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206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二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组 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1.(2016课标全国,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它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2.(2016江苏单科,1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3.

2、(2016课标全国,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4.(2016北京文综,19)“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

3、的历程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 B. C. D.5.(2016天津文综,10)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6(2015课标全国,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

4、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7(2015福建文综,18)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在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8(2015江苏单科,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9(2

5、015重庆文综,8)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10(2015天津文综,8)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

6、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11(2015天津文综,10)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A B C D12(2015广东文综,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13(2014课标全国,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

7、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4(2014课标全国,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15(2014大纲全国,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

8、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16(2014山东文综,20)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7(2014安徽文综,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

9、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2014北京文综,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19(2014重庆文综,9)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

10、中国的()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20(2014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21(2014浙江文综,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

11、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 B C D22(2014四川文综,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 B C D23(2014安徽文综,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12、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4.(2016天津文综,13)(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

13、体化或社会主义化。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25.(2016天津文综,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材料二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

14、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26.(2015山东文综,39)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5、的举动(如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写好了,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 肖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这(幅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 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研究员,1980年前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注: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2009年8月13日)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27(2015广东文综,39)(节选)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

16、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

17、注意什么?28.(2014广东文综,39)(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B组 两年模拟精选(20162015年)1.(2016四川成都二检)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某次农村改革前后变化的示意图。这次改革()A.巩固了工农联盟 B.废除了土地私有制C.消灭了地主富农 D.有利于农业机械化2.(2016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第二次联考)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

18、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可能出现于()A.土地改革以后B.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3.(2016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统一检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变化。其中,1954年为37.97,1956年更降至31.90,而在1963年和1964年则分别达到43.60和39.34。材料中出生率增高的原因是()A.经济困难后出现补偿性生育B.“大跃进”运动影响到生育政策C.人民公社导致人口出生失控D.农民生活富裕推动生育高潮4.(2016湖南郴州三模)20

19、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下列对这一决定解读错误的是()A.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变更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C.是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土地经营效益5.(2016辽宁抚顺一模)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根据图一、图二,下列提取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正确的是()A.我国工业化布局重心集中在沿海、沿江,内地相对薄弱B.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C.新中国交通运输业

20、成就显著,铁路公路发展尤其迅速D.我国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影响6.(2016山东青岛3月模拟)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经济全球化的要求C.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D.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7.(2016河北邯郸一模)1962年7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农村生产资金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指示:“信用社应当恢复1957年以前的管理体制,即信用社应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资金独立,自负盈亏

21、,公社不得挪用或者支配信用社的资金。”这一措施()A.使大跃进以来的错误得到有效纠正B.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C.有利于国家权力与农民利益的协调D.扩大了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8.(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二调)2003年,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家启动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举措。这些举措的目的是()A.推动乡镇企业稳步发展 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D.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9.(2016湖北黄冈高三调研)198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某文件要求:改革农产品统购统派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

22、统派;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开辟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运输;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这一文件()A.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社会化C.在农村确立市场经济体制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10(2015湖南株洲检测)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下列对这一决定解读错误的是()A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是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变更了中国农村土地所

23、有权D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土地经营效益11(2015辽宁锦州期末)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12(2015广东佛山模拟)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年)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A政治、外交等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集中力

24、量发展重工业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13(2015辽宁抚顺重点高中期末)1992年,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邓小平到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材料中的“新浪潮”的实质是()A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建立国有企业现代制度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贸组织以扩大开放14.(2016湖南十三校高三联考)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倘若做不到,宁愿单生男孩,也不能只生女孩。在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下,所谓“不孝有三

25、,无后为大”的信念常常压得那些子嗣为艰的人喘不过气来。况且在很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尚能靠儿子养老送终,即所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从家庭地位讲,多生男孩,将来或读书做官,或出门经商,最起码也可做到在乡里人多势众,不受欺负。而生女孩,下层民众认为女儿将来是人家之人,要倒贴一笔嫁妆费,故称女孩为“赔钱货”。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汉代人口税中有一种算赋,是15岁至56岁的男女成年人交纳的,每人一算,120钱。惠帝这个法令使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子多交算赋,且达常人的5倍。也就是说,你不出嫁,不生育,那么应该生育的子女的人头税就要你来负担。制度文明与

