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711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元中学高2014级高二下期第二次段试语 文 试 题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第卷(单项选择题)一、语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在新年茶话会上,政协委员们 ,对国家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新成就赞不绝口。城市建设如何有效地保护文化遗址,与会的专家们 ,提出了诸多建议。如果我们不能 、换位思考,那么彼此之间的隔阂会更深。A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B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各抒己见C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D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钱穆先生任教于西南联大期间曾在岩泉寺居住一年

2、,学人贺麟、陈寅恪、姚从吾、李珽多来探望,简陋居所一时 。结束“哈佛名家讲坛”后,六小龄童身穿红色外衣现身麻省理工学院礼堂为同学们做演讲,台下人气爆棚, 。4月8日,西安曲江会展中心旅游文化馆内 ,人山人海,这全归功于此次展区设计的别出心裁。A高朋满座 项背相望 座无虚席 B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项背相望C座无虚席 项背相望 高朋满座 D高朋满座 座无虚席 项背相望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就此次美菲联合军演而言,菲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意在挑动南海局势,提升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B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的古城洛阳,荟萃了中原风情的精华,龙门石窟、白马寺、白云山等景点无不以流光溢彩

3、的风姿令中外游客为之倾倒。C能否成功构建时代变迁中的精神家园,关系到我们的国家能否拥有持久的活力,我们的人民能否获得安定祥和,我们的民族能否赢得世界的尊重。D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加大呼吸系统健康宣传力度,劝阻有瘾青少年不再吸食烟草,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这一方面将会改变现有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和职责。B.在物理学上,引力波是一种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里预言的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如同石头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引力波被视为宇宙中的“时空涟漪”。C.

4、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依法扶危济困全新“善时代”的到来,将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D.“阿尔法围棋”在李世乭走出那步极具创造力的一招之后连续下了两步臭棋,那是连业余围棋手都不会下出来的败招,无论你用多么发散的思维思考都不能不认为那两步棋有任何价值。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有人认为,“文学反映时代”是一种过时的理念,_,_。_, _ 。_ _,_。某种意义上,越是时代的,才越是永恒的。与反映时代并不矛盾完全脱离现实感的作品无论在现世还是后世都是不会真正受到欢迎的追求的是文学的超越性、永恒性而不是时代性“超越时代”不是悬浮在半空中超越现代

5、文学更注重对人的个体生存和“内世界”的呈现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意义 A B C D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人类的语言文字可以有两种极端的发展,一端是发展成为法律条文,另一端是发展成为诗。法律条文务求精密准确,以分明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暧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文是法文,因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 ,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六个门类法律法规汇编而成的六法全书很美。A因为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B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

6、,准确往往不美C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所以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D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准确往往不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二、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对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人生遭际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大都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有着丧父的经历,其父权有一个从在场到缺失的过程。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均早年丧父。五四文学之所以在他们手里得到确立,与其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由父亲所承载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缺失,这极大地改写了家庭的内在结构,“子”因此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不得

7、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生存压力,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这便为其逸出父权在场时所规范好的人生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父权缺失固然是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国家主导下的意识形态的转变,那么,“子”在既有的文化环境下,所承继的依然会是父权的衣钵。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为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在欲循既有社会规范而不得的情形下,提供了子权张扬的历史物理空间。在父权缺失中,促成

8、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晚清政府大力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推行中受到了人们头脑中既有思想的抵制,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还依然牵挂科举。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既有的文化传承模式中断,这迫使人们认同并皈依国家体制所主导的新式教育,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序幕。在新式教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胡适,之所以留学美国,其根本的考量便是“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相较而言,那些一直在父权主导下的读书人,则没有像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那样,可以顺畅地实现自我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决裂。在文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徐

9、枕亚,尽管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但其父权始终规范制约着其人生疆域,甚至于他连婚姻也无法自主,更遑论文化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变革了。父权的在场固然限制了子权的张扬,但父权的缺失也并不必然会导致子权的凸显。如有一些传统的读书人,其父权尽管存有缺失,但他们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通过新式教育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在近代小说创作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李伯元,尽管也有丧父之痛,但由于他并没有接纳新式教育,更没有完成对西学的认同,这使得其创作出来的“谴责小说”依然带有浓重的传统色彩。当然,五四文学的发生有着诸多的原因。但是,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创建主体挣脱了父权藩篱的束缚,这的确是他们得以完成历史性蜕变的重要

10、一环。(摘编自新华文摘2015年第5期,作者李宗刚)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五四文学之所以在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人的手里得到确立,与他们的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B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让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不再承继父权的衣钵而实现了自己子权的张扬。C父权缺失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子”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迫使他们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D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父权缺失”是他们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能够完成历史性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8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是“父权在场”的一项是(2分)A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没有遵父命苦读“圣贤书”,贾政动用

11、“家法”对其进行惩戒,“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了一顿痛打。B. 巴金的家中,觉新在父亲死后也想担当起长房的责任,却总被“总家父亲”高老太爷阻挠,觉新只得唯唯诺诺,其一生终成悲剧。C. 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去世,改变了鲁迅既有的人生轨迹,使其踏进了新式教育的门槛,促使他留学日本并逐步参与到新文学运动之中。D.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类封建伦理观束缚周萍、周冲,试图让他们屈从于他所建立的家庭秩序。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 虽然接受了新式教育,但是胡适仍牵挂着科举能成为其“上进之阶”,最终因科举的废除而选择了留学美国。B. 科举制度的废除,迫使传统的士

12、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因此而接受了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C.尽管徐枕亚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却始终没有摆脱父权的制约,最终仍然无法自主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D.也有丧父之痛的李伯元没有接纳新式教育和完成对西学的认同,因此,他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

13、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

14、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C凑按治,杖杀之,选近称伏 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1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知

15、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昭穆”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B“南面”指坐北朝南之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南向坐,因称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D春秋是道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B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

16、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C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罗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

17、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

18、。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

19、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B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C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D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

20、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十五;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B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C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D黄尊素无惧死亡。

21、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第卷(非单项选择题)四、(24分)(一)16把文言文(一)(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4分)(2)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4分)(二)阅读下列诗词,完成1718题。(10分)南征 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17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的妙处。(4分)浪淘

22、沙中秋雨 萧汉杰【注】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秋光此夕属何人?贫得今年无月看,留滞江城。夜起候檐声,似雨还晴。旧家谁信此时情。惟有桂香时入梦,勾引诗成。注:萧汉杰,号吟所,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南宋末遗民词人。18有评论者说,“贫得今年无月看”违背常理,但却是“愈无理愈佳”。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三)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2)屈原离骚中,“ , 。”说明当时世俗小人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地投机取巧,钻营逢迎。(3)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贫穷妇人凄

