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658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2016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皮下注射后的胰岛素直接进入内环境C人的精子与卵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在内环境中完成D血浆、尿液、淋巴属于内环境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血浆 pH 偏高或偏低B细胞代谢紊乱C体温的升高或降低 D免疫细胞的数量变化3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准确B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可以相互影响C运动员跳水过程中既有神经

2、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人体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激素免疫调节网络4下列关于兴奋产生和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传出神经,不能引起传入神经的兴奋B兴奋在反射弧内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神经递质和其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神经递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5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一表示轴突),其中两个神经元上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 2 个突触B刺激 a 处,会导致 b 处持续兴奋或抑制C刺激 b 处,会引起 a 和 c 处发生电位变化D刺激 c 处,电流表指针发生 1 次偏转6小儿麻痹症患者脊髓中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到病毒侵染,而传入神经元和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因此严重的小儿

3、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A对下肢的刺激有感受,智力低下B运动有障碍,对下肢刺激有感觉C运动有障碍,对下肢刺激无感受D运动正常,对下肢刺激无感受7如果人可以抑制,膝跳反射现象会消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膝跳反射需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B膝跳反射不可能由一个神经元完成C大脑受损的植物人仍能产生膝跳反射D人能可以抑制膝跳反射,说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8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 A、B 代表器官,a、b 代表激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 B 为垂体,b 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图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故机体不需要持续产生激素D甲状腺激素的

4、分泌既有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9下列关于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运输到胰腺D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10大剂量 X 射线照射 4 组去除胸腺的小鼠,使其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然后分别进行如表处理,实验结果与处理方法不相符的是()处理方法实验结果A不输入任何淋巴细胞小鼠最易受感染B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能恢复全部的免疫功能C输入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功能可完全恢复D输入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恢复细胞免疫,但不能产生抗体AABBCCDD1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5、主要特点是胰岛 B 细胞数量减少,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低,血糖浓度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糖尿病人的多尿症状是由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人体液中含有 HIV,与其握手会被传染B人体感染 HIV 初期会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HIV 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 HINI 流感DHIV 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13某同学模仿科学家詹森和拜耳的探究思路进行

6、实验,探究“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芽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如图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BCD14为探究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方向,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 2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在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如图 1),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中有了生长素(如图 2)有关该实验的设计和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B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C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既有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D该实验的最佳对照是将图 1 中胚芽鞘上下端琼脂块交换运输15保留有芽

7、和幼叶的插条、去掉部分成熟叶片的植物移栽都容易成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去掉部分成熟叶片降低蒸腾作用B去掉部分成熟叶片消除顶端优势C芽和幼叶中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D芽和幼叶能产生细胞分裂素促进生根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能显著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有机物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蔬果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中各种激素合成增加17测试不同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对黄瓜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和乙对黄瓜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B在 020ppm 范围内,甲对黄瓜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乙C乙的浓度

8、大于 50ppm 时,对黄瓜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据图推测,用 30ppm 的甲处理黄瓜幼芽可抑制其生长18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某地区野兔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一亩小麦的年产量C每平方米草地中青蒿的数量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鱼的数量19科学家对某地一灰喜鹊种群的数量变化进行了连续 10 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前 3 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B第 2 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第 3 年以后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第 6 年时种群的数量达到 K 值2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衰退型的种群通常出生率小于死亡

9、率B性别比例的变化会使种群的繁殖潜力产生差异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D种群会通过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在某一数值上下波动2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呈 S 型增长B当到达 K 值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C从试管中取培养液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D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底部才能观察计数22下列实例中,与草原上兔和鼠的种间关系一致的是()A螟蛉有子、蝶赢负之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3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层次越明

10、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少B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C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等有关D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4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自然因素B对群落的影响要往往是破坏性的C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25图中 AF 分别代表不同的种群,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该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B该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图中 C 同化的能量占 A 能量的 10%20%D若 E 捕食 D 的比例增加,则对 A

11、 的消耗量增大26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如图,其中 W1 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1A2 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B2+C2+D2)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27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 A、B、C 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该图也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C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ADEBDE 每增加 5kg 的体重,至少需

12、要消耗 A125kg2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可以大量引来外来物种B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C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为培育生物新品种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因库C昆虫多数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多样性是一种威胁D对行将灭绝的动物要进行就地保护以保护物种多样性30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

