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0759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阶段质量检测(四) 高考仿真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质量检测(四)高考仿真检测(四)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墓志铭与墓碑文考辨王珂世人常把墓碑文当作墓志铭。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从墓碑和墓志的演变来了解它们的区别。墓碑的使用是在东汉以后。东汉之前,碑的用法典籍记载有三种。一是竖立在宫室前测量日影计时。二是在宗庙前用来拴牲口。碑上有洞,叫穿,绳子可以从中穿过,拴住那些用来祭祀的牲口。三是用作下葬时绑系棺椁的柱子,一般竖立在墓的两旁,其规制有严格的规定。按照郑玄的解释,天子可以用四个木碑,穿六根粗绳子下葬,

2、诸侯两个木碑、四根绳索而到了低等级的士,则不能有碑,只能用手挽着绳索下葬了。从这些记载来看,石碑是用在宫庙前面的,而墓地前的碑,为木质,没有文字,只起到承载棺椁下葬的作用,与后世的墓碑,作用显然不同。东汉立墓碑的习俗,应当和先秦、秦汉时期的刻石纪念、歌功颂德的传统有关。“物不朽者莫不朽于金石”(蔡邕铭论),由于金铜材质较少,所以纪念性的墓碑就用石碑代替。我们今天发现的东汉初期的墓碑,如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都是有“穿”的石质墓碑。而墓志是在魏晋以后兴起发展的。墓志是埋在坟墓里的石碑,所以它的别称都带有入土的意义,如埋铭、圹志等。西汉中后期,世家大族建立祠堂、家庙,广立碑铭,刻石记其祖先功德,为

3、的是团结族人,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曹操以禁止厚葬为名,禁止立碑,其实是为了淡化士大夫们的群体意识,淡化世家大族的凝聚力。曹操立法的威严,使立碑之风受到遏制,但是人们依然按照立碑的风俗,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这就是墓志。魏晋时期的墓志,仿照墓碑而制,直立在墓内,不像后世的墓志都是平放。南北朝时期,墓志经过不断发展,已经逐步确定了其形制。我们看到的过渡期最具代表性的墓志就是南朝宋大明八年的刘怀民墓志,这个墓志是方形石质,但是还没有盖,加盖的墓志是洛阳发现的北魏正始二年的寇臻墓志。这一时期墓志基本定型,为后世所效仿。禁止立碑的政策至隋唐之时,已基本解禁

4、。但是相较于碑,墓志的使用却更加频繁。由于竖立在墓地前的墓碑,会因战乱灾害人事变迁等原因被损毁,而与棺椁埋在一起的墓志,则一般不会被毁坏,它的长久保存性更强,因此,虽然禁碑之令有所松动,但墓志因具有独特的优势而被保存并传承下去了。再说墓碑文与墓志铭,墓碑文包括序和铭。序主要叙述死者的姓氏、籍贯、世系以及生平事迹等;铭在序之后,以韵文的形式来对死者进行歌功颂德。而墓志上的文字前一部分是“志”,即简述死者生平;后一部分是“铭”,即用韵语概括前一部分内容,并加以褒扬和悼念之意。墓志上的文字虽由墓碑文发展而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黄金明在汉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中说得很详细:“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更注重铭

5、颂德勋,墓志既能记德铭勋,又很注重记事。碑文于序中更见辞彩,墓志于铭中更显文丽,故古代文章选集如艺文类聚碑文主要选其序,墓志则多选其铭。”(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对“墓碑”与“墓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墓碑起于东汉,它继承了秦汉以及先秦刻石纪念、歌颂功德的传统,立墓碑主要是为了对死者进行纪念和歌颂。B墓碑采用石质材料且有“穿”,这是继承了原来宗庙前石碑的特点,而且石材是廉价易得、不易损坏的材料。C墓志是埋在坟墓中的墓碑。因其埋在地下,一般不会被毁坏,长久保存性更强,墓志的别称有埋铭、圹志等。D墓志由墓碑发展而来,主要是社会原因。曹操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凝聚力,禁止立碑,于是人们把石碑立在坟

