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76522 上传时间:2025-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6页例9,练一练,第6768页练习十二第81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值。2.使学生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在小数计算中的应用,积累求近似值的经验,培养计算技能,发展数感。3.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感受获得方法的心理满足,提高学习数学自信心。教学重点:求积的近似值。教学过程:一、复习。1、计算下列各算式。(小黑板出示)2.51x0.7 2.51x5 2.51x5.7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指名学生回答,特别是位数不够怎么办?二、新授。1、教学例9。(1)出

2、示例题:王大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计算方法,列出算式。(3)板书:3.181.6()指名一人板书竖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说一说: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4)练一练。(5)求出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一位小数:7.20.09 0.863.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280.7 5.893.62、试一试。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0.250.73 40.32403完成后,学生交流。指一人板书。3、练一练。用简便方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0.250.7340.32403三、练习巩固。完成练习十二812题学生小

3、组完成,集体讲评四、板书设计。积的近似值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

4、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181.6 (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