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配套练习:1.1 百家争鸣 同步精练(人民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570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配套练习:1.1 百家争鸣 同步精练(人民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配套练习:1.1 百家争鸣 同步精练(人民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配套练习:1.1 百家争鸣 同步精练(人民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配套练习:1.1 百家争鸣 同步精练(人民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配套练习:1.1 百家争鸣 同步精练(人民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一 百家争鸣(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右图人物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揭示了他的主张是()。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 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A项为老子的主张;B项是孔子“仁”的思想;D项虽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但与材料意思无关。答案C2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

2、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 B仁爱C仁政 D兼爱答案C3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A老庄之学 B孔孟之道C墨家学说 D耕作技术解析“耕读”、“忠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儒家在士农工商诸业选择中基本的价值追求,以及对家庭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答案B42012年3月30日,纪念老子诞辰2 583周年公祭大典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隆重举行。下列主张明显体现出老子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君轻民贵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答案B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3、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答案A6国学热到影视圈,四版孔子闹虎年。其中周润发版孔子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照曝光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渐淡,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A“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B“专制君主的参谋”C“劳苦大众的代表”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解析注意抓住各派的思想特点:“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法家;“劳苦大众的代表”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儒家。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故选D。答案DB组

4、(能力题)7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下图无关的是()。A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B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C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D“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解析由图中内容可判断与“百家争鸣”有关,A项是其地位;B项是百家学派的关系;C项表述错误,主要有十个学派;D项是其原因。答案C8右图是故宫养心殿中的雍正所书“中正仁和”匾,展现了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自于()。A道家 B儒家C墨家 D法家解析注意牌匾中的“仁”,这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一致。答案B9在当今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5、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解析“有教无类”意即不分贫富贵贱,所有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答案B102011年3月温总理在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国之命在人心,制度和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应在于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下列思想与温总理认识有相似的是()。A儒家的“仁政”“德治”B墨家的“兼爱”“尚贤”C儒家的“礼治”D法家的“法治”“变革”解析温总理站在政治制定者的立场强调重视人民的利益,这与“仁政”“德治”的内涵一致,故选A。答案A1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

6、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材料二下面是战国时期两位思想家的言论摘录:“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材料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材料四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材料五“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1)材料

7、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4分)(2)材料二中的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概括二人的思想主张。(2分)(3)材料三代表了哪一社会阶层的利益?(1分)(4)材料四反映出庄子的什么观点?(1分)(5)材料五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思想主张?(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理解与掌握。第(1)问,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意义结合教材内容回答。第(2)问,第一则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是施行“仁政”,由此可推知该思想家是孟子;由第二则材料中的“天行有常”可知该思想家是荀子。第(3)问,材料三反映的是墨家的思想,代表的是下层群众的心声。第(

8、4)问,材料反映了道家的“齐物”观点。第(5)问,材料反映的是法家思想,根据教材内容即可回答其主张。答案(1)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意义: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思想家:孟子;荀子。主张:“仁政”;“天行有常”。(3)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4)“齐物”的观点。(5)法家思想。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不会倒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