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6121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创新方案》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0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讲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理线索让脉络更清晰明特征让认知更深刻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对立。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方法,矛盾不断激化,最终走向战争苏联(俄)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成功与失误并存;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了20世纪物理学理论的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一统世界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

2、纪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一战后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考点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第1步 悟真题考情研析命题点一: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1(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

3、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实质,意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A项表述明显有误,排除;新经济政策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调整经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改革同样是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项正确;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执行于1978年,苏联农业集体化出现于斯大林时代,故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但并未达到D项所表述的结果,故排除。命题点二: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影响2(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

4、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分析。从1930年、1931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A项符合题意;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的贡献,D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3(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

5、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解析:选D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利用外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与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故选D项。A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也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因为此时的苏联正在迈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项错在“依赖”,实际上苏联对外资的利用有限。4(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

6、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选B本题考查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形成,意在考查调动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当时苏联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低很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显然超越了当时的苏联国情,故A项错误;193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已被取消,C、D两项不符合题意。为了达到“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的目的,苏联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所以B项符合题意。5(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

7、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解析:选D本题考查1952年前后苏联的经济发展,意在考查阅读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斯大林模式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发展,故A项表述有误,排除;B项在材料中并未说明,故排除;1952年农业改革尚未开始,故排除C项;马林科夫提出这一观点,明显是在维护斯大林模式,故选择D项。考什么近年新课标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苏联(俄)社

8、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突出考查在苏联在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怎么考命题多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多角度切入,灵活地考查苏联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突出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怎么办同学们在备考时重点把握十月革命的进程及影响、苏俄(联)经济政策的演变及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并将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横向比较。第2步 研知识重难突破一、俄国十月革命1条件(1)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2)客观:俄国具备帝国主义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2经过(1)二月革命:1917年3月爆发,推翻沙

9、皇专制统治,出现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3)“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4)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3.结果(1)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2)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4历史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2)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

10、解放斗争。(3)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二、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国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为集中全国力量,战胜敌人。(2)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制劳动。(3)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保存了苏维埃政权,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4)评价:使国

11、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的原因(1)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2)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2内容(1)优先发展重工业。(2)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5评价(1)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迅速实现了工业化。(2)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对经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3)是苏联解体的一

12、个重要原因。对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政策特点根本目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与共产主义相结合,是共产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全面运用战胜国内外敌人;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政策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第3步 提能力题组演练题组一俄国

13、十月革命1(2015濮阳模拟)某年3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独立宣言发表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C自由女神像落成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解析:选B1776年7月4日美国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与俄国无关,故A项错误;俄国二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与美国1776年独立有相似之处,与材料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自由女神像落成是在1886年,与材料信息“1917年”不符

14、,故C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11月,与材料“某年3月”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2十月革命90年:救赎、悲剧与启示中指出,“苏俄一改与西欧相比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形象和心态: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B促进了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解析:选D据“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知,材料信息强调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材料信息并未否定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排除A项;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

15、项属于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符合题意。解题须注意材料中隐性信息的获取高考命题多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在综合能力的考查过程中大量涉及隐性信息,但隐性信息极容易被忽略。这些隐性信息往往与答案有密切联系,所以在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时,一定要注意获取隐性信息。例如,从否定对方观点中获取关于作者主张的隐性信息。第1题中,1776与1917两个年份放在一起,说明发生于这两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必有内在联系与相似之处;第2题中,据“引领者”这一信息可知十月革命带来了新方向社会主义新道路。题组二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3下表为1913年1928年苏俄(联)农业生产对比表。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1

16、91319221928 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10272101 谷物收获量(百万吨)865673 马(百万头)362434 牛(百万头)614666 A.1928年谷物收获量低于1913年收获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解析:选CA项是对图表内容的直接表述,而没有体现出变化的原因,故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分配土地的内容,故B项错误;1921年1928年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故C项正确;苏联全面推行集体农庄是在

17、20世纪30年代,与图表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2015汉中模拟)“我(赫鲁晓夫)还记得那段时间,在经济崩溃和大饥荒之后,城市忽然恢复了生机,涌现出了各种产品,价格开始回落。这当然是一种退却,但它却帮助我们从国内战争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积蓄了力量。”下列对“积蓄了力量”的理解正确的是()A使俄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B为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C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D为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解析:选C题干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临时经济政策,并未得到长期落实,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因斯大林上台而逐渐被取消,故B项错

18、误;新经济政策缓解了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危机,有助于恢复苏俄经济,为即将开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斯大林模式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和军事强国,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故D项错误。 认为新经济政策就是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部分企业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题组三“斯大林模式”51927年底苏共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这个过渡应是