26、中国社会风俗流变材料二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2 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英国的工业发明者大多是一线年轻工人,要是这些人仍然在土地上谋生,是不可能有机会作出发明的。有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而这又是人口压力逼出来的。人口压力逼出了英国工业革命。大国崛起与现代化材料三毛泽东“人多力量大”的人口观念在战斗中形成,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为新中国

27、的建立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是正确而必需的。新中国建立至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时期,毛泽东的人口观基本与革命战争时期一致。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左”倾错误,毛泽东指导思想中的“唯意志论”被歪曲和过分夸大。在“人定胜天”思想的作用下,毛泽东又再次将“人多力量大”摆在其人口观的首位。他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说到:“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情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

28、生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15.(2016辽宁抚顺一模)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材料二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

29、义文明的兴起材料三(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平凡的世界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16.(2015成都七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毛泽东统一了中国,给予人民一套新的道德观,提高了工农

30、的地位,并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廉洁的政府。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材料二1956年底,第一个到“红色中国”的北美记者、美联社的兰卡什尔在游历8 000公里后,发表了关于中国的预见性报道:“中国就像一部由6

31、亿个零件组装的超级机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着。”兰卡什尔写道,“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他们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蚂蚁山”上的理想与奋斗西方媒体的六十年“中国故事”材料三1976年毛泽东去世,一位摄影师在珠江边,拍下了晨练的老人戴着黑纱打太极拳的照片。他感到,“新时代已经到来了。”他后来成为时代周刊的驻京摄影记者。“中国人把一个巨大的包袱放下来。”他说。在大连理工学院,一个滑冰的学生展开双臂,从毛主席像身边掠过,把它甩到身后。“如果当时我没感觉中国在变的话,这个事情可能在我眼中一下子就过去了。”“蚂蚁山”上的理想与奋斗西方媒体的六十年“中国故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32、知识分析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是怎样开展的?有何成就?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相比,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有何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历史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这部“超级机器”高速运转中的成功与失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是怎样迎来“新时代”的?参考答案A组1.A结合所学可知,“一五”期间,我国重点发展工业,努力为工业建设提供条件,于是出现住宅建设投资减少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抑制的现象,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的史实,排除;C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表面解读,不能反映其实质,故C项错误;“一五”期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故D项错误。

33、2.D迄今,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A项;建国初期,还未出现“绿色环保观念”,排除B项;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排除C项;图片中“一五”计划期间,工人们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展重工业建设的场景主要体现了工人投身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热情。故选D。3.A1980年比1975年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其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选择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故C项错误。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4.C本题要注意时间限定项“20世纪8

34、0年代”,依据题干中“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正确;这些见闻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正确;作用时间与题干均不符,排除。5.C中国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故A项错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是在1992年以后,故B项错误;中国通过立法的形式推进对外开放,显然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的信任度,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体现涉外经济,与“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无关,故D项错误。6A图表反映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英美两国,实际反映了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急需改变落后工业面貌的愿望,也是

35、“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特点的体现,故A项正确。冷战格局下,为对抗苏联,美国大力发展工业,英国努力恢复发展工业,B项错误;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是正确的,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只是增速放缓,但规模仍然很大并没有衰落,D项错误。7D本题是数据图表题,解题时注意图中数据的变化,并结合变化的时间点分析问题。“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图中曲线显示:在1956年初,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6年底,前期农业总产值高,后期工业总产值高,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

36、57年底”,农业总产值降低,工业总产值大幅提升,故C项错误。1958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使工业总产值大幅提升,而农业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出现背离状态,故D项正确。8A材料中“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的信息说明这一讲话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人对引进外国资本主义东西的怀疑,故A项正确;“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与“南方谈话”均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反映的时间点不符合,排除B、C项。“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9A依据所学知识,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

37、;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这与题干中“1982年”不符,B、C、D项排除。10C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故选C。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从时间上排除A;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对外开放的步骤,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B;D项材料未显示,排除。11D1987年中国还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错误;中外贸易合作交流不断深入,但东西文化不可能融为一体,错误;外国在中国投资,中国在国外进行产品宣传,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间合作交流

