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615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08年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8):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八单元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阶段特征:19世纪60年代多20世纪初的历史,中国近代化由经济层面的实践发展到建立民主制度的新阶段;但由于国际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内容概述历史特征政治清政府对内开展洋务运动,破坏戊戌变法,镇压义和团运动;对外国由反抗到妥协屈服于侵略势力,到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在华的工具。西方列强在向中国倾销商品的同时,又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但其瓜分中国的计划被粉碎。中外反动势力既有矛盾又相互勾结,但主要以勾结为主

2、,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由政治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由英法美俄为主到得日意奥加入,美国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略中国方面由勾结到矛盾激化,最终在妥协的基础上达成了共管中国的计划,如“门户开放”和辛丑条约。经济洋务派企业迅速发展,涉及到军事、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但甲午战争后大都衰落下去。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中国最富有革命性的经济成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渗透,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但主要以轻工业为主,且分布在沿海及内河一些通

3、商口岸。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有商品输入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虽然在瓦解,但仍占优势地位,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仍是经济基础。中国社会经济日益呈现出半封建的特点。思想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从军事、经济、文教、外交等各个方面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早期维新思想从经济、文化、政治方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90年代的康梁维新思想则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义和团“扶清灭洋”则带有朴素的爱国反帝的色彩。在思想领域探索的派别增多,阶层广泛,特别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登台,更具有进步意义。在探索方案上,已由单纯的学习西方技术的器物层面上升到学习西

4、方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层面。新式学堂的出现,使思想教育的方式途径和内容都有了新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二考纲导图三知识探微大事年表时间事件及概况1861年19世纪60-70年代19世纪60-90年代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5年19世纪90年代1898年1900年1901年重要人物人物事迹及简评人物事迹及简评咸丰赵怀业同治龚照玙慈禧阎世开奕訢伊藤博文载垣尼古拉二世肃顺唐景崧载淳袁锦清曾国藩徐骧李鸿章王德标左宗棠赫德张之洞威廉二世倭仁王韬崇厚郑观应密妥士康有为詹天佑梁启超邝荣光陈宝箴唐国安光绪帝张士弼谭嗣同方赞举刘光第孙英德杨锐李福明林旭阿古柏荣禄曾纪泽袁世凯刘永福杨深秀许

5、寿山康广仁陈英赵三多刘铭传阎书勤冯子材赵舒翘巴德诺载漪左宝贵载勋叶志超刚毅丁汝昌西摩尔邓世昌张德成林永生曹福田聂士成瓦德西 徐邦道奕劻名词概念总理衙门藩属朝贡礼部和理藩院五口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辛酉政变借师助剿垂帘听政同治恭亲王议政王汉族官僚势力洋务派顽固派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在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庚申之变师夷长技以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毛瑟枪无烟火药封建衙门式平远号自强求富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卢汉铁路北洋、南洋、福建海军衙门新式学校留学生中体西用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外商企业官僚地主商人上海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新生产力的代表

6、组织性和纪律性明治维新大陆政策默许或纵容避战求和万寿庆典先守定居,再图进取马关条约内地税利益均沾资本输出分割世界三国干涉还辽反割台斗争黑旗军争做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救亡图存维新变法运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民族工商业商战君主立宪制度万木草堂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传统的儒家思想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时务报变法通议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公车上书中外纪闻西学强学会国闻报兴民权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应诏统筹全局折施政纲领保国会保国、保种、保教资产阶级政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定国是诏总理衙门章经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军机章经百日维新上书言事铁路矿务

7、局农工商总局邮政局洋操征兵制策论经济特科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人事任免权密诏临朝听政戊戌六君子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思想解放的潮流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反洋教斗争袒教抑民扶清灭洋剿灭招抚西什库教堂东交民巷使馆区都统衙门分区占领使馆界外务部辛丑条约地图解读重要地图获取信息洋务运动时间代表人物主要的企业分布新式学堂民用工业主要部门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主要分布地点重要的近代企业主要的生产部门甲午中日战争时间:战争两阶段重要战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日均进军路线主要战斗地点结果和意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活动地区起义地点八国联军侵华时间进军路线义和团抗击联军主要地点四重难突破典题例证1洋务

