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届高考复习质量检测卷中国历史试题6 杭州东方中学刘宇编制 2008年1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柳宗元封建论中有“陵夷迄于幽、厉,(周)王室东徙,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东周时期我国封建制逐渐形成B周朝推行的分封制走向崩溃C东周的统治越来越腐败 D诸侯争霸导致天下大乱2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
2、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甲一道,乙儒,丙一墨,丁一法C.甲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儒3隋文帝父子创立的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1905年,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
3、法不正确的是( )A隋朝小地主张三通过分科考试做了官B唐代李四考试时宰相主持考试C北宋王五考试,试卷被糊名D明朝麻子考卷中写了文采飞扬的四首诗被录取4货币的发达反映出商品经济的繁荣。下列货币在我国古代具有开创性历史意义并影响深远的是( )秦半两钱隋五铢钱庸调银饼开元通宝ABCD5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石刻一方,上有记文曰:“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石刻应出自( )A西周 B秦代 C汉代 D元代6下列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政治联系最直接的是( )A唐朝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 B唐朝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唐代茶叶市场广泛,茶园规模大 D唐代手工业品吸收了
4、波斯的风格7元朝统治者起初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令悉空其地以为牧场。”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统治者重视缓和经济矛盾 B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C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D落后民族最终为中原地区较高文明所征服8有人说在丝绸之路上流通的不仅是商品货物,还有文化思想。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A南亚文明 B北方文明 C中亚文明 D西方文明 9唐朝陈陶的陇西行中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的句子。这句话指的是( )A唐对东突厥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B唐蕃和亲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西部地区社会的进步C唐朝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盛世的集中表
5、现D秦朝以来我国政府重视西部的开发10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不包括( )A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 B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C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11从张骞“凿空”西域到清朝确立“锁国”政策,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闭关的过程。凿空与闭关锁国的本质相同作用是( )A有利于中国与欧洲的友好往来B不利于西学东渐,有利于中学西传C政府始终主导对外贸易 D维护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12
6、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13下列有关土地的规定,按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 “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为田开阡陌封疆 “直隶等省废藩田产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A B C D14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15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
7、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皇权年代皇权年代皇权年代皇权年代 A B C D1617、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启蒙思想,追求民主和自由,类似时期中国明末清初也产生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A以上启蒙思想都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B两者出现的根源都在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中外启蒙思想都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两者启蒙思想对之后的运动都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17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18唐中期以后
8、推行两税法、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则推行地丁银制度。这三种赋税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 A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步得到解决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C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日趋减轻 D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 19清朝前期的商人“以末致财,以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资金短缺 B市场狭小 C劳动力缺乏 D原料不足20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份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
9、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21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22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解体加快,这种“解体”是指( )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B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多,工场规模扩大C出现资本主义在华投资企业D封建经济与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23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
10、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导致资本主义革命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4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这反映了(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太平军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C农民拥护太平天国“有饭同食”原则 D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25地主阶级洋务派在近代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的表现,说明他们( )A是中国现代的障碍 B已经成为西方列强的忠实走狗C不可能推进中国的现代化 D采用“中体西用”应对世界挑战26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
11、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输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难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27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28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
12、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29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僚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这是因为变法规定(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C废除八股取士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30中共“一大”纲领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无产阶级用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这反映了( )中共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对当时国情了解不够 中共认识到必须进行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还没有真正成熟A B C D311927年7月24日,宋庆龄在武汉发展表明:“本党若干执行委员会对孙中山
13、的原则和政策所做的解释,在我看来,是违背了孙中山的意思和理想的。因此,对于本党新政策的执行,我将不再参加。”文中的“本党新政策”是指( )A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B新三民主义 C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D土地国有政策32.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扭转中国战局C要依靠军队和士兵 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33、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
