaB):青色(AB)=2: 6=1: 3,即F1成体中(1aa:3A)B,亲本一方为AaBb,故另一方为AaBB。调查植物种群密度通常用样方法;为使调查数据尽可能真实,应做到随机取样;避免主观因素,并统计足够样方,使结果接近真实

81、;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多少,故调查4块样地木本植物类群的丰富度,需要调查的项目有每块样本地木本植物的种类及其数量。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空间,导致群落形成一定空间结构;丁树种数目较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故抵抗力稳定性最小。生态系统物种循环组成生物化学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反复利用的过程,故五种元素的年归还总量数据能直接反映四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功能的强弱,凋落物主要靠分解者分解作用回归群落,故凋落物归还量主要取决于群落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度。55.(山西四校2014级高三第三次联考)(8分)滨螺是一种小的海洋动物,它们大量吸附于岩石、水草和码头桩基上,以吃海草和海藻为生。甲图表示某石

82、质海滩的一个自然水坑中,滨螺与水坑中三种海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其种群密度,线上的数字表示滨螺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把水坑中的滨螺按一定比例捉住移出水坑,研究滨螺对水坑中的所有海藻种类的影响及单位时间内滨螺的密度增长量的变化,结果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如表示一个生态系统,则缺少的成分是 。(2)调查滨螺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3)乙图中滨螺密度减少导致海藻种类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4)该水坑的滨螺的K值为 只/m2。(5)当滨螺移走100只/m2(大约重200g)后,水坑中的乙藻最多增加 g。 55.(除标明外每空2分,共8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

83、能量、分解者(1分)(2)样方法(1分) (3) 乙藻数量增多,使与其有竞争关系的某些藻类绝灭(4)200210之间 (5)1600 5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甲图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滨螺活动能力较弱,用样方法调查滨螺种群密度。滨螺主要以乙藻为食物来源,滨螺密度减少导致乙藻数量增多,使与其有竞争关系的某些藻类绝灭,故海藻种类减少。由乙图可知,滨螺的密度增长量最高在100105之间,也即K/2,故K值为200210之间。滨螺食物80%来自乙藻,按照最低能量传递效率10%,滨螺移走100只/m2(大约重200g)后,乙藻少

84、被捕食量为1020080%=1600。56.(重庆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14分)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1)如图1中,A表示_,其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 (保留一位小数) 。(2)若图2所示种群为田鼠种群,在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调查过程中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会 (偏高、偏低或不变)。(3)由于食性不同,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等生物具有分

85、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4)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演替。(5)其中一种植食性鱼类色彩绚丽,形状怪异,在观赏鱼市场非常名贵,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10分)某研究小组中进行某植物的栽培试验,图1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光合曲线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曲线;图2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24 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变化曲线。请结合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当温度达到_时,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失活。(2) 图1中,40 与60 时,CO2的吸收量均为0,二者的区别是 。(3)图2中光合速率和

86、呼吸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个,在6h时叶肉细胞产生的场所有_,在18 h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为_。 56.(14分) 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15.6% 增长型 偏高 垂直结构 次生 直接(10分) 55 前者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后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为0(植物死亡) 2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由叶绿体到线粒体 56.由图可知: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是同化量/同化量,能量传递效率=肉食动物同化量植食动物同化量,植食动物所获取的行图中可以知道为14+12=16,其中2为有机物输入,肉食动物同化的为14+20.5

87、49=2.5, 所以传递效率就是2.5/16=5/32=15.625%。图2中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方法是:总个体数=重捕个体数初次标记数/重捕标记数,所以若调查过程中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会导致重捕标记数减少,从而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的分层分布现象,动物垂直分层的原因主要是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水平结构则是指群落在同一水平面上的镶嵌分布或方块分布。群落演替的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就是从没有生命体的一片空地上植被类群的演替,

88、而次生演替是在具有一定植物体的空地上进行的植被演替,地震后,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价值。图1中实线表示测得的光合曲线,虚线表示黑暗条件下的呼吸作用;55两条曲线重合,说明光合作用停止,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失活。40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均为0,是因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为0,无有机物积累;60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均为0,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为0,因为高温引起酶的失活(植物死亡)。图2 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气体的量不再发生变化,从图