19、逐步的,因为个体私有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整个农业的基础。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A对解决农民问题的办法尚未最终决定B农业集体化全面推行C小农经济分散性不适应工业化要求D新经济政策被取消解析:选A“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但没有明确解决农民问题的办法,只是笼统地说“过渡应是逐步的”,故A项正确;1928年,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19291933年苏联政府大规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要求,故C项错误;1929年,斯大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6(2015天水一模)丘吉尔曾说:“他(指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

20、,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所肯定的斯大林的功绩主要在于()A工业和军事方面B政治和经济方面C综合国力方面 D反法西斯战争方面解析:选A丘吉尔说斯大林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核武器是重工业部门,且与军事有关,故A项正确;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表述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丘吉尔只说了核武器强国,不能体现综合国力,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及反法西斯战争方面的功绩,故D项错误。7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农业发达的地区,在19321933年却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饥荒”。下表为苏联官方发表的19261939年人口统计资料(单位:千人),对此次饥荒分析正确的是(

21、) 国家1926年人口1939年人口人口增长数增长率% 苏联147 028170 57723 54916.0 俄罗斯77 79199 59121 80028.0 白俄罗斯4 7395 27553611.3 乌克兰31 19628 1113 0859.9 A.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乌克兰B反映农业集体化问题严重C乌克兰经济落后于其他地区D说明斯大林模式积重难返解析:选B乌克兰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成员国之一,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小,故A项错误;由于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重视工业,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农业的发展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乌克兰经济落后于其他地区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此时斯

22、大林模式以积极作用为主,故D项错误。8(2015宝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虽然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并不一致(英国是19世纪上半期掀起工业化浪潮,美国则在19世纪末开始工业化),但是,两者的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具有类似性,都是依靠市场方式自发推进工业发展,是在经济系统内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变的。戈尔巴乔夫仍然认为,斯大林时期实行的不依赖外国贷款和不依靠发展轻工业为依托的重工业发展战略,是当时条件下唯一可能的道路,“这是一个创举,它把群众的革命热情当作经济发展的合力”,“工业化一下子把国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这是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功勋”。 全球工业化模式 材料二工业化时

23、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是一个威胁与机遇并存的时代。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世界历史纪录片演说词 (1)据材料一,从工业化动力和工业化道路两方面总结英美工业化模式与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苏联客观上带来了什么? 解析

24、:第(1)问,工业化动力方面的不同,根据材料一中“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动力都是依靠市场方式自发推进工业发展”可知英美工业化动力是市场自发推进,苏联方面结合斯大林模式相关知识分析;工业化道路方面的不同,英美方面结合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分析即可,苏联方面结合斯大林模式相关知识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分析即可。 答案:(1)工业化动力:英美方面,市场自发推进;苏联方面,国家主导开展五年计划。 工业化道路方面:英美方面,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两次工业革命;苏联

25、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 (2)带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苏联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人才,缩短了苏联完成工业化的时间,加速了工业化进程。考点2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1步 悟真题考情研析命题点一:考查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解析

26、:选D本题考查胡佛的经济干预政策,意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故排除;B项中提高关税并不具有借鉴性,故排除;C项“自愿”一词说明此政策并非政府干预政策,故排除;政府向公共工程贷款,为后来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提供了借鉴,故选择D项。命题点二: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特点2(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解析:选B本题考查社会保障制度。由材料“规定凡年满6

27、5岁的退休人员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A、D两项是对工业生产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均排除。考什么近年新课标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上,侧重考查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举措、特点。怎么考命题多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横纵对比的角度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以及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突出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分析比较的能力。怎么办同学们在复习时重点掌握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理解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第2步 研知识重难突破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

28、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2)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影响(1)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德、日等国的法西斯势力抬头,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2)说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二、罗斯福新政1措施(1)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等。(2)调整工业:加强政府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3)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4)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

29、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等。2特点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4影响(1)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2)间接影响: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的统治。(3)深远影响: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凯恩斯主义,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运用多种史观认识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经济模式,缓和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探索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

30、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和了社会紧张局势。(3)生态史观:罗斯福新政中减少农业耕作面积、修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全球史观: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世界范围的生产关系调整,反映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5)文明史观: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文明面临巨大危机时采取的重大举措,

31、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文明,而且其措施体现了对苏联计划经济的借鉴,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与交融。第3步 提能力题组演练题组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015邵阳质检)“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享乐消费观()A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之一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解析:选A市场盲目乐观导致消费过度,使得生产需求严重失衡,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之一,故A项正确;经济危机主要是供需失衡,当需求大于生产时,应当实行紧缩政策,故B项错

