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291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文字的频繁使用B. 书写材料的不同C. 各国变法的实施D. “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图片材料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战国汉字的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为了方便交流,出现了汉字这一变化,故选A。战国时期,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但B不是主要因素。C与材料无直接关系。D是秦统一后推行的。【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

2、术汉字的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汉字的演变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及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小切口,但需要学生有大范围的知识体系,且本题以图片的方式呈现考查了学生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本题学生易选D项,原因是受图片信息的误导和学生思维定式的局限性的影响。2. 下面是关于汉魏统治阶层社会成分的统计表。据此表可知,3世纪上半期大族小姓平民合计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数量汉(196219年)3829.01914.57456.5131曹魏(220239年)6038.73824.55736.8155曹

3、魏(240264年)7447.15937.62415.3157(资料来源于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A. 门阀士族势力受到抑制B. 汉代选官制度得以延续C. 豪强地主垄断人才选拔D.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减弱【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表格数据并结合当时的选官制度可知统治阶层中出身平民的比重下降,出身大族和小姓的比重上升,门阀士族势力加强,说明这一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减弱。D正确,排除A;材料信息不能看出选官制度是否得以延续,B排除;材料与豪强地主垄断人才无关,C排除。故选D。3.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

4、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应选C。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是毕昇发明的;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

5、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4.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

6、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试题分析】本题以民本思想为核心内容,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

7、想,折射出时代特点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因此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实与热点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分析,从而能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5. 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是普罗塔戈拉 亚里士多德 朱熹 李贽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理性精神,符合题意;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符合题意;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符合题意;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

8、万物的尺度”,不符合题意。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6. 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18001830186018801900欧洲280341536620630中国33329819712562 据此可知( )A. 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B. 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C. 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D. 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国内的经济情况;中国所占份额减少主要在于欧洲

9、工业革命后,制造业迅速发展,而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速度较慢,而非中国制造业衰退,B项错误;工厂的出现是工业化发展的表现和结果,不是推动欧洲工业化发展并超越中国的原因,CD两项比较,D项更符合要求。【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7. 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A. 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B. 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C. 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D. 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0、依据题干信息,在近代以创办民族资本主义著名的张謇在谈及自己搬厂经历时感慨自己受尽折磨和屈辱,为了企业的生存要与各色人物打交道,有时候还逼迫自己去做自己一辈子也不愿意做的事。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直遭受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外国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榨,处境艰难,张謇的感慨也正是这种社会背景的反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考点: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名师点睛】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可谓是深受打击,处处碰壁。最早受到封建官僚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打压,后来又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双重压迫,三座大山共同造就了中国

11、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革命性交织存在。但是民族工业也有过短暂的春天,也有过迅速发展的时期。但这毕竟时间短暂,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8. (2017年北京卷)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海军浜成汤国旗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A. 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 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 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 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答案】A【解析】分析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谜底的“照相处”说明受到了西方器物的影响,“浜”说明受到了西方军事的影响,“商标”说

12、明受到了西方经济的影响,“达尔文”说明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立宪”说明受到了西方政治的影响,这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A项表述最全面,符合题意。B项中“仅停留在器物层面”的说法不正确,排除;C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夸大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西方对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点睛: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学革命对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

13、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变化更为明显。9.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 时务报B. 新青年C. 民报D. 申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中关键找到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是胡适和陈独秀。这两个人

14、的文章使得毛泽东不再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就是说抛弃了立宪派的思想。因此是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站点就是新青年,因此选择B选项。【考点定位】中国民主革命转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青年10.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A. 全面内战爆发时B. 战略反攻开始前C. 三大战役进行中D. 渡江战役结束后【答案】C【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共产党兵力开始具有优势是在1948年11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正是三大战役进行之中,故C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是在1946年,故A项错误;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故B项错误;渡江战役

