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5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请从雨果、狄更斯、莎士比亚中任选两人为写作对象,仿照前后的句子,将下面的文字补充完整。要求:紧扣句式特点;句意连贯,内容充实。我来到俄罗斯,仿佛听到高尔基借阿廖沙叙说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_,_;_,_;我来到西班牙,仿佛听到塞万提斯在大风车旁边讲述哭与笑的滑稽剧。答案示例:我来到英国仿佛听到狄更斯借大卫讲述自己从童年的不幸走向伟大作家的经历我来到法国仿佛听到雨果在圣母院讲述美与丑的传奇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先从雨果、狄更斯、莎士比亚中选取出描述对象,然后将描述对象的作品的内容特点及性格特点按照“我来到某国,仿佛听到该国某作家在讲述什
2、么(小说内容)”的句式组织答案。要注意作家要与其国别一致。2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示例青天,是一片芭蕉叶,月亮是一滴露珠。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答:_答案老师,是一缕阳光,学生是一棵小树。太阳,温暖一照,它就长大了。大海,是一把吉他,海浪是一根琴弦。风儿,轻轻一拂,它就响了。村庄,是一曲古老的歌,炊烟是一缕动听的音符。牧笛,悠悠一吹,它就醉了。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仿写题时,既要明确示例的显性特点,又要发掘示例中的隐含信息。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必须运用比喻手法来描述一
3、组事物;其次是句式和结构必须与示例相似,描述的一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合乎事理。此外,还要注意试题限制,绝对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3论语孟子水浒传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熏陶了中华民族,使华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底蕴。请选择你熟悉的一部中外文学名著,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下联:_答案品红楼,识假意真情。览论语,知古圣今贤。解析本题既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又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写要求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从仿写要求上看,要从熟悉的中外文学名著中任选一个,而且内容要紧扣作品本身。修辞上看,
4、必须使用对偶写对联。对联写作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应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上联,“读水浒”,动宾结构,“明侠肝义胆”动宾结构,“侠肝义胆”也正是水浒传内容的概括。下联也要按照这种形式完成。4仿照第一节诗的表达,选择恰当的意象补写第二节诗,要求语言生动、诗意连贯。乡泉那是什么一串接着一串滑落灼热得刺痛了脸颊那是母亲滚烫的热血啊流在我的身体里那是什么答:_答案示例一:无声无息地流淌/奏着清凉的乐章/那是父亲额头的汗珠啊/凝聚在我的心头示例二:一个又一个地飘走/阳光下五彩斑斓/那是小伙伴吹出的肥皂泡啊/滞留在我的脑海里示例三:清风吹皱/波光粼粼/那是老屋门前永不停歇的小河啊/烙刻
5、在我的记忆里解析仿句的复习首先要了解本考点的命题规律:仿写句式多与修辞或语言得体组合命题;选用句式多与语言连贯放在一起命题;变换句式虽很少与其他考点联系,但它的考查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如长句与短句的交互变换、整句散句变为一个单句来解释某一概念等。本题需要仿照例句形式,并要简明连贯地表达。5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另选描写对象,编写句子。(提示:注意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注意隐含意。)空中的鸟,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答:_答案示例一:田野中的花,何必与温室中的同伴争艳呢?你自有你的绚烂!示例二:郊野之马,何必与厩里的同伴争宠呢?你自有你的辽原!解析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造句
6、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语段或短文等,其中以仿写句子最为常见。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排比等。常见考题类型已指定格式和话题,这类仿句题指定的格式是句式或修辞,指定的话题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分句。这类仿句题格式一致,话题明确。解答时,首先应明确话题,在仿写时保持话题的统一。仿写时要达到不仅形似而且神似。6诗歌要借助意象来传达感情。我们学过的诗词中许多都有挥之不去的“水”的影子。请选择你所知道的诗歌中含有“水”的意象的诗句,仿照下列例句的句式,写两个句子,写出
7、诗人笔下借水抒情的不同。例句:娥眉死去,血泪和流, 白居易用“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来形容唐明皇刻骨铭心的思念。故国沦丧,身陷囚笼,李后主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抒发贯穿岁月的哀叹。答:_答案(1)出身寒微,空有才华,鲍照以“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来排解人生不公平的悲愤。(2)韶华易逝,明月长存,张若虚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来感叹萦绕心头的失落。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仿写能力,也涉及连贯和修辞。仿写要求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符合事理逻辑。从题干要求看,要写两个句子,以“水”为主题,要选择含有“水”的意象的诗句