23、惨景象的句子“ ,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我与父亲汤用彤白岩松问我:“你和你父亲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我说:“我父亲主要注意的是为学术而学术,关注的是民族和国家学术的发展,他把精力都花在写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等著作上。听胡世华先生说,“九一八”后,日本飞机在北平上空飞,我父亲照样讲他的佛教史。虽然我对学术研究也有兴趣,也写了一两本书,但功力比我父亲差多了;只是,可能我比父亲更加关注现实。”我自知在学术文化上是不能和父亲相比的。父亲从小就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等,有着深厚的国学基础。我自小上的是新式学校,小学时,学习平平,没有什么

24、大抱负。由先修班升入北大本科也很勉强。到大学后,我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但有些课程也只是考个及格,有的课程没有能坚持学下去。但有些课我学得比较好,如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演绎科学方法论、西洋哲学史、欧洲大陆理性主义、英国经验主义等。从上述选课情况看,我是比较重视西方哲学学习的,但这比起父亲在美国学习的四五年是相差很远的。我从哈佛大学拿到一份父亲在哈佛研究院的成绩单,现列于下:1919至1920年,用彤先生选修了“比较文学”和七门“哲学”课;1920至1921年,选修了三门“印度哲学”、五门“哲学”和一门心理学课程;1921至1922年,选修了五门“印度哲学”、一门“宗教史”、一门“哲学”和一门“心理

25、学”。成绩单上还写明:用彤先生于1921年2月28日获硕士学位。父亲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从事他的学术研究的。回国后的20余年,正是他人生最有思想活力的时期。他全心地做研究,常常研究到深夜两三点。其书数易其稿,才得以成为权威性之著作,至今为海内外学者所重视。父亲的著作不多,真正成系统的书有四本: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印度哲学史略和隋唐佛教史稿。他写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花了十年以上的时间,而我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大体上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我本来有野心想写一部魏晋南北朝道教史,以期能和父亲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样为人重视,但是我仅仅在北大教了两遍“早期道教史”,就匆匆写出了那本魏晋南北

26、朝时期的道教一书,前后也不过两年多时间,怎么能理清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那么复杂的问题呢!不过,我也许比父亲更加关注当前的现实社会。父亲自20世纪20年代后专心学术研究,是从长远考虑中华文化之复兴,或许有更深远的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他的“为学术而学术”使得他远离了现实社会和当时一般文化所关注的问题。1983年我到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应邀参加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中国哲学圆桌会议”,这次圆桌会议是讨论“中国哲学发展的前途问题”。现代新儒家杜维明在哈佛主讲“儒家思想”,着力要证明中国的“内圣之学”可蕴育出“科学与民主”,以此来和西方哲学接轨。对此我写了一篇发言稿,提出儒家思想的“真、善、美”

27、可以用三个命题来表述,即“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刘述先教授对我的发言有这样的评论:会议的最高潮由北大的汤一介教授用中文发言,探讨当前第三期儒学发展的可能性。汤一介认为儒家的中心理念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在现代都没有失去意义,理应有更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这一番发言有出乎意料的清新立论,通过实感的方式表达出来,紧紧扣住了听众的心弦。1984年夏,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的同仁创办了一所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为宗旨的“中国文化书院”,我被他们推为院长,这样我就非得关注当前中国文化如何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大问题了。自此以后,我的学术研究方向起了变化,当前

28、中国文化发展问题就成了我关注的重点。就这点说,我和我父亲对学术文化所关注的方向有很大不同。(摘编自我们三代人,作者汤一介,有删节)相关链接:我们三代人是汤一介先生的遗稿,经整理后于2016年1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全书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出汤氏一门三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百年社会动荡变迁中的政治命运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学术的传承守望。汤用彤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学贯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学术大师之一。先生(汤用彤)讲授西方理性派和经验派哲学时,只是对这些学说本身进行理论的分析与阐述,而不言其“用”,无论是“今用”还是“中用”。(杨祖陶西哲东渐

29、的宗师汤用彤先生追忆)汤先生(汤一介)还是一名活跃的学术活动家、大型中国文化学术工程的组织者。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掀起了一轮传统文化热潮。近年来,又组织主持重大学术项目儒藏工程,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盛世工程。(汤一介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广保)(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日本飞机在北平上空飞,汤用彤先生照样讲他的佛教史,这反映了他关注民族和国家学术发展,同时也表现了他生死如一的人生态度。B汤用彤先生从小国学基础深厚,汤一介则成绩平平;汤用彤先生读大学时所学课程丰富,而汤一介所学课程很少。因此,汤一介后来的学术成就无法和汤用彤相比。C

30、相对于杜维明所主张的中国的“内圣之学”可以和西方哲学接轨的观点,汤一介提出的“三个命题”更好地阐明了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D被推举为“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后,当前中国文化发展问题就成了汤一介学术研究关注的重点。E杨祖陶认为汤用彤先生对学说进行理论的分析与阐述却不言其“用”,汤一介认为汤用彤先生“为学术而学术”,这都说明汤用彤先生的研究缺乏深远的意义。(2)汤用彤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大师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3)材料中划线部分是引用的文字,它们有什么作用?(6分)(4)作者认为,汤用彤先生是“为学术而学术”,而他“更加关注现实”,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或者你有什么新

31、的思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六、语言运用(11分)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对于我们居住的城市来说,树必不可少,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街道的颜值。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在城市里艰难打拼着生存的人一样, :越发狭窄的生存空间、贫瘠的土地,以及各种腐蚀性的化学制剂。但你要记住的是, 。研究人员发现,在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树木十分有效地吸收烟尘颗粒,帮助人们远离哮喘;树木的阻挡也有效减少了致癌紫外线的辐射量。稠密的城市正在不断放大每一棵树的价值:一棵麻栗树或一棵成熟的枫树, ,享受一片阴凉。22“效应

32、”是指在有限环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之间构成的一种因果现象,多用于对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有人用下面两组图来解释“破窗效应”。请你描述图画内容,并写出“破窗效应”给我们的启示。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七、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被判刑

33、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此事引发不小的争议。小闫父亲:儿子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在我们心里,农村孩子逮鸟抓鱼不用管,没想到会被判得这么重。热心网友:量刑太重,10年牢狱生活足以毁了人的一生。法律专家: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这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理由就是公民应当知法守法。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班级_ 姓名_ 学号_ 座位号_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广元中学高2014级高二下期第二次段考语文答题卡第卷(单项选择题30分)题号12345678

