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986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11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第一篇 专题六 文言文翻译的破解 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一编 啃下高三备考的硬骨头六、文言文翻译的破解第三节准确翻译句式精练二文言散文阅读集训一、(2009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书沈通明事汪琬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

2、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

3、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答案D2下列

4、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若辈亦知沈将军耶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A B C D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

5、他释放。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解析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答案C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译文:_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译文:_(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译文:_解析第(1)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2)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

6、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第(3)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答案(1)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来源:高&考%资(源#网(2)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3)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参考译文】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

7、己浮海远去。沈通明藏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缚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退。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都得以脱险。租赁房屋定居到苏州,改变姓名,以卖卜糊口。不久爱妾死了,很是无聊,削发为和尚。后来,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

8、的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有些不同于一般,一定有搜捕你的人,不是我还有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尽情喝酒,非常高兴。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还像过

9、去一样。明朝末年正当战争的时候,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倜傥非常之人,这都是我向来所听到的。其他流落淹没,不被我所听到而不能够以纪记载下来的人,又不知有多少人。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当这个时候,或有这样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们而不能够用尽他们的才能。至于庙堂执事的大臣,不是淫邪朋比就是怀禄耽宠之流。当天下一旦有事,这些奸臣不独掣那些人的肘,一定还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等到一旦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就会笼统地诬称天下没有贤能的人才。哎!难道是天下真的没有贤才吗?二、(2009江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

10、COM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里有事醵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

11、:“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

12、,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注】 平事:评议事情。子母:利息和本金。责券:求取借据。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B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D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解析此处“立”应为“立即”的意思。答案D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忧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客偿博所负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C若中心愿之乎 非曰能之,愿学焉D至夜分,乃散去 良乃入,具告沛公解析A“为”:疑问句句末,

13、表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呼应。译作“呢”。 B“所”:“所”字结构,“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C.“之”:代词,这样。D.“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前一个译作“才”,后一个译作“就”。答案D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吾侪保甲贷乙金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且大饮啖,酬吾金也尽取所偿负还之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A BC D解析不是卖酒者的行为。是客人抱怨的话。答案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

14、、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 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 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解析“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与原文不符。答案B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译文:_(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译文:_

15、(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译文:_答案(1)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的。(2)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3)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参考译文】(江西)万安县有个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负别人。如果遇见被(主人)派来买酒的奴仆、婢女,一定问:“你能饮酒吗?”(并且根据奴仆、婢女说的酒量)尽量斟酒给他们(饮),并叮嘱:“千万不要偷瓶中的酒喝,不然要受主人鞭笞的。”有时遇到(奴仆、婢女)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总是从自己家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奴仆、婢女)拿着回去。因此,远远近近的人

16、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每逢乡里有人凑钱喝酒,一定在他的酒馆聚会。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大多脸色难看。卖酒者询问道:“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不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也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能够安宁了!”卖酒者询问:“你们担保了多少钱?”聚在一起喝酒的人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卖酒者说:“这有什么值得发愁的呢?”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贷款,还不求取借据。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了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

17、酒者是有德行的人,赶紧到他家寄宿。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数时候是赌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然而我已经赌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译者注:酬,主人进客也。说文。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这里意译为花费)从我这赢的钱。”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卖酒者笑着说:“哪里有主人竟要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卖酒者把从客人那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有个方术之士(行占卜的人)谈论五行,判定卖酒者将死。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他

18、摆下酒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价格没有吃亏吧?”想要赎回的人按照当初契约的价格,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你们借贷了资金若干,本息若干了。”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索借贷让你们受苦了!”到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卖酒者的脸色和平时一样明亮,亲戚朋友面面相觑,等到半夜才散去。这之后卖酒者又活了七年。魏先生说: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

19、家人之间的礼节。有人问他,他说:“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唉,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三、(2009四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

20、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

21、,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素:平素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

22、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答案B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未及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D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 问征夫以前路解析A“州之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的“乃”为副词,译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即因民钱作孔子庙”的“因”为介词,译作“用”,“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

23、的,“问征夫以前路”的“以”为介词,译作“拿”。答案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人选。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原文中说的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

24、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答案B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译文:_(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译文:_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所以”为古今异义和“大抵”、“ 复”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不吾继”为宾语前置, “于是”“ 本” 等词的落实。答案(1)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校中产生。(2)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

