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分跨栏2 随堂巩固3 基础再现1第2课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君主专制政体的特点(1)皇权独尊的地位:皇帝有_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2)皇权具有_性和_性。(3)官僚体制以维护_、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皇权天下独尊独断 随意2君权和相权关系的演进(1)汉代:汉武帝时逐步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一方面,他频繁更换丞相,使相权受到打击。另一方面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
2、与国家政治_的主要决策,逐渐形成了“_”制度。东汉出现尚书台,地位逐渐重要。(2)唐代中央设中书省、_和尚书省三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还设_,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中枢中朝门下省政事堂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_,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3)宋代:设置中书门下,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利,增设“_”,作为副宰相。参知政事宰相温馨提示:唐代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与汉朝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三省主管都在行使宰相权,这样唐朝中央机构就有三个宰相,而汉朝时只有一个宰相。可见唐代相权一分为三,宰相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最终扩
3、大了皇权,保证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心地位。1(2010广东卷)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君权“不受制约”说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答案:D3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1)从汉到宋:汉代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以上又设置了州;唐代分为道、
4、州、县三级;宋代分为路、州、县。(2)元代:确立了以_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分全国为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行中书省4监察体制的演进(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_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2)汉代:对地方,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_个州部作为监察区域,每州部设_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在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_属下的官员承担。(3)汉代以后历朝都有监察机关的设置,如_、都察院,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温馨提示: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发展的趋势看,逐步走向健全。在不同历史时期,监察机构发挥过不同的作用。但
5、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尤其是各个王朝末期的腐败,更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御史台郡十三刺史御史大夫2.(2010北京卷)右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 B秦朝C汉朝 D唐朝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项。答案:C5选官制度的演进(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_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汉武帝即位后,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
6、朝廷举荐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以_为基础选拔官吏。该制度体现出封闭的特征,民意无从体现。(3)科举制:通过_选拔官员的制度。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该制度一方面保证了专制政府_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行政贵族九品官人法考试3.(2011高考江苏卷)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解析:唐书所载的830名进士出身于士族、寒素以及小姓,但这三个阶层所占的比例并不均匀,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科举制选
7、拔的不仅仅是士族子弟;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人才选拔的范围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A、B、C表述错误。答案:D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内阁制的形成(1)背景明太祖鉴于历史上的宰相“_”、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_,并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皇权对于可能威胁自身的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达到了_的目的,又导致丛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2)设立:明_帝设置。专权乱政皇帝高度集权永乐(3)性质:是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_机构。(4)职能演变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_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_逐渐提高。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_百
8、司。(5)影响:_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这是导致明代政治黑暗的主要原因。助理文渊阁地位六部宦官4(2012广州模拟)“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字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题干材料中“阁臣票拟”、“御笔”、“朱字”等。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此后,阁臣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
9、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故选C。答案:C2军机处的设立(1)设立:清_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来又由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2)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_机构。(3)特点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机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政治决策_的特征明显。(4)影响:军机处的建立,明显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_制度。君主专制雍正中枢封闭性5(2012南京调研)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样说是因为()A军机大臣大权独揽B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C军机大臣有决策权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
10、权力解析:所谓“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是表象,在皇帝面前,军机处实际只是传达皇帝旨意的一个机构而已,既不能大权独揽,也没有决策权,更没有明代以前丞相那样的大权,故B的说法正确。答案:B一、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比较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权地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地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完善1(2010福建卷)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
11、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解相权加强皇权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C、D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了概念,三省六部不属于监察范畴。答案:B二、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比较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的时代 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确立并盛行于元朝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以血缘为纽带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世袭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
12、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作用和影响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看则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1)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3)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作用2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是继承并发展()A三省六部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B三、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异同?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有何不同?1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宰相制内阁制相同(相似)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同地位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职权参与
13、决策无决策权对皇权的作用制约皇权不能制约2.明朝内阁制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区别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3(2012河源二模)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的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解析: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A错误;内阁的“票拟”终究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最后的
14、拍板定案仍决定于皇帝的御批,排除B;D项不符合史实。内阁备顾问兼协理章奏,故选C。答案:C四、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秦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来主持国家的最高政务。2汉朝,皇帝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工作人员形成了“中朝”的决策机构,来抗衡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3隋唐时期,由三省长官还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多人来执行宰相职务,这样相权就分散在许多人手中。4到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但是内阁大臣的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5到了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
15、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力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4(2011宁波一模)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这些中央机构的变革主要是解决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在此过程中,丞相制度消亡,皇帝大权独揽。因此答案为A项。答案:A一、选择题1(2012深圳调研)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
16、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中书门下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掌管国家财政大权”应当属于户部的权限,而户部是隶属于尚书省的,因此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不正确,D项是北宋最高行政机构。答案:A2(2012浙江模拟)浙江省在古代中国一度属于江浙行省管辖。“江浙行省”的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我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的行省制,故C项正确。答案:C3(2010山东卷)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
17、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可知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事,而三司使掌管财权,这样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答案:C4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设“中朝”削弱相权B唐朝由门下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中书省执行C宋朝设枢密院以削弱宰相的权力D明太祖废丞相改设大学士解析: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答案:B二、非选择题5(2012金华实验中学月考)读图一至图四,回答问题。请回答:(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
18、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其主要职能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解析:本题主要侧重考查学生的再现再认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第(2)、(3)问考查学生归纳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第(4)问需从图中四个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变化来归纳其发展趋势。答案:(1)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特征:皇权高度集中。(2)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解决措施: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3)清朝;跪奏笔录。(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皇权最终战胜相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最终战胜地方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