34、9101112131415答案第卷(非单项选择题120分)四、(24分)16. (4分) (4分)17. (4分)18. (6分)19. , 。 , 。 , 。(6分)五、(25分)20.( )( )(5分) (6分) (6分) (8分)六、(11分)21. (5分)22. (6分)七、(60分)9001000广元中学高2014级高二下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 (周测七第2题)2D(“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第一句中写“学人贺麟、陈寅恪、姚从吾、李珽多来探望”,这些学人均为当时学界翘楚,自然要用“高朋满座”。座无虚席

35、: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与语境中的“台下”相照应,应为“座无虚席”。项背相望:原指前后相顾,后多用来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在这三个词语中,“项背相望”较为陌生,但与后面的“人山人海”相连,也可以推断出来。此次出一个陌生成语,目的是让学生在有不熟悉成语的情况下,要善于运用语境进行推断。另外,这个成语要与“望其项背”相区别。“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中。)3D(周测五第4题)4C(A搭配不当。本小题设置考查点为并列结构中的搭配不当。“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和职责”与前面的“减轻”不能同时进行恰当搭配,与“负担”可以搭配,但与“职责”则不恰当

36、。B语序不当。“一种”调到“预言的”后边;D否定不当,“不能不说”为双重否定,与语意矛盾。)5B(周测六第5题)6B(与“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衔接的最好的是“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与“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六个门类法律法规汇编而成的六法全书很美”前后顺序相对应的是“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7B(错在“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原文的表述为“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面对外在

37、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积极主动”错。)8C(C项“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去世”就是父权缺失,不属于“父权在场”。 B项中“觉新在父亲死后”只是“父亲缺失”而不是“父权缺失”,家中的真正父权人物是 “总家父亲”高老太爷。)9B(“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时间的先后表述错位。原文的表述为“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可见,是先有“新式教育”,后有“科举制度的废除”。)10C(周测八文言文阅读)11D(周测八文言文阅读)12C(周测八文言文阅读)13B(原文为:“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

38、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全句表时间的词语有“以来”“今”可做时态上的提醒;名词有“陛下”“公卿台谏”“在位者”“忠贤”“廷臣”标明动作发出者,难度在于“台谏”较陌生;动词“登极”“罢归”“无”“发露”“断”,可作理解句意的关键;反问句式“复何顾忌”不能折开。)14D(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15B(题目设错误点两个:一是“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原文为“忠贤欲侈其事”,“欲”为“设想”“准备”,此事并未实施,这里是未然成已然,故错;二是“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原文为“尊素上言”,意为上书朝廷,进言皇上,皇上才制止此事,并不

39、是“劝说魏忠贤”,动作对象错误。)16正当农耕之月而兴建,虽然是公主出钱财,然而高价雇人,则农人舍弃耕作而接受雇佣,趋末弃本(4分)(兴功:兴建(工程);赀:钱财;高直售庸:高价雇人;顾:雇;各1分)(周测八文言文阅读)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无才无德的人,反而像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本小题满分5分。考查点有两部分。重点词语翻译:“贤”“不肖”均为形容词活动为名词。“贤”译为“贤能的人、贤才”;“不肖”可译为“无才无德的人、不成才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译对“进贤退不肖”1分,“进”可译为推荐、举荐、提拔、晋升,“退”可译为斥退、辞退、使退去;疾:厌恶、憎恨、嫌怨,

40、1分;仇雠:仇人、仇敌,1分;重点句式翻译:独乎?译为“难道吗?”,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参考译文】黄尊素,字真长,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二年(1622),提拔为御史。(黄尊素)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而以愚蠢迟钝的原因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赵秉忠、牛应元都辞职离开了。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指责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掌军权的大臣)孙承宗的意愿。此时皇帝即位已有多年,从没有(一次)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空闲,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天启四年(1624)三月

41、初一,京师三次(或“多次”)发生地震,正好皇帝身体欠佳,人心惶恐担忧不可终日。黄尊素极力陈述政策的十大过失,最后说:“陛下厌恶鄙视言官,使人人心中怀有顾忌,掌权者对国家安危的关键昏昧不清,误国者对于失败的局面多方掩饰。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像仇敌(或对待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奏疏递入,魏忠贤大怒,图谋将他处以廷杖的刑罚。韩爌大力营救,于是遭到被剥夺一年俸禄的处罚。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怒,接着上疏直言。大意说:“陛下自登基以来,公卿台谏一个接一个地被罢免回家,使得在位的人没有坚定的志向。现在魏忠贤违法的情况,朝廷大臣已揭露无余。

42、陛下如果不早做决断,(那么)当他的情形暴露,势力陷入困境(后),(他)还会有什么顾虑呢?”魏忠贤看到奏疏更加恨他。八月,河南进贡玉玺。魏忠贤想大操大办这件事(来迎合皇上),命令(让进贡的玉玺)从大明门进入京城,举行(盛大的)接受玉玺的礼仪,(并让)百官奏表祝贺。黄尊素上奏说:“本朝弘治年间,陕西进献玉玺,只是命令(陕西把玉玺)进献给朝廷,只给了五两黄金作赏钱。这是祖宗的先例,应该依此办理。”这事就这样中止了。黄尊素正直敢言,尤其有深识远虑。杨涟将要(密谋)攻击魏忠贤,魏大中(把这个计划)告诉了黄尊素,黄尊素说:“(要)清除皇帝身边的人,必需有内援(才可成功)。杨公有这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成功

43、,我们这些人将会连命都没有了。”黄尊素委婉暗示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受到迫害。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魏忠贤的党羽也认为黄尊素智慧多谋,想杀死他。使者来到苏州(后),苏州城外的百姓一同攻击准备逮捕黄尊素的人,负责逮捕黄尊素的人把逮捕证遗失了,不敢到苏州城来。黄尊素听说这个情况,立即穿上囚服到官员那里,自己投身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后来黄尊素)得知狱卒将要谋害自己,(他就)叩谢皇恩,写诗一首,随后受酷刑而死,这时是天启六年(1626)闰六月初一的(时候),年(仅)四十三岁。(后来到)南明福王时,(黄尊素被)追封谥

44、号为忠端。17“春岸”两句描绘了南行途中见到的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1分)的美妙迷人的春江图景(1分)。乐景衬哀情,(1分)反衬自己衰老多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1分)倍增其哀。18参考答案一:同意这种说法。(1分)(周测四第11题)(1)今年不可能无月看,月亮自有它运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人的境况而变化;有月或无月不因贫富而有别,所以这句诗违背了常理。(从为什么违背常理的角度分析,2分)(2)这一句“无理之语”更深刻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飘零在外、孤独寂寞、贫穷无助、失国失家,愁绪满怀,把握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人生。让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