38、的范围不断扩大,正确。故选D。12D题干时间是“1961年”,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C项“成效显著”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土地所有制没有变化,A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发生于19531956年,B项错误;由“有的地方出现家庭作业”可以分析出这种家庭式作业的生产方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D项正确。13B“一五”计划是新中国初期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显然是服务于实现工业化的目标。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C项、D项不符合当时实际;故答案为B项。14C19531956年是我国计划经济逐渐确立的时期。根据题干信息“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

39、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可知粮食的统购统销实际上是把农民的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故C项正确;1949年至195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A项排除;B、D两项说法错误。15D材料中惊人的亩产量是“大跃进”的结果,不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或集体化的结果,A、B两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科技,排除C项。根据题干材料“惊人记录”和“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可以看出人们认为只要发挥人的智慧就可以创造奇迹,就能够迅速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故答案为D项。16C从图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对“大跃进”仍然持有高度肯定的评价,没有提及它所带来的危害,故C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通过图片内容可知,评

40、价不是很客观,A项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17A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等信息可知由于小农经济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故采取农业互助组的形式对农业进行改造,即农业合作化,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18C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歌谣中的关键词“单干”“互助”“小组变大组”“合作社”来分析。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民由原来的单干到成立初级农业互助组、高级农业互助组、农业合作社,逐渐走上农业集体化的道路,C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将若干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

41、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也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B项错误;中共八大确立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D项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C项。19B建国初期,中苏友好,苏联援建中国156个工业项目,“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基础薄弱,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中苏关系恶化,C、D两项错误。故答案为B项。20D由题干关键信息“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反道而行”“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可知此时应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民反对国家现行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42、经济体制,农民消极怠工或做出“反道而行”的行为。A、B、C均不符合题意,D项农村生产责任制萌发可以佐证材料观点。故答案为D项。21A结合题干关键时间信息“20世纪80年代”,据材料“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指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企业家感慨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指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所以答案应该是A。故符合题意。发生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后,表述错误。故答案为A项。22D20世纪80年代,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是对外开放的起步,处于探索时期,缺乏经验,思想不够开放,故正确;国内阻力大,错误;改革开放前,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雄厚,错误;故答案为D项。23C题干中最

43、高点(H)对应的时间是20012002年,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故C项正确。A项是1971年,B项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是在2010年左右,故答案为C项。24.解析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的信息思考作答;第二小问,联系所学,从政府保护和引导的角度回答。第(4)问,依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共与农民关系,从“相互支持”的角度回答。答案(3)积极性: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基本方针: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4)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

44、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25.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纺织业和采煤业等”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工业化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的信息思考。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外资集中”“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开展自强运动”等信息思考;第二小问,依据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等,从西方入侵和中国近代化等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图片中信息,”天津华明镇模式“从“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和土地制度”等角度回答;“瑞士小村镇模式”从“私有化”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联系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瑞士社会经济转型角度回答。第(4)问,依据

45、材料中信息围绕城市化从“城市化过程和原因”等角度思考回答。答案(1)动力:工业的发展。分析: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2)原因: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时代背景: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3)天津华明镇模式: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土地公有。瑞士小村镇模式:相对分散,个性化;土地私有。(4)认识:城市化是个过程,有阶段性;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道路是多样化的。26解析第一小问,概括历史信息,从换牌概括出地方政治体制变化,从摘牌的顾虑概括思想观念方面“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第二小问,要注意时间

46、1980年,调动和整合以往所学相关的时代背景信息,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与“左”的思想斗争等,在情境和史实之间建立起正确的逻辑关系,产生正确的历史认识,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答案提取历史信息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

47、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历史表述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48、。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27解析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需要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得出注意结合本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答案(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探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需要注意理论必须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28.解析第(3)问,根据两个时间断限的前后史实来推断。抓住“1992年”和“2001年”两个时间点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明确该事件