13、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3135 题共 5 题31如图中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四种主要方式请据图回答:(1)水平衡调节的感受器位于 ,若补靶细胞位于肾小管或集合管,则信息分子的传递方式是 (填序号)其作用是 (2)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体温调节的信息传递方式有 (填序号),若靶细胞位于肌肉或肝脏,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两种激素是

14、(3)人进餐半小时后,分泌的胰岛素通过方式作用于靶细胞,促进组织细胞 ,使血糖浓度降低(4)若方式中靶细胞为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则免疫细胞是 ,其产生途径有 32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 电位;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此时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然后兴奋以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2)当兴奋传至突触前神经元的 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某人的手碰到针尖时,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 产生痛觉此人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的原因是 33请回答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15、有关的问题:(1)科学家将燕麦胚芽鞘顶端不同部位插入云母片(不透水),放在琼脂块上,用单侧光照射,然后将琼脂切块并放置在去掉顶端的培育鞘上,测量由此造成的弯曲度,并观测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将实验(b)与暗处的相似实验进行比较,琼脂块是胚芽鞘弯曲程度相同,说明 实验(a)和(b)中的琼脂块都使胚芽鞘弯曲 24,原因是 实验(c)中云母片两侧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浓度左侧 右侧(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实验(d)与自然光均匀照射下的相似实验(自然光下的琼脂切块使胚芽鞘的弯曲程度相同)比较,说明单侧光的作用是 (2)脱落 0 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即将成熟的玉米经历一段时间干热后又遇大雨天气,种子

16、就容易在果穗上发芽请尝试从脱落酸的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3)玉米矮化病毒能显著抑制植株生长,某同学推测该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请选择实验材料,验证其假设材料与用具:玉米矮化病毒感染的玉米幼苗,正常玉米幼苗,赤霉素溶液,生长素溶液,蒸馏水,喷壶等实验步骤:选取涨势基本相同的玉米矮化病毒感染的玉米幼苗若干株,平均分成甲、乙、丙两组,并选取生长状况相同且等量的正常玉米幼苗作为丙组,均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玉米植株的高度,并计算每组平均株高实验结果和结论:甲组玉米植株的平均高度与丙组基本一致且明显高于乙组,说明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

17、合成34研究发现,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攻击的成功率是不同的请回答:(1)该研究中体现的生物间关系主要有 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是 (2)调查鸽群数量常采用的方法是 在调查中被标记个体因受到过惊吓而不容易被再次捕获,这会使调查的结果 (选填“偏小”“基本不影响”或“偏大”)(3)鸽群生活的地方有一片种植过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柳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这是因为 该过程称为 35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图 1 表示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能力流动图解,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我 J/(cm2a)图 2 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

18、头指向为水流方向请回答:(1)该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和稗草等杂草的功能是 图 1 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鱼塘富营养化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 等营养元素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 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3)此稻田中,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用于防治害虫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 信息(4)调查稻田中稗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稗草等野生植物对生物抗逆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015-2016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19、、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皮下注射后的胰岛素直接进入内环境C人的精子与卵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在内环境中完成D血浆、尿液、淋巴属于内环境【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体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答】解:A、内环境是细胞外液,A 错误;B、皮下注射是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属于内环境,B 正确;C、人体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通过细胞膜之间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传递的,精子和卵

20、细胞识别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属于体外环境,C 错误;D、尿液不是内环境,D 错误故选:B 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血浆 pH 偏高或偏低B细胞代谢紊乱C体温的升高或降低 D免疫细胞的数量变化【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解答】解:1、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调节作用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以及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2、稳态是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

21、必要条件,所以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各项生命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故选:B 3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准确B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可以相互影响C运动员跳水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人体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激素免疫调节网络【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

22、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答】解:A、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准确,A 正确;B、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可以相互影响,B 正确;C、运动员跳水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 正确;D、人体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 错误故选:D 4下列关于兴奋产生和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传出神经,不能引起传入神经的兴奋B兴奋在反射弧内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神经

23、递质和其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神经递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兴奋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从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 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解答】解:A、刺激传出神经,不能引起传入神经的兴奋,A 正确;B、兴奋在反射弧内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和传递,B 错误;C、神经递质有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其它类四类,

