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重点难点】1整理文言知识。2对“仁”的思想主张的把握,了解其含义。【学习方法】1诵读法,在诵读基础上把握文意,疏通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预习案】(一)检查预习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樊迟_皋陶_弘毅_枉_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1)天下归仁_(2)为仁由己_(3)请问其目_(4)雍虽不敏_(5)请事斯语矣_(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7)尧舜其犹病诸_(8)能近取譬_(9)士不可以不弘毅_(10)死而后
2、已_(1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_(12)克己复礼为仁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问知。子曰:“知人。”_通_(2)举直错诸枉_通_(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_通_(4)知者利仁_通_4、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仁以为己任:(二)课文梳理熟读课文,挑选一段课文译为现代文并写在学案上,其余则批在课本上。【译文】 【探究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先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论述,然后概括说明。 2.有人说,“仁”是很高尚的道德,但施仁的社会已远离我们而去了;有人却认为,“仁”一直与我们在一起,我们生活中,仍需要“仁”,存在“仁”,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训练案】 本课课文及课文前的“引入话题”中,向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道德“仁”。学习了本课,你如何看待“仁”?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随笔,不少于400字。1002003004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