49、在其前后历史发展的重要地位和重大历史意义,并加以叙述说明。答案(3)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B组 1.A依据材料信息,改革后,贫农和中农社会经济地位大大提升,地主和富农社会经济地位下降,由此可知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A项正确;改革后,还存在地主,说明土地私有制尚未废除,故B项错误;改革后地主和富农依旧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故D项错误。2.C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集体生

50、产”可能指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出现了“变相恢复单干”的“家庭作业”,这是因为20世纪60年代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欲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这为一些人“单干”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3.A在以“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的影响下,19591961年,中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大量人口因饥饿导致死亡。在“八字方针”的影响下,国民经济有所好转,人口开始大量增长。故答案为A项。B、C项与题干无关;“农民生活富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4.B农村土地流转并非土地所有权划归个人,我国始终实行土地国有制。所以本题选B项。5.C图一近代中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图二

51、“一五”计划时期我国重工业基地在东北,故A项错误;图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改变了重工业薄弱的局面,故B项错误;图二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西北西南的铁路公路修建,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故C项正确;我国工业化建设受外部环境影响,但外部环境不是工业化建设的决定因素,故D项错误。6.C材料反映的是1958年我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是在1953年“一化三改”中提出的,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与我国的户口制度关系不密切,故B项错误;1958年我国限制人口进入城镇,主要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人口激增,所以加以限制,近年城市发展加

52、快,所以为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又放宽对城市户口的限制,故C项正确;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不能涵盖材料中户口制度的变化,故D项错误。7.C“有效纠正”的说法错误,从19581978年,“左”倾错误一直伴随我国经济建设,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并没有解体,一直到80年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用社应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资金独立,自负盈亏”可得,有利于协调与农民之间的利益,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公社不得挪用或者支配信用社的资金”可得,并没有扩大信用社的资金来源,只是保证,故D项错误。8.C乡镇企业发展培训规划内容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农民工培训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要素,不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故B项

53、错误;“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旨在提高农民工的专业技术能力,以适应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故C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与培训无关,故D项错误。9.B当时人民公社体制已经被打破,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农产品可以逐渐走向市场、经营方式也要实现多样化,非农产业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社会化,B项正确;1985年初,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建立,C项错误;材料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10C农村土地流转并非土地所有权划归个人,我国始终实行土地国有制。所以本题选C项。11D据材料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和作为计划经济时代重要标

54、志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说明从计划经济时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过渡。12A本题为逆向型选择题。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包括“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大跃进运动”,因此“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照搬苏联经济模式,“三大改造”,改造与建设并举,故B、C、D三项正确。13C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谈到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14.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宁愿单生男孩,也不能只生女孩”“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这个法令使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子多交算赋,且达常人的5倍

55、”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在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下从家庭地位讲”、“况且在很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和材料三“毛泽东又再次将人多力量大摆在其人口观的首位”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有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得出人口增长对英国的影响;根据材料三“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得出人口增长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答案(1)内容: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早婚早育。原因:传统自

56、然经济的需要;宗法制及男尊女卑的家庭伦理;政府的鼓励;社会保障的缺失。(2)相同:鼓励生育政策,人口大量增加。影响:英国: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但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中国:人口增长超过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不协调,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15.答案(1)现象:宋代拜金主义盛行。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宋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社会观念世俗化。(任意两点即可)(2)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影响:推动人文主义思想解放;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3)根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积

57、极性;“文革”左倾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农业得不到发展,农民生活贫困。措施: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活跃市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保障农民基本政治权利;农业税的废除和其它农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其他言之成理亦可)16. 解析第(1)问,“工业革命”可以联系所学知识,通过计划经济,五年计划,苏联援助等;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列举19531976年间的工业成就即可;与西方比较特点,可从工业化的途径(计划与市场)或工业化的结果经

58、济结构的角度分析;历史原因要联系中国特有的国情。第(2)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联系所学知识予以回答。第(3)问,“迎来新时代的原因”,首先应该理解“新时代”指改革开放新时期,然后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开放措施即可。答案(1)开展: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走工业化道路)。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2)成功: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国情,制定正确任务。失误: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3)迎来: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参考得分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策等);开展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对外开放;提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答三点即可)- 2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