24、因此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C 错误;D、神经递质分泌后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 错误故选:A 5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一表示轴突),其中两个神经元上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 2 个突触B刺激 a 处,会导致 b 处持续兴奋或抑制C刺激 b 处,会引起 a 和 c 处发生电位变化D刺激 c 处,电流表指针发生 1 次偏转【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据图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

25、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图示为三个突触结构,兴奋可以从 a 传向 b,b 可以传向 c,c 可以传向 b【解答】解:A、图中共有 3 个突触,A 错误;B、刺激 a 处,会导致 b 处兴奋或抑制,但不会持续兴奋或抑制,B 错误;C、刺激 b 处,会引起 c 处发生电位变化,但不会引起 a 处发生电位变化,C 错误;D、刺激 c 处,b 处会发生兴奋,a 处不会发生兴奋,故电流表指针发生 1 次偏转,D 正确故选:D 6小儿麻痹症患者脊髓中传出神经元

26、的细胞体受到病毒侵染,而传入神经元和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因此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A对下肢的刺激有感受,智力低下B运动有障碍,对下肢刺激有感觉C运动有障碍,对下肢刺激无感受D运动正常,对下肢刺激无感受【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说明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刺激能传到中枢处理,对刺激有感觉;传出神经元受损,效应器(肌肉)没有应答,运动障碍故选:B 7如果人可以抑

27、制,膝跳反射现象会消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膝跳反射需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B膝跳反射不可能由一个神经元完成C大脑受损的植物人仍能产生膝跳反射D人能可以抑制膝跳反射,说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大脑皮层:最高级的调节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主要作用:a、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高b、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等c、调节:水平衡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d、传导: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

28、生渴觉【解答】解:A、反射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A 正确;B、一个反射弧至少有 2 个神经元,B 正确;C、大脑受损的植物人,由于脊髓未受损,因此仍能产生膝跳反射,C 正确;D、人能可以抑制膝跳反射,说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存在于脊髓,D 错误故选:D 8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 A、B 代表器官,a、b 代表激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 B 为垂体,b 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图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故机体不需要持续产生激素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图示过程为甲状

29、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所以 A 是下丘脑,B 是垂体,丙是甲状腺,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是促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图中 B 为垂体,b 为促甲状腺激素,A 错误;B、图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反馈调节的结果,B 错误;C、激素调节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作用后灭活,故机体需要持续产生激素,C 错误;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D 正确故选:D 9

30、下列关于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运输到胰腺D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解答】解:A、盐酸刺激小肠粘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过程中包含体液调节,A 错误;B、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B 正确;C、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液分泌,C 正确

31、;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粘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 正确故选:A 10大剂量 X 射线照射 4 组去除胸腺的小鼠,使其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然后分别进行如表处理,实验结果与处理方法不相符的是()处理方法实验结果A不输入任何淋巴细胞小鼠最易受感染B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能恢复全部的免疫功能C输入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功能可完全恢复D输入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恢复细胞免疫,但不能产生抗体AABBCCD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体液免疫中主要是 B 淋巴细胞起作用,同时 T 细胞也起了呈

32、递抗原的作用;细胞免疫中主要是 T 细胞起作用【解答】解:A、不输入任何淋巴细胞,小鼠最易受感染,A 正确;B、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小鼠能恢复全部的免疫功能,B 正确;C、输入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大多数抗体的产生需要 T 淋巴细胞呈递抗原,缺少 T 淋巴细胞则产生抗体的功能不可完全恢复,C 错误;D、输入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细胞免疫中主要是 T 细胞起作用;抗体的产生来自浆细胞,而浆细胞来自 B 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因此可以恢复细胞免疫,但不能产生抗体,D 正确故选:C 1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

33、 B 细胞数量减少,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低,血糖浓度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B糖尿病人的多尿症状是由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1)胰岛素的作用: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解答】解:A、胰

34、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A错误;B、糖尿病人的多尿症状是由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引起的,B 错误;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 正确;D、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必须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不是患者的自身抗原,D 错误故选:C 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人体液中含有 HIV,与其握手会被传染B人体感染 HIV 初期会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HIV 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 HINI 流感DHIV 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

35、久【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 T 淋巴细胞结合,破坏 T 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解答】解:A、艾滋病人体液中含有 HIV,但与其握手不会被传染,A 错误;B、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因此人体感染 HIV 初期会产