32、误;凯恩斯主义主张减少消费,当前欧债危机也要减少消费,故C、D项错误。2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中,法国政府特别强调财政平衡,实行“维持预算平衡”和通货紧缩等措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6年才有了一定改变。因此,法国()A政府赢得了法国民众的信任B经济疲软的时间长于美德等国C最大限度地维持了企业利益D基本上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冲击解析:选B“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6年才有了一定的改变”说明法国经济疲软的时间长于美德等国,故B项正确。3有人在1933年评价胡佛总统说:“因此历史站在那里犹豫,等待时间来做出判断,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也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事实上,他

33、两者兼具。”材料反映了当时()A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B胡佛干预危机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C胡佛对危机做出了及时的力所能及的应对D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更适合繁荣年代解析:选C经济危机导致经济衰落,故A项错误;胡佛虽然采取了一定的经济干预措施,虽然没有挽救经济危机,但体现了胡佛尽己所能采取措施应对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C项正确;从“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事实上,他两者兼具”,可知胡佛有适应新时代、经济危机的思想,故D项错误。 认为胡佛一直放任经济危机的蔓延,罗斯福是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人罗斯福并不是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人,早在美

34、国总统胡佛在位期间,就采取了一定的干预措施,但胡佛没有把这种干预上升到政府行为的高度,而且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由此可见其政策的重点是扶植、补贴大企业和大公司。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则推行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新政。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对各个部门的干预管理,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压力,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和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新模式。题组二罗斯福新政4(2015运城模拟)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

35、。”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B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D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解析:选C美国放弃金本位制,是对币制进行改革,但没有反映出推动工业发展的目的,故A项错误;放弃金本位制,会加剧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故B项错误;罗斯福认为黄金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通过刺激通货膨胀来推动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放弃金本位制,刺激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故D项错误。 5下面柱状图最有可能反映罗斯福新政前后() A生产发展情况B农产品价格波动

36、情况C失业率起伏情况D人均收入增长变化情况解析:选A1933年罗斯福新政后生产力迅速恢复和发展,故A项正确;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农产品生产严重过剩,价格下降,罗斯福新政后,农产品价格提高并逐渐稳定下来,不可能出现持续上升的情况,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后失业率应该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故C项错误;柱状图反映的是宏观经济数据,无法体现人均收入增长变化的微观数据,故D项错误。6“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了1939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1929年6月。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

37、起到了一定作用。”材料表明新政()A无法彻底恢复美国经济B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C严重阻碍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D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解析:选A材料强调,虽然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但国民收入仍然增加有限,其局限性使得美国经济无法彻底恢复,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通过刺激消费,拉动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故C项错误;B、D两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201948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 段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2018402.812.9184018604.843.5186018705.532.91870

38、19003.23.7190019133.74.2191319290.72.7192919381.22.01938194804.1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结合史实进行说明。(注意:必须用同一时段的史实对三项因素进行分析说明)解析:第一小问,依据表格中“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信息,从工业生产状况、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国际贸易政策、国际局势等方面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同一时段的史实对三因素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答案:示例一: 18601870年世界贸易增长迅速。 因素:科技的进

39、步(世界工业生产状况);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国际贸易政策;世界市场。说明:工业革命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完成,世界工业生产迅猛发展;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资产阶级大力开拓市场,抢占殖民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示例二: 19291938年世界贸易出现负增长。 因素:世界工业生产状况;国际贸易政策和世界市场;国际局势。 说明:经济大危机,使得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大幅下降;为应对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世界市场体系遭到破坏;法西斯上台,国际局势紧张动荡,世界贸易受到严重影响。示例三:19131929年世界贸易增长率迅速下降。 因素

40、:政治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政策。 说明:一战前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扩军备战,导致地区动乱和世界局势的紧张;一战使交战双方深受战争的破坏,经济遭到沉重打击,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大倒退;由于战争给交战双方带来长期的心灵创伤,各国之间特别是交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短期内难以消除,严重影响世界贸易。考点3 现代科学、文学艺术的诞生第1步 悟真题考情研析命题点一:考查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1(2015四川高考)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

41、。”在此,朗之万()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解析:选C欧洲长期以来都是西方科学文化的中心,而爱因斯坦最终放弃了欧洲国家而选择移居美国,朗之万认为这一事件“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说明他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可能会由欧洲转移到美国,而且此时美国已经是经济强国,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出谴责之意,排除A项;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并不是材料中朗之万担心的内容,B项排除;材料只提到了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并未体现科学家的全球流动现象,排除D项。命题点二:考查现代文学艺术的特点2(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