15、结束是在1949年,故D项错误。点睛:2018年高考试题注重对革命文化的弘扬,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革命文化。本题就是以革命文化为基础命制的,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11.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性质彻底改变的标志是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 三大战役的胜利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 抗日战争的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底改变,也标志着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站起来了,故C正确;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不符合题意,排除A;三大战役的胜利没有彻底改变我

16、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排除B;抗日战争的胜利后我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错误。12. 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A. 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 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工作重心转向城市,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

17、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D项错误。13. 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B. 总体上已经迖到小康水平C. 确立了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体制D. 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说明了市场在

18、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故B错误;我国是在2008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故C错误;中国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是在2001年加入世贸,故D错误。【考点定位】新中国经济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时空意识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核心素养之一,准确的时空意识是考生的基本历史素养。本题是时间信息是“1992年”,由此时间可排除BCD三项,准确定位答案为A项。14.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19、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可以知道,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只能体现明代医学成就,不能说明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故A项错误。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只能体现康熙帝关注西方自然科学,不能说明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故B项错误。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说明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20、,故C项正确。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不能说明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故D项错误。15. 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其主要表现分别是A.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B. 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C. 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D. 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即延安时期达到成熟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故

21、答案为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依法治国”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内容,A项涵盖不全面,排除;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B项;毛泽东思想形成是井冈山时期,排除D项。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54年颁布以来,历经三次修改、五次修正。结合当时的历史阶段判断,下列出自各大宪法时材料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三个代表”思想写入宪法,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增加了“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1982年宪法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这是1954年宪法的内容;“三个代表”思想写入宪法,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这是2004年宪法的内容;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这是1999年宪法的内容。按时序排列为。D正确,ABC不符合题

23、意,排除。故选D。17. 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 蕴含人文主义精神B. 倡导个性自由C. 批判原有社会秩序D. 维护君主权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孔子主张“德治”,注重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属于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故A项正确;孔子不主张个性自由,故B项错误;孔子主张维护周礼,故C项错误;维护君主权威不适合苏格拉底,故D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智者运动苏格拉底;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18. 公元6世纪

24、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A. 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B. 王权法丧失法律效力C. 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D. 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可以看出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这也符合所学罗马法的相关知识,故选D。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的产物,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故排除A;由“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可推知B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重视法律的传统19. 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

25、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A. 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B. 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C. 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D. 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在描绘天神宙斯时用一阵“黄金雨”表示,而提香在此基础上用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说明画家在创作时会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它突出人中心地位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显然这不能通过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提香的画作否定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写意为

26、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20. 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A. 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B. 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C. 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D. 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5世纪中叶”、“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可

27、以判断出是西尔维乌斯这一主张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A正确;启蒙运动发生时间是17、18世纪,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未涉及信仰对教育的作用,C排除;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与上帝直接对话的主张,D排除。故选A。21.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宗教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这样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A. 反对教皇的世俗特权B. 反对因信称义C. 反对教皇作为世界的宗教领袖D. 反对宗教信仰【答案】C【解析】【详解】“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

28、主”联系所学可知说明教皇是一个富有的世俗的君主,通过经济的剥削获得财富,改革者反对教皇对他们的剥削,反对教皇统治世界,答案为C。材料是说教皇对信教者的剥削像富有的世俗君主一样,而不是反对教皇的世俗特权,A错误。宗教改革者是提倡因信称义的,B错误。宗教改革者反对压迫他们的教会而不是反对宗教信仰,D错误。22. 15491560年,约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1536人是工匠。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A. 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B. 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C. 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D.

