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二环境问题考向预测考向1环境问题模拟诊断(2017成都模拟)如图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的是()A甲B乙C丙 D丁2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的季节是()A春季和秋季B春季和夏季C夏季和秋季 D秋季和冬季3不能缓解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的做法是()A地膜覆盖 B增施熟石灰C农田开挖排水沟 D喷灌和滴灌解析:1.A2.A3.B第1题,甲区域位于渤海沿岸,地势低洼,地下水埋藏较浅,易形成渍涝,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乙、丙、丁区域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土壤盐渍化程度比甲区域的低。第2题,华北平原春季、秋季降水
2、少,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沿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在土壤表层累积,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夏季降水多,土壤表层盐分易被雨水淋洗,土壤盐渍化程度减轻。冬季气温低,蒸发弱,土壤中盐分相对稳定。第3题,地膜覆盖可减少水分蒸发,控制耕作层的盐分含量;农田开挖排水沟,可减少上升到地表的盐水,并有利于利用雨水的淋盐作用;喷灌和滴灌,可减少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土壤表层的盐水量。熟石灰呈碱性,增施熟石灰会使土壤盐渍化加重。近年来大量的学校升级改造,使用塑胶替代原有操场材料,但是由于缺乏监管体制,塑胶跑道的质量堪忧,一些不良商家采用有毒材料施工,给使用跑道的师生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废旧
3、轮胎、废弃的电缆以及各种橡胶垃圾,经过简单的粉碎、黏合之后,就成了学校塑胶跑道的主要原料,废旧轮胎是国际上公认的有害垃圾,有着“黑色污染”之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4学校“毒跑道”,毒在()A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B污染学校的地下水,影响学校饮用水C产生有毒气体,影响人体健康D阳光照射,产生放射性污染5下列废旧轮胎无害化处理的措施最不合理的是()A放置野外,焚烧处理B旧胎翻新,延长轮胎使用寿命C制作轮胎墙,治理沙漠化D破碎分解,再生胶粉解析:4.C5.A第4题,塑胶跑道在太阳光照射下,容易挥发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物质,影响人体健康。选C。第5题,废旧轮胎放置野外占用大量的土地,焚烧后容易产生有
4、毒气体,形成二次污染。选A。知识与技巧的梳理名师点睛1环境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2主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主要问题具 体 措 施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废弃物经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考向预测考向2可持续发展模拟诊断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读我国
5、某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13题。1该模式适用于()A东北平原B滇南谷地C湟水谷地 D河西走廊2影响图中主导工业部门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原料 B市场C技术 D劳动力3此模式()A提供了居民生活所需的全部能源B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各部门之间均有生产联系D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生产解析:1. B2. A3. D第1题,甘蔗是亚热带和热带农作物,四个选项中甘蔗适宜种植在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的滇南谷地。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制糖工业是该经济发展模式的主导产业,为原料导向型工业。第3题,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该模
6、式体现了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的特点,可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生产;该模式中造纸厂排放的污水会污染水源;由材料并不能得出该模式提供了居民生活所需的全部能源;各部门之间也不是都有生产联系,如“酒厂”和“水泥厂”之间就没有生产联系。(2017滨州模拟)人民日报2017年3月3日报道,湖北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取得良好效益。如图为蕲春县清水河村秸秆不同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下列省(区)中,适宜推广该秸秆利用方式的是()A藏B新C青 D皖5推广新型秸秆利用方式的意义主要有()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业污染问题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增加农村就业岗位A BC D解析:4. D5. C第4题,适
7、宜推广图示秸秆利用方式的地区要有丰富的生物秸秆,即种植业发达,故选D。第5题,推广新型秸秆利用方式,修建了生物质电厂,增加了第二产业比重,优化了产业结构,对;减少了大气及水体污染,但不能彻底解决污染,错;新的利用方式主要为农业提供电力,而没有提高农田肥力,错;电厂的修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就业,增加了岗位,对,故选C。知识与技巧的梳理名师点睛1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路(1)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了解各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3)了解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
8、、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4)分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发展科技,加速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9、好型社会。促进对外开放。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2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经济效益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生态效益防止生态环境恶化;降低污染,净化环境;保护土地,提高土壤肥力社会效益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发展清洁生产的意义经济效益延长生产链,增加收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治理费用生态效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 改善了人们生存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考向预测考向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真题诊断(2016
10、海南高考)如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1)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BC 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 BC D(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 B种草C栽灌木 D自然演化解析:(1)C(2)B(3)D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
11、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含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知识与技巧的梳理名师点睛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
12、”“过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2)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区域特征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地区荒漠化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水土流失山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平原耕作区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土地荒漠化(3)根据统计图表要素判断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果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
13、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2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原因3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例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耕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
14、营。(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45分钟)限时训练经典常规题(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2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 自然植被改善B. 风力侵蚀减弱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 流动沙丘转为
15、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2016海南卷)下图示意以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35题。3.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高A.B.C.D.4. 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 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 降水量较少A.B.C.D.5.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 B.种草 C.载灌木
16、 D.自然演化高频易错题 (2017徐州质量检测)“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如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6“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7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调整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 (2017三明质量检测)如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海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回答810题。819001978年伏
17、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面积不断增大坡度逐渐趋缓向东南方向扩展 增速先慢后快ABC D9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A甲处B乙处C丙处 D丁处10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A三角洲面积缩小 B河口盐碱化加剧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生物多样性增加精准预测题(2018届高三惠州调研)如图示意1981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其中、为植被指数上升区,为植被指数稳定区,为植被指数下降区。据此完成1112题。11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A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C山地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12区域植被增加主要因为()A生态退耕 B人口外迁C冰
18、雪融水增加 D降水显著增加(2018衡水模拟)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如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根据图文资料完成1315题。13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B生态混合型农业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 D自给自足型农业14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
19、剧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A BC D15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A BC D参考答案12. 【答案】1. C2. D【解题思路】1.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错。2. “生
20、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35. 【答案】3. C4. B5. D【解题思路】3.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含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故选C。4.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
21、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苑”,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故选B。5.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故选D。67. 【答案】6. B7. C【解题思路】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地球生态超载日总体趋势是在不断提前,意味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气候变暖与资源更新周期变短、经济下滑和资源供给数量不足之间没有直接关联,故A、D错;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地球生态超载日出现时间应该更迟,故C
22、错;人口增加,经济水平在提高,资源消耗速度加快,故B正确。第7题,根据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人类一方面要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故C正确;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和增加地球资源产出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长期来看会造成地球资源枯竭,故A、D错;人口合理容量无法调整,故B错。810. 【答案】8. C9. B10. B【解题思路】第8题,从图中可知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大,且向东南方向扩展。第9题,2000年里海海平面高度与1940年相同,故选B。第10题,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增大,河口盐碱化加剧,水位季节变化减
23、小,生物多样性减少。1112. 【答案】11. A12. C【解题思路】第11题,根据材料,图示为青藏高原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形成高原气候区,缺少高大植被,没有森林分布,B、C、D错。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荒漠、草原,A对。第12题,区域植被增加主要因为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C对。青藏高原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该区域没有生态退耕,A错。与人口外迁无关,B错。降水没有明显变化,D错。1315. 【答案】13. B14. D15. C【解题思路】第13题,结合图可知,该农户既发展种植业,又发展养殖业,而且实现了秸秆还田和废弃物处理,提高了环境质量,属于生态混合型农业类型。第14题,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是建立在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过度利用化肥、农药基础之上的。第15题,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等都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