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冲刺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0 科技进步.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787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刺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0 科技进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冲刺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0 科技进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冲刺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0 科技进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冲刺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0 科技进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冲刺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0 科技进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冲刺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0 科技进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冲刺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0 科技进步.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冲刺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0 科技进步.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冲刺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0 科技进步.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冲刺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0 科技进步.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技进步一、时评阅读 勾画点评惟创新者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这在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创新始终伴随风险,这正是创新的内涵所在”“用创新驱动高品质生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观察今年全国两会,“创新”始终热度不减,成为代表委员口中的高频词。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创新永无止境。现实中,从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实现多项创新、填补系列国际国内空白,到故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从5G商用在即、各类终端产品层出不穷,到流浪地球引发观影热潮、为中国科幻电影标

2、注“现象级”坐标,创新蕴藏着澎湃的动力,激荡着强大的力量。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需要葆有创新思维、砥砺创新精神,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姿态。在物理学中,“跃迁”原指量子力学体系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如今已被用来形容非线性上升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处的正是一个不断“跃迁”的时代,要想紧跟时代节拍,就必须跑出创新加速度。抓好源头创新,推动增长由数量扩张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已成为迫切的现实要求。事实证明,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行稳致远。创新是一场不凡的征途,须在高原之上勇攀高峰。我国高铁装备行业女总工程师梁建英说:“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在科技创新的疆场,无数科研人员洒下辛勤

3、汗水、攻克道道难关,终于登上高新技术的峰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自己成为巨人”,才能在重要领域抢占制高点,成就创新链、激发新动能。有高原未必有高峰,有高峰则必有高原。坚定意志攀登高峰,矢志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应有姿态。创新孕育于科创生态,仰赖于必要的“密度”。硅谷诞生于斯坦福大学周边,地方不大,但实验室、科技公司、投资机构密密麻麻;以色列人口仅约800万,却拥有近4万名科 跑出创新“加速度”只有在创新高原上才能产生创新高峰,只有在良好的生态下才能让创新者脱颖而出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

4、”再次成为关键词;“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的激情在会场内外扑面而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创新也正在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器。201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1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万亿元;6500多家众创空间服务创业团队40万家,创业就业人数超过140万人以往要素低成本投入、外需拉动、粗放发展的模式,正在被创新发展逐渐替代。创新带来的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创新越是发展,就越需要一个良好生态。有人用比喻来形容创新:“青藏高原上才能有珠穆朗玛峰”。意思

5、是说,只有在创新高原上才能产生创新高峰,只有在良好的生态下才能让创新者脱颖而出。也正因此,代表和委员们提出,改变“创新孤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才能让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好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培育创新的“热带雨林”,让创新自由生长,离不开改革。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到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从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创造”的创新氛围,到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权,代表委员

6、们纷纷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献计献策。既做好改革的“加法”,又做好改革的“减法”,既注重“补齐短板”,又注重“做强长板”,才能不断培厚创新生态的土壤。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实现“从多到好”“从好到优”,离不开创新。更好凝聚创新共识,更多提出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的应对之策,让每一粒创新种子都能在好环境中开花结果,才能跑出创新“加速度”,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阅读指导】 本篇诗篇首先妙在拟题。题目用物理概念比喻创新,生动形象,又颇具说服力。围绕“科技进步”,文章从怎样推进、如何创新等多个维度论述,观点鲜明,赋予思辨。 2、“拆”与“留”并不矛盾。“新”与“旧”,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现在

7、的“新”将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变“旧”,必须割爰。必须辨证看问题。它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3、“新“和“旧”完全可以处理好,那如何处理“新”和“旧”的关系呢?可将对历史作出贡献的旧楼进行摄影,录像,制作模型等遗产留给后人。总之,赞成或反对都必须将理由讲透。此外,写作时还应当注重书信行款格式,写信人应按作文题要求署名,不可透露个人信息。囿于篇幅反对拆除的理由,恕不赘述。【参考示例】作文标题:扎根城市发展方为青春主流中心论点:乡土固然值得留恋,但扎根城市中打拼方为青春主流。思维展开方法:由浅入深法分论点一:以扎根城市发展为青春的主流,从浅表上看,是基于大城市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遇而言的。分论点二:深