6、墓之内。解析:选B“继承了原来宗庙前石碑的特点”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墓碑与东汉之前的碑功用不同。根据史料记载,东汉之前的碑主要用于测量日影计时、拴祭祀的牲口以及承载棺椁下葬。B西汉中后期,为团结族人,增强宗族凝聚力,世家大族纷纷建立祠堂、宗庙,立碑纪念先祖功德,一时立碑之风盛行。C墓志铭和墓碑文有渊源关系。墓志上“志”的内容和功用类似于墓碑文中的“序”,墓志上的“铭”也源于墓碑上的铭文。D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和墓志都注重歌功颂德,但后者更重记事;就文采来说,碑文中的“序”不如墓志上的“铭”华丽。解析:选D“碑文中的序不如墓志上的铭华丽”的说法在文中无依据。3根据原

7、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汉之前,用来承载棺椁下葬的木碑的规制有严格的规定,身份低于诸侯而高于一般士的大夫,其规制可能是“两个木碑,两根绳索”。B最初的墓志因仿照墓碑而制,所以是直立在墓内的,顶部也无盖;后世的墓志顶部加盖,形制基本定型,并且都转为平放在墓中。C墓志包含很多文化信息,考古工作者可以根据墓志,了解墓主的时代、身份,甚至社会背景和文化风俗,墓志有很高的考古价值。D东汉初期的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南朝宋的刘怀民墓志,北魏的寇臻墓志都很注重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且富有辞采。解析:选D“都很注重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且富有辞采”错。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

8、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馀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

9、千馀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始与豫同守郡者并皦皦著名绩,豫尤以恺悌称。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

10、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馀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简:选拔B一意拊循拊循:抚慰,安抚C人情大扰 扰:打扰D咸获苏息 苏息:休养生息解析:选C扰:形容词,乱,烦乱。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

11、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荆州知府刘永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解析:选A“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豫择吏看重出生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

12、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勤谨宽厚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C赵豫为政和悦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解析:选D“在他的影响下”错。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5分)译文:_(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

13、祠。(5分)译文:_参考答案:(1)当时松江卫军骄恣横暴,赵豫逮捕了其中特别骄横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关,众军于是服服帖帖。(得分点:“恣横”“执”“尤”“杖”“帖”各1分)(2)(赵豫)离开郡任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得分点:“去”“攀”“识”“遗”“配享”各1分)参考译文: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赵豫以生员身份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之职,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晋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九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

14、江府,接受皇帝诏令前往。当时松江卫军骄恣横暴,赵豫逮捕了其中特别骄横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关,众军于是服服帖帖。赵豫一心一意安抚人民,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勤谨宽厚的良家子弟为府吏,用礼法教导他们。平均徭役,节省费用,精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等到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追求扩充军队,勾结姻戚同姓之人。稍有分辩,就用酷刑拷打。人心非常烦乱,申诉冤枉者有一千一百多人。盐司征调灶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一一上书极力争论,百姓都获得了休养生息。有诏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

15、政绩。百姓五千多人上陈文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上报朝廷,朝廷命令增加品级二级返还原任。到正统十年春,朝廷大规模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开始施行表彰政绩卓异的典制。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参与大典,皇帝赏赐宴会和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在任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赵豫)离开郡任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当赵豫开始上任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晓谕人们说:“明日来吧。”众人都笑他,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等到诉讼的人过了一夜怒气渐平,有的被劝阻,很多都停止不再来起诉了。赵豫光明磊落,名声政绩显著,尤其