25、,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参考译文】天下每日都离不开政治教化,因此不可以一日没有学校。远古时代实行井田制,党庠、遂序、国学等各级各类学校在此基础上建立。由此,士子们每天的所见所闻,无不都是治国安邦之道,行为习惯符合仁义,所学本领都能根据他们的潜能。一旦成为各级官吏的后备人才,由于他们的品行都已经过鉴定,他们的业务能力都已经过实践锻炼,无须从头学起就能胜任。后世再无井田之法,于是很多学校遭到废弃。那些治天下国家的人,不一定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了。那些所谓的学者,或群居、族居,作为老师或学生,也只讲讲文字章句而已。因为学校废弃已久,

26、那些学者干脆变学校为庙宇,纷纷祀孔子于天下。大概庙宇之兴盛,是因为学校之衰败,这是近世之法造成的。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革除弊端。于是,学校又稍稍兴盛起来,可还是有规定:“凡县里学生满二百人,才可以建学校。”于是慈溪县的士子们仍旧不能有学校,只有孔庙,而孔庙也已年久失修。刘君向州里打报告,让民众出钱修孔庙,还没动工他就走了。后来林肇任县令,他说:“我没见过古人如何办学,如今的法度我也不能不遵守。但是,我的百姓不能没有教化。”随即用那笔钱修孔庙,就像如见看到的,又在庙四周建学堂,召集县里的子弟,聘请杜醇当老师,这样就把学校给办起来了。林肇当然是一个贤令,而慈溪小县,无珍奇物产以招徕各地流动

27、人口。有田有桑,可以自足,且无水旱之忧。没有流动人口,所以当地风俗质朴纯正;能够自足,所以当地人民遵纪守法。我所见过的慈溪士子,也多美茂之材,容易培养。至于杜醇,更是越中隐士,他的品行学识最适合当老师。如今慈溪小县,既有贤县令,又有好老师,虽然限于法度,不能完全复古,但我相信这里的化民成俗事业会做得很好。教化可以美风俗,这是自然的,但要长期坚持才能功德圆满。如今的官吏有任期限制,难以长期坚持。我虽为林肇升迁而感到高兴,又担心继任者不能继续这项事业,因此(我)推究宅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8题。三槐堂铭(并序)苏轼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

28、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

29、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

30、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注】 必:必然的意志。皇:通“遑”,闲暇。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 略:稍微B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艾:停止C呜呼休哉 休:美好D相时射利,皇恤厥德 相:察看解析略:大致,大体上。答案A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困于蓬蒿 尝手植三槐于庭B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何其子孙之多贤也C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D盗跖之寿,孔、颜之厄 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解析D项助词,主谓间。A项:被,在。B项:大概,他们的。C项:因

31、而,因为。答案D16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天可必”这一观点的一组是()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仁者必有后 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天将复兴王氏也欤归视其家,槐阴满庭A B C D解析是对“天可必”表示疑问,是王公的期盼。答案C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第一段从天命有常这一角度立论,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了“仁 者必有后”的观点,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B第二段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 实,说明王佑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才子孙多贤,福祚绵绵不绝。C第四段的铭文歌颂了王佑的品德和功业,同时批评了我们普通人

32、追求名利不加强道德修养,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的错误想法。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D文章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显然带有惩创人心、引为鉴诫的良苦用心。写作上叙议结合,挥洒自如。解析“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主要表现在第三段。答案B18断句和翻译。(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今 夫 寓 物 于 人 明 日 而 取 之 有 得 有 否 而 晋 公 修 德 于 身 责 报 于 天 取 必 于 数 十 年 之 后 如 持 左 契 交 手 相 付。(2)翻译下面的句子。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译文:_懿敏公之子巩与

33、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译文:_答案(1)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 (2)我根据所见所闻事实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来继承他的家风,我因此作铭来记叙这些事。【参考译文】天能说有必然的意志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天不能说有必然的意志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是正确的说法呢?我听说包申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是

34、不可捉摸的。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还没有表现出他的意志来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

35、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最终由于他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明日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得到上天的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像手持契约,亲手交割一样。我因此知道天确实可以说有必然的意志。我没有赶上看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常常对仁宗皇帝直言极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

36、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世人有将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由此看来,王氏的福份大概还没有完结吧。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来继承他的家风,我因此作铭来记叙这些事。铭文是:啊,多么美好!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辛勤地培植,必定经过一代才能成长。辅佐真宗,天下安宁。回到家中一看,槐树掩映庭院。我们这些普通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要有好时机,就会追求名利,哪里还有时间修养自己的道德。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

