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6年高三文科班第一次历史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394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高三文科班第一次历史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6年高三文科班第一次历史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6年高三文科班第一次历史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6年高三文科班第一次历史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6年高三文科班第一次历史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06年高三文科班第一次历史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6年高三文科班第一次历史考试试题(100分,90分钟)一、选择题: 28题,每题2分,共56分。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它的发展演变与中国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据此回答14题。1.战国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2.秦始皇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方面存在巨大失误的措施是:A.政治方面 B.经济方面 C.文化方面 D.民族关系方面3.清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最大的障碍是A.丞相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内阁 D.军机处4.新中国建立后,从经济体制上加强中央权力的重大举措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 .“三反”、“五反”运动 C.统一财经 D

2、.土地改革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历史上各时期中央政府也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回答59题。5.与昭君出塞相比,步辇图反映的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C.利用和亲的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D凭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巨大的向心力6.公元1000年时,与宋朝并存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A .辽 B.夏 C.金 D.元7.元朝时期民族融合发展的最突出特点是A.少数民族向内地迁移 B.形成新的民族“回族”C.内地汉族向边疆迁

3、居 D.部分少数民族被同化8.明朝永乐年间设的省一级单位贵州准确的说法是A贵州府 B.贵州布政使司 C.贵州省 D.贵州都护9.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在于A.促使少数民族地区向社会主义过渡B.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C.实现民族平等,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D.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以人为本,勤政为民”是我党工作的重要基点,也是中国自古以来重要的治国指导思想。回答1012题。10.“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体现这一思想的有“政在得民”“民贵君轻”“存百姓”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A.B.C.D.11.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要保持党的优良传统的实

4、质是A.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 B.会遭到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C.中共执政为民的本质 D.革命胜利后,党的任务更艰巨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首先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方针的地区不包括吉林 安徽 山东 四川A. B. C. D.中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均成就斐然。回答1314题。13.在我国的一本古代典籍中,阐述了一项天文学方面的重要思考:“当日之冲(日冲:古代天文学概念,指的是太阳、地球与月亮等其他星体成一直线的现象),光常不合者,蔽于地(大地,即今日所说的地球)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月食)”。提出这一说法是A张衡 B祖冲之

5、 C僧一行 D郭守敬14.体现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最高成就的著作是A.唐木草 B.千金方 C.四部医典 D.本草纲目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建设是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516题:15.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于 A.黄埔军校创建初期B.三湾改编时 C.遵义会议 D.井冈山斗争时期16.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机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职务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政务委员共产党1329126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O327O29 从以上表格内容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的是 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B.属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政

6、权 C.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D.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国,农业是立国之本。据此回答1723题。17.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实施“相地而衰征”,鲁国实施“初税亩”的根本原因是: A.提高国力,富国强兵的压力 B.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C.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出现 D.水利事业的发展18.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客观影响是农业经济的开发区域扩展到了长江流域 缓解了北方因过度开垦造成的环境破坏导致北方农业生产出现持续衰退的局面消除了土地资源不足与人口过多的矛盾A. B. C. D.19.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7、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20.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2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维护农民基本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B. C.D.22.以下关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在农村中大力推行合作化运动目的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消灭农村中的

8、封建剥削制度C.在农村中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提高生产率,改善农民生活2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农村致富并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经济特区的建立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D.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日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但从明朝中期至今却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据此回答2430题:24.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史实说明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C.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25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

9、掠夺的直接目的是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 B.实现经济提携C.转嫁30年代经济危机 D.解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26.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提出“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主要是因为A.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围剿”B.日军在沦陷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C.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扫荡”D.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27.1972年访问中国并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的日本首相是A.桥本隆太郎 B.田中角荣 C.中曾根康弘 D.森喜郎28.日本右翼势力百般掩盖和篡改日本侵略历史的目的包括 美化侵略战争,为日本战犯开脱罪责 煽动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在日本国民心理上制造混乱 使日本摆脱“二

10、战”后受到的各种制约,从而由经济大国再次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重温“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 破坏中日关系大局,干扰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A. B. C. D.二、非选择题:3题,第29题14分,第30题16分,第31题14分,共44分。2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注:大道: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即大同社会。隐:消逝。货力:财物。 大人世及:贵族世袭。大人指国君。)材料二: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

11、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者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生病的父亲去买药。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鲁迅呐喊自序材料三: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引自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礼记中所提出的小康社会处于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2分)这个阶

12、段有哪些特点?(2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礼记中的“小康”和鲁迅呐喊自序中“小康”的含义有何不同?(4分)(3)材料三所提出的小康社会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进步?(6分)30.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图一图二图三说明:图一中的这个人为自己在死后立了一块无字石碑。图二中的这个人在唐朝贞观时期远嫁吐蕃图三中的这个人是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作者。(1)这三位女性分别是谁?(3分)请分别概述她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6分)(2)在中国古代史上,尽管有很多女性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总的来说,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

13、的成就比不上男子。请简要分析造成中国古代史上“女不如男”的原因。(4分)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交工作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五十年代,我国外交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2)七十年代我国外交工作有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的外交政策更加灵活、务实。为什么?(3分)20052006年高三文科班第一次历史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28题,每题2分,共56分。1.C 2.C 3.B 4.C 5.D 6.A 7.B8.B 9.C10.A 11.C

14、 12.A 13.A 14.D 15.B 16.C 17.B 18.D19.C 20.B 21.C 22.B 23.C 24.A 25.D26.D27.B28.A二、非选择题:3题,第29题14分,第30题16分,第31题14分,共44分。29.答:(1)奴隶社会。(2分)特点是私有制确立,世袭制确立,建立了一套道德规范。(2分)(2)礼记中“小康”指社会有序,人民生活安定;(2分)鲁迅所说的“小康”是指家庭比较宽裕,能安然度日。(2分)(3)惠及的人更多;水平更高;涉及的范围更广。(6分)(言之成理即可,每小点2分,答对2点即给满分)30.(1)武则天、文成公主、李清照(3分)武则天重视发展

15、农业生产,能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在她当权期间使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2分)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大批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2分)李清照既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也写了许多关心现实内容的优秀词作。(2分)(2)女不如男的原因:经济上,封建社会主义以农业立国,男子是主要劳动力,妇女在生产中处于从属地位(2分);封建道德观念的束缚:如西汉时,董仲舒提出“三纲”的封建道德观念,宣传“夫为妻纳”,逐渐形成男尊女卑的社会习俗,妇女的创造积极性长期被压制(2分)。(的回答可不拘泥于上述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该题总分不超过6分)3

16、1.(1)特点:体现独立自主的原则。逐步走向成熟。主要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外交关系。(3分)(2)突破:结束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日关系正常化,接着在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在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8分)(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有能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需要外交工作为其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