8、层地看,是青年一代要求“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之我”的决心。分论点三:诚然,繁华的都市压力大,节奏快,无数漂泊者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材料中青年所言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不假,但这实质上是对青年一代的历练。【佳作点评】远方不远,乡愁不断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人不是只有一个圆心的圆,而是有两个焦点的椭圆,事物是一个点,思想是另一个点。”作为“00后”的一员,站在新时代的路口,远方的城市与生活是我们追求的事物,而乡愁则是我们思想的脊梁。远方不远,乡愁不断。在追求远方和留住乡愁之间,应当有一个平衡点,兼顾二者方能走得更远。许多人喜欢

9、大城市的国际视野和现代都市气息,选择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生活。大城市常常与“远方”和“梦想”一类的词联系在一起,既因为那里有大量市场与机遇,也因为人们对更为现代的、充满科技感的生活满怀向往。然而,尽管大众传媒给城市生活以鲜活的“包装”,但是城市生活的压力不容小觑,离乡背井的追梦者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格格不入,既因竞争压力身心俱疲,又不肯放弃现有的生活。这就是我们需要乡愁的原因。席琳迪翁曾说:“生活就像一把梯子,人们以为我在向上爬,但其实我在一步步向下走,走回我的根。”乡愁使我们的根扎得更深,汲取乡音乡情、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长成一棵树,因为有所牵挂所以更加坚强。乡愁的含义是多元的

10、,它不仅使你负担责任,也使你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最质朴的人情温暖,从而在追逐远方时不会迷失方向,也不会因过度的拼搏失去生命的质量不论成败,总有人等你回家。事实上,远方没有那么远,故乡与大城市的生活中未必有很大的隔阂。如今,随着时代发展与城市化的深入,城乡二元结构已逐渐被打破,乡村振兴的大量机遇形成了一股“拉力”,让年轻人也愿意回到乡村发展。在诸多政策支持下,人们突然发现,远方的梦想何必远行千里才能实现?将才能投入于家乡的建设,未尝不是一种兼顾梦想和家人的良策。作为“00后”,我们用开阔的视野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许我们向往城市的繁华生机,但我愿点一盏牵挂的心灯,让乡愁滋养我的精神力量,远方再

11、远,也不会远离心中的家。折一只纸船,漂过漫长的追梦之途,寄一封家书,将乡愁久久珍藏。 守好乡愁才能留住根年轻一代对大都市的向往与老一辈人对家乡的依赖,共同构成了城市化进程中,连接城乡的无形纽带。然而,这样的纽带却在时代发展之中趋向脆弱与不平衡。作为00后,我觉得将守护好城乡纽带写入人生愿景是极为必要的。纽带的愈发脆弱来自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方面,它连接着城市。在城市不断外延扩张的今天,城市也为自己贴上诸如“先进”“时尚”“流行”等标签,吸引着一批批尤其是年轻人的驻足与扎根。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与庞大人口带来的劳动力红利,将这一端的纽带系得愈发牢固。我们不能抵制它,也不能否认它的作用,但我们别忘了,

12、另一端,还系着乡土。人口涌进城市必然带来乡村的劳动力流失,也动摇了这一端的纽带强度。可正如“爸妈不愿离开故乡”这样的话,乡土承载了从前数代人的心理依赖。再者,从小农经济时代蹒跚而来的中国社会,必然为乡村的土地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财富与历史积淀。更何况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所谓的“城市人”,一定是扎根在乡土的。我们的祖辈都是从乡土而来,乡土藏着我们的根。所以,乡土这一端的纽带,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象征着精神的乡土纽带,却在象征着物质的城市纽带前屡屡“败阵”,让我不得不担忧:唯物质主义正在毁掉乡土。当然,追求物质是无可非议,但若是把物质当成第一要义,政府为了政绩不断扩建,企业为了利益铲平乡村,居民为了

