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浓厚的军事色彩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政治民主性 D统治专制独裁性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德意志的政治制度。据提干信息分析,皇帝的权力大于议会,议会有一定的权利说明有专制主义色彩,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军事色彩和民主性,排除A、C两项;D项片面。 答案:B2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2、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这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B、C两项与题干材料相比,不够全面;D项与材料不符合。 答案:A32001年9月30日美国国防部发表的白皮书四年防务报告中说:“美国军队必须有能力根据总统的指令,将美国的意志强加于任何对手,包括敌对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这种决定性击败对手的能力包括改变敌对国家的政权、占领其领土直至彻底达成美国的战略目标。”这一系列的宣示和动作都可以归结成一句话()A美国总统开始摆脱对宪法负责的局面B美国按照“冷战”思维推动世界多极化C美国的
3、霸气招致之后911事件的发生D美国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思路解析:“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按照自己的意愿称霸世界。 答案:D4某组织的宗旨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该组织()A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B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超级大国结盟C其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D其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思路解析:该组织是华沙条约组织
4、。A、C两项符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项符合不结盟运动 答案:D5.下列是我国古代实行过的几项重要制度,按其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编户制度 行省制度 三省六部制 邮驿传递制度A. B. C. D.思路解析:编户制度出现在西汉,行省制度出现在元朝,三省六部制出现在隋朝,邮驿传递制度的建立是在商周时期。答案:D6.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社会,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C.中国人民面临反封建反侵略两大任务 D.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思路解析: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5、表现,中国人民面临反封建反侵略两大任务则是由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导致的。答案:D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为借口C.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思路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禁烟运动为借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修约”为借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而发动的。答案:B8.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思路解析: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
6、制度反封建的一面,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社会方案的落后与不足,但两者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答案:C9.山西一位乡绅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日记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出现于( )A.鸦片战争结束后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 D.民国建立后思路解析: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新党”“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等信息。四个选项中,只有辛亥革命有政党领导且改用公历。答案:D1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
7、利C.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为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思路解析:A项表述不对,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仅仅指我国封建社会的政体,封建制度则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答案:A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 D.湘赣边秋收起义思路解析:武昌起义与题干中涉及的地点不符合,北伐战争不是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的,秋收起义是毛
8、泽东直接领导的。答案:B12.与中共一大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武装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思路解析:A、C、D三项均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A项在中共二大中提到过,但不是“确定”而是“继承”中共一大的目标。答案:B13.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本质上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等最终背叛革命C.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转入低潮思路解析:中国共产党参加大革命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
9、使命,但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使革命失败,此任务也没有完成,因此选A项。答案:A1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C.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D.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思路解析: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与南昌起义直接相关,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是1935年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答案:B15.下列关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中共七大上决定建立 B.由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辟建立的C.1927年开始广泛建立的 D.第一块敌后根据地是陕甘宁边区思路解
10、析: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是在抗日战争初期,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共同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答案:B16.19481949年三大战役的胜利( )A.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解放了长江以北全部国土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思路解析:A项是渡江作战的结果,B项属于淮海战役的成果,D项的标志性事件应是新中国的成立。答案:C17.新中国成立后到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的基本任务是 ( )A.进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B.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巩固新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D.完成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思路解析:A项仅仅涉及
11、政治方面,D项仅仅涉及经济方面,都只是表述了当时基本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B项与题干中的时间范围无关。答案:C18.下列关于三大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通过参加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B.国家资本主义是对工商业改造的主要途径C.实现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D.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思路解析:注意题干和选项的一致性。三大改造的内容主要是对工业、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没收官僚资本不属于三大改造范畴。答案:D19.下列人物中,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政治的执政官是( )A.梭伦 B.屋大维C.克利斯提尼 D.伯利克里思路解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设立五百人会
12、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20.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是因为( )A.主要由平民参与编订的 B.平民和贵族享有平等权利C.审判和量刑都有法可依 D.损害了贵族的私有财产权思路解析: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与习惯法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答案:C2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的基本含义是( )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集 D.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思路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A、B、C三项表述与权利法案的规定相反。
13、答案:D22.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主要原则不包括( )A.自由民主原则 B.联邦制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 D.君主立宪原则思路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体现了自由民主等原则,在美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D23.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不包括(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C.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D.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思路解析: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革命纲领,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过程中产生的,并不是同盟成立的条件。答案:D24.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带有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经济措施是(
14、)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 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最高工资A. B. C. D.思路解析: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和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属于政治措施。答案:C25.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 )A.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加深C.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形成 D.两极世界格局彻底解体 思路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是由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决定的。 答案:A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
15、12分,第28小题15分,第29小题13分,共5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26. 中国古代“明法度,定律令,皆自始皇起”;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秦朝统一全国后,法律的制定主要取决于谁的意志?(2分)(2)古罗马开始了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古罗马强化法制的措施有哪些?(4分)(3)近代英美制定了哪些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这些文件体现了哪一阶级的利益?(3分)(4)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6分)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外的法制建设
16、。解题时,首先应该明确法律的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强制性。封建社会的法律主要是君主意志的体现,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则通过民主方式制定出来。参考答案:(1)封建皇帝(或君主)。(2)颁布十二铜表法;形成公民法体系,并逐渐过渡到万民法体系。(3)文件: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4)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
17、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材料三: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
18、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请完成:(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4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4分)思路解析:第(1)问中“日本窃取台湾”的问题可联系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进行说明,“中国收回台湾”则需要结合1945年与日本有关的事件思考;第(2)问中的“现状”应依据材料二中的“望我故乡”等信息进行分析,“历史原因”可从内战问题入手思考,“解决方式“则需要联系
19、“一国两制”进行说明;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应从民族愿望等有利因素和分裂势力等不利因素的角度分析,但应注意明确坚持的立场。参考答案:(1)窃取: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2)现状:台湾与大陆分离。历史原因:中国内战遗留问题。解决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3)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28.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
20、问题:(1)我国在1954年和1972年分别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这些外交成就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2)1954年和1972年,我国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国际背景有什么不同?(6分)(3)综合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3分)思路解析:第(1)问中的“外交成就”可依据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影响”则需要以外交成就的具体内容为出发点进行思考,要注意全面性;第(2)问需要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等方面思考,其中的中美关系则需要从中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具有开放性,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方针、实际需要、国际形势等方面说明。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21、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邓小平文
22、选第3卷材料三: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邓小平文选第3卷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一剧变的本质是什么?(5分) (2)材料三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5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可以从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得出哪些结论?(3分)思路解析:第(1)问中的“原因”可从经济状况、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本质”则需要从社会性质的变化等角度思考;第(2)问中的“含义”应从世界格局的变化等方面思考,“主要原因”则可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分析,“突出特点”则可从世界格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第(3)问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解答时需要依据东欧剧变的教训等,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7山东、北京、天津、云南、贵州、江西 六地区试卷投稿QQ 2355394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