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3410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次”、“修”、“与”、“因”“期”、“临”、“致”、“或”等重要的文言词语。2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哲理。3了解课文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点,体会课文文采美。【教学重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写景状物的特点和方法。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教学难点】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擅长诗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作为散文佳作,它也文辞优美,识见高远,

2、脍炙人口。下面,我们就来一同欣赏这篇文章。(二)作家和背景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他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表现出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被后世誉为书圣。曾为秘书郎,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世称王右军。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三)朗读课文,研习文本1、要求学生标出生字词的

3、读音。2、教师指导朗读:正音: 癸(gu)丑 修楔(x) 事 清流激湍(tun)流觞(shng)曲水 形骸(hi) 游目骋(chng)怀趣(q)舍万殊 若合一契(q) 齐彭殇(shng)语调:“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要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3、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并翻译课文。4、分人朗读课文。5、学生齐声朗读课文。6、学生翻译课文,教师订正错误词语。第二课时(一)、课文研读:1

4、、朗读第一段:本文记叙了一次兰亭集会盛况,这是一次怎样的集会?明确:良辰美景佳处乐事,“信可乐也”“乐”良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即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结合“癸丑”,简介古代干支纪年及相关知识。佳处:“会稽山阴”即浙江绍兴,兰亭在绍兴兰渚山,据说勾践曾经在那里种过兰花。乐事:“修禊事也”。古人规定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但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第一部分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周围的环境、场面,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2、朗读第2段,本段作者是围绕什么主

5、题展开议论的?本节的议论与前一段的叙事是什么关系?明确:明确:作者承接上文“乐”,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承上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下面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趣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3、讲析第三部分作者在这段中抒发了哪些感慨

6、?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一是“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二是“后之视今,亦犹今视昔”。作者认为死就是死、生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的意味。在对老庄哲学虚无主义世界观的批判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生的眷恋和热爱。(二)、小结全文: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附:板书设计兰亭集序王羲之景美乐人贤事雅忧或取诸怀抱(谈玄悟道)或因势所托(归隐山林)终期于尽悟 一死生齐彭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