89、中可以看出,在6h和18h时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气体的量不再发生变化;6h时叶肉细胞内同时发生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的场所有3个: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18h时叶肉细胞中氧由光合作用部位叶绿体向有氧呼吸部位线粒体移动,21h光合作用完全停止。57.(重庆一中2014级高三月考)(12分)乌鱼能治疗各种痔及湿痹,利大小便。为研究污染物对乌鱼塘中生物的影响,研究小组对某池塘中生物的食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1)乌鱼与泥鳅之间存在 ,所以它们属于两个物种。(2)根据表1分析,水蚤和泥鳅的关系是 。(3)池塘中 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4)若鱼塘中泥鳅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则图

90、中cd段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接近 型,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 (会/不会)大幅超过b点。(5)该池塘被严重污染后经若干年形成了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 演替。 57.(12分)(1) 生殖隔离(2)捕食和竞争 (3)水蚤和河蚌(4)稳定型 不会 (5)次生 57.(1)乌鱼与泥鳅之间不能相互交配,所以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两个物种。(2)由表1中食物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画出食物网,根据食物网可知,水蚤和泥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通过食物网可知,池塘中水蚤和河蚌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池塘中水蚤和河蚌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获取能量的食物链缩短,减少能量损失,其种群密度

91、上升。(4)若鱼塘中泥鳅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则图中cd段时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附近,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接近稳定型;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会大幅超过b点,是因为环境资源有限。(5)该池塘被严重污染后经若干年形成了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58. (山东潍坊2014届高三3月月考)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 阔叶林群落人工过度砍伐后形成灌木群落,与原群落相比,输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灌木群落重新恢复为阔叶林群落的演替属于 ,该演替速度较快的原因是 。(2) 采用样方法调查某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的种类,可以调查群

92、落的 。(3) 草本植物群落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l200j(cm2年) ,在面积l00cm2的范围内,每年输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数值最少为 j;次级消费者增加50千克,至少需要生产者 千克。(4) 阔叶林中某些鸟类的保护色能躲避鹰的捕食,但狐狸却能通过鸟类的气味准确找出他们的位置,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58.(11分)(除注明外,毎空1分)(1)减少 此生演替 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2分)(2)随机取样 物种丰富度(2分(3)12000 1250(4)信息传递(2分) 58.(1)阔叶林群落人工过度砍伐后形成灌木群落,导致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能力减少,所以

9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该演替是发生在原有物种的基础之上,所以属于此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破坏,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选取样方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参入主观因素;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的数量, 也就是 这个区域物种的数量,所以统计各样方中物种的种类,可以调查物种丰富度。(3)草本植物群落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l200j(cm2年) ,所以在面积l00cm2的范围内,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数值为1200100=120000j,最少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120000j10%=12000j;次级消费者增加50千克,至少需要生产者

94、为5020%20%=1250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由题意可以看出:阔叶林中某些鸟类的保护色能躲避鹰的捕食,但狐狸却能通过鸟类的气味准确找出他们的位置,体现了信息传递的功能。59. (2014届青岛高三一模)(12分)下图是某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型养殖模式物质循环部分流程图,其主要特征是充分利用水域广阔的优势条件,以杂食性的河蟹养殖为产业发展重点,用蟹、虾、鱼和沉水植物等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同时引进螺蛳,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环境。据图回答:(1)流经该水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 。(2)该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也不会引

95、起浮游藻类大爆发,主要原因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3)引进的螺蛳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假设螺蛳的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甲所示,8年中种群数量多的是第 年,请在乙图中画出这几年种群数量变化曲线。(4)由于生态系统经改善后实现了 ,因此当地的经济效益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59.(12分)(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花津蟹(2)沉水植物吸收了水体中含氮、磷的无机离子(2分)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3)分解者 4(2分)曲线(右图)(2分)(说明:第4年最高,第8年比第2年稍低一些)(4)(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2分) 59.(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次级

96、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花津蟹以青虾为食物,而青虾以沉水植物为食物,所以花津蟹是次级消费者,(2)该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一般是指水中含氮、磷的无机离子的浓度增加,由于沉水植物的存在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离子,所以不会引起浮游藻类大爆发;生态系统依然处于稳定状态,所以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螺蛳以水中的有机废物为食物,所以螺蛳属于分解者;由于=当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所以当 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 1种群数量增加,第4年时种群数量最大;4-8年时, 1,所以种群数量减少。(4)“同时引进螺蛳,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环境” , 螺蛳以水中的有机废物为食物,所以