14、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34近代史学家张荫麟在其中国史纲中慨然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体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扎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判断张先生所说的所处的时代应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35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次统一战线中,统战的对象不尽相同,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的地位和力量不同 B中国由幼稚不断走向成熟C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中国各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不同3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的是( )A
1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发展乡镇企业C.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 D.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37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一大片”38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主流的是( )39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1957年43.331.225.5
16、中的比例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一22.847223 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40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丰衣足食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改革开放的春风
17、催绿了神州大地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二、主观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41题14分,第42题14分,第43题16分,第44题16分,共60分)41、从孔孟之道创始以迄,儒家思想经理了无数次挑战和危机。正是在这种现实的变局思想的变局之中,儒家思想以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在兼收并蓄中丰富和发展。请回答:(1)就其精髓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之道包括哪些基本内容?(2分)(2)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几百年间,儒家学派经历了哪几次挑战和危机?(4分)(3)儒家思想是如何在上述挑战和危机的形势下不断丰富发展的?(4分)(4)1920世纪前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
18、传统文化又面临着怎样的境遇?(2分)(5)你认为现实社会中儒家思想有哪些现代价值?(2分)4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根据图一分析中国近代化首先在江南沿海地区展开的原因(4分),并指出中国近代工业还有哪些特点?(2分)(2)图二、图三民国初期和新中国初期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领域各侧重于什么?(2分)概括指出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共同原因?(2分)这两个时期工业化发展后来又遭遇挫折,主要原因各是什么?(4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过程留给我们的启示。(2分)43现代化(又名近代化)是一项涉及价值取向、制度运作、伦理认同等的系统工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确实始终伴着多方面的努
19、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演变历程看,效法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观念三个依次递进的变革程式。这一程式反映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同时,现代化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鲜明的主线之一,推动古老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缓慢转变;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请回答:(1)工业化是中国近现代的核心内容和物质基础,它贯穿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世纪经历了哪两个主要发展阶段?(2分)分别简要指出其发展条件。(4分)(2)“器物”即“技术”变革主要指哪一历史事件?(1分)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哪些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3)“制
20、度”变革的主要领导者是康有为和孙中山。他们在建立国家政治制度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2分)他们的近代化方案存在哪些共同问题?(4分)4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分析指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从军事和经济领域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这种扩大反映在中国人选来翻译的西方书籍的类别有了改变。在185O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这一时期中,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
21、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多两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6分)(2)1902年后中国人所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大大超过自然科学和应用方面的著作。试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6分)(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以来中国学习西方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认识。(2分)中国历史综合试题6答案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22、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DBBBDABCDDBABCBDA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DADDDDCDBBADBCCBBDCD第卷(主观题 共60分)二、主观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41题14分,第42题14分,第43题16分,第44题16分,共60分)41(1)孔子提出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稳定社会的秩序。战国时代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提出了“仁政”。(2分)(2)战国时期法家占主导地位,到秦朝时由于焚书坑儒,儒家学派面临灾难
23、;西汉初年统治者推崇到家;东汉后期以来,由于社会的;动荡和连年战争,加之本土的道教和外来的佛教的抬头,儒家的正统地位面临危机。(4分)(3)从董仲舒西吸收法、道、阴阳,提出“天人感应”适应中央集权,成为官方哲学到唐宋时期振兴儒学,特别是朱熹“理学”体系进行说明。(4分)(4)甲午战争后维新派“ 托古改制”;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和民主与科学的口号。(2分)(5)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4、的完善。(任答出其中2点给满分2分)42(1)原因: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外国势力最早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比较早。(4分)特点: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并存;行业分布不合理。(2分)(2)轻工业、重工业;(2分)新政权建立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政治条件(2分):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侵略中国;(2分)左倾错误泛滥,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3)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43(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条件: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侵略对自然经济的冲击瓦解作用;洋务运动的诱导刺激等。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
25、。条件:帝国主义对华投资等侵略的加深;政府放宽政策。(2)洋务运动。影响:工业方面: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开兴办近代工业之风;军事方面,创建了新式陆军和海军,增强了国防力量;教育方面,创立了同文馆、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外国书报等,开始多渠道培养近代化新型实用人才;外交方面:推动外交机构近代化,促进了与外国的交往。(任选2点即可得满分)(3)主张: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问题:没有明确的反侵略要求;没有彻底的反封建(土地制度)纲领。从而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封建反侵略任务和根本改变中国两半社会的状况,无法完成民族独立与富强的历史使
26、命。44(1)鸦片战争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萌发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出于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的需要,兴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自然科学著作。(每个要点2分,得分不超过6分)(2)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仅仅学习西方技术无法使中国“自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政治、文化运动的需要和推动。(每个要点2分,得分不超过6分)(3)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单纯地学习西方技术,然后扩大到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要避免“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的片面性;学习西方要理论联系实际,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答对任何一个方面给2分,但不能超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