8、运动的本意是什么?结果如何?如何评价洋务运动?本意:洋务运动的本意是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以西学之“用”来维护中学之“体”。结果:是资本主义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陆续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学习西方的一个重要阶段,并最终导致了“中体”的动摇。评价:积极方面经济上: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并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阶级关系上: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里又产生了一批熟练工人,无产阶级队伍有所发展,他们是近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国防上:

9、购买并生产了一批近代新式武器,创建了中国近代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能力。教育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注重自然科学,培养了一批近代实用人才,使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思想上:打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轻视工商业的传统封建理论;为西学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消极方面洋务派布新而不除旧:他们将西方现代科技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机体上,非但不触动封建制度,反而以维护其存在为目的,其中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使国家自强,民族工业为解决军事工业困难,不能为社会求富。这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洋务企业对外国依赖心理严重,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利用控制,经营管理腐败,生产效率低下。洋务派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限制华商投资办厂,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省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洋布减少10万。”这说明洋务运动 ( )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答案D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他的洋务活动中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A创办轮船招商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建北洋海军 D创设京师同文馆解析 本题为材料分析型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李鸿章洋务思想相关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和正确理解李鸿章的思

11、想观点。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李鸿章“求富与求强关系”的思想,为了实现求富的目标,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实践活动是什么?再联系教材关于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而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军事工业)和北洋海军,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求强,创设京师同文馆属于教育,不是直接为了求富。故选A。答案A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清朝统治起到:A巩固作用B瓦解作用C补充作用D改革作用解析 洋务派搞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巩固清朝的反动统治,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它标榜的“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相反,由于洋务运动

12、的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在客观上使清朝统治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依题意,选B。2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中国的近代化:从生产力角度看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从生产关系上看是封建主义转入资本主义。从政治制度上看是从君主专制转向民主共和。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主要是从经济上建立机器大生产,具体表现为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是从政治上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国家,表现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辛亥革命失败到五四运动,主要从思想文化上试图建立起以民主、平等、自由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为近代化提供思

13、想基础,具体表现为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化的先河,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主要表现在:工业近代化的起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并创办民营工业。技术近代化的起步: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军事近代化的起步:创建三支新式海军。教育近代化的起步:新式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旧式教育有很大不同,奠定了新式教育的基础,并开留学之风。外交近代化的起步:设立总理衙门。中国工业革命的问题,可以概括为起步较早,速度缓慢,水平较低,阻力严重,道路曲折,交叉进行。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最深层次原因是:A没有触动封建生产关系B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C没有采用资本主义生产管理制度D西方列

14、强极力阻碍破坏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原因的分析能力。原因可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来分析,此题显然要求从原因的深度来分析。原因深度:原因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即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如导火线),主要原因即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的重要因素,根本原因即历史趋势(如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解答此类题目时,必须认真审清题目要求。本题所列A、B、C、D四项中的A项“没有触动封建生产关系”显然是最深层次原因,故选A。答案A3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19世纪6090年代,中国掀起洋务运动,同

15、一时期,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两次变革比较:相同点:背景: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学习西方的。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内容: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不同:性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彻底程度不同:洋务运动仅限于军事、经济和教育;明治维新则对封建制度进行了变革。结果不同: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强国。结果不同的原因:a.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b.明治维新对封建制度进行较全面的冲击,洋务运动

16、却希望把西方先进技术嫁接到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机体上,最终失败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点是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都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 都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 都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A BC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是在面临西方列强侵略、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之下发生的,前者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后者是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根本目的不同也就决定了运动内容的巨大差别: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的军事为主,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一些新式学堂,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近代教育制度都没有确立;明治维新则恰恰相反,通过这场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