29、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加尔文教派主张发财致富,支持商业,受到加尔文在瑞士宗教改革的影响,法国的逃难者涌向日内瓦,其中这些人将技术和资金投入到日内瓦的钟表业,促进了瑞士钟表业的繁荣,这说明当时的宗教改革促进了日内瓦的经济发展,D正确;宗教改革虽然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但是材料未涉及对社会矛盾的缓和,A排除;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和技术转移之间的关系,B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城市的生活面貌主要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排除。故选D。23. 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

30、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16世纪”“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时,基督教神学受到冲击,教会失去原有的权威,因此达尔文的学说虽遭到教会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时诞生,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A项表述不合史实,故排除;C项与其遭到教会迫害与否无关,故排除;材料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与教会宽容政策无关,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中

31、世纪,基督教内部的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尖锐矛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导致了社会罪恶和文化危机,直接引发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权威不断受到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挑战,从而出现了塞尔维特与达尔文的两种不同结局。24. 孟德斯鸠认为暴政破坏了整个社会,也违反了人性。他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其“具体办法”是A 三权分立B. 社会契约C. 民主共和D. 自由平等【答案】A【解析】据材料“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以此来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故A选项正确;社会契约属于卢梭的思想,也不是“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

32、体的具体办法”,故B选项错误;孟德斯鸠也没有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故C选项错误;自由平等同样不符合“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故D选项错误。故选A。25. 法国大革命前十年,谈论卢梭和阅读其著作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阅读伏尔泰等启蒙蒙运动主流派别著作的人数。法国大革命期间,革命的激进派华卢梭为祖师,罗伯斯庇尔等把社会契约论当作圣经天天诵读。下列属于卢梭思想的是A. 三权分立B. 主权在民C. 开明专制D. 君主立宪【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卢梭主张社会契约和主权在民,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因此得到民众的追捧,故B正确;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故

33、A错误;伏尔泰主张开明专制,故C错误;卢梭主张共和制度,故D错误。26. 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A. 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B. 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 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D. 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

34、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可知,材料指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由“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可得出,材料说明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殖民主义”,故B项排除;材料阐释的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C项排除;题干中没有体现“启蒙思想”,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影响【名师点晴】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基本历史理论。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逻

35、辑分析与归纳能力,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高于教材、脱离教材的命题思路。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先进的制度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找出两者的准确关系即可获取正确答案。这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能力型试题的解题训练,加大理论分析与归纳。27.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史实结论A1723年沃波尔拒绝了英王授予的贵族爵位,因为他接受封爵就必须放弃在下院的席位说明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B史学家发现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反映出民众普遍接受自由、平等思想C1871年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

36、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D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司法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按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体现的是巴黎公社政权对工人阶级利益的维护,也说明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C正确;材料“1723年沃波尔拒绝了英王授予的贵族爵位,因为他接受封爵就必须放弃在下院的席位”体现的是英国民主政治对贵族权力的限制,A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是

37、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农奴的法令,D排除。故选C。28. 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 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 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 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 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所述“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应该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允许把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应该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所以符合题意的应该是A项,当时的苏俄、

38、中国都实行了开放政策。在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期间,美国对苏俄是敌视的态度,故B项错误;苏俄和中国引进外资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考点定位】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影响。29.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 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答案】B【解析】【详解】主要考查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

39、的对外经济政策。关税壁垒可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故B项正确。30. 表1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国家类型时间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1980年38%43%42%30%1996年40%52%52%42%A. 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B.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 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D. 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直接得出1980-1996年间,世界上不同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均在增长,这直接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所以B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 D两项含义不

40、能由表格数据反映出来;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该时期区域经济集团化不断加强。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二、非选择题31. 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方的人文主义源于古希腊,主张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西方人文精神关注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人。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学”的,“为学”就是指一个人要通过对知识无尽的探索,力求使自己成为独立的、具有自由意志的人。而中国的人文精神,习惯于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体认一切,将人视为群体的一分子,而非个体。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

41、“为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摘自吴惠红中西人文精神异同探析材料二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及中国明朝中叶之前,中西方文化按照各自的道路发展,漫长的文化沉积历程促使中西方社会在16世纪前后相继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在西方,资产阶级为了争取其阶级利益,反对封建统治特别是黑暗的神权压迫,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在中国,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但是面对封建制度的腐败、封建专制高压下的动荡时局,一批身处地主阶级中下层革新派的知识分子试图对影响社会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进行批判,由此产生了明清之际被称为异端思想的启蒙思想。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