16、以和悦平易著称。这时候,各郡的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有:湖州知府祥符人赵登,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朝廷提升他的品级再次留任,从宣德至正统年间,先后在任十七年。赵登的同里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职,也有良好的政绩,百姓称他们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人彭远遭受诬陷应当罢官,人民围住宦官的船,请求替他们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彭远恢复留任。正统六年被破格提拔为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人刘永父亲去世,本该去职居丧,军民一万八千多人向朝廷请求留任,英宗下令不满丧期处理政事。巩昌知府鄞县人戴浩擅自开仓发放边防储粮三百七十石赈济饥荒,遭到弹劾而去请罪,景帝赦免了他。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

17、留任,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处理政事。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河南布政使。只有袁旭在宁国被督学御史程富诬陷弹劾,被逮捕死在狱中。但宁国人悼惜他,设立祠庙祭祀他。(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野泊对月有感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8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_参考答案: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2分)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

18、望天空北斗横斜;(1分)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1分)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1分)9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_参考答案: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意思对即可)诗歌鉴赏:这首诗颇有杜甫的气骨。思想感情的沉郁和表现手法的沉着含蓄是形成杜甫气骨的主要因素

19、。本诗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归、忧国伤时的感情。起句破空而来,忧愤满腹,领起全篇。诗的第一句实际照应了题目,“江月”点明了“野泊对月”。第二句“逋逃”言漂泊无家,点足“野泊”二字。颔联中两句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气象开阔。上句从视觉角度写,描绘天上参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点明诗题中的“野”字,亦可见“对”之久,始见斗柄纵横;下句从听觉角度写,写听角伤怀之感,角声暗寓兵乱,“凄断”二字可见诗人内心悲怆、忧伤之重。颈联写“客泪”与“归心”,点明诗人游子的身份,写自己漂泊在外,对家人和朋友思念依旧,对国家的担忧仍在。尾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原味翻译:可惜江中的明月在战乱中仍然

20、明亮,它应该还了解为逃避战乱而客居他乡的病人的情感。天上参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凄凉的角声隔断了岳阳城。酒杯中再落上漂泊他乡的游子眼泪,思乡之愁溅起,洞庭湖中浪涛卷着归心暗暗吃惊。想问问迁移不定的朝廷的消息,但是那些盗贼仍然横行在中原故土之上。(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两句描写了潮涨江阔、诗人扬帆东下的情景。(2)杜甫登高中感叹离乡漂泊,年老多病的两句是“_,_”。(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_,_”。参考答案:(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

21、登台(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瓷瓶薛长登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作“王记”的古董行。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

22、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在家里。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能。他说,不一定卖。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

23、连说,知道了。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是家父。他说。他人呢?老教授问。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330万,他说。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卖了瓷瓶。他如实说。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

24、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父亲说,可以了。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

25、。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其实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

26、说。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那值多少钱?顾林问。最少400万。(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

27、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以“瓷瓶”为题又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解析:B项,老教授决定以30万元成交,是因为他认出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C项,顾林父亲不要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D项,“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6分)答:_解析:顾林说他不一定卖,主要就是“矛盾”心理,所以回答时要从此时顾林心理矛盾的原因入手

28、。从文章内容来看,“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此外,“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但父亲住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参考答案: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分析王教授的形象特点,应主要从王教授父子被救后王教授的表现进行概括。当他们父子被救后,王教授在江北开设分店,目的是寻找救命恩人,由此可知他知

29、恩图报,当然后来花30万元买那个“赝品”也能体现这一点。此外,他因送救命恩人“赝品”而感到愧疚,但当他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又将瓷瓶送回,由此可知他诚信待人。参考答案: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诚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给父亲“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8分)答:_解析:解答此类试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入手。最后一段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结尾,人物形象和主题都得以突出,且与前面关于瓷瓶

30、真伪的情节相照应。且如此结尾,可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等。参考答案: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马寅初:风雨人生一百年马寅初十几岁时,维新之风吹到家乡。他受维新思潮的影响,渴望外出读书。1901年秋,马寅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