17、义的道路,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了近代教育制度。从结果上看,洋务运动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而宣告破产,曰本则迅速成为亚洲的强国。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地位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

18、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也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从生产力发展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是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D.以利润为生产目的解析本题为限制类选择题,考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的限制词是“从生产力发展观点看”,所以必须从生产力的角度去分析问题。A项与题意不符,B、C两项均属生产关系范畴,而大机器生产是资本主义在工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5. 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工业的布局特点特点:中国的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

19、下游的大中城市,这些大城市大都是两次鸦片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从自然的角度看:(1)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可以为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燃料。地形条件优越:多是平原或冲积扇地区,河流湖泊较多,适宜种植业的发展,从而可以为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原样。气候适宜:气候比较湿润,水资源丰富,可以解决大量的工业用水,而且温湿的气候也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2)运输便利:沿海:地处沿海,多优良港湾,港口运输量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江:长江水深且宽,是我国运输量最大的河流。从社会的角度看:(1)市场条件好:自南宋以来,我国的经济重心便向沿海、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

20、转移。长期的经济发展,使沿海和长江中下游成了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这可为以后近代工业提供更多的自由劳动力。而且这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购买力较强,从而为近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消费市场。(2)自然经济解体较快:自明朝中后期开始,我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便在长江中下游的苏州、杭州的丝织业中产生。再加上鸦片战争后,这里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利用侵略特权,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重点地区,因此,这里的自然经济解体速度相对较快,从而为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外商企业刺激明显:鸦片战争后,适应侵略中国的需要,外商在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便于近代工业从中学习和引进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

21、,从而对近代工业的产生起了刺激作用。由私人投资创办的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 ( )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运动期间D清末“新政”期间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时间的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而洋务运动则是从19世纪6)年代开始的,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客观上突出反映了: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B外资企业、洋务派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作用C清政府扶植沿海地区创办的企业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只能在沿海地区出现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

22、一历史现象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从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的产生的条件和地区分布来看,由于外资企业和洋务派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这对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的兴起确实起了刺激和诱导作用,同时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而A项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并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最主要条件,C项不符合史实,D项太绝对化。故选B。6.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分析(1) 对中国: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大大加快了中

23、国近代化的步伐:政治上中国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农民阶级自发形成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中一部分人转为立宪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光绪帝为首的一部分人支持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使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起来。思想上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层面深入了,又学习先进技术到学习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2)对朝鲜:被日本控制。(3) 对日本: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迅速成为东方帝国主义强国,加快了对远东侵略步伐(4)对远东局势: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斗,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24、明显反映了列强在侵略中国问题上既互相勾结又互相斗争。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势力增强。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之前4050年代所签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B.索取的赔款额不断加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帝国主义阶段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本题所列四个选项中A为错项,B、C两项只是数量的变化,不是最根本的不同,只有D项表明列强由于过去的商品输出发展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变化。故正确选项为D。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中国领土的有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A.B.C.D. 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旨在考查

25、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综合归纳能力。题目要求将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加以分析归类出强迫中国割地的国家,再用时间“鸦片战争后”加以限制。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沙俄在近代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日本割了台湾。要注意区分租借地和割占领土,否则易于错答。本题正确选项为A。7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特点及原因。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蒙上了一层儒学的外纱,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康有为创造的“儒表西里”的新儒学,实质是资产阶级学说。第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维新派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新思想。 第二,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

26、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第三,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特别是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第四,康有为本人是一位今文经学的大师。他自幼接受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儒学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更知懦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采取“儒表”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第五,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康有为向光绪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依据历史文献具体内容阐释文献历史地位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有

27、二,一是理解“施政纲领”的含义,应是指一个政党或组织的长远目标和实现这种目标的做法。二是考生对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具体内容应有所了解。而这部分内容是在教材小字上出现的,易被忽略。答案A。8不同政治派别主张异同点分析(1)洋务派、顽固派、抵抗派和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区别:前三者都是地主阶级派别。后两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并付诸实践,顽固派主张用传统文化抵抗侵略,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长技,但未能实现。早期维新派强调学习西方,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2)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比较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

