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同步测试卷(七)第四单元(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尾鳍(q) 怪诞(yn)颤栗(zhn) 好大喜功(ho)B聒噪(u) 嚼烂(ju)吮吸(shn) 畏葸不前(s)C踝节(hui) 璀璨(cn) 束缚(f) 人才济济(j)D角逐(ju) 便利(pin) 贪婪(ln) 区区可数(sh)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马驹 厮打 捉谜藏 矫健多姿B遨游 翱翔 沉淀淀 别出心裁C漫游 磅礴 一小撮 刨根究底D轻盈 苍桑 颤微微 撒手人寰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与
2、普通“老赖”不同,地方政府耍赖的背后有更多权力的影子,权大于法、行政干预司法的现象历历在目,老百姓往往显得弱小无力。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胸怀,但真正做到恕己及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国媒体透露,美国军方有意出兵巴基斯坦扫荡塔利班,但阿富汗战争问题远未解决,巴基斯坦局势又错综复杂,美国愈显左支右绌。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他亲口尝汤药。老胡是一位高级技工,做的零件从未出过次品,他对徒弟们说,我年届六十,马齿徒增,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而已。AB
3、C D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国学热,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_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AB C D二、阅读鉴赏(66分)(一)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58题。(16分)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
4、得我的中学老师给班里讲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个理论,但是他死之后,他的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
5、一切以及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这个理论能解释所有的自然规律,从细小的原子到浩瀚的星系。然而,作为一个孩子,我却不能理解,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于用更
6、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一场论的关键这一点我不理解。5“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答:_ 6“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一句中他未能完成的伟大发现是什么?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答:_ 7第二段中说“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这种记忆”是指什么?为什么会“温暖如春”?(4分)答:_ 8“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这一秘密”具体是指什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4分)答: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5分)大自
7、然在反抗美雷切尔卡逊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有人提及。生物学家波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的化学物质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
8、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我们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上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活动的影响过于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的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昆虫学家罗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
9、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托马斯修克思勒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这些昆虫绝大多数都被自然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糟糕的是,往往在这种天然保护作用丧失之前,我们总是很少知晓这种由昆虫的天然敌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这种起天然保护作用的昆虫种类繁多。黄蚂蚁捕获那些不移动的蚜虫
10、,并且用它们的汁液去喂养幼蚁。黄蜂在屋檐下建造了柱状泥窝,并且将昆虫充积于窝中,作为黄蜂幼虫将来的食物。黄蜂飞舞在正吃着料的牛群的上空,它们消灭了使牛群受罪的吸血蝇。大声嗡嗡叫的食蚜蝇,把卵产在蚜虫出没的植物叶子上,而后孵出的幼虫能消灭大量的蚜虫。瓢虫,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蚜虫、介壳虫和其他吃植物的昆虫的消灭者。草蜻蛉靠捕食蚜虫、介壳虫或小动物为生,每个草蜻蛉都能消灭几百个蚜虫。昆虫存在着这样的天然特性,因此它们一直都是我们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于对我们有利的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但是,现在我们却把炮口转向了我们的朋友。一个更可怕的危险是,我们已经粗心地轻视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黑潮般的敌人的威胁方
11、面的价值。 杀虫剂数量逐年增加,环境防御能力的全面持续降低正在日益明显地变成无情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预料昆虫的骚扰会更加严重,并且将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你会说:“这种情况肯定不会真正发生无论如何,在我这一辈子里将不会发生。”但是,它正在发生着,就在这儿,就在现在。如安大略的黑蝇在喷药后,数量比喷药前增加了十六倍;在英格兰,随着喷洒一种有机磷化学农药而出现了白菜蚜虫的严重爆发。虽然有理由认为杀虫剂在对付要控制的那种昆虫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却打开了整个盛放灾害的潘多拉盒子。加拿大昆虫学家GC尤里特十年前曾说:“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选自寂静的春天,
12、有删改)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环境本身就有一道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但由于人类滥用化学物质,这道天然防线的作用已经大大削弱了。B作者认为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C文章多次引用了一些科学家的话来印证作者的观点,这样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使文章充满了文学情趣。D文章既有文学的生动、形象,又有科学的严谨,是趣味性与科学性兼备的优秀的科普类文章。E文章运用举例、下定义等方法,尤其注重以事实说明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后遭到了大自然的激烈反抗与报复。10“大自然在反抗”体