31、矿冶系。1906年秋,他进入美国耶鲁大学矿冶系学习,后改学经济学专业。之后又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当时,留美的中国学生获取学位的“窍门”是写论文时选择导师不熟悉的有关中国问题,马寅初在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论文时,却把“纽约市财政”作为题目。他对纽约进行了翔实的调查后,高质量地完成了论文,此文还被哥伦比亚大学选为教材。马寅初回国后,应邀到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30年代前期,他又担任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为了显示“礼贤下士”,蒋介石请马寅初担任立法院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实际上就是南京政府的最高经济顾问,参与经济政策的制定。面对千疮百孔的民族经济,马寅初一直在寻求救国良策。抗战初期,马

32、寅初满怀救国激情在重庆参与整顿经济。然而,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买办资本借抗战名义聚民财入私囊。马寅初见此怒不可遏,在立法院提出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的议案。此论一出,各界轰动。他还在演讲中直斥蒋介石:“有人说委员长领导抗战,可以说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但是照我看,只能说是家族英雄。因为他包庇他的家族亲戚,危害国家民族啊!”马寅初切身感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认识到自己的强国理想不可能在这样黑暗的政权下实现。面对民族的灾难,马寅初开始关注共产党。1939年,他同周恩来、王若飞会面,他们对抗战形势和中国前途的介绍,让他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与周恩来的一席谈话,改变了马寅初的人生轨迹。

33、后来,他回忆说,在1939年以前,我是不与共产党一起的,“自那年起直到现在,无时无刻不与共产党在一起”。马寅初的言行,使蒋介石恼怒万分。1940年12月,马寅初被强令“外出考察”,实际上是先后被送往贵州息烽和江西上饶的集中营关押。马寅初被捕引起了各界愤慨,共产党人也组织力量进行营救。1944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大溃败,在各界的一片指责之声中,蒋介石被迫恢复马寅初的自由。新中国成立后,年近古稀的马寅初焕发了青春。1951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一上任就马上倡导北大教师开展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对中国建设的长远规划,他也进行了深入思考。1953年,新中国首次人口普查发现全国已有6亿人,增长率又达每

34、年2.2%。马寅初忧心忡忡地认为这将会“影响工业化”,应当实行计划生育。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写成提案。1957年,他把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后来,这篇提案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对于控制人口的主张,周恩来曾表示赞成。毛泽东开始也认为有可取之处。然而翌年,国内开始搞“大跃进”,人多是大好事等错误观念一度泛滥。在康生、陈伯达的煽动下,从1958年到1959年,全国各大报刊掀起了批判马寅初的风潮,新人口论被说成是“马尔萨斯主义在中国的翻版”。好心的人劝他公开认个错,但马寅初坚定地说,为了坚持真理,“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文革”期间,周恩来起草的保护名单中

35、包括马寅初,得到毛泽东批准,这使他免遭劫难。1972年,马寅初患直肠癌后,周恩来又亲自批准为他进行手术。1982年5月,马寅初安详长逝时,距他的百年诞辰只差一个月零十四天,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风风雨雨一百年。(摘自徐焰红色记忆:70位名人的故事,有删改)相关链接: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的政治风暴席卷全国,康生、陈伯达积极主张把马寅初划为“右派”。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周恩来明确指出:马寅初这个人有骨气,有正义感,是爱国的,他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国内外都有影响,不能划为“右派”。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

36、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摘自1982年胡耀邦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马寅初一生不断追求新思想。他十几岁时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渴望外出读书;1906年留学美国;抗战时期又开始接近共产党。B马寅初十分鄙视中国留学生做论文时投机取巧的行为,他把“纽约市财政”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并以实际调查为基础完成论文。C1939年以后,马寅初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密切联系。他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民族的希望;他被捕后,又因为共产党人的营救而获释。D“中共十二大”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此时距马寅初首次提出“计划生育”近三十年,历史证明马寅