45、心的真情。(从更强烈地表达感情的角度分析,3分)参考答案二:不同意这种说法。(1分)(1)“今年无月看”,因为今夜中秋有雨,确实无月可赏,符合自然常理。加上词人此时情绪低落,无心赏月,符合人之常情。(从为什么符合常理的角度分析,2分)(2)这一句“贫得今年无月看”,深刻写出词人生活困窘、贫穷无助,飘零在外、孤独寂寞,失国失家、愁绪满怀,连自己的生活都把握不住,何来赏月之心绪?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这句诗符合常理,让人更真切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境遇与忧愁。(从对表达感情的角度分析,3分) 19(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3)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6分。答对一空

46、给1分,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空不给分。20(1)C D(选C得3分,选D得2分,选A得1分,A“反映他关注民族和国家学术发展”表述正确,“同时也表现了他生死如一的人生态度”无中生有,错。选B得0分,“汤一介所学课程很少”没有依据;选E得0分,“研究缺乏深远的意义”错误。)(2)专注(执着)于学术研究;勤奋刻苦;学贯中西(国学基础深厚并学习西方理论);治学严谨;目标高远(长远考虑文化复兴)。(6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四点得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增加了传记的客观性、真实性;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完整;引用成绩单突出了汤用彤求学的刻苦、勤奋、广博、丰富;并印证了“我的

47、大学学习与父亲相差很远”的观点。引用评论突出了汤一介学术研究关注现实获得的广泛认可;也突出了汤一介在儒学研究上的三个“合一”观点获得了同行认可。6分。每一点均有两层,每小层1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6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本题探究难度较大,需要运用比较的方式。答案可以主要用两种比较的方式呈现:一种各言其是,再各言其非,两者形成比较;一种是在一个角度上言其是也言其非,交替进行。另外,如果考生从综合的角度进行答题,得出“既要为学术而学术,又要关注现实”的结论,就需要整合文本中的内容进行答题。这一种理想化的结论,也可以视为考生的创新理解,应该鼓励。不过,无论是从“比较”的角度

48、,还是从“整合”的角度,结合文本内容,均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从“学术”本身。二、从学术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三、从学术与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化(即文化复兴)的现实需要。从这三个层面能够结合材料中的内容进行整合,有合理之处,更要对学生的创新见解进行鼓励。可答对(有比较或有整合分析)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答对3点得8分。)参考答案一:认同“为学术而学术”的观点。理由:为学术而学术,关注民族和国家学术的发展;专心学术研究,是从长远考虑中华文化之复兴,有更深远的意义;过多关注现实,可能会不能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学问;可以全心地做研究,使学术成果能成为权威性著作,为学者所重视;更多关注现实,可能会

49、无法理清复杂的学术问题,写出的作品就可能缺少理论深度,缺少学术权威性。为学术而学术,不执拗于实用,只注重对学说进行理论的分析与阐述,使学术研究更加纯粹。而过多“关注现实”,过分关注实用,有可能对理论所知甚少,反而不能对现实有真正意义的实用价值。(“各个角度言其是同时言其非式”答题参考)参考答案二:认同“更加关注现实”的观点。理由:关注现实,能关注当前中国文化如何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大问题;能关注现实社会和当时一般文化所关注的问题(或“关注当前中国文化发展问题”);关注现实,能把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关注现实,积极参与学术活动,主持重大学术项目,能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

50、有益于民族文化的复兴。而“为学术而学术”,远离了现实社会和当时一般文化所关注的问题;为学术而学术,不注重实用,只注重对学说进行理论的分析与阐述,使学术研究失去了现实的意义。(“各言其是、各言其非、形成比较式”答题参考)参考答案三:观点:既要为学术而学术,也要关注现实。理由:为学术而学术,关注的是民族和国家学术的发展;也要关注现实,能关注当前中国文化如何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大问题;专心学术研究,是从长远考虑中华文化之复兴,有更深远的意义;也要能关注现实社会和当时一般文化所关注的问题(或“关注当前中国文化发展问题”)可以全心地做研究,使学术成果能成为权威性著作,为学者所重视;关注现实,也能把理论研究和

51、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为学术而学术,不执拗于实用,只注重对学说进行理论的分析与阐述,使学术研究更加纯粹;关注现实,也能积极参与学术活动,主持重大学术项目,能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益于民族文化的复兴。(“整合式”答题参考)21树也要克服诸多困难才能立足(或:树也面临着恶劣的生存环境);树是城市居民必备的健康之友(或:树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就能让周围的人呼吸上清洁的空气。简析:“与在城市里艰难打拼着生存的人一样”和下文的恶劣的生存环境的提示,处的主语一定是“树”,关键词是“克服诸多困难”。“研究人员发现”句引领的是说明树对人们健康带来的好处,所以处主语也只能是“树”,关键

52、词是与人们健康的关系。第三处呼应的是前文“树木十分有效地吸收烟尘颗粒,帮助人们远离哮喘”,句式要写成使动句,“使人们”关键词是“清洁的空气”。5分,第、句各得2分,第句1分。意思对即可。22画幅描述:房子窗户破了无人修补;很快其它窗户也会被人打碎;墙上出现涂鸦没有及时清洗掉;很快就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启示:“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我们努力使自己不要成为“第一扇破窗”的人。我们要努力做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防微杜渐,有了问题及时补救。6分,画面描述每点1分,共4分;启示答对一点得2分。23【审题】(1)喜欢动物很正常,掏鸟售卖不可谅;(2)法律的

53、意义在于警醒,不在于重刑惩罚;(3)“法盲”不是借口,不可免责或者不知情不能成为犯罪理由;(4)10年牢狱,对大众的教育意义大于对一个人过错的惩罚;(5)从掏鸟到售卖,就是明知故犯;(6)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10年半够重,从鸟的角度去想,这次判决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命运转变。【优秀作文】一、法律至上(50分)1德国法学家耶利内克有言:“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当如是也。而材料中小闫因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判罪,不少人以“无知无罪,人情可恕”之由为之叫屈,但在我看来,法律至上,我们应以客观理性之态度对此负责。2法律至上,不能纵容“无知”的喧嚣大行其道。法律专家认为,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公民应当知

54、法守法。纵使当今教育没有给学生普及燕隼是保护动物等类似的知识,但小闫因鸟获利进而又去猎捕,这种“无知”便是将我们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的无形的双手。须谨记圣经中对规则的虔诚礼赞“日头,光亮,天空中所陈设的星宿与规则,高于我们的生命。”而非罔顾规则法律以“无知”之名进行自我救赎,理直气壮地扮作受害者,抨击规则的无情,殊不知,法律面前,无人可免。3法律至上,不能放任“人情”在其间鲸吞蚕食。10年牢狱生活对于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来说确实太重,但倘若不遵守法律,有多少人又会借以“人情”而浑水摸鱼。“人情”本是人际关系的纽带,但反观当下,“人情”更多地成为了粉饰太平,覆灭法律的借口,因而蒙上了一层肮脏的面纱。李

