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1.2 余弦、正切函数一、新课导入1.课题导入问题:在RtABC中,当锐角A确定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随之确定.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呢?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呢?这节课我们学习余弦和正切.(板书课题)2.学习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余弦、正切的概念.(2)能依据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进行相关的计算.3.学习重、难点重点:余弦、正切的概念.难点:余弦、正切的求值.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64探究.(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方法:完成探究提纲.(4)探究提纲:A是任一个确定的锐角时,是一个固定值, 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那么也是一个固定值吗?呢?在RtAB
2、C 中,C=90,叫做A的 余弦 ,记作 cosA ,即cosA=.在RtABC 中,C=90,叫做A的 正切 ,记作 tanA ,即tanA=.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 锐角三角函数 .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明了学情:明了学生是否能弄清正弦、余弦、正切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中哪两条边的比.差异指导:结合图形理解三个三角函数的意义.(2)生助生:小组相互交流、研讨.4.强化:余弦、正切的求值.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65例2.(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完成自学参考提纲.在RtABC 中,C=90,如果各边长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
3、那么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有变化吗?说明理由.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没有变化.理由:锐角三角函数值与三角形大小无关.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明了学情:明了学生是否能弄清正弦、余弦、正切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中哪两条边的比.差异指导:根据学情分类指导.(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4.强化:(1)已知直角三角形任意两边长,求其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可先由勾股定理求出第三条边长,再按三角函数定义求值.(2)点3名学生板演自学参考提纲第、题,点1名学生口答自学参考提纲第题,并点评.三、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未解决?2.教师对学
4、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从学生学习、交流协作以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引入采用探究的形式.首先引导学生认知特殊角的余弦、正切,进而引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通过作图、猜想论证,配合由浅入深的练习,使学生不但知道对任意给定锐角,它的余弦、正切值是固定值,而且加以论证并会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美的认识,感受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价值.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D)A.a=cs
5、inAB.b=atanBC.b=csinBD.c=2.(10分)如图,将AOB放置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则cosAOB的值是(C)(C) 3.(30分)分别求出下列各图中的A、B的余弦和正切值.4.(10分)在RtABC中,C90,BC5,cosA,求sinA, tanB的值.解:sinA=, tanB=.5.(10分)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且AB5,sinB=求cosD,tanD的值. 二、综合应用(20分)6.(10分)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5,BC=6.求sinB,cosB,tanB的值.解:作ADBC于D.AB=AC=5,BD=DC=BC=3.在RtABD中,AD= =4,sinB=,cosB=,tanB=.7.(10分)如图,点P在的边OA上,且P点坐标为(,5)求sin,cos和tan的值. 解:sin=,cos=,tan=.三、拓展延伸(10分)8.(10分) 在RtABC中,C90,请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勾股定理探索A的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