28、堂,培养人才。不同点:A政治上: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B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C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内在联系:洋务派与维新派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分离出一部分,形成早期的维新派。产生差异的根源:A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洋务派产生于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年代,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维新派是洋务运动暴露出一些问

29、题和资本主义产生后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成长起来。B由政治地位决定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多是封建官僚,他们必然要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多是中下级知识分子,容易接受西方政治思想,提出变革主张。(3)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基本主张的异同、相互关系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在保留君主制的问题是一致的。顽固派和洋务派在维护封建君主制制度方面一致。维新派主张实行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学习外国的问题上与顽固派有区别,与维新派的主张有一致的方面,但在是否兴民权的问题上,洋务派和顽固派立场一致,反对维新派兴民权的主张。顽固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

30、,洋务派能够看到西方先进的东西,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实际上主张在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应变”,二者有区别,维新派则主张改良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顽固派与洋务派的政治立场一致,他们一致攻击维新思想,由于维新变法法令直接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因此他们发动政变,扼杀了维新运动,打击维新派。顽固派是维护封建制度,阻止历史前进的反动势力。洋务派虽然在政治上与顽固派有一致的一面。但他们兴办了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洋务派和维新派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积极关系。戊戌变法运动突

31、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率 D促进思想启蒙解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考查的能力是对历史结论的再现。正确答案是D。易误选为A、B两项。选择A项者是将目的与作用混淆起来;选择B项者是将历史过程与历史作用混淆起来。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C变科举、开学校D办报刊、立学会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梁启超变法通议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及评价。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了一系列变法主张,最后归结为需要“变官制”,即革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这是变法通议的根本措施。下列主张属于洋务派的应是

32、A“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 C“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答案A洋务派不主张进行政治变革,主要是由于:A看不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B认为富国强兵就可以改变一切C其大多数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D他们本身是封建大官僚大地主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洋务派是地主阶级中的政治派别,其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对旧有封建制度进行变革。选D。早期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初期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

33、救国道路解析 本题为反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早期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初期的新思潮的对比分析能力。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道路为二者之共性,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在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这是早期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初期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点。故选C。答案C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与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相比,主要的不同是:A与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B学习西方,发展近代工商业C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D发展新闻事业,听取社会舆论解析 项“与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项“学习西方发展近代工商业”、项“发展新闻事业,听取社会舆论”均为者的共性,项“设立议院,实行

34、君主立宪”是维新派的主张,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中并未涉及。故选。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的变化 义和团经历了秘密反清(义和拳时)武装起义,把矛头直指帝国主义的公开活动被清政府默许为合法团体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的经历。 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抚、剿并用的政策。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山东巡抚毓贤曾允许义和团公开活动,企图加以控制。后又改派袁世凯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展起来后,慈禧太后又转为安抚政策,默许其为合法团体。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义和团受到中外反动派的联合绞杀。 清政府的剿、抚实质是一致的,是为了控制、利用以达到消灭之目的,是为了维护、巩固清朝政府的统治。当然,清政府的安抚政策客观上为义和团的发展

35、提供了条件。 清政府之所以采取安抚政策,说明清政府已无力用武力镇压人民的反抗,不得不与外国列强共同镇压。从另一个角度讲,义和团被清政府所利用,也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认识尚处于模糊阶段,反映了旧式农民运动的局限性。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是由其阶级本性决定的,不论是“剿灭”还是“招抚”,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消灭义和团,只不过手段略有不同而已。在义和团反帝爱国势力迅速发展壮大,同时在面临帝国主义威胁的情况下

36、,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改为“招抚”的直接目的是控制和利用义和团,最终目的仍是消灭义和团。10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1)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义和团运动是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的产物;(2)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太平天国有统一领导、组织和纲领;义和团处于自发分散状态,规模相对较小;(3)与宗教的关系:太平天国对基督教改造利用;义和团利用本土各种宗教,存在浓厚封建迷信。(4)对外关系:太平天国主张平等交往、学习西方,但也有认识模糊之处;义和团盲目排外。(5)结局: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6)影响:都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推动了历史进步。下列各项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评述

