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785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2013届状元36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21.13.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开眼看世界新思潮的萌发(1)背景:传统自然经济和“天朝上国”的观念影响,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拉大,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使中国的士大夫受到震动;加上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人受到西方的思想影响增多。(2)表现:林则徐:“师夷长技”,编写四洲志、各国律例,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编写海国图志,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3)本质: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以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4)评价: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主题,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意味着先进中国人开始抛弃陈腐的虚骄自大,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开近代学习西方先河,决定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走向。成为一般

2、社会思潮,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细节点拨: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从本质上说仍然是中国传统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体系,他们将西方的长技归纳为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仅看到中国和西方器物之间的差距,没有看到中国和西方之间根本的制度差距。此时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层面仅仅是器物,到 19 世纪中后期,早期维新派出现后,才逐渐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作为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后,中国人最终由制度的层面深入到学习西方的思想层面。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含义: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采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在教育、军备、赋税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挽救清王朝的专制统治。(2)实践的内容:开展洋务运动,迈出

3、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3)对“中体西用”的评价。进步性: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向西方学习,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生产技术,开启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利于中国的进步。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注定其必定破产。3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派的思想。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王韬、郑观应、冯桂芬等。主张。A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B政治上,主张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C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不足:仅停留在口号上,没有付诸实践,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2)康梁的维新思想背景。A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4、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19 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内容。A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撰写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撰写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B梁启超:发展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C严复:发表天演论,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主张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3)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起思想启蒙作用,形成了中

5、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细节点拨:康梁的维新思想和早期维新思想相比,主要发展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发展成为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这和 19 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有关,也和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有关。1全面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西学在 19 世纪 6090 年代广泛传播,对中国儒学产生冲击,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强”“求富”。(2)内涵:所谓“中学”,是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所谓“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

6、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3)实践:洋务运动。(4)实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5)影响: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力地冲击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但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6)评价。积极性: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

7、化,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现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历史事实。局限性:“中体西用”是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来维护清王朝腐朽、没落的旧制度,违背了“只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这一原理,注定了以此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最终以破产告终。19 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识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被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2洋务运动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关系(1)洋务思想是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继承和发展。目的上,都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国的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和纲常礼

8、教。方法和步骤上,都主张从西方引进先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张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夷”的层面上,而“中体西用”思想则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实践。结果都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最终都失败了。(2)两者的区别: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一样。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2)成因。主观: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9、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新思想。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客观:西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水平低,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若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会很大。(3)评价。进步性: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具有爱国意义。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局限性: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

10、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但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4洋务思想和早期维新思想的比较(1)联系。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改革中国的教育,使一大批有志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其中一部分人成为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宣传西学,为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注重商战,还有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维新派力争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2)行动和结果。洋务派自 19 世纪 6090 年代,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它的破产。早期维新派没有将其主张进行

11、实践。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结果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所镇压。(3)原因。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主张改革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这是其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之所以没有实施,是因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刚刚产生,力量弱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维新派所领导的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011上海单科)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的性格对维

12、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解析 从关键句“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说明作者认为谨慎是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是导致改革拖后十三年并失去最佳时机的关键,否则“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所以作者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总之,作者批判康有为过于谨慎的性格是导致改革失败的原因,最佳时机应该在 1985 年中法战争胜利后就进行,而不应该放到 1898 年中国在经历甲午战争和瓜分狂潮时再改革,这时候中国国力进一步削弱,不是改革的最佳时期,也是导致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故选 B 项。A、C 两项未能

13、体现作者的意图,排除;D 项理解错误,作者批判康有为谨慎的性格,排除。答案 B(2011上海单科)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解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是由生产力的进步和阶级斗争来推动的,而不是单纯看竞争来实现的,但天演论告诉人们亡国灭种的威胁仍可挽救,这就是强力竞争,通过努力,改变目前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故选 A。该书未能正确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排除 B。该

14、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重要思想武器,而不是革命派,排除 C。该书出于1897 年,比林则徐、魏源介绍西方的著作要迟很多,不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排除 D。答案 A(2011北京文综)“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解析 近代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

15、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答案 A(2011安徽文综)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解析“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体现中体西用的特点,属于洋务派的言论,排除 A。“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强调中西文化之间只是性质而非程度的差异,由这种性质差异又导出所谓“以中济西”论,可排除 B。“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舟车之有两轮),排除 D。“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出自严复的言论,严复为肢解地学习文化既是与生物有机论相悖的,也是无法实践的,即使实践也是徒劳无功的。换言之,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论设置的樊篱,以全方位的姿态吸取西方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因素。符合题意是 C 项。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