42、际启蒙思想之比较材料三 在经历了器物文明层面和制度文明层面的学习之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还必须要全面地、彻底地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就是顺应这种历史潮流而生的。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试图用文艺复兴和法国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来改造中国人,而这其中的核心思想被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凝练为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在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中至少担任着两个重要的角色:一个是瓦解封建旧思想的破坏者,另一个是在中国建立新思想的启蒙者。黄大鹏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与文学对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启蒙及反思(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西方传统思想对“人”的认识有何不同?(2

4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认为16世纪前后中西方思想文化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源。(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答案】(1)不同:东方关注人的社会性(群体);注重伦理道德自觉;西方关注人的自然性(个体);强调个人的知识与理性。(2)本质不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东方:仍然属于地主阶级的思想。根源: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影响:积极性:促进近代中国工业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推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和政治民主化;促进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新文化的建设;

44、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的过度尊崇,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未能实现救亡图存,未能改变近代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解析】【详解】(1)不同:根据“中国的人文精神,习惯于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体认一切,将人视为群体的一分子,而非个体”可知东方关注人的社会性;注重伦理道德自觉;根据“主张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西方人文精神关注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人”可知西方关注人的自然性;强调个人的知识与理性。(2)根据“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试图用文艺复兴和法国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来改造中国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本质上来说,西方思想文化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文

45、化运动。东方的思想文化则仍然属于地主阶级的思想。根源在于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则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可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概括。积极方面来说主要是促进近代中国工业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推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和政治民主化;促进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新文化的建设;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局限主要体现在对西方文化的过度尊崇,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自信;未能实现救亡图存,未能改变近代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

46、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延安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两弹一星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材料提供了红色精神传承的六个案例,蕴含了诸多启示。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启示:红色精神传承是民族崛起强大的动力。说明:“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了“延安精神”中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精神传承”,

47、符合题目要求)。1935年至1948年,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据地。在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为了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做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研制人员发扬“热爱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精神,团结协作,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

48、的艰难险阻,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导弹核试验成功;1970年,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工程提升了中国国防力量,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两弹一星”精神,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民族精神。因而,中华民族在不同时代的艰苦环境中,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延安到两弹一星,红色精神不断传承为民族崛起助力腾飞。【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结合所学内容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即可。根据红色精神的内容和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可知红色精神的传承是民族崛起的强大动力,如“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了“延安精神”中艰苦

49、奋斗的精神,结合抗日战争和“两弹一星”的研制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亦可。33. 材料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教育改革中,王安石在太学实行“三舍法”,规定初入学的为外舍生,不限名额;外舍生经过考试升为内舍生,名额 200 人;内舍生经过考试升为上舍生,名额 100 人。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王安石为“一道德”,颁行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此书由王安石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故名三经新义。在科举改革方面,王安石为改变当时士人“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的现状,废除明经诸科

50、,只以进士科取士;规定应举人不再考诗赋、帖经、墨义,而考经义和策论,经义则以三经新义作为考试标准。王安石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严格太学管理,鼓励太学生进取上进;重新注释儒家经典,统一变法思想;改试经义和策论,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2)作用:有利于培养和选拔人才;争取儒家学说解读权,变革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在太学实行三舍法”,“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

51、殿试”,可知王安石在太学管理方面,重视鼓励太学生进取上进;由“一道德,颁行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可知,王安石强调统一思想,重新注释了儒家经典;从“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规定应举人不再考诗赋、帖经、墨义,而考蚊和策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改试经义和策论,注重知识的实用性。(2)作用:根据材料中“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规定应举人不再考诗赋、帖经、墨义,而考经义和策论,经义则以三经新义作为考试标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太学生成长、培养变法人才、促进变法开展和完善科举制等方面,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