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1节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050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1节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1节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1节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1节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1节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1节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1节 祖国统一大业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聊城模拟)2011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2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解析:从材料“32周年”可了解到告台湾同胞书发布于1979年。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答案:A2在政治

2、对话和论述中加入诗词,这是中国一个从政的传统。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次会谈是()A1937年国共谈判B1945年重庆谈判C1949年北平和谈 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解析:抓住题干的时间“20世纪下半期”。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是20世纪80年代,故D正确。答案:D3(2012南京模拟)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央政府的支持

3、B“一国两制”的保障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投资环境的好转解析:这些“回流香港的人”本来就是中国人,他们“回港”如同回家,因此与全球化无关,排除C;A、D暗示1997年香港回归之初,中央政府不支持和投资环境不好,因此也应排除;当初“港人移民出外”的最主要原因是对“一国两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信心,如今回流主要是因为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答案:B4(2012高密期末)2005年12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悼念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该电文中的“九二会谈”()A是“一国两制”首

4、次实践的重要标志B商洽促成了反国家分裂法的制定C达成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D促成了海峡两岸定点“三通”的实现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就 “一个中国”达成了共识,故正确选项是C。答案:C52010年4月温家宝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五十年的政治而丢掉五千年的文化。”这段话不能表明()A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B热爱祖国的情感C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D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解析:温家宝总理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的情感、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5、“一国两制”的原则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本题应选D项。答案:D62010年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印度在中国举办“印度节”。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是()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析: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本题选B项。A、C、D三项都没有直接涉及中印关系。答案:B7(2012南京模拟)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

6、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美、英、法没有参加万隆会议和不结盟会议,排除B、C两项。中国在1971年才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刘少奇在1969年就已经蒙冤去世,因此D项也不符合。答案:A8“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D一个以互信、互利为宗旨的新型区域组织建

7、立解析:从前门进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后门是指台湾的中华民国。所以只有B项符合题意。答案:B9.右图摘自2008年2月体育周报,标题为37年后再握手,图中外国人名为蒂姆博甘,时任美国“乒协”副主席兼美国队队长。下列关于“37年前的那次握手”表述正确的是()A意图是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B为中美两国解决台湾问题打开了大门C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首次正式接触D打破了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解析:这是一幅回忆起关于20世纪70年代中美“乒乓外交”的画面,“37年前的那次握手”,起到了 “小球转动大球”的效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了大门,故A的说法正确。答案:A10.(2012福州模拟)对右图所

8、示重大新闻事件,日本多数民众的反应最有可能是()A反对中美关系的缓和B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C呼吁政府改善中日关系D支持政府既往对华政策解析:美国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避开了日本,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因此也希望改善中日关系,答案为C。答案:C11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A BC D解析:“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是不结盟政策,提出于80年代;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

9、会后;新时期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如上海合作组织,因此与题干一致;独立自主我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基本政策,并不是1979年以来的政策大调整,与题意不符。答案:B12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解析:1950 年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兄弟之声”。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

10、发生逆转,这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敌人之声”。苏联解体后,中国和俄罗斯都希望构建一个平等的和谐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伙伴之声”。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势力以台湾为“反共基地”,积极策划“军事反攻”,妄想“雪耻复国”的图谋,中共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但是由于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向转向东北战场,解放台湾的计划被抗美援朝的作战任务所取代。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中共基于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11、,除了坚持“解放台湾”的基本方针外,很难有其他选择。引自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的演变材料2:浅浅的台湾海峡,却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天堑。两岸不知有多少颗忧伤的心,日日夜夜被思念牵动摧折;又不知有多少远眺的眼,朝朝暮暮为亲情望穿秋水。这一切,终于在2008年12月15日化作历史。银燕展翅、百舸争流、鸿雁传书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终于在这一天从梦想变成了现实。新华网海峡两岸大三通正式启动(1)根据材料1,分析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陆提出“解放台湾”基本方针的主要原因。(8分)(2)材料2中海峡两岸实现“三通”最早是在何时提出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8年底海峡两岸实现三

12、通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及美国的对华政策回答;第(2)问联系教材知识答出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并从大陆国力的提高、人心所向等方面归纳出原因。答案:(1)国民党当局企图以台湾为基地,准备反攻大陆、“雪耻复国”;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仇视中共及新生的人民政权。(2)提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邮、通商、通航和探亲旅游。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峡两岸人民的需要和共同努力;国共两党的大力推动。14(2011广东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

13、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材料2:“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回忆录材料3:“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摘自胡锦涛在联

14、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4分)(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6分)(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什么影响?(8分)(4)请举出两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目的,结合材料1中信息回答即可;第(2)问注意时间限定:20世纪50年代,此外注意当时的国际环境:美苏争霸,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涉及的是19

15、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及其影响,注意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只是使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第(4)问可就我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发展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多边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世界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的形成等方面举例说明。答案:(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2)50年代,当时世界出现两极格局,新中国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4)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7年为缓解东盟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