8、来写;从例句看,要先说出诗句的含义,然后列举出诗人及相关诗句,并进一步解释,句式要采用“,用,来”。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72015资阳高三诊断请你从下列备选篇目中选择两个人物形象,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备选篇目: 红楼梦 家 边城 雷雨 巴黎圣母院 老人与海经典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让人过目不忘。在经典文学作品的人物艺术画廊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故事丰富,个性鲜明。关羽不恋富贵,封金挂印,千里单骑,义薄云天。答:_答案示例:鸣凤出身低微,追求真爱,投湖自尽,纯洁不屈。周朴园始乱终弃,淹死小工,分化罢工,冷酷伪善。(卡西莫多感恩送水,勇救女神,以身殉情,善良纯情。)
9、解析高考语文命题非常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语言应用的规范、连贯、得体)的考查。因而,综合性较强的仿写题便成了常见题型之一。此题重点在于对作品的选择,对主要人物的把握。首先要选择熟悉有深入了解的作品,不可胡乱编造,其次要对所选人物深入剖析,最后剩下的仿写就顺理成章了。82015南充考试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续写两个句子,组成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超过40字。互联网时代,那山重水复的遥远就在眼前,距离消失了; _,_;_,_。新的交往方式,新的工作样态全新的时代,全新的生活扑面而来。答案那钢浇铁铸的分割依然矗立,遮蔽崩解了;那勤勤恳恳的工作和学习还在继续,样态改变了。解析做
10、仿写题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结构一致。结构一致不仅包括句式、语气的一致,还包括句子之间的一致;话题一致。包括陈述对象一致和中心主旨一致;修辞一致。仿句必须严格遵守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格调一致。仿写句子不仅要求正确掌握基本的语言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例句的立意一般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有一定的神韵趣味,仿句的格调应该与其保持一致。本题注意联系句中意象,加以分析写作即可。本题中,每个句子能表达出互联网时代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拥有更多自由,能更便捷地获取和传达信息,更自由、高效地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意思即可,句式与仿句大体一致,规范、连贯、得体即可。9201
11、5眉山高三考试修辞在名篇佳作中无处不在,或语音修辞,或词语修辞,或语句修辞。请仿照示例,选出两处你认为精彩的词句作旁注。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示例: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一翻”“一点”,两个动作,先生神态毕现,跃然纸上。答:_答案眼光向下面一扫一个“
12、扫”字让人感受到了先生眼神中的力量,气质非凡。可是也有一点喽一个“喽”字,象声词的巧妙运用,先生的自负可见一斑。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谦逊”与“自负”两相对比,活化出先生独特的个性。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用“是的”句式加强肯定语气,与距离国语甚远形成鲜明的对照,用语幽默。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声音“沉着而有力”与“洪亮而激亢”用语工整,匀称协调,富有整齐美。解析“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语言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
13、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回环、对偶,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声音的修辞主要表现在声调、音韵、节奏和旋律上:音节力求整齐,节拍要有节奏,精心协调平仄。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通俗讲就是炼字和炼句,即表达最准确的词或句子。102015日照高三模拟请仿照示例,从“白云”“瀑布”中任选一个,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示例:小草:雨过天晴,小草犹如刚受了委屈而又活泼可爱的顽童,倔强地昂起头,擦干眼泪,向着太阳微笑。答:_答案白云:白云在天空顽皮地嬉戏着,有时像白蝴蝶翩翩起舞,有时像小白兔向前奔跑,有时像魔术师迅速变了脸孔。瀑布:一股汹涌澎湃的水流,咆哮着猛扑下来,发出惊人的声响,宛如千万匹烈马扬蹄奔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题干给出要求,“从 白云 瀑布 中任选一个,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学生必须从“白云”和“瀑布”中选择一个,同时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所给的例子中,对象是小草,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