37、不正确的是:A都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B都以宗教为外衣号召群众C都打上了农民小生产者的烙印D其失败都说明农民阶级不能救中国解析 本题为反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评述方面的比较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二者的共性,B、C、D三项为二者的共同点。而A项“都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的提法对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界定不准确,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而帝国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出现,和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依题意选A。11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比较;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救亡图存,但各自具体目标完全不同。义和团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在

38、扶清前提下抵制西方资本主义,而维新派则是要建立一个资本主义的中国。维新派虽有先进的政治纲领,却无力量。义和团声势浩大,有力量,却无先进的纲领。他们各自的阶级弱点决定二者不是联合,而是互为否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次爱国斗争的失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农民阶级自发的盲目斗争都不可能成功。必须由同时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群众基础的阶级领导反帝反封斗争,才能真正挽救民族危机。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贴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

39、闹中原。升黄表,梵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吹,旋再破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回答: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两种观点各具什么积极意义发和局限性? 1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两次战争中,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都是迫使清最高统治者出逃。都曾建立过殖民统治机构。都迫使清政府屈服,促进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2)不同点:时代背景不同,前者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发生在向帝国

40、主义过渡时期。直接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以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侵略利益。结果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是:A拆毁大沽炮台B任用洋人C严禁人民反帝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拆毁大沽炮台意味着帝国主义要控制京津地区,解除清政府的国防;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有利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严禁人民反帝意味着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依题意选C。五思维拓

41、展专题联线关于中国的近代化问题 1何谓近代化?近代化也叫作现代化,它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从历史进程看,从落后的封建社会进到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2中国近代化与民族独立的关系中国近代有两个基本问

42、题:A民族不能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B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没有民族独立,不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地追求民族独立,最终目的仍在追求国家的近代化。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各有特定内容:A民族独立是要改变被压迫的地位,推翻旧秩序,从根本上说要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B近代化则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C要发展以近代工业生产为主干的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D近代史上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物质救国的主张者,都从发展资本主义入手实现近代化,结果行不通。E因为列强的侵略和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他

43、们维护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秩序,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推翻旧秩序,才能为近代化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空间。 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主要是洋务运动:前期:A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比较重要的近代军事企业有:a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b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d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局。 后期:A以“求富”的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B规模较大的近代民用企业有:a李鸿章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b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

44、支海军。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举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破产及原因:A破产: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B原因:a客观原因: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b主观原因: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c根本原因:洋务派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设备,而彻底变革社会制度。评价:A没有也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进步性表现:a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b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c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

45、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2)初步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变革社会制度相结合。从经济上看:A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a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b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辛亥革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a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b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

46、发展也迅速。c对发展民族工业作出贡献的,除张謇倡导发展实业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还有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等著名实业家。C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a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c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d民族工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里艰难发展,当大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之时,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从政治上看,晚清政府推行新政、维新派领导变法、立宪派

47、领导保路运动、革命派发动革命、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从思想上,“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学习西方的层面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3)曲折发展阶段(1927年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错的复杂环境中举步维艰,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却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中国近代化无从谈起。(4)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政治上,彻底改变了社会性质;经济上,建立国营经济,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一五”计划确立了工业化方针。历经百年,中国的近代化至此才突飞猛进,凯歌高奏。 4

48、中国近代化的特点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列强的破坏,发展缓慢,历经曲折。近代化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扮演了微妙角色,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来自外部,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发展。近代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小,地区分布不平衡,发展严重畸形。 5中国近代化的启示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近代化。只有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后,中国的近代化才真正开始。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闭关锁国使中国愚昧、落后,对外开放使中国学习西方、走向世界。中国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实现现代化,科技和教育要先行,科教兴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强各自扶植代理人,造成中国军阀割据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