37、初在人口问题上眼光是长远的。E马寅初利用自己的学识,积极建言献策。他的著名的新人口论,先是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之后又作为提案提交给人大会议。解析:B项,“马寅初十分鄙视中国留学生做论文时投机取巧的行为”于文无据。C项,“因为共产党人的营救而获释”于文无据。E项,时间先后倒置。答案: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周恩来对马寅初有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答:_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条件,需要从文本中找出周恩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马寅初所做的事情,然后进行概括。第五段写1939年马寅初与周恩来、王若飞的会面,周恩来的一席

38、谈话改变了马寅初的人生轨迹。“相关链接”中写“反右派”斗争时,周恩来为马寅初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材料倒数第二段,写“文革”时期,周恩来保护马寅初。参考答案:抗战时期,周恩来改变了马寅初的人生轨迹。“反右派”斗争时期,周恩来为马寅初仗义执言。“文革”时期,周恩来尽力关心、保护马寅初。(每点2分)(3)抗战时期,马寅初为什么“开始关注共产党”?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6分)答:_解析:本题的有效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第四、五段。第四段主要讲他一直在寻找救国良策,但国民党政府的表现让他感到失望。第五段写面对民族的灾难,他开始关注共产党,并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参考答案:面对民族灾难,他一

39、直在寻求救国良策。国民党的腐败,打破了他的强国之梦。他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每点2分)(4)在当今社会,马寅初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解析:此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题时需要从文本中找出关于马寅初的事件,然后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如面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他敢于提出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的议案,可见他不畏强权,仗义执言。依此思路,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即可。参考答案:严谨治学,脚踏实地。做博士论文不走捷径,在翔实的调查的基础上,高质量地完成论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写成新人口论。不畏强权,仗义

40、执言。面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他提出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的议案,并指责蒋介石是“家族英雄”。忧国忧民,一片赤诚。新中国成立前,他一直寻求救国良策;新中国成立后,他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建议实行计划生育。坚持真理,不怕牺牲。他面对错误批判毫不妥协,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8分)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那他终究要_

41、,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A自食其果玩火自焚作茧自缚B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C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D作茧自缚 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解析:选C作茧自缚: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中国房地产将呈现中速增长常态,进入白银时代,政策和市场都将迎来根本变化,人们期待2015年被看作中国房地产的

42、“转型元年”。B当今时代的主角应是勇于实现梦想的年轻人,政府为他们解开了束缚手脚的政策,投资人和创业服务机构给他们备足了“弹药”。C. 在本报对104国道沧县段黑加油点乱象报道后,引起了沧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沧县政府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集中整治行动。D2015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解析:选DA项,句式杂糅,“2015年被看作中国房地产的转型元年”和“人们期待2015年是中国房地产的转型元年”保留其一。B项,搭配不当,“解开政策”搭配不当,把“解开”改成“取消”或把“政策”改成“绳索”。C项,主语残缺

43、,“引起”没有主语,应删去“在后”中的“在”和“后”,并在“报道”前加“的”。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中国古代法律中,_,_,_。_。_。_,德主刑辅,礼刑并用成为法制的原则。汉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导的政治思想维护“三纲五常”成为封建法典的核心内容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礼占有重要位置以其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以礼法合流为基本特征的封建法律体系“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ABC D解析:选D解答此题,要注意瞻前顾后。总说礼的地位,承接首句;解释,紧随其后;阐释形成的根源;与结尾呼应,应放在最后。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44、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_?首先,_,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_,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解析:通读语段,可知语段主要讲阴阳之间的关系。从“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来看,句应该是讲“阴阳是互相对立的”;再从空后面的内容来看,可知空应该填“但也是互相配合的”等相关内容;而句是对全语段的总

45、领,结合后面的问号可知,应该是问阴阳是什么关系。参考答案: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6分)17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月落池塘”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70字。(5分)答:_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晴空星月落池塘”进行想象,构想出一个场景。这需要对诗句有一定的理解,大体把握其意境特征。结合诗中意象可知,该意境是静谧而优美的。然后再抓住其中的意象扩展,以诗句为基础,可适当使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但要注意不能超过70字。参考答案:(示例一)晴朗的夜空中,繁星璀璨,新月如钩,就像深色的锦缎上点缀着珍珠与美玉。夜空下的池塘,澄澈如镜,像