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解析:选C如果美国重现经济繁荣,那么人们会因忙于工作而减少去电影院的次数,A项错误;经济危机中人们大批失业,精神不振,B项错误;“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说明人们在电影院寻找精神上的慰藉,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命题点三:考查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3(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

43、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

44、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

45、、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意在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联系所学知识辨别、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以及科学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相对论的内容进行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一可知,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持普遍欢迎的态度,材料二体现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知识界

46、对西方科学的反思,对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产生质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析。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日全食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弊端暴露,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潮。考什么近年

47、新课标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文学艺术上,多强调现代科技的影响及现代文学艺术流派的特点。怎么考命题多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史论结合的角度考查近现代科技的作用、影响以及各文艺流派产生的背景、特点,突出考查学生辨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怎么办同学们在复习时重点把握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现代主义文艺的特征及代表作品,要能对不同文艺流派进行辨别。第2步 研知识重难突破一、现代科学的诞生1相对论(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受到挑战。(2)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3)意义: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将经典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

48、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2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诞生:1900年,德国的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2)发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的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3)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现代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二、现代文学艺术的诞生1背景(1)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危机。(2)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2成就(1)现代文学特点:内容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

49、成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2)现代美术特征: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代表作:西班牙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3)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4)影视艺术电影艺术的发展: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电视的出现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影响:影视艺术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广泛。第3步 提能力题组演练题组一现代科学的诞生 1.(2015宜昌质检)“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形式,现在,它的美丽晴朗的

50、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导致了()A相对论的出现B生物进化论的出现C量子论的出现D电磁感应现象的提出解析:选C依据材料“光的波动理论”,联系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可知“第一朵乌云”导致相对论的提出,故A项错误;生物进化论主张“适者生存”,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是黑体辐射与“紫外灾难”,说明“第二片乌云”诞生了量子力学,故C项正确;材料与电磁感应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 2关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可以借用模型说明。假如两个质量很大的钢球相互接近

51、,其原因:牛顿认为是引力作用;爱因斯坦认为两个钢球没有时周围的时空犹如一张拉平的网,两个钢球出现后把这张时空网压弯了,于是两个钢球就沿着弯曲的网滚到一起来了。相对论对科学理论的发展体现在()A物体的运动必须借助外力B时间和空间与物体的运动密切相关C实验是科学的主要途径D否定了“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解析:选B万有引力定律和相对论都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是属于新的发展,故A项错误;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根据材料可知时间和空间与物体的运动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实验,故C项错误;否定“自然界无跳跃”原则的是量子论,不是相对论,故D项错误。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

52、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整个经典力学,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经典力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经典力学所提出的理论,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相对论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题组二现代文学艺术的诞生3(2015赣州质检)“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A表达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B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来反对封建制度C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D表现了垄断资

53、本主义形成以来的精神危机解析:选D题干材料是对现代主义的描述,发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体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以来的精神危机,故选D。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发掘人类感情世界来反对封建制度指的是浪漫主义,排除A、B两项;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指的是现实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4如图,作品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创意的部分是三个披挂在枯树、平台、动物尸骸上软趴趴、看似会流动的钟表。该作品()永恒的回忆A创作于19世纪中期B真实再现了社会现实C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D反映了工业化快节奏下人们的紧张感加剧解析:选D图片反映的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创作时间是1931年,故A项错误

54、;画作中展现的物体形象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故B项错误;作者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并列、扭曲或者变形,这与理性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在工业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给人们带来了日益沉重的压力,作者以艺术创作的形式,隐晦地表达了这种社会意识,故D项正确。5默片大师卓别林拍摄讽刺希特勒的影片大独裁者时,美国电影管理局曾试图阻止影片的拍摄,纳粹分子则大肆攻击卓别林,而之前对卓别林赞不绝口的好莱坞也改口批评起来。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德国市场对于好莱坞意义重大B大独裁者是又一部无声片C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D好莱坞影评圈被纳粹分子控制解析:选A据材料“纳粹分子则大肆攻击卓别林,而之前对卓别林赞不绝口的好莱坞也改口批评起来”可知好莱坞跟随纳粹分子立场而变化,由此可见德国市场对好莱坞意义重大,故A项正确;大独裁者是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影片,故B项错误;材料“美国电影管理局曾试图阻止影片的拍摄”无法体现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故C项错误;材料中无法反映纳粹分子控制好莱坞影评圈,只是影响了评价,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