13、现在哪两个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6分)答:_ 11文中写黄蚂蚁、黄蜂、瓢虫等昆虫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_ 12从全文看,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8分)答: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为什么水果性“寒”?方舟子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许多水果都被归为寒凉食物,很多人也认为水果很冷,因为他们吃了水果后会拉肚子。那么是什么物质使得有些人一吃水果就腹泻呢?所有的水果都含有丰富的果糖,会不会是这个特别的成分引起的呢?说来难以置信,这一点直到1978年才由瑞典医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我们曾在中学生物课上学到,果糖是一种单糖,食物中的单糖不用经
14、过消化,就能被小肠直接吸收到血液中。但实际的情形没有那么简单。抵达小肠的果糖并不会像水那样自己跑进血液中,而是需要一个运输工具载体将它运进去。专门用来运载果糖的载体是小肠上皮细胞上的一种被称为GLU5的蛋白质。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吃下的果糖太多,GLU5忙不过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没被吸收的果糖留在肠道内,使得肠液的渗透压要比血浆的高,血浆里的水分就流失到肠道里了,肠道里的水分就比平时多。果糖到了结肠,变成了生活在那里的细菌的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刺激肠道蠕动,肠道里本来就多的水分更不能被充分吸收,人体就会出现腹泻。果糖被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中有氢气,氢气被血液吸收,循环到肺
15、部,释放出来。所以,如果我们能从呼吸中检测到氢气,就表明有果糖没有被小肠吸收。那么,让实验对象喝不同量的果糖,然后检测他们的呼吸中是否有氢气,就可以知道一个人一次最多能够吸收多少果糖。实验的结果是,正常人一次能够吸收2550克果糖。这个量其实不少,要摄入25克果糖需要吃下大约430克苹果。但是,有很多人体内缺乏果糖载体,或果糖载体运输果糖的效率比较差,他们一次能够吸收的果糖少于25克,吃水果就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这种情形叫果糖吸收不良,又叫膳食果糖不耐。大约一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膳食果糖不耐症。另外还有一种遗传性果糖不耐症,非常少见,是由于肝脏内缺乏分解果糖的酶,吸收进体内的果糖无法被分解,会
16、导致低血糖、肝病,是另一种疾病。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并不是什么水果都不能吃,有的水果吃了会拉肚子,有的不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小肠中还有一种载体叫GLU2,它既能运输葡萄糖也能运输果糖。它运输果糖的效率本来很低,但是葡萄糖能够大大地提高它的运输效率。所以葡萄糖能够帮助果糖吸收。一种水果能否导致果糖不耐,不仅与果糖的含量有关,还与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有关。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的水果,例如香蕉、橘子、柚子、菠萝、猕猴桃、草莓等,不容易导致果糖不耐;而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的水果,例如苹果、梨、西瓜、哈密瓜、枣、杨桃、芒果、樱桃、荔枝、木瓜、葡萄等,就容易导致果糖不耐。与葡萄糖相反,糖醇能够降低果
17、糖载体的活性,不利于果糖的吸收。所以那些含有糖醇的水果,例如桃、李、杏,虽然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也还有可能引起果糖不耐。果糖不耐症无药可医,防止果糖不耐的最好办法是避免食用果糖含量高和含糖醇的食品。在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时同时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有时能防止果糖不耐,但不是对每个人都管用。(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专门用来运载果糖的载体是小肠上皮细胞上的一种被称为GLU2的蛋白质,它的数量是有限的。B正常人一次能够吸收2550克果糖,要摄入25克果糖需要吃下大约430克苹果。C一种水果能否导致果糖不耐,主要跟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有关。D
18、水果被认为“寒凉”会导致拉肚子的原因应该是果糖不耐。E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时只要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也就能防止果糖不耐。1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果糖导致“腹泻”的过程。不超过65个字。(6分)答:_15喝不同量的果糖,就可以知道一个人一次最多能够吸收多少果糖。这一实验的依据是什么?(6分)答:_16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你对果糖不耐患者有哪些建议?(8分)答:_三、语言运用(12分)17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不超过12个字。(3分)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
19、,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被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也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守旧思想,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答:_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在我国机场被广泛使用,然而其中饱含中国特色的“神翻译”,常令过往的外国游客哭笑不得。如在机场卫生间,“小心地滑”的牌子上赫然用英语写着“小心山体滑坡”;紧急出口上标有“平时禁止入内”的告示牌,相对照
20、的英文却写成“和平时期禁止入内”;“聪明”的中国人还根据英语的单词构成方式,在“recycling”(回收利用)前面加上否定前缀“un”,创造出了“unrecycling”这个单词,来表示“不可回收利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由于“一知半解”的国人喜欢对英语_;二是人们更倾向于依据_,对英语进行搭配和使用;还有就是文化差异,使得各民族_。19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四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等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
21、真诚期待您的光临!答:_ 四、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熬”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如熬粥。为了提取有效成分或者去掉所含水分、杂质,把东西放在容器里久煮,如熬盐、熬药、熬糖等。忍受(疼痛或者艰苦的生活等)。“熬”在生活中表现得更为生动丰富:“熬鹰”是训练鹰的一种残酷技法,驯鹰人让鹰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至少五天五夜不睡觉,一睡觉就会受到木棒的敲击,通过这种方式训练鹰的忍耐性和敏捷性;“熬汤”是一种厨艺,讲究食材选择,辅料搭配,火候和时间的把握,评判厨师的厨艺,“熬汤”的水平是重要标准。还有许多关于“熬”的口头禅,如“慢熬细滋味!”“熬年头!”“熬到头了!”