36、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 正确;C、HIV 感染人群的免疫力降低,他们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 HINI 流感,C 正确;D、HIV 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D 正确故选:A 13某同学模仿科学家詹森和拜耳的探究思路进行实验,探究“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芽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如图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BCD【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分析】1、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尖端也是感光部位;而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同时也是弯曲部位2、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生长素会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37、高于向光侧;在极性运输的作用下,生长素向伸长区运输,使得背光侧伸长区生长的快,向光侧生长地慢,植物就弯向光源生长【解答】解:AB、探究“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芽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该刺激的产生与光无关,所有不需要光照,AB 错误;C、黑暗中顶芽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向下运输,没有单侧光刺激,该刺激均匀分布,胚芽鞘直立生长,C 错误;D、探究“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芽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实验的自变量为尖端所放置的位置,结果胚芽鞘向对侧生长,D 正确故选:D 14为探究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方向,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 2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在上端放一

38、块有生长素的琼脂,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如图 1),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中有了生长素(如图 2)有关该实验的设计和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B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C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既有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D该实验的最佳对照是将图 1 中胚芽鞘上下端琼脂块交换运输【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图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上端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够运输到下端琼脂

39、块,说明生长素可以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但是该实验缺少一组对照实验,即将胚芽鞘导致,其它处理相同,观察上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否运输到下端【解答】解:A、上端的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下端的琼脂块不含生长素,一段时间后,图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上端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够运输到下端琼脂块,A 正确;B、本实验缺少实验验证“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因此不能得出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的结论,B 错误;C、本实验不能证明胚芽鞘内的运输有非极性运输,C 错误;D、若将图 1 中胚芽鞘上下端琼脂块交换,和对照组相比,生长素的运输除了形态学上下端不同以外还有重

40、力对于生长素运输方向的作用不同,故最佳的对照实验是:即将胚芽鞘倒置,其它处理相同,D 错误故选:A 15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去掉部分成熟叶片的植物移栽都容易成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去掉部分成熟叶片降低蒸腾作用B去掉部分成熟叶片消除顶端优势C芽和幼叶中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D芽和幼叶能产生细胞分裂素促进生根【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解答】

41、解:A、去掉成熟的叶片,留芽和幼叶,使之降低了蒸腾作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芽和幼叶还能产生生长素,易于生根,利于成活,A 正确;B、去掉部分成熟叶片,使之降低了蒸腾作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与顶端优势无关,B 错误;C、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易于生根,利于成活,并没有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C 错误;D、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不能促进生根,D 错误故选:A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能显著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有机物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蔬果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中各种激素合成增加【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

42、剂的应用价值【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而植物激素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生长素的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解答】解: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A 正确;B、杨树顶芽产生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使得顶芽生长素浓度低,快速生长,B 错误;C、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C 错误;D、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节,某一生理活动中有的激素分泌增多,而有的减少,D 错误故选:A 17测试不同

43、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对黄瓜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和乙对黄瓜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B在 020ppm 范围内,甲对黄瓜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乙C乙的浓度大于 50ppm 时,对黄瓜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据图推测,用 30ppm 的甲处理黄瓜幼芽可抑制其生长【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图:两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黄瓜幼根生长的影响,均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两重性,但是不同的植物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度不同,作用的效果也不同,据此答题【解答】解:A、根据曲线图分析:甲、乙对黄瓜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A

44、正确;B、分析曲线图可知:在 020ppm 范围内,甲对黄瓜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乙,B 正确;C、与对照组相对比(浓度为 0),乙的浓度大于 50ppm 时,对黄瓜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C正确;D、不同的植物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度不同,并且根最敏感,用 30ppm 的甲处理黄瓜幼芽可促进其生长,D 错误故选:D 18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某地区野兔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一亩小麦的年产量C每平方米草地中青蒿的数量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鱼的数量【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

45、别比例;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解答】解:A、某地区灰野兔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为出生率的范畴,不属于种群密度,A 错误;B、一亩小麦的年产量不是种群密度,B 错误;C、根据分析,每平方米草地中青蒿的数量为种群密度,C 正确;D、鱼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D 错误故选:C 19科学家对某地一灰喜鹊种群的数量变化进行了连续 10 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前 3 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B第 2 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第 3 年以后种群数量呈“S”型增