13、利益出走乡土这个社会长此以往,虽然富有了,但也不过是精致的空壳罢了。所以,守护好城乡纽带,在当下的要义,已成为了守护乡愁,守护乡土。这样的乡土,并非指的仅是“依依墟里烟”的乡村,而是在不断发展之中每个人内心坚守的本真,也就是我们的根。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其实,每一种社会都是乡土性的,都离不开最初的精神扎根之地。守护好乡愁,不仅仅是为我们上一代人留下寄托,更是在留存这个社会的气质。而作为00后,要拥有守护乡愁的担当与勇气。如梁启超式的“少年中国”,鲁迅式的“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李贺式的“少年心事当拏云”。我们不应把乡愁看成是上一代人的责任,而应把握住此般

14、难得的年轻,为我们的社会留住根,守好根。“文化是人为的,更是人的”,乡愁在过去千百年风霜中,经由一代代劳动者创造出来,如今,它必能为“乡土性”的中国社会增添几分华夏气息的精神气质,为我们指引归去的方向。【我的积累与反思】 【点评指导】第二篇范文:文章围绕材料的核心任务,开篇即开宗明义的点明,自己的人生愿景在于“守护好城乡纽带”。这一愿景的提出,是基于对第一则和第五则材料的分析,是基于大发展的新时代出现的城乡发展不平衡,而00后的年轻人又更愿意在大城市扎根的现状。文章的立论针对时代问题,对象意识清晰。在议论展开的过程中,作者先分析了城市化的必然,接着分析了乡土的重要意义。进而作者立足于现实,阐述

15、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与影响。继而又进一步分析了守护好城乡纽带守护好乡土本真的重要意义。接着作者简要谈了如何去守护好乡愁。文章的推进逻辑合理清晰。同时在行文上,文章的论据材料丰富,原因性分析能够具体,形象,多元。 络覆盖了整个世界,在IT所营造的越来越舒适的安乐窝中,人们对太空渐渐失去了兴趣,相对于充满艰险的真实的太空探索,他们更愿意在VR中体验虚拟的太空。这像有一句话说的:“说好的星辰大海,你却只给了我Facebook。”这样的现实也反映在科幻小说中,克拉克对太空的瑰丽想象已经渐渐远去,人们的目光从星空收回,现在的科幻小说,更多地想象人类在网络乌托邦或反乌托邦中的生活,更多地关注现实中所遇到

16、的各种问题,科幻的想象力由克拉克的广阔和深远,变成赛博朋克的狭窄和内向。作为科幻作家,我一直在努力延续着克拉克的想象,我相信,无垠的太空仍然是人类想象力最好的去向和归宿,我一直在描写宇宙的宏大神奇,描写星际探险,描写遥远世界中的生命和文明,尽管在现在的科幻作家中,这样会显得有些幼稚,甚至显得跟不上时代。正如克拉克的墓志铭:“他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成长”。与人们常有的误解不同,科幻小说并不是在预测未来,它只是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就像一堆想象力的鹅卵石,摆在那里供人们欣赏和把玩。这无数个可能的未来哪一个会成为现实,科幻小说并不能告诉我们,这不是它的任务,也超出了它的能力。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17、:从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在这无数可能的未来中,不管地球达到了怎样的繁荣,那些没有太空航行的未来都是暗淡的。我期待有那么一天,像那些曾经描写过信息时代的科幻小说一样,描写太空航行的科幻小说也变得平淡无奇了,那时的火星和小行星带都是乏味的地方,有无数的人在那里谋生;木星和它众多的卫星已成为旅游胜地,阻止人们去那里的唯一障碍就是昂贵的价格。但即使在这个时候,宇宙仍是一个大的无法想象的存在,距我们最近的恒星仍然遥不可及。浩瀚的星空永远能够承载我们无穷的想象力。【中心论点】 【名言论据】 中心论点:相信科技,拥抱科技,让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应与人类共舞,而非束缚人类。名言论据:科学在今天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18、也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人类精神所发展到的最高阶段。郭沫若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达尔文一切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意味着对未知的新征服。卡尔波普尔科学本身就有诗意。斯宾塞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四、诗歌鉴赏 自主命题要求:进行批注阅读,注意勾画鉴赏文字中对诗歌感情、表达技巧、语言特色、意象意境等的分析语句;对鉴赏文字引起你思考、感悟的地方在旁边进行批注。【第一篇读后还需命制一道诗歌鉴赏试题】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这首诗色彩