55、零先生曾说:“光讲以德治国,德必伪,国必亡。”真正的人情,必在法律之内。若是罔顾法律而放纵人情与欲望,千年的文明就此湮灭,国家的正义与公平将因所谓的“人情”软化游走而狭隘没落。故法律至上,无人可免。4然而,法律至上,并非死守规则法律。在法律不变的前提下,加以能接受的人性化举措,不仅无伤大雅,反而锦上添花。正如周易中所阐述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救护车可飞驰过任意一盏信号灯,这便是规则内的人情。由此观之,当法律的目的与其行为冲突时,打破规则的思维惯性,便是以客观理性的精神对法律的负责。5我想,政治凋敝不可怕,文明式微亦不可惧,只要我们像康德一般心怀道德律令,社会便不会有太多的怨念之声,取

56、而代之的,是有如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田,其芬芳氤氲你我。二、莫让法律毁人一生(52分)1小闫掏鸟招致十年牢狱之灾,一时引起各界关注,众说纷纭。纵然法律专家指出:“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我却认为:法律之意在于警醒而非重刑,法律不应毁人一生。2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名言引人深思:“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对于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小闫而言,十年牢狱无异于浇灭了他以及其家庭对未来的希望之火。将年富力强的黄金时光交付牢狱,于一名无意触犯法律的大学生,太过残酷,冰冷,无情。试想十年之后,刑满出狱的小闫,满脸胡渣,神情恍惚地跨出那座阴森的大门,在重见天日的时刻,那片天是否还是那般予人希望的蓝?那缕光

57、是否还是那般予人活力的暖?耽误的青春、美好的天真都随着时间的河从指缝流走,那时候的痛苦之重,生命难以承担。3有人说,人如流水法如岸,奔腾不息的流水因受到河岸的限制而保障了其持久流淌,当一束浪花跃上河岸则必遭阳光蒸发。而实际上,看似无情的河岸也具有它令人动容的一面。当一束自由的浪花,无意受到了风的教唆,跃上河岸,后被无助地抛弃在河岸之上,面对阳光无情烧灼,难道浪花只能坐以待毙,接受严酷的的惩罚吗?不!它会受到泥土的庇护!河岸能够令泥土慷慨地接纳不幸的浪花,给予它遮阴避光的保护,并将它从地表下安全地送回至流水之中。法律难道不也应如此吗?面对法律认识不足的小闫,法律的包容性应得到展现,合理地减免刑罚

58、无可厚非。4村上春树曾在其获奖辞中道:“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当法与情发生了碰撞,人性的温度总是可以融化律令的坚寒,人性的规劝总比冷酷的刑罚更行之有效。“人恒过,然后能改。”适宜的警醒不仅能够使小闫在得到教训的同时更加珍惜未来,严守法律,更能令当今已被法律冰冻住的人文关怀得到解冻。5佛曰:“明因识果,戒慎于初。”小闫之所以掏鸟正因对法律的认识不足。不禁引人看向另外一面:立法者在修法之初是否充分考虑过农村居民的认知能力?在推广公民知法守法的道路上是否仍存在不足?我想,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6在这颗蔚蓝的星球上,我们因法而坦诚,因情而感性

59、,而当法律独揽一切,情被抛之脑后,这颗星球将被孤独与荒芜掌控。须知,法律之存在不是为了重刑,切莫让法律毁人一生。三、法无情,却有理(50分)1法律如同河岸,而我们芸芸众生便如一滴滴无言的水珠汇成一股奔涌的泉流。河岸固然限制了泉流的自由,却也在冥冥之中避免了泉流进化成洪水后被围堵的命运。法律固然有时损害了利益,背离了人情,却长远地保护了我们的安全。由此观之,法无情,却有理。2大学生小闫因不知法,违法贩鸟,终落得牢狱之灾。赞贬之声参半,但十年牢狱已成定局。“明因识果,戒慎于初”,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才是我们应警醒与反思的。3“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康德的忠告掷地有声、犹在耳畔,而

60、我们却弃之逦迤、毁之齑粉。难道千条法律仅是一纸白文?莫非一个个血的教训仍不能唤起我们对法律的敬畏?惑矣!复旦投毒案历时三年,三次审判,峰回路转,终尘埃落定,不免心有所感。真正大快人心的不是凶手的以命抵命,而是在这情与法的持久战中,法终于赢得了更多的认可与尊重。人是感性动物,太多的因素会阻碍我们追寻真相的脚步。因为我们不忍心再次看到血淋淋的判罚,所以我们不忍心看凶手伏法?因为我们不忍心体会十年弹指一挥间的怅失,所以我们不忍心小闫同学依法入狱?何谓“不知者无罪”?我只知它不应是凶手逃脱的借口。何谓人情与感性?我只知它不应是泛滥的慈悲,不应是公众舆论的导向处与指挥棒。法律的存在正是为了防止这种泛滥的

61、慈悲破坏社会的正常稳定运行。而这种泛滥的慈悲更不应美名曰“人文关怀”,恰是这似水的温柔、如火的温热在无形无影之间撕碎了法律庄容的面纱,打破了法律庄重的天平。法律尊严何在?谁又能为法律正名?为何法律在中国水土不服?4再者,人之所以为人,即是我们压抑了动物的本性,利令智昏的东西并不能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破坏我们的行为准则。而法律正是一个辅助的工具,它助我们时刻铭记人之准则,它助我们以一颗敬畏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灵,它助我们社会走上光明之路,它助我们塑造一颗蔚蓝的星球而不是一颗硝烟四起的血球。同样,它助小闫明白何谓生命的价值。5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潺潺泉流流淌在闲适田园间,以自身之力灌溉着农居田

62、舍。炊烟袅袅,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我望着坚固无言的河岸,心有所感。它竟如此宽容,将安定献给人类,把嘲笑留予自己。此怎能谓之“无情”呢?6若吾等给法律以尊严,法律必许我们一个有情有理的未来。四、莫让法律成为牢笼(50分)1大学生小闫因无知而掏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却要面临十年的牢狱之灾。十年之牢刑,足以毁了人的一生。为何人们要将法律打造成一个冰冷残酷的牢笼将人束缚其中?2卢梭曾言:“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如今这枷锁,被人们冠上“法治”的名号,打造成了如坚冰砌成的牢笼,寒彻心骨。法律专家一再强调法律认识错误不应免责,殊不知,正是法制工作者的不尽责,才让公民屡屡落入“法律认识错误”的深