97、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提供能量利用率。60.(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土壤中小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数等可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请分析回答:(1)研究人员调查了某重金属污染地区不同地块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及各类群中的个体数,结果见表1。表1 不同地块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及各类群中的个体数(个单位体积) 各类群中土壤 的个体数小动物类群A地块距污染源0mB地块距污染源100mC地块距污染源200mD地块清洁地块弹尾目84165183189蜱螨目76156171192线虫类283742110蚯蚓类16191845膜翅目25243832蛛形目714924寡毛纲471618鞘翅目152

98、14316直翅目021518鼠妇类00326由表1可知:距重金属污染源越近 。重金属能沿 进入生物体内,并随 升高不断放大。线虫、蚯蚓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这类生物的活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 。 (2)研究人员随后调查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小动物的影响,结果见表2。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取决于类群数和各类群个体数量差异两个因素:群落的类群数越多,各类群的个体数量差异越小,多样性指数越大。群落的优势度是指群落中优势类群个体数量占群落所有个体数量的比例。表2 施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小动物类群数、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土壤小动物类群数群落优势度多样性指数不施肥120.2031.8

99、85施N、P、K肥140.1671.891施有机肥180.2231.783根据表2结果分析,施有机肥后,土壤小动物类群数增加,但 减小,其原因是:群落中 的个体数量增大时,使 更显著。 60.(1)土壤小动物类群数减少,各类群中个体数量少 食物链 营养级分解者 物质循环 (2)多样性指数 优势类群 各类群个体数量差异 60.(1)由表1中数据可知,距离污染源越近的地块土壤小动物类群越少,各类群小动物数量较少;重金属会沿着食物链进入生物群落,由于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越高。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线虫、蚯蚓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物,属于分解

100、者;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为无机物,促进了物质循环。(2)从表2施有机肥与不施肥的两组数据比较可知,施有机肥后,土壤小动物类群数增加,群落优势度也略增加,但多样性指数减小;说明优势类群的个体数量占的比例增大,各类群个体数量差异显著。61.(开封市2014届高三一模)(10分)某城市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改善周围的环境,将过去围湖造田、填河铺路的区域还湖、还河,增加了城市周边的湖泊、河流等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生态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兴趣小组对部分湿地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调研中的有关问题:(l) 在上述城市改造过程中,农田等生态系统变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101、其中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_。(2) 研究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由于蚯蚓等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人们常用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 图1为所调研的某人工湿地群落中物种的配置状况示意图,这种配置对种群生存的意义是提高对_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4) 根据调查到的生物类群绘制出碳循环图解(如图2),但未能完整地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请写出图2中缺少的过程:_(用图2中的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5) 完善后的图2中的一条食物链是_。该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给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具有调节生物的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6) 为了改善水系景观,近年来有计划地清除

102、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通过对“改善” 前、后的跟踪调查发现,湿地生态系统消除少量城市生活废水污染的能力明显减弱了,其主要原因是_。 61.次生颜体取样器阳光DCO2 (2分)DAC(2分) 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被破坏(1分),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减弱(1分) 61.在植被条件未被彻底破坏的土壤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土壤小动物较小,不能用标志重捕法;活动范围较大,不能用样方法,所以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丰富度。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的光。碳循环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任何生物

103、都能通过呼吸作用向无机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由于D释放氧气,所以D为生产者,A以D为食物,C以A为食物,所以A和C为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所以B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形成,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即DA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种间关系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湿地生态系统消除少量城市生活废水污染的能力明显减弱了,是因为清除多种野生植物,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62.(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下图表示显微镜的目镜以及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中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用显微镜观察时,将图1

104、中的甲换到乙,则视野中的亮度会变 ,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变 。(2)图2为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像,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选取根尖的 部位,进行该实验的四个步骤为 。若观察到细胞出现重叠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 ,在吸取细胞培养液计数之前需要将培养液 。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的结果如图3所示,则该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约为 个。 62.(1)暗 少 (2)分生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缺少步骤、颠倒顺序均不得分) 解离不充分(压片力度不足,细胞没有分散开来) (3)抽样检测法(样方法

