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B当狼捕食兔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解析:选C。当狼吃掉一只兔时,并不能获得兔的全部能量,如兔子的骨骼、毛等中的能量不能被同化。狼捕食兔,狼不属于第二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不能循环。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
2、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这种运动带有全球性,它不局限于陆地生态系统,更不局限于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体内,也不同于能量在流经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过程。3右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初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解析:选C。依题意,是生产者,是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是三级消费者,E1为生产者利用的能量,应是太阳能,E2为各营养级
3、的生物释放出的能量,应为热能。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解析:选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但物质可循环利用,而能量不可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多种方式,如寄生关系、腐生关系,沿食物链流动只是其中一种。5(2012盐城高二检测)下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
4、量之和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解析:选ABC。群落由系统中所有生物组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光能、化能自养生物在内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消费者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6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_。(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_形式进行循环的。(3)由于碳循环具有_,为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联合国制定了京都议定书。(4)某地区进行核试验造成A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D、C的影响是_。(5)参与过程的生物种类有_,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
5、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运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从图中可知,A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A中出现白化苗,对D、C数量的影响是使其减少。由于人们过度利用煤和石油,造成温室气体CO2大量排放,同时大量森林被砍伐,都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一些腐生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碳分解成无机碳。答案:(1)人们过度利用煤和石油,造成温室气体CO2大量排放,植被的破坏(或森林的减少)(2)CO2(3)全球性(4)D、C的数量将减少(5)腐生细菌和真菌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1初级消费者体内能量的去路不包括()A用于自身
6、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C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到环境中去解析:选B。每个营养级生物体内能量的去路包括: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动植物死亡后的遗体、动物的排泄物、植物的残落物被分解者分解,还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捕食而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不可能流到同一个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即为第二个营养级。2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D大气中的二
7、氧化碳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解析:选A。物质循环是指构成物质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过程,它们具有全球性的特点。3能量在生态系统内单向递减的原因不包括()A各营养级利用的能源物质不同B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通过呼吸散失C生产者不能固定呼吸产生的热能D食物链中营养关系不可逆转解析:选A。能量流动单向的原因是散失的热能不能被再度利用以及食物链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没有全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如本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部分能量不参与流动(未利用的能量)。A选项与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都没有关系。4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头大象在某
8、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7 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A0 kJB106 kJC2106 kJ D3106 kJ解析:选A。被某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一部分存在于该营养级生物排出的粪便中,另一部分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该题中大象摄入体内的能量,一部分存在于象粪中,一部分被其同化,所以流入蜣螂体内的能量不属于象的同化量。5(2012盐城高二检测)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方向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J/(m2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B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C消费者营
9、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D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解析:选AD。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利用的能量为15500/1500900100%1%,A正确;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部分不能再被分解者利用,另外也可能有部分形成化石燃料等而未被分解者利用,B不正确;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C不正确;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食物链缩短,能量散失减少,比其他途径获得更多的能量,D正确。6(2012扬州高二统考)下表表示对某种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10、,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 kJm2a1)PgPnRA15.92.813.1B870.7369.4501.3C0.90.30.6D141.061.979.1E211.520.1191.4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BDACB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5.7%C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并未增加D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是某营养级能量流动的主要去向解析:选C。根据A、B、C、D四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可以判断B为第一营养级,D、A、C分别是第二、三、四
11、营养级,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BDAC。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所以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0.915.9100%5.7%。可以看出,每个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占该营养级同化固定的能量的大部分,所以说,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是某营养级能量流动的主要去向。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为生产者的同化量即870.7,输出量为各个营养级以及分解者的呼吸量之和即13.1501.30.679.1191.4785.5,小于输入量,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增加的,因此C错。7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12、)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解析:选ABC。表示草同化的流向下一营养级(兔)的能量;图中/的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兔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同化的能量,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兔同化的能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获得的能量多少不能确定。8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