22、等等。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熬”有着怎样的联想、感受和认识?请你以“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C。A项,“诞”应读dn,B项,“嚼”应读jio;“葸”应读x;D项,“便”应读bin。2解析:选C。A项,谜迷;B项,淀淀甸甸;D项,苍沧,微微巍巍。3导学号14880032解析:选D。历历在目: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恕己及人:宽恕自己,推及别人。即以恕己之心恕人,像原谅自己一样原谅别人。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流连忘返: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
23、恋。 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4导学号14880033解析:选D。第一步,确定首句。比较两句,其中第句中的“有兴趣”跟“国学热”在内容上紧密相连,故选。排除B、C两项。第二步,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序。第句中的“本是”与第句中的“但”构成转折关系;第句中的“轻浮的文化争论”与第句中的“随便地进行批判”在内容上紧密相连;而第句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对第句进行的解说;第句与第句构成递进关系。5这句话说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贡献巨大,表现了人们对他的无限崇敬之情。6他未能完成的伟大发现是统一场论。正是未能完成的这一伟大发现激起了作者对这位伟
24、大科学家的强烈兴趣,使他着迷;培养了作者深入探究钻研的精神,引领作者最终成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7“这种记忆”是指“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说它“温暖如春”,是因为作者一开始便被爱因斯坦的故事迷住了,阅读他的书,是为了寻找答案,童年的作者对科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并享受到了求知带来的无穷乐趣。8“这一秘密”指: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9解析:选CE。C项,“同时也使文章充满了文学情趣”错,这些观点只是印证了作者的观点,强调滥
25、用杀虫剂所造成的危害;E项,文中没有运用下定义的方法。10解析:作答时应找准答题区间。第一问的答题区间是第三、四两段,对此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二问的答题区间是第三段,对文中关键语句加以提炼,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答案:体现:昆虫通过遗传选择,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曾被化学药物控制的昆虫,不但又回过头来折磨人类,而且还会以更为严重的程度爆发性繁殖。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学药物,削弱了环境本身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11解析:一般情况下,在文本中,举例首先是为印证作者的观点服务的,此处也不例外;另外,举例还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把握住这两点,结合文本内容即可得出答
26、案。答案:通过列举黄蚂蚁捕食蚜虫、黄蜂消灭吸血蝇、瓢虫消灭蚜虫等具体事例,证明大自然有天然保护作用,无须人为干涉这一观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12解析:文章的标题是“大自然在反抗”,很显然,这一标题用拟人的手法透露出了大自然对人类行为的不满。从文中看,作者主要写了由于人类滥用化学物质而对自然造成了危害,表明作者对人类这些行为持反对态度,而结尾又借助加拿大昆虫学家的话表明,人类还没有改变自己的错误做法。综合以上信息,即可提炼出答案。答案:指出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控制昆虫的做法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导致自然灾害日趋严重。表明作者是反对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来控制虫害这一做法的。表达对人类至今仍未
27、意识到过多干预大自然最终会导致更大灾难的忧虑。13导学号14880034解析:选BD。A项,应该是“GLU5”。C项,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还“与果糖的含量有关”。E项,把或然说成必然了,文章最后一段说“在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时同时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有时能防止果糖不耐,但不是对每个人都管用”。14导学号14880035解析:答题区间在文章第三段,果糖导致腹泻有两个过程,即在肠道内有较多水分,在结肠内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答案:留在肠道内的果糖使得肠道里的水分比平时多。到了结肠的果糖变成了细菌的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刺激肠道蠕动,进而出现腹泻。15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应找
28、准答题区间,即文章第四段。从中找出相关信息点,加以提炼即可。答案:因为果糖被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中有氢气,氢气被血液吸收,循环到肺部,释放出来。所以,如果我们能从呼吸中检测到氢气,就表明有果糖没有被小肠吸收。16解析:作答时可以结合文章最后三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倒数第三段介绍了果糖不耐的两种情况,最后两段介绍了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在吃水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建议即可。答案:首先,要查明原因,看自己属于哪一种,是膳食果糖不耐,还是遗传性果糖不耐;其次,防止果糖不耐的最好办法是避免食用果糖含量高和含糖醇的食品,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可以吃些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的水果
29、,少吃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的水果;再次,尝试在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的同时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17导学号14880036解析:可将所给材料切分为五句话,然后将信息目标锁定在后四句,再加以概括即可。答案:开放时代爱国主义深沉理性18导学号14880037解析:补写相关语句要依据所给材料的内容,第处强调国人学英语时的“直译”,第处强调国人学英语等同于学本国语言,第处强调认知差异。答案:进行逐字直译本国语言的规律和习惯对相同词汇的认知大相径庭(或“对相同词汇的理解不同”)19解析:所给材料中的“府上”是敬辞,“令尊”也是敬辞,“抛砖引玉”只能用于自身,“务必”过于生硬。答案:(1)“府上”修改为“寒舍”;(2)“令尊”修改为“家父”;(3)“抛砖引玉”修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4)删掉“务必”。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