19、淡素,浑成无迹,后人叹为“天籁”之作。上来四句,颇有气势,尺幅千里,一气直下。诗人用淡笔随意一挥,便把这江山胜处的风貌勾勒出来了,而且还传递了神情。试想在那千里烟波江上,扬帆而下,心境何等悠然。一路上也未始无山,但总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头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庐山就在眼前突兀而起,“啊,香炉峰,这才见到了你,果然名不虚传!”四句诗,一气呵成,到“始”字轻轻一点,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就显示出来了。香炉峰是庐山的秀中之秀,在不少诗人的歌咏中常见它美好的身影。“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在李白笔下,香炉峰青铜般的颜色,被红日映照,从云环雾绕中透射出紫色的烟霞,这色彩何等浓丽。李白用的

20、是七彩交辉的浓笔,表现出他热烈奔放的激情和瑰玮绚烂的诗风。而此时的孟浩然只是怡悦而安详地观赏,领略这山色之美。因而他用的纯乎是水墨的淡笔,那么含蓄、空灵。从悠然遥望庐山的神情中,隐隐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思。诗人以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情是内在的,他又以空灵之笔来写,确如昔人评曰:“一片空灵”。香炉峰烟云飘逸,远“望”着的诗人,神思也随之悠然飘忽,引起种种遐想。诗人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他爱庐山,刺史桓伊为他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禅舍名“东林精舍”。据云那处所是:“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到这儿来的人都感到“神清而气肃”。这地方如此清幽

21、,使人绝弃尘俗,当然也是为那些山林隐逸之士所向往的了。孟浩然是一位“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的人物,所以他那“永怀尘外踪”的情怀是不难理解的。诗人在遐想,深深怀念这位高僧的尘外幽踪,这时,夕阳斜照,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远公安禅之地的东林寺里传来阵阵钟声,东林精舍近在眼前,而远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见,空闻钟声,心中不禁兴起一种无端的怅惘。“空”字情韵极为丰富。这儿是倒装句法,应该是先闻东林之钟然后得知精舍已“近”。这一结余音袅袅,含有不尽之意。且点出东林精舍,正是作者向往之处。“日暮”二字说明闻钟的时刻,“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加深了深远的意境;同时,也是点题。这首诗,诗人写

22、来毫不费力,真有“挥毫落纸如云烟”之妙。诗人写出了“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然而尽管“精舍”很“近”,诗人却不写登临拜谒,笔墨下到“空闻”而止,“望”而不即,悠然神远。难怪主“神韵”说的清人王士禛极为赞赏此诗,把它与李白诗“牛渚西江夜”并举,用以说明司空图诗品中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境,还说:“诗至此,色相俱空,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我来命题】 【答案】AD(解析:A“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错误,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D“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

23、和激愤”错误,是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刁斗”,是古代

24、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那么夜晚又如何呢?三、四句接着描绘: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是多么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接下来,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

25、诗人却别具机杼,背面傅粉,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谁不想班师复员呢?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其份

26、量压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厉。拼命死战的结果如何呢?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生活,到战时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蒲桃”就是现在的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陶”和“苜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是什么呢?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末段却又选用了张口最大的六麻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