37、那些君子,国家怎么成为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居住的地方,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是王家德行的标志。啊,多么美好!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

38、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39、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审:仔细察看B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假:凭借,借助C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吊:慰问D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就:成就解析去就:取舍答案D2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 况将军

40、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B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悠悠尔心,亦何可言!C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D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来源:高&考%资(源#网解析C项两句中的“若”都解作“像”。A“而”:表示承接关系表示并列关系B“何”:副词,多么代词,什么D“所”:所动词,表示的事(人或物)表示约数。答案C21选出下面句中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B白环西献,楛矢东来C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D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解析C、无活用;A雁:名词作状语,像大雁一样;B西、东:方位名词作状语,从西边,从东边;D鱼:名词作状语

41、,像鱼一样。答案C22选出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肯定陈伯之早年投降萧衍的明智之举,称颂此举带来的地位升迁,效果良好,“何其壮也”;接着痛斥他背叛而去的不义和不智,“又何劣邪”。两相对照,先声夺人。B文章结尾写暮春三月,江南地区,风景明丽优美,令人神往,意在打动陈将军的乡国之思,这是论述文中的“以理服人”。C从整封信来看,作者劝降的策略是刚柔相济,恩威并用;而文章的写作则给人沉思翰藻,文质兼备的美好感受。D书信最后一段讲明陈伯之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必须当机立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那就晚了。这就是后人常常说的“勿谓言之不预”的意思,语气虽然委婉,意思是很严峻的。解析“以理服人”应

42、为“以情动人”。答案B23(1)用“/”给下面语句断句。暮 春 三 月 江 南 草 长 杂 花 生 树 群 莺 乱 飞 见 故 国 之 旗 鼓 感 乎 生 于 畴 日 抚 弦 登 陴 岂 不 怆 悢。(2)将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译文:_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译文:_答案(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2)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一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

43、。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显得)多么卑劣下贱!【参考译文】丘迟拜上,陈大将军足下:(一向)安好,万分荣幸。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一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当初(您)顺应机缘,(改换门庭,)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得以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拥有雄兵,号令一方,又是多么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

44、拜,又(显得)多么卑劣下贱!(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当时,并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一时)执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圣明的梁朝廷(能)宽赦(过去的)罪过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计较过失而广为任用(人才),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之人,让所有心怀动摇的人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这)您是都清楚的,不须我再一一细说了。(记得)朱鲔曾参预杀害汉光武帝的哥哥刘,张绣曾用刀刺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张绣归降以后)待他仍像过去一样。况且,您既无朱、张二人的罪过

45、,功勋又见重于当代呢!误入迷途而知道复返,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皇上暂缓刑法申明恩德,(法网宽疏得)连吞船的大鱼都可漏网;您家的祖坟未被损毁,亲族戚属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您心里好好想想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现在,(梁)满朝功臣名将都各有封赏任命,井然有序;结紫色绶带在腰,怀揣黄金大印在身的(文职官员),参预谋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轻车竖旄旗,接受着保卫边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杀马饮血设誓,(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唯独您还厚着脸皮,苟且偷生,为异族的统治者奔走效力,岂不是可悲的吗!凭南燕王

46、慕容超的强横,(终至)身死刑场;凭后秦君主姚泓的强盛,也(落得个)在长安被反缚生擒的下场。因此明白了,天降雨露,分布各地,(只是)不养育外族;我中原姬汉古国,决不容有杂种同生。北魏霸占中原已有好多年了,罪恶积累已满,照理说已将自取灭亡。更何况伪朝妖孽昏聩狡诈,自相残杀,国内各部四分五裂,部族首领互相猜忌,各怀心思,(他们)也正将要从(自己的)官邸被绑缚到京城斩首示众。而将军您却像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来游去,像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自寻死路),(这)不太糊涂了吗?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您如今与梁军对垒,)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

47、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知自己离去,西河将被秦占领)而痛哭流涕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当今皇上极其开明,天下平安欢乐,(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措木箭。(西南边远地方的)夜郎、滇池两国,解开辫发(改随汉人习俗),请求封官,(东方的)朝鲜,西方的)昌海两地的百姓,都叩头接受教化。只有北方的北魏野心勃勃,(横行在)黄沙边塞之间,作出执拗不驯的(样子),企图苟延残喘罢了!(我梁朝)全军统帅临王萧宏,德行昭明,是梁武帝的至亲,总揽这次北伐军事重任,到北方安抚百姓,讨伐罪魁。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就太晚了。)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拜上。- 2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