63、渊。如法制宣传到位,法律专家便不必在以此为由,将无知的犯法者关入法律的牢笼。莫让法律成为牢笼,需要摆脱理性条文的束缚,用温暖的双手融化人心上的那层薄冰,由此迎来春来花发、梅英疏淡、冰澌溶泄的那一日。3大学生掏鸟获刑为我们敲响警钟:法律何以成为牢笼?法治是否会成为暴政?为何德治遥不可及?这一切源于人们躁动不安的内心。正如莎翁曾告诫众人:“人生如同痴人说梦,充满喧嚣与躁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反观当下,政治凋敝,文化式微,社会理性而躁动,法律条文似乎成了挽救众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乎,法律愈立愈密,规则愈定愈死,人们试图用法令条文为自己雕砌一个宫殿,到头来,宫殿成了牢笼,还冰封了自己。4法律这一牢笼

64、为小闫打造了一个十年牢刑,谁能预料到它何时会遮住时代的星空?红灯当前,救护车呼啸而过,这是法律内的包容,而非法律外的私欲。若说法律是那整齐划一的农田,那农田旁长出的野花,不正是我们追寻已久的人文关怀吗?野花虽小但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更何况,野花只是长在一旁,并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与丰收。莫将法律打造成牢笼,莫用这牢笼换来鲸吞蚕食、软化游走,莫用这牢笼换来一个几百万人孤独地生活的城市,莫用这牢笼换来这个时代灭亡的一阵呜咽。5古语有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法制不是万能的,唯有道德才能让人心中有法。小闫的十年牢刑未必会让他知法懂法,反而有可能让他心存侥幸,设

65、法逃避法律的追究。若在良知上让小闫于心有愧,即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又可免于牢狱之灾。6莫让法律成为牢笼,愿于法制的灰色大地上,仰望星空,“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五、无知不可凌驾于法(50分)1“一个人若不须服从任何人而仅须服从法律,那么,他便是自由的。”哈耶克于其通往奴役之路的扉言道。可见法不可违,即是无知,也非违犯法律的理由。2小闫掏鸟,纵属无知,也当知王法无情,纵不知所捕何物,也当自行了解。今其却欲以“无知”洗脱罪名,实大谬矣。窃以为,无知不可凌云于法。3“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耶利内克如是说。自由国度之所以需要强制性的法律,便是为了阻止人们脱离了道德的束缚,走向黑暗。正是由于法不存于心,

66、即最起码的道德底线都未守住,小闫才会因掏燕隼被执入狱。的确,认识燕隼的大学生并无几人,然而,尊重生命一条莫非历经十几年教育的大学生会不知晓?看似无知,实则是内心所谓的道德中少了“敬畏生命”一条。康德有言:“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若如康德所言,心中常怀道德,又何以犯法?无知不能凌驾于法,无知仅仅是道德缺乏的借口罢了。4无知不可凌驾于法,因为无知的凌驾将会引起更多恶意的违抗。其实自由的人们就犹如一条顺流而下的小溪,在法律的河岸的约束下,小溪可以任意游戏,或急成溪,或卷起浪花或水波不兴,或汇入江河或自成一支,但也无妨。但若有那么一卷无知的浪花妄想脱离河堤的束缚,来到岸上,或许并无

67、大碍,但倘若这引起了千层野心勃勃的巨浪的注意,并尾随其后,上岸后的水流自会渡过一切,则法之河堤到那时也无可奈何了。同样,无知的小闫若被无罪释放,或许此事无足轻重,但谁能料是否会有更多的人借此钻法律的空子,借“无知”为藉口而犯罪?到那时,人性的黑暗战胜了法律,汹涌澎湃地侵占了一切,则如何是好?5村上春树云:“假如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选择站在鸡蛋一边。”但我想,若这堵高墙是泛着正义之光的法律,而这鸡蛋是小闫的无知,村上春树会重新选择捍卫这高墙。依然记得明英宗祁镇手下大宦官王振的无知带来的“土木堡之变”;依然记得正德皇帝对理政的无知带来的刘瑾专权;依然记得清政府“闭关锁国”对外国的无知带

68、来后来多少丧权辱国的条约!那是贡布雷大教堂的百年光尘,伊斯坦布尔的蓝色穹顶均无法掩盖洗刷的黑暗!故,无知实不可凌驾于法!6无知可谅,但终不可凌驾于法。法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六、道之以法,齐之以刑(51分)1“真正的自由,只能是法制下的自由。”孟德斯鸠如是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在违法前,对小闫说,对法盲说,对自己说“不”。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法律的无数束强烈的日光下,在照耀自己的宫殿时,却错过了农村的小草屋。法制观念遗漏了这个在阴影下的农村孩,让违法行径在法律盲点下滋长。然而,抛却农村孩法制观念弱不说,放眼社会,又有几个人懂法?究竟是无知者无罪?还是因为无知而有罪?3

69、一季花凉,轮回着四季。自古杀人者,罪人也,但杀千万人者,乱世英雄也。贪污上千万元的腐官判十年,大学生小闫于不知情下捕抓珍稀动物也判十年,对比之下,对小闫而言,量刑实在太重,更何况,小闫并非一个人,平心而论,有多少人知道这些鸟是珍稀动物,同时承载着十年的量刑呢?如马克思所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在这么多人都不知的情况下,是不是应归咎于法制宣传力度不够强的政府?一年橙黄橘绿,四季春夏秋冬,若对小闫而言,青春不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冰冷的牢狱地板,十年,足以毁掉一生,仔细想想,我们法制观念薄弱在先,政府宣称力度缺乏在后,那么政府,是不是也要被判刑?4公民应知法守法,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70、但事实上,我们愿守法却不知法。老人跌倒骗钱不懂自己犯的错有多大,游客涂画景点不了解会被如何刑罚,上传视频的人不知自己泄露了音源。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想为之而为之,而是不知却为之,这都源于我们对法律认知的贫乏,法制观念的薄弱,我们对法律没有从心底升起的敬畏,我们只有驶错方向,才会后悔,这是一切社会矛盾冲突的根源。自由是一帆巨舰,但法律才是舵手。在这个法意枯涸的社会,普法不广泛,道德律令应由我们去寻找。依法治国,违法必究。至少,在等不及宣传力度加强之际,我们主动去了解基本条例;至少,在别人违法之际,我们去阻止那伸向鸟窝的手;至少,在自己仍懵懂无知之时,询问懂法的人,不让自由泛滥,让法律氤氲人间。5道

