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一、填空。1、4个千和5个十合起来是( ),八千零八写作( )。2、按规律填数:(1)2019、4000、6000、8000、( )(2)( )、( )、5900、5800、57003、在6530、6350和6550这三个数中,( )最大,( )最小。4、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棵白菜重3( )1个苹果重300( )小华的身高136( )体重32( )5、在()里填上或=。2千克()400克100-62()100-264200()68566、小强上星期六13 :0015 :20在科学宫参观,16 :00回到家。他参观科学宫用了( )小时( )分,回到家的时间
2、是下午( )时。二、选择正确的,在里画。1、下面的哪个数最接近5000?5620 4890 4260 2、商店从上午 8 时开始营业,到晚上8 时停止营业。全天营业多少小时?8 小时 10 小时 12 小时 3、红花25朵,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少一些。估计一下,这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比50 朵多 正好50 朵 比50 朵少 4、正方体的一个面上写1,两个面上写2,三个面上写3。抛起这个正方体,落下后,哪个数朝上的可能性最大?1 2 3 三、画图。小林用下表记录了上个月115 日的天气情况。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
3、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日期12345678天气晴晴阴雨阴晴晴晴日期910
4、1112131415天气雨阴晴阴晴晴晴根据小林的记录完成下面的条形图。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四、解决实际问题。1、一共500克鸡蛋,每天吃 30 克,吃了8 天,还剩多少克?2、岭南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都是42人。如果每人都从图书馆借2本书,这个年级的学生一共借书多少本
5、?“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