46、把漫天星斗揽入怀中,又像把珍珠撒在了水面上。(示例二)在宁静的夜晚,晴空下一方平静的池塘清澈如镜,引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前来临水梳妆,它们在水中的倒影越发光鲜艳丽。(想象合理3分,语言生动2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图画和背景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背景材料:青海学生周浩以省理科前五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他在北大学习感到“痛不欲生”,后来转入自己喜欢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人人羡慕的高等学府退学转到名不见经传的技校,这件事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探索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47、题,有很强的现实感。周浩由北京大学转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这令人费解,很多人肯定还会认为周浩太傻。但从材料可以看出,周浩在北大学习感到“痛不欲生”,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则是他喜欢的。由此可知,周浩是遵从了自己的本心,遵从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没有去跟风,也没有考虑名校所能给予自己的“荣誉”。具体写作时,可以有以下立意的方向:适合自己;兴趣决定方向;人生的选择;追求梦想,调整方向;人生之路我做主;不为功利而活;摈弃世俗观念,活出自我;等等。佳作展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一则消息,在公众心里荡起涟漪。曾经考取了北大的周浩,竟然放弃北大而转上技校。虽然这一行为令人费解,很多人都觉得他傻,但对于周浩来

48、说,技校更适合自己,这一选择没有遗憾。适合自己,才能展示自身的魅力。比尔盖茨因为对计算机充满兴趣而选择了从哈佛退学,在互联网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自己的价值。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同样带着对互联网的痴迷,离开了几乎让所有年轻人都向往的哈佛,经过几年的打拼,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超级富豪。恰当地放弃,是为了更好地选择,他们的选择,成就了他们生命的辉煌。然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并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管适不适合自己,只一味地攀高求大,最终让自己在理想中迷失。有方向,在哪里都能像金子一样绽放光芒;没有目标,再好的环境也不会看到希望。北大毕业的陈生,放弃了让人羡慕

49、的公务员职务,毅然跳进商海里翻腾,倒腾白酒,搞房地产,卖苹果醋最终,他竟然卖起了猪肉,而且,将自己卖成了千万富翁。他没有走寻常路,而是打破了传统的认识,给自己一个更加广阔的生命出口。他一步步取得了成功,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得到的成就。而清华毕业生戚柯的命运却大不相同。他毕业后就职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但半年后便因工作能力不足而被迫离开,没有方向的他,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患上抑郁症,最终成为一个无法自食其力的社会遗弃者。最充实的人生,便是发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并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一只知更鸟落到了哈佛大学教室的窗台上,桑塔亚那教授欣喜若狂,于是,他放弃了哈佛优厚的待遇,跟

50、随那只美丽的知更鸟离开了美国。西班牙、巴黎、伦敦、罗马,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他自由的身影,也留下了一部部传世的作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一种勇气,更需要一份执着。或许,留在哈佛,他也能收获生命中的成功与喜悦。但是,被束缚了翅膀的他,便不能感受到自由的快乐。感谢那只鸟,让他在追寻自由的路上,捕捉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感谢桑塔亚那教授,他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充满智慧的选择。生活,是一种智慧。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总是能够带着喜悦的心情去追求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做最好的自己。名师点评文章开头以材料内容引出写作中心,简明生动。主体部分,先以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的事迹进一步延伸了话题,材料选择比较典型,分析深刻。接着以对比性材料进行分析,同是名校毕业生,陈生因为方向清楚,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而戚柯则因为没有目标而成为社会的遗弃者。两相对比,观点更加鲜明。之后选择哈佛大学教授跟随知更鸟远行这一素材,以客观的论述表现出对立统一的观点。整篇文章条理清晰,逻辑鲜明,具有思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