71、之以政,齐之以刑。岁月清浅,你若向法,人生无恙。七、法律人情,谁主沉浮?(51分)1无知者无畏,不知者不罪。无心之失,人皆有之。但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法律是不受任何感情因素影响的理性。”那么究竟无情而理性的法度能否包容人情?法律与人情,究竟谁主沉浮?2大学生小闫生长在农村,经过千百年的积淀,潜移默化,在农村没有人会认为孩子抓鸟奇怪,也没有人会去制止他。说到底,其实是他法律意识的淡薄。我认为,在对他进行法律制裁时,也应考虑到人文关怀的层面。3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看,小闫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了错误,但却因此被判刑十年。人生最应该绽放光彩的年华,却转手让给了冰冷的监狱,这对一个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来说,相

72、当于毁了他的一生。佛经有云:“凡夫畏果,菩萨畏因。”怎可只看错误酿成的后果而不关注当事人的动机呢?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样的判决实在太过武断。4可若站在法律的高地观之,这一切似乎也无可厚非。非法捕猎珍贵野生濒危动物本就该如此判决。倘若一个国家没有了法律的约束,那人们该如何生存?只怕到时会出现恶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盗贼劫匪四处横行的场面。“法律虽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因为有法,诸如李天一之辈,才没有逍遥法外。小闫被判处十年,也不过是遵照法律程序罢了。5然而,严酷的法律与温暖的人性之间的冲突,古已有之。正如儒法两家的冲突,千百年来从未间断。儒家提倡“为国以礼”,注重道德教化;法家主

73、张“以法为本”,注重严刑峻法。这儒法之争不就似今天的人情与法律之争吗?若是沿用儒家的那一套“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的礼制,只怕当今社会早已礼崩乐坏,因为它照顾的仅仅是统治阶级的人情,就像成百上千的贪官污吏得不到应有的惩处一样。若是像秦朝一样只用法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之说,却感觉冷冰冰的少了几丝人情味。随着朝代的兴亡更替,我们的先人早为我们总结出一套“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治国之策,才得以暂时平息这场旷日持久的儒法之争。6由此观之,我们如今也该礼法结合,使法律与人情兼顾。对于小闫这个犯下无心之失的青年,何不给予些许宽容,却也不轻易饶恕,让他得到教训却也不毁灭他的人生呢?7法律与人情

74、,谁主沉浮?依我之间,并无谁主之说,因为此二者终会悟出和睦相处之道。八、法律也要有温度(51分)1不谙世事的大学生无心踏错一步,怎想付出的代价竟是无可挽回的十年青春;冷冰冰的法律面对两失足少年竟丝毫无变通之处,只是将其未来和希望用“公民应知法守法”的巨锤敲得支离破碎。心酸否?悲痛否?在我看来,即使是密不透风的法律巨墙,也应有人性的瓦缝让温度进驻。2诚然,作为保障公民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法律应有其自身的强制性,以达惩奸除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保持社会相对安宁稳定的目的。李零教授也说过,“以德治国,德必伪,国必亡”。假若一个国家没有法律作为硬性措施,而仅凭人们的道德观、伦理观来试图治理社会,那么

75、它必如海滩上堆起的沙堡,不堪一击。3然而,这并不是法律可以冰冷到没有一丝温度的理由。孟子曾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小闫同学的确犯了错,是当受罚,这毋庸置疑。但竟把他们的行为与那些猎取象牙、捕杀老虎以牟取暴利的可憎行径相提并论,岂不可笑?惩罚的意义更多的其实并非在惩罚本身,而在于教育与警醒。经过认真教导与深刻反省,相信作为大学生的他们,今生今世都不会再犯。可事实呢?直接将冰凉的犯罪分子之帽死死扣于他们头上,仅凭人性温暖与客观思考绝无取下之可能。听闻某官二代酒后驾车撞人致死仅获刑三年,我们不禁发问:一条人命竟抵不过两名青年掏下的十余只鸟?这十余只鸟竟又把两人十年大好青春光阴的价值比了下去?吾未见

76、其明也。4当然,法律所需要的温度,并非是对恶人行径的恣意纵容,也并非是对法律强制性的挑战,更并非是我们可以心存恶念怀揣侥幸心理的理由。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让如小闫这般迷途未远的孩子重返正道的机会,是能够让扶老人反被讹的年轻人得到理解与支持的人性,是能够让人文关怀式微的理性时代更有人情味的温度。5当今,我们携手并肩,将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然而,我们亦不应忘记人文关怀在如今这理性而浮躁的社会之重要。它将法律置于明媚阳光的春意融融之下,还法律应有的温度。九、明亮的世界应情法交融(54分)1小闫欣赏着他新获的美丽的鸟,那奇异的羽毛让他越发喜爱。窗外,是个明亮的世界。惬意慵懒

77、的阳光透过窗倾洒于窗台,外面树影斑驳,伴着鸟鸣。忽然,他的房门被敲开,“你跟我们走一趟”之声如同玻璃窗碎裂的声音。2他对触犯法律一事毫不知情。他不知道一种名叫燕隼的鸟可以轻易夺去他十年的自由时光。潮水般的言论反映不知道“燕隼”的人大有人在,不经意间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人也不胜其数。虽说不知者无罪可以是一个逃避责任的蹩脚借口,但大家仍会对不知者的“死有余辜”而叹惋。按照法律专家的说法,法律认知错误是不免责的,因为公民应当知法守法。那么为什么会有法律认知错误的出现?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些法律知识尚不够普及。要想公民能遵守方方面面的教条,那就要求有关部门在出台相关法律的同时,还要考虑法律如何普及大众的问

78、题,这样,法律看上去不再有那样硬邦邦的神秘感,反而添上了些许人情味。3如梦初醒般,小闫在黑暗狭窄的通道里徘徊挣扎着,他看不见他的未来,他甚至不觉得他有未来。回想起他一路披荆斩棘进入大学,视野才渐渐明亮开阔起来,他就要在牢狱里度过可能是自己人生中最精彩最有激情的十年。法律有规有矩,但似乎不近人情。他的确该为他犯下的错受到应有的惩罚,但以毁坏人十年大好光阴为惩戒和教训是否已超过了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和明法的目的?是否已背离了惩戒不法行为的初衷?是否会对一个原来无大过错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甚至摧毁、击垮一个完整的人而毁掉原有的美好一生?这样的惩戒程度,既不合情理,又会给广大民众增添心理负担。4在小闫眼里