13、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解析:选B。据图判断:h表示各营养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i表示被下一个营养级摄入的有机物;k表示通过生物的遗体、粪便等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进入该系统的二氧化碳量,即生产者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各营养级的h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故A错误;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k)经分解者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后才能被生产者利用,故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循环利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故D错误。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D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
14、来看,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解析:选D。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循环的动力来自能量,而物质又是能量的载体,以保证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全球范围(生物圈)内,物质是循环的,但能量是不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稳态就是物质是自给自足的,但能量有输入、传递和散失。10在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体现其循环过程带有全球性的是()A碳循环主要以CO2形式进行B大气圈和水圈既是CO2储存库,也是交换库CCO2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CO2以多种途径由生物群落返回储存库解析:选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在生
15、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其特点具有全球性,具体体现是生物圈既是CO2储存库又是交换库。1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D代表光合作用,代表呼吸作用解析:选C。由图可知,1是生产者,2是消费者,3是分解者,4是大气中的CO2;表示捕食关系,表示呼吸作用,表示光合作用。12(2012徐州高二统考)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
16、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碳元素在A、B、C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D图中B、C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解析:选AC。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由图可以看出,A为分解者、B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代表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的。13下图为测定某湖泊的能量流动的情况图解(单位:J/cm2/年),据图回答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依次是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散失。由
17、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3)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D属于_,其分解方式是_。(4)假如A为一片草原,那么最好使能量流向下列4种动物中的_。A狼B羊C黄鼬 D虎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从上一个营养级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实际上等于下一个营养级生物同化作用贮存的能量, 据此可以进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就在于提高能量流动的效率,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答案:(1)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即464.6 J/cm2/年(2)13.5%20%呼吸作用热能逐级递减的、单
18、向的和不循环(3)分解者有氧呼吸和发酵(4)B1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1)大气中的氮主要通过_进入生物群落;其次,_和_等途径也可少量供给植物氮素。最常见的是生活在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_;根瘤菌之所以能进行固氮作用,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固氮酶,而根本原因是它有独特的_。(2)图中的A物质代表_,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B物质。在土壤中B物质在_细菌作用下形成物质C,物质C为_。(3)在_条件下,一些细菌可将物质C最终转化为_,返回到大气中。由此可见,土壤中的这些微生物在包括氮循环在内的自然界中的_中起重要作用。(4)目前,全世
19、界每年施用的氮素化肥大约有8107 t,这样做对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_。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一种既不影响环境,又能满足农作物对氮素需求的方案或设想。_。解析:氮循环过程包括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以及有机氮化合物的合成等。涉及的微生物有: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菌、尿素细菌等。答案:(1)生物固氮光电固氮工业固氮互利共生固氮基因(2)尿素及动植物遗体硝化硝酸盐(3)氧气不足氮气物质循环(4)水体富营养化将固氮微生物的固氮基因分离出来或人工合成后导入农作物中,并使之表达15(创新探究题)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除此之外,
20、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还可通过_进入生物群落。碳主要以_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2)参与过程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生物共同构成了_。(3)从上图可知,减少温室效应的最关键措施有哪些?_。(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5)若图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设E种群含碳量为5.8109 kg;B种群含碳量为1.3108 kg;则A种群含碳量的值约为_。解析:(1)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固定到植物体内,转化为有机物。在极少数特殊的生态系统中,如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
21、生产者主要是化能合成自养型生物,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碳主要以CO2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除此之外,植物还可从土壤中以CO、HCO的形式吸收进入生物群落。(2)过程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动物尸体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等分解为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这些分解者的同化类型是异养型,异化类型是需氧型、厌氧型或兼性厌氧型。(3)从图中看出,导致大气中CO2增多的因素可能是过程减弱或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即绿色植物减少,也可能是过程增强,即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因此减少温室效应应从这两方面考虑。(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由于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热能,因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5)不同营养级之间含碳量的关系也符合能量传递效率10%,E是生产者,其固定的碳可看作有两条去路:传给B;经C、D最终传给A,且C和D处于同一营养级。A获得碳的多少,按10%传递计算,计算如下:(5.8109)10%10%4.5107。答案:(1)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CO2(2)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或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群落(3)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第三条可以不答)(4)热能逐级递减、单向流动(5)4.5107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