105、) 振荡摇匀 8108 62.(1) 甲、乙没有螺纹, 为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由低倍镜换到高倍镜时,视野中的视线会变暗,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变少。(2) 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 根尖的分生区的细胞分裂旺盛, 应选取根尖的分生区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1 解离:上午10时下午2时,剪取洋葱根尖2-3MM,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中(1:1),在室温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 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3 染色:把根尖放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4 制片

106、: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是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若观察到细胞出现重叠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解离不充分、压片力度不足,细胞没有分散开来等原因。(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样方法),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分布均匀。由图3可知,此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是2516型,即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原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x400个小格x酵母菌培养稀释倍数x10000,则该1m

107、l样品中酵母菌数约为, 2x400x100x10000= 8108个63. (赣州市2014届四所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当今全球出现的诸多环境问题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有关。(1)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是因为其具有净化水体、调节气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目前人们依据_的理论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2)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纵横交错的公路和林立的髙楼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某种群由于被公路分隔开,产生了_,导致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3) 二氧化碳

108、过量排放不但引起气候暖化,还溶于水中导致海洋酸化。这两种变化共同影响着海洋生物。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_特点。 63.(6分, 每空1分)(1) 间接使用 空间(垂直和水平) (生物) 群落演替(2)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写全才给分) 地理隔离(3) 全球性 63.(1)对生态系统起重要的调节功能的是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恢复被破坏的群落,相当于次生演替,所以依据群落演替的原料。(2)生态系统的功能由: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由于纵横交错的

109、公路和林立的髙楼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所以这些功能都受到影响;被公路隔开,产生了地域的差异,所以产生了地理隔离。(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64.(山东德州2013届高三校际联考)杭州湾滩涂湿地在自然状态下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 海三棱藤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 演替。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为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 方法采集、调查。(2) 由芦苇一柽柳群落变为早柳群落的过程中,柽柳与旱柳的种间关系为 ,旱柳的数量变化呈现 型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

110、定,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值称为 。(3) 常用 法调查旱柳的种群密度,该种群具有的特征有 (填序号) 。死亡率 垂直分层现象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水平镶嵌分布复杂的种间关系 迁入率 64.(8分)(1)次生 取样器取样(2)竞争 S 环境容纳量(K值)(3)样方 (2分) 64.(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海三棱藤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次生演替;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111、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调查。(2)柽柳与旱柳,都属于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芦苇一柽柳群落变为早柳群落,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由于空间、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旱柳种群的数量变化呈“S” 型增长;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65.(东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12、(1)修复后的水体由原来的浑水态变为清水态,主要原因是沉水植物大量吸收了水体中含_等元素的无机盐从而抑制浮游藻类的大爆发。38月份,浮游藻类的种群数量呈_型曲线增长。(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_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的结果。(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这是在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4)该修复

113、工程引入的生物均以当地生物为主,且引入的种类和数量经过了实验论证,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_原理。利用某些沉水植物分泌的物质杀死藻类或抑制其生长进行生物修复,与用化学药物杀死藻类进行化学修复相比,前者的突出优点是_。 65.(16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1) N、P(各1分) S (2)标志重捕 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3)群落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1分),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分)(4)协调与平衡时效长、防止二次污染、降低成本(答对任2点均可,只答“防止环境污染” 给1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65.(1)由浮游藻类大爆发可知,该浑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的无机盐,

114、植物主要利用N、P等元素,所以沉水植物吸收N和P元素;沉水植物与浮游藻类之间是竞争关系,所以有了沉水植物后,浮游藻类的种群数量变为S型。(2)野鸭个体大,活动范围大,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草鱼和罗非鱼以螺蛳为食物,所以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当草鱼和罗非鱼数量增多后,捕食的螺蛳量会增加,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负反馈调节。(3)研究对象是沉水植物,大型底栖动物等,所以是群落水平上研究;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数量不超过,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所以该修复工程引入的生物均以当地生物为主,且引入的种类和数量经过了实验论证,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修复:利用某些沉水植物分泌的物质杀死藻类或抑制其生长;化学修复:用化学药物杀死藻类,所以生物修复的优点是:时效长、防止二次污染、降低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