79、,窗外的世界不再明亮,只有阴沉的天空,他不知道还会不会有被阳光渗透的窗。这个世界的法律条框的不近人情让他怀疑他还能否在大自然里自由地呼吸。5小闫想起一句话:“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是因为自己不道德的行为至自己于此地步的吗?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当初的自己谨慎一些,法律条文又能合情一些,那他的窗外,应该还有一个亮堂堂的世界吧?十、人情不应该凌于法律之上(51分)1大学生自掏鸟窝并从中获利,进而锒铛入狱。网友以“其不知是国家保护动物”及“罪行过重”为其开脱。殊不知,人情本不应凌于法律之上。2法律乃为人的最低底线,人皆不可逃脱。先秦时期商鞅身为立法者依然受缚于法律。更

80、何况当今世风日下,人为鬼魅,鬼魅为人,在这样一个经济繁荣物质纷繁的时代,人皆利欲熏心,甚至丧失了为人的底线。张爱玲所言的爬满了蚤子的袍子已然成为现实。此时就必然要以法律的严明公正及强制性来规范人们的言行。正所谓“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法律作为为万世开太平的圣剑切不可被轻易放下。3熊培云曾言:“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诚哉斯言。人之所以为人,便是因为心怀道德的天平扼制住了自身的动物性。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只要其心怀道德便不会轻易做出的虐杀亵渎生命之事竟发生在新时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因此,假如缺失了道德信仰,那么纵是有礼乐约束众人,那

81、社会也终会沦为僵化的社会,而于街上行走之人也都不过是穿衣着帽的茹毛饮血之徒。4“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而大谈道德,整天大谈道德至上无私奉献,终会变成一个伪君子遍地的肮脏国家。”胡适如是说。网友们对正值青春年华的小闫报以同情本无可厚非,然“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则不可用人情及其年少无知为挡箭牌为其开脱。看似挥舞着道德及人文关怀的大旗,实则心怀“他日也有人为我开脱”的念想。此种做法,吾未见其明也。5而真正的人情与关怀应存在于当其于摘鸟窝之时将其喝住,值其于网上售卖之时将其制止,逢其改过自新回归社会之日予以宽容。而肩扛时代使命的人们应做一个于法律之下不蔓不枝之人,让自己的同伴和子女明白行

82、使法律所允许的一切权利的真正的自由,明白什么叫做“用干净的手段去抵达一个光明的理想”。6人情不应凌驾于法律之上,它应是规矩方圆下的星夜焰火。十一、人情之上的法律(51分)1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而这坚不可摧的枷锁,正是法律。任人情再怎么无孔不入,也冲不破这枷锁。2大学生小闫与他的朋友因为掏了家门口的鸟窝并以此获利,被判十年。本为无心之举,没想到却为自己招致了牢狱之灾。多数网友为其求情,而我认为,作为公民,便要知法。不能因为人情而破坏法律。3如今我们身处一个物欲横流,众声喧哗的时代。人情似乎成为人们逃避法律惩罚的借口。人们借着年轻,借着无知,借着不懂事等种种理

83、由躲在人情这把万能的保护伞之下,逃避着应有的惩罚。而人情便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在法律中软化游走、鲸吞蚕食。我们不能因为李天一还未成年就放过对他的责罚,我们不能因为柯震东是明星就对他网开一面,我们不能因为小闫不懂法而减轻对他的惩戒。人情本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而如今却成为逃避法律的工具。莫让人请继续成为借口,莫让人情凌驾于法律之上。4波洛克曾言:“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人情纵横的社会中,法律依然是坚固的。我们应该庆幸,小闫得到了应有的责罚,不然会有更多偷猎者大行其道;我们应该庆幸,许多贪婪的高官权贵一一落马,维护了法律不可撼动的地位;我们应该庆幸,诈骗的老人也得到了惩罚,还给

84、人与人之间一份信任;我们应该庆幸,法律没有被人情攻破,否则迎接我们的将是丧钟鸣响。法律的约束就如同约束河流的堤坝,而小闫正是那一股不听话的水流,借着人情,越过了堤坝,但最终仍是逃不过被太阳蒸干的厄运。人情唯有在法律的约束下方可流动,绝不可越雷池一步。5当然,法律虽坚固,也有柔软的地方。正如可以闯红灯的救护车。这是法律之内的人情,而并非法律之外的私欲。一旦人情用于坏处,法律便如同天埑一般不可逾越。不管是大学生小闫,还是高龄老人,终究不能逃脱法律,在法律威严之光的照耀下,人情无处遁形。6俗话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而法律也是我们处事的底线。唯有坚守法律,才能知明而行无过;唯有坚守法律,才能开创一

85、个太平盛世;唯有坚守法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切一切的根本,源于人情之上的法律。十二、听,那声声哀鸣(51分)1大学生小闫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因几只幼鸟搭上十年光阴。然而,在人们纷纷投以同情的眼光时,当法律专家做出义正言辞的指责时,我却听到,伴随着幼鸟声声细软,小闫十年天日无望的悲泣的,实为法律岌岌可危的哀鸣。2虽有古语“不知者无罪”,但小闫的“无知”并不能作为他的护身符。濒危动物本就珍稀,野生的更是十分宝贵。那些在大山深处栖息的生灵已被我们逼得走投无路,但小闫既知那是燕隼,即便不知其为二级保护动物,也应知晓不许私自售卖野生动物的管理条例。华南虎的绝迹,野生非洲象数量的锐减,是多

86、少世人心中的痛,而黑市上流动的虎皮象牙无一不在嘲笑着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的我们。一双双黑手伸向它们,覆满铜臭。知法犯法,亦或是一时的头脑发热,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就连小闫这样饱读诗书的国家栋梁都对法律一知半解,那么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又如何遵纪守法?鸟儿喃喃,其鸣也哀。3然而,在报道上报的同时,众人包括小闫父亲“量刑太重”的呼告就显得尤为可笑。人们在键盘上敲下泛滥的同情心,在屏幕另一边洒下的满腔热忱,无一不折射出他们对法律一无所知的悲哀。约翰多恩曾点醒世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众人在感慨小闫遭遇的同时,可有扪心自省:自己是否能知法而不犯法?“人创造环境,同时环

87、境也在创造人。”一群“法盲”组成的社会,怎敢自喻法治社会?一个没有法律约束的社会,岂不与兽群无异?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人道主义被视作粪土,竭尽全力只为果腹,人可愿这样生存?4诚然,法律是一个健全的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耶利内克早在说出这一真理时就已预料到,待到法律分崩离析,道德山穷水尽,人们肆意砍杀之时,便是人类文明陨落的那一日了。小闫的下场便敲响了人人心头的那口警钟,钟声阵阵,荡涤了那颗早已蒙尘的守法之心。5当远方的钟声渐渐飘近,当天边的阴霾缓缓逼来,愚昧的人啊,你还在以一副“热心肠的道德主义者”的姿态作壁上观?心寄那一天,我们能真正地浸润在法律的滋养下,让丧钟不响,哀鸣不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