46、长D第 6 年时种群的数量达到 K 值【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值为相邻两年的种群数量相对比值,当 1 时,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当=1 时,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 1 时,表示种群数量在下降由图可知:在第 0第 3 年之间 1,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在第 39 年间 1,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到第 9 年时=1 乌鸦种群数量维持稳定【解答】解:A、前 3 年 1,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A 错误;B、第 2 年种群数量减少,年龄组成为衰退型,B 错误;C、第 39 年以后 1,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到第 9 年时=1 乌鸦种群数量维持稳定,符合种群数量先增

47、加后基本不变的“S”型增长,C 正确;D、第 9 年时种群的数量达到 K 值,D 错误故选:C 2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衰退型的种群通常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性别比例的变化会使种群的繁殖潜力产生差异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D种群会通过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在某一数值上下波动【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解答】解:A、处于衰退型的种群通常出生率

48、小于死亡率,使得种群数量减少,A 正确;B、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会影响到种群的出生率,B 正确;C、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 错误;D、种群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在某一数值上下波动,D 正确故选:C 2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呈 S 型增长B当到达 K 值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C从试管中取培养液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D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底部才能观察计数【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

49、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酵母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抽样检测方法显微计数相关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解答】解:A、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呈 S 型增长,A 正确;B、当到达 K 值后,种群数量会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波动,在不利条件下还会下降,B 错误;C、抽样检测时,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

50、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C 正确;D、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D 正确故选:B 22下列实例中,与草原上兔和鼠的种间关系一致的是()A螟蛉有子、蝶赢负之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考点】种间关系【分析】1、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3、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

51、有利【解答】解:草原上兔和鼠都吃草,二者相关争夺食物,为竞争关系A、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蜾赢幼虫就拿螟蛉作食物蜾赢是一种寄生蜂,但以螟蛉为食,为种间关系,A 错误;B、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B 正确;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C 错误;D、蜻蜓在荷花上休息时,是为了进行呼吸,没有竞争关系,D 错误故选:B 23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

52、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少B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C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等有关D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意义: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解答】解:A、

53、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多,A 错误;B、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因此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B 正确;C、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的变化,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等有关,C 正确;D、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 正确故选:A 24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自然因素B对群落的影响要往往是破坏性的C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因为人类生产活

54、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但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也不是只具有破坏性的,也可以是通过建立新的人工群落实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解答】解: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一定超过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A 错误;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很多是有益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B 错误;C、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 正确;D、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下,但不是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D 错误故选:C 25图中 AF 分别代表不同的种

55、群,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该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B该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图中 C 同化的能量占 A 能量的 10%20%D若 E 捕食 D 的比例增加,则对 A 的消耗量增大【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据图分析:图中 A 是生产者,B、C、F 都是第二营养级,E 为最高营养级生物群落必须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上一营养级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效率为 10%2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解答】解:A、该图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缺少分解者,A 错误;B、该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缺少分解者,B 错误;C、图中处于第二

56、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有 B、C、F,所以 C 种群获得的能量没有 A 种群能量的 10%20%,C 错误;D、若 E 捕食 D 的比例增加,B、C 数量增多,将 A 的消耗量增加,D 正确故选:D 26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如图,其中 W1 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1A2 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B2+C2+D2)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分析题图:

57、图示为某同学绘制的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A1、A2 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1、B2 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C1、C2 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1、D2 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解答】解:A、W1=A1+B1+C1+D1;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 D1,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A 正确;B、(B2+C2+D2)代表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 正确;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 D1,C 错误;D、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图解表明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D 正确故选:C 27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的碳

58、循环示意图,“”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 A、B、C 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该图也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C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ADEBDE 每增加 5kg 的体重,至少需要消耗 A125kg【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1、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分析图解:根据生产者和大气二氧化碳库的双箭头可以初步确定 AC 为生产者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其中之一,并且所有生物均指向大气,因此 C 是大气,A 是生产者,则 D、E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并且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

59、为:ADE【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 C 是非生物成分,A 是生产者,D、E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A 错误;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该图中存在双向箭头,因此不能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B 错误;C、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可表示为:ADE,C 错误;D、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ADE,题中要求“至少需要”,因此用 20%的能量传递率计算,则至少需要 A=520%20%=125kg,D 正确故选:D 2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可以大量引来外来物种B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抵抗

60、力稳定性也高C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解答】解:A、外来物种的引入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态,如部分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A 错误;B、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B 正确;C、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 正确;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 正确故选:

61、A 2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为培育生物新品种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因库C昆虫多数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多样性是一种威胁D对行将灭绝的动物要进行就地保护以保护物种多样性【考点】生物的多样性【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开发与利用生物资源【解答】解: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A 错误;B、生物多样性为培育生物新

62、品种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因库,B 正确;C、昆虫多数以植物为食,但对植物的传粉等有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多样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C 错误;D、易地保护是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因此对行将灭绝的动物要进行易地保护以保护物种多样性,D 错误故选:B 30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

63、多样性的应用价值【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解答】解: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正确;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 错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其

64、他生物的生存,从而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 正确;D、基因控制酶的合成,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 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3135 题共 5 题31如图中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四种主要方式请据图回答:(1)水平衡调节的感受器位于 下丘脑,若补靶细胞位于肾小管或集合管,则信息分子的传递方式是 (填序号)其作用是 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2)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体温调节的信息传递方式有 (填序号),若靶细胞位于肌肉或肝脏,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两种激素是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3)人进餐半小时后

65、,胰岛 B 细胞 分泌的胰岛素通过方式作用于靶细胞,促进组织细胞 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4)若方式中靶细胞为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则免疫细胞是 效应 T 细胞,其产生途径有 T 细胞或记忆 T 细胞的增殖分化【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据图分析,表示内分泌腺分泌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属于激素调节;表示神经内分泌腺分泌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表示神经元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靶细胞【解答】解:(1)水平衡调节的感受器位于下丘脑,若补靶细胞位于肾小管或集合管,则信息分子为抗利尿激素,其传递方式是作用是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

66、的重吸收(2)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体温调节的信息传递方式有,若靶细胞位于肌肉或肝脏,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两种激素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3)人进餐半小时后,血糖含量升高,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方式作用于靶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4)若方式中靶细胞为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则免疫细胞是效应 T 细胞,其产生途径有 T 细胞或记忆 T 细胞的增殖分化故答案为:(1)下丘脑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2)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3)胰岛 B 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4)效应 T 细胞T 细胞或记忆 T 细胞的增殖分化 32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

67、问题:(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 负 电位;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此时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Na+内流,然后兴奋以 电信号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2)当兴奋传至突触前神经元的 突触小体(或轴突末端)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 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某人的手碰到针尖时,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 大脑(皮层)产生痛觉此人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的原因是 缩手反射比大脑产生痛觉经过的突触少【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

68、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解答】解:(1)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负电位;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此时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 Na+内流,然后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2)当兴奋传至突触前神经元的突触小体(或轴突末端)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

69、某人的手碰到针尖时,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此人先缩手后感觉到疼痛的原因是缩手反射比大脑产生痛觉经过的突触少故答案为:(1)负Na+内流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2)突触小体(或轴突末端)突触间隙(3)大脑(皮层)缩手反射比大脑产生痛觉经过的突触少 33请回答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1)科学家将燕麦胚芽鞘顶端不同部位插入云母片(不透水),放在琼脂块上,用单侧光照射,然后将琼脂切块并放置在去掉顶端的培育鞘上,测量由此造成的弯曲度,并观测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将实验(b)与暗处的相似实验进行比较,琼脂块是胚芽鞘弯曲程度相同,说明 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无关 实验(a)和(b)中的

70、琼脂块都使胚芽鞘弯曲 24,原因是 生长素可在琼脂块中扩散,使实验(a)(b)的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相同 实验(c)中云母片两侧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浓度左侧 等于 右侧(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实验(d)与自然光均匀照射下的相似实验(自然光下的琼脂切块使胚芽鞘的弯曲程度相同)比较,说明单侧光的作用是 能使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2)脱落 0 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即将成熟的玉米经历一段时间干热后又遇大雨天气,种子就容易在果穗上发芽请尝试从脱落酸的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持续的高温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雨水为种子萌发提供了水分,种子就容易在果穗

71、上发芽(3)玉米矮化病毒能显著抑制植株生长,某同学推测该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请选择实验材料,验证其假设材料与用具:玉米矮化病毒感染的玉米幼苗,正常玉米幼苗,赤霉素溶液,生长素溶液,蒸馏水,喷壶等实验步骤:选取涨势基本相同的玉米矮化病毒感染的玉米幼苗若干株,平均分成甲、乙、丙两组,并选取生长状况相同且等量的正常玉米幼苗作为丙组,均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对甲组幼苗喷施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乙组和丙组幼苗喷施等量的蒸馏水;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玉米植株的高度,并计算每组平均株高实验结果和结论:甲组玉米植株的平均高度与丙组基本一致且明显高于乙组,说明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

72、【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因此植物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解答】解:(1)将实验(b)与暗处的相似实验进行比较,琼脂块是胚芽鞘弯曲程度相同,说明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无关实验(a)和(b)中的琼脂块都使胚芽鞘弯曲 24,原因是生长素可在琼脂块中扩散,使实验(a)(b)的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相同实验(c)中云母片两侧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浓度左侧等于右侧实验(d)与自然光均匀照射下的相似实验(自然光下

73、的琼脂切块使胚芽鞘的弯曲程度相同)比较,说明单侧光的作用是能使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2)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持续的高温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雨水为种子萌发提供了水分,种子就容易在果穗上发芽(3)实验设计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为推测该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因此实验步骤:选取涨势基本相同的玉米矮化病毒感染的玉米幼苗若干株,平均分成甲、乙、丙两组,并选取生长状况相同且等量的正常玉米幼苗作为丙组,均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对甲组幼苗喷施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乙组和丙组幼苗喷施等量的蒸馏水;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玉米植株的高度,并计算每组平均株高实验

74、结果和结论:甲组玉米植株的平均高度与丙组基本一致且明显高于乙组,说明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故答案为:(1)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无关生长素可在琼脂块中扩散,使实验(a)(b)的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相同等于能使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2)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持续的高温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雨水为种子萌发提供了水分,种子就容易在果穗上发芽(3)对甲组幼苗喷施适当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乙组和丙组幼苗喷施等量的蒸馏水 34研究发现,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攻击的成功率是不同的请回答:(1)该研究中体现的生物间关系主要有 捕食(和种内互助)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是 起初出

75、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2)调查鸽群数量常采用的方法是 标志重捕法 在调查中被标记个体因受到过惊吓而不容易被再次捕获,这会使调查的结果 偏大(选填“偏小”“基本不影响”或“偏大”)(3)鸽群生活的地方有一片种植过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柳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这是因为 柳树比草莓能更好地利用空间和阳光 该过程称为 次生演替【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演替;种间关系【分析】据图分析:当鸽的种群数量为 210 只时,鹰攻击的成功率为大约 75%;当鸽的种群数量为 1150 只时,鹰攻击的成功率为大约 40%;当鸽的种群数量为 750 只时,鹰攻击的成功率为大约 15%柱状图

76、表明随着鸽的种群数量增加,鹰的攻击成功率下降,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种群的繁衍【解答】解:(1)鹰捕食鸽,为捕食关系,柱状图表明随着鸽的种群数量增加,鹰的攻击成功率下降,说明鸽群内部存在种内互助该研究中体现的生物间关系主要有捕食和种内互助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起初出现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调查鸽群数量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77、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在调查中被标记个体因受到过惊吓而不容易被再次捕获,这会使调查的结果偏大(3)鸽群生活的地方有一片种植过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柳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这是因为柳树比草莓能更好地利用空间和阳光该过程称为次生演替故答案为:(1)捕食(和种内互助)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2)标志重捕法偏大(3)柳树比草莓能更好地利用空间和阳光次生演替 35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图 1 表示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能力流动图解,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我 J/(cm2a)图 2 为利用稻田生

78、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请回答:(1)该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和稗草等杂草的功能是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或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图 1 中共有 两 条食物链,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5%(2)鱼塘富营养化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 N、P 等营养元素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 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3)此稻田中,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用于防治害虫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 化学 信息(4)调查稻田中稗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样

79、方法(或五点取样法),稗草等野生植物对生物抗逆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直接 价值【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分析图 1:图 1 表示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能力流动图解,其中 E 为分解者,A 为生产者,其余为消费者,则该图中存在两条食物链,即 ACD、ABD分析图 2:图 2 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解答】解:(1)该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和稗草等杂草属于生产者,它们的功能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或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

80、成,图 1 中 E 为分解者,因此该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ACD、ABD,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2)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 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原因有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用于防治害虫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4)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稗草等野生植物对生物抗逆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故答案为:(1)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或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两 15%(2)N、P 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3)CO2化学(4)样方法(或